| 写作能力三要素:审题、构思和表达 
 如上一节所述,我们的课程将从三个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行文和语言锤炼三个方面进行,尽可能全面的给家一些实用的方法技巧。那么为什么要这么来划分?
 
 我们的作文得分不高或者不知道怎么写作文的原因,总结起来无外乎三个:第一,是审题不准,作文偏离题意;第二,没有写作思路,或者想到哪写到哪,思路混乱;第三,语言表达水平低,用的词句很low。
 
 这样一来,其实可以根据上面的这三个问题,对写作文的能力评判找到三个因素:审题能力、构思能力和表达能力,再分别给这三种能力划分出个高中低三个等级,就形成了下面这样一张表,每个人都能从表当中找到自己写作文水平所处的位置:
 
 因素
 水平
 审题
 构思
 表达
 高
 
 
 
 中
 
 
 
 低
 
 
 
 
 而这门课程的三个部分,正好跟这三个因素一一对应,课程内容按这三个因素依次展开,带你一步步练出高水平的作文。
 
 审题三化:让审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部分审题立意,所谓的审题,其实是用自己的阅读能力读懂作文题的材料,概括出材料的内涵(意思),根据材料内涵,运用人类通用的思维方法,加以分析,再依据分析给出自己的主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意。
 
 这样讲也许抽象了一点,不过没关系,为了讲清楚审题,徐某人总结了一个“审题三化”的原则和要求,力图让作文审题这个大难题,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地进行解决。
 
 第一,具体化。指的是在我们审题过程当中,①能对作文题材料进行具体的内涵概括和表述,也就是说,材料的意思,我们要能用具体的语言表述出来,而非含糊的只言片语;②运用具体思维方法分析材料,换句话说,我们要用什么思维方法分析材料,是清晰可表的;③文章的核心立意,也就是你的观点与主张,可以用具体的语句表述出来的,而非简单粗暴地说“这个作文题要写‘信念’”、“这个材料可以写‘勇气’”之类。
 
 第二,步骤化。不能按照步骤来审题立意,是许多同学写作文偏题、跑题的症结所在,而审题立意其实就三个步骤:第一步,读懂作文题材料;第二步,分析材料;第三步,确定立意。你有没有发现,这三步其实和上面的“具体化”的三个要求一一对应?
 
 第三,方法化。①既然写作文的第一步是分析材料,而作文题材料的呈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对于不同形式的作文材料,我们采用的分析方法自然不一样。②用来分析材料的方法有很多,选择分析方法水平的高低,有时候直接决定我们作文立意的高下,很多所谓的最佳立意的文章,来源于它们用了与众不同的分析方法。
 
 因为这只是课程介绍,对于以上“审题三化”,今天就不举例细细来讲了,后面会用专门的章节来讲。
 
 用三个因素量化谋篇行文水平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大部分谋篇行文,高考作文的谋篇行文,指的是在准确审题、确定立意的情况下,通过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构思设计文章的内容,以实现这样两种目标: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成立,让立意具备说服性;②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呈现由作文题材料到立意的思维过程。
 
 我们刚刚说过,审题的第三步是确立文章立意,而且文章的立意是可以用语言清晰表述的,再具体一点讲,表述立意的语句,应当是一个类似于“我们应当……”的具体的做法和主张,我们把这样做法与主张从称之为“观点”。
 
 观点得以成立,需要有严密的论证,也就是说,我们要告诉他人,为什么这个观点成立,这样一来,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说论证一个观点,文章重点需要去做的是,证明这样一个“因果”关系。
 
 为了论证这样的因果关系,我们可能会列举一些事例,引用一些言论等,这些称之为文章的“素材”。
 
 观点、因果、素材三个因素,就可以成为我们衡量自己谋篇行文水平、寻找提升空间以及读懂别人优秀作文的标尺。我们可以依据这三个因素的高下,为写作的谋篇行文水平划分出四个层级:
 
 ①有议论文的样子:有相对明确的观点;有形式上的因果;素材内涵基本符合观点。
 
 ②合格的议论文:观点明确而具体;因果关系得到充分论证;所用素材印证因果关系。
 
 ③严谨的议论文:观点得到深刻阐释;因果关系通过演绎推理而来;所用素材契合因果关系。
 
 寥寥数语就有这么多专门术语,第一次看的话你肯定一头雾水,但熟悉2.0公开课的同学应该清楚,2.0版公开课第13、14和15三节,对这三个层级的作文,作过比较系统的阐述,有分析,有例文,可以回过头去看一下。
 
