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虚词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注意搭配情况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
(1)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而且”应改为“反而”)
(2)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和”应改为“还是”)
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搭配关系。比如,“进而”、“从而”、“因而”等。
(3)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常见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同时、同样”,表递进的“并且、况且、进而、甚至”,表转折的“然而、却、只是、不过”,表因果的“因而、从而、因此”等。
2、注意假设与事实
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比如,“即使、不管”;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比如,“虽然、尽管”。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出错。
(5)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路途遥远”是事实)
(6)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路途有多远”是假设)
3、注意前后次序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由于”应改为“因为”)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应改在“哪所”前)
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起强调作用。
(9)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4、注意其前后连接信息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比如,“又……又……”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
(10)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11)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经验。
其它类似的虚词有:“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
5、注意语气辨析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还是、何况”,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12)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6、借助标点符号辨析
有些关联词语在使用时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比如,“因此、其实、确实、相反”。借助这一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13)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学习是无止境的。(“因而、所以”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改为“因此”,“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
(14)所以呀,要不然我怎么这样说呢?
(15)他不但没被困难吓到,相反地,战斗意志越来越坚强了。
7、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前)
同类的虚词还有:因为、除了、不但等
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而一些文言虚词就要用于书面语中。
(17)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或者”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同类的虚词还有:要是、别说、就是、哪怕等
(18)21世纪要求人们都要有比较强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所以要使人们学会生存。(“惟其”是文言虚词,表因果,与“正因为”相近)
9、注意引出主客体的虚词的位置
如果不能正确辨别介词(主要是“对、对于”)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客体,就容易导致主客体颠倒,误用虚词。
(19)他的深情厚意,对我来说,一直是牢记在心的。(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意,我一直是牢记在心的”。)
10、注意虚词的词性
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象“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20)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 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和”是连词,“与”是介词)
有些虚词还常被当作实词,主要是副词误用做动词或形容词。也有虚词混用的。
(21)他犯这样大的错误,今天看来,决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应改为形容词“偶然”)
其它如: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必须(副词)——必需(形容词)、未免(副词)——难免(动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
虚词运用精题巧练
1.句子中的画线处,应填的一组词语是( )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
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 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诉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 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 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 自去寻找那不易被察觉到的石缝。
A.所以 只是 就 为了 就 B.因为 只是 就 为了 便
C.因为 只有 便 是 便 D.所以 只有 便 是 就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只有从写境的意义上去写景,才能正确处理景与情的关系。
B.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还远远的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
C.陈奂生往常挑了重担都不乘车,今天等于是空身,自更不用说,甚或太阳还高,到城嫌早,他尽量放慢脚步,一路如游春看风光。
D.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而且可以成全你。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即便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恩泽。
B.给难字注音,不只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而是为了在“读书”中“识字”,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C.数百名法轮功练习者的惨剧,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李洪志观点的荒谬。
D.这件事连小孩都知道,况且是大人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地质工作是地下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往往在短时间内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容易
被 领导忽视。
②凡星期天参加本系统歌咏比赛的同志 调休一天。
③混凝土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吼声 山谷。
A.有些 一律 震动 B.某些 一概 震荡
C.某些 一概 震动 D.有些 一律 震荡
参考答案
1.B[“因为”是对前一句“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原因的说明。“只是”表明“少”之意,最后两句之间是表目的的关系,用“为了”与“便”搭配。]
2.A[B项中“还”改为“都”;C项“甚或”改为“何况”;D项“而且”改为“也”。]
3.C[A项改为“即使”,B项改为“而且是”,D项改为“何况”。]
4.D[①句,“某些”表示不确定的人、事或情况,不合语境。②句“一概”和“一律”,用于通知、规定时,若概括事物,可以通用;若概括人,常用“一律”。③句,“震动”指颤动、使颤动,此句写山谷里机器的轰鸣声,用“震荡”更为合适。]
高考高频虚词辨析口诀
判断无误用必定,客观趋势用必然;情理必要用必须,客观需求用必需;
从未有过用不曾,以前有过用曾经;没有害处用不妨,程度范围用不过;
控制不了用不禁,忍受不了用不堪;从今以往用从此,过去至今用从来;
确实如此用诚然,情理如此用当然;基本估计用大抵,比例很大用大多;
情况估计用大概,数量猜测用大约;总括一般用大凡,主要情况用大致;
毫无顾忌用大肆,竭尽全力用大力;情况突变用陡然,果断决定用断然;
出于常情用反而,结果一样用反正;不同对象用分别,各自行动用分头;
不久之后用既而,紧接其后用继而;时间临近用将近,不久发生用将要;
随便轻率用贸然,突然产生用暮然;反复出现用连连,连连发生用频频;
最初开头用起始,最低程度用起码;直接前往用径直,独自前往用径自;
暂时将就用暂且,让步凑合用权且;原来这样用本来,一直这样用素来;
程度超常用特别,进步强调用尤其;不一定会用未必,从前没有用未尝;
表示肯定用未免,避免不了用不免;情况不变用仍然,情况照旧用依旧;
同时发生用一齐,一致行动用一起;反复多次用一再,刻意追求用一味;
按通常做用照常,按老样做用照旧;按惯例做用照例,按式样做用照样;
仅仅这样用只是,只好这样用只有;预料期待用终究,出现结果用终于;
步步渐进用逐步,自然变化用逐渐;肯定真实用着实,强调重点用着重;
数字相加用总共,必定这样用总归。引用标准用按照,依据准则用本着;
引用证据用根据,遵循标准用依照;表示原因用因为,表示理由用由于;
仅仅如此用罢了,不过如此用而已;略微超过用开外,大约如此用上下;
目的强调用起见,也就算了用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