 为了不给即将高考的考生带来困扰,当时第四个层级上一版公开课没讲,因为相对于前三个层级,第四个层级完全是另外一种构思方式。它是基于我们刚才所说的行文两种目标的第二种进行的,也就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呈现由作文题材料到立意的思维过程”,它不是简单的证明观点成立的文章构思方式。如果继续用这个三个因素来表述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④真正的议论文:观点在对作文题材料分析的层层深入中不断明确、具体和深刻;文章的层次与层次之间,皆有因果关系;素材的使用与分析说理融为一体。
 
 划分出这四个层次,是为了让每个同学能够量化自己的行文水平,以便在写作训练当中有的放矢、各个击破。
 
 精心设计作文里的每个句子
 
 再来看最后一个大部分语言锤炼,也就是在审完题并且想好文章的大致思路后,一字一句地用语言组织成文章。所谓作文语言的锤炼,指的是我们在写作训练当中,逐步学会将同一思维或者同一思想,用更高级的词句来表达。
 
 如果你听过徐某人的线下课,对这样一句话一定不会陌生——“写作文的最高境界的,是文章中的每句话都是精心设计的”。其实在前两版的公开课里,这句话是只字未提的,但它却是徐某人用来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保证学生作文水平能真正提高的看家本领。
 
 当时出于谋生糊口的私心和线上的学生没法监督训练,再加上时间精力有限,这个部分就没在线上讲过。但是这一版的公开课,一定会毫无保留地跟所有人分享。
 
 精心设计每句话,是一个理想的境界,而每句话又离不开它所处的段落。在这部分的课程里面,你会了解到一篇议论文的四个功能段落:开头段、内涵段、论述段和结尾段;你还会了解到,用怎样的单句复句组合,可以让开头段显得简洁有力;也会了解到作为阐释观点使之深刻的内涵段有几种写作句式;还能了解到,论证观点的论述段是由五个句子组合而成,我们可以通过语句的增删,让原本看上去和观点没关系的素材瞬间变得无比契合观点……
 
 这些术语可能你都不懂不明白,没关系,我们会一点点地讲,一点点地学。
 
 小结
 
 介绍完了这三大部分,整个课程的介绍也就结束了,下面这张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整个课程的大纲,也算是本节课程的总结:
 
 
 
 最后,留一道小小的作业,作文题的材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思考这则材料什么意思?你认同与否,为什么?对此材料,你会做出怎样的立意?
 
 可以直接把你的思考写在这篇微信文章的评论里,也可以用微信发给我。
 
 从现在开始,如何备战高考作文?
 
 回到开篇有同学提的问题:现在就想开始训练高考作文,该怎么做?
 
 我们今天的课讲到这里,你也许已经明白了,作文的训练说来说去就三个部分:审题训练、谋篇训练和语言训练,基于以上我们所讲,关于作文的训练,除了继续关注徐某人这更新得比较慢的公开课以外,可以做这样一些事情:
 
 ①收集高质量的作文题,尤其是历年全国的高考作文题。认真思考每道题,尝试着用具体的语言去概括材料内涵,尝试着去立意。无论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这个工作都可以去做,题见得多了,想得多了,以后见到它们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②整理自己过往写过的作文,根据我们前面所讲的,衡量一下自己的作文的审题水平和构思水平究竟处在哪个位置,去寻找自己作文需要提升、可以提升的地方在哪。
 
 ③认真对待每一篇考试的作文或者作业的作文。高中生本身的时间精力就有限,没有太多时间专门训练作文,把有限的作文训练做到位,足矣。
 
 ④读优秀作文。用我们上面讲过的那些标准和因素去研读优秀作文,看看他们是如何构思行文的。
 
 如果你羡慕优秀作文的语言,建议你这么做:反反复复读一篇文章,读到认为很熟的时候,合起来,按照原文的思路自己写一遍,可以跟原作一样的观点,用一样的素材,看看自己写出来的文章跟原文差在哪里。唯一要确保的是,一旦你开始动笔写,就决不能再看。你要知道,所有的语言学习都是从模仿中来的,如果你此时对自己的作文语言没信心,这个方法不妨一试。
 
 ⑤积累素材。准备30到50个你可以随时一口气说出来的人物事迹,三到五个你可以把他们一生事迹说得一清二楚的人物。这些素材怎么准备,怎么记住,怎么用,大家可以去关注平台双鱼老师的公开课《高考作文让素材飞》和她的书《玩转作文素材》。
 
 有这些人物印在你深深的脑海里,你不会再像之前那样,一写作文就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一举例子就李白杜甫陶渊明苏东坡司马迁。
 
 ⑥有疑问来找徐老师,不过前提还是你得看过我的公开课,了解我的课程体系,我们只有在同一种语境之下沟通,才能更有效率。
 
 本节课程到此结束,我们下一节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