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七中2011届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二
语 文
命题:梁世能;审校:林雁津 林莉芳(2011.5.28)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校区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 .答题使用0 . 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题目的序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总角之宴, 。(《诗经》 )
(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
(3)是日也,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 )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
(5)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
(6)自李唐来, 。(周敦颐《 爱莲说》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 一5 题。
彭侍郎软事
(清)葛虚存
彭侍郎玉麟,湖南人,其未贵时,曾寄迹某质库。粤匪事起,曾侯奉旨练民团,以乏饷劝捐各大姓,质库首先出资。彭往谒,愿代办军储,侯壮之,遂命与杨公岳斌分统湘军营。时承平日久,兵惰不可用,彭纪律严明,百炼成劲旅,由是所向有功。五年余,妖氛扫尽,而湘军之名闻天下。彭以功氵存升兵部,加宫保衔,见天下无事,解组。归,屡征皆不起。
先是各省皆陆营,彭创立水师,内河外海,铃铎声相闻,南北洋无盗贼患。朝廷知公忠直,且熟谙水营利弊,遂听其回籍,仍令按年巡阅一次,准专摺奏事,兵弁有不法者杀戮得自专。彭受命,恒微行察勤惰,惩一儆百,水师为之肃然,沿途关吏卡员亦惴惴相戒,恐不职为公知。
某处厘卡驻扎者,监司也,差吏多不法,行旅寒心。一日,彭驾小舟至,命兵诣局请验行,差不应;逾刻又请,则哂曰:“汝心躁耶?奈我不乐验何。”兵复命,彭大怒,趋至,厉声曰:“请验所以遵功令也。今有意羁我,岂空船亦索贿耶?”差亦怒曰:“便羁汝,敢控我?”彭曰:“我不控汝,直杀汝耳。”颐少动,兵遽拥至河干戕之。观者失色,趋告监司,监司急出,见彭大惊,长跪请罪。彭怒色诃责,良久乃去。自此卡威稍减,不敢如前傲狠矣。
噫!抽厘助饷,政府原非得已之谋,而营营于是差者,遂使寸地皆成陷阱,斗米亦列捐条,行旅裹足而不前,物价乘时而陡涨,卒之亿万人愁苦之气,不过供数十辈烟酒之资。安得各省大府若彭宫保化身,一一声其罪而诛之,使天下拍手称快也哉! ( 《清代名人轶事》 )
【注】:① 解组:辞官.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乏饷劝捐各大姓 劝:勉励
B.差吏多不法 法:法令
C.兵遽拥至河干戕之 干:岸边
D.趋告监司 趋:快步走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彭侍郎“忠直”的一项是 (3分)
①恒微行察勤惰,惩一儆百
②彭创立水师,内河外海,铃铎声相闻
③沿途关吏卡员亦惴惴相戒
④我不控汝,直杀汝耳
⑤彭怒色诃责,良久乃去
⑥一一声其罪而诛之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彭玉麟统领湘军时,军纪严明,所训练的军队战斗力极强,在平定匪乱中屡获战功,名闻天下。
B.彭玉麟辞官归家后,朝廷让他每年到水军巡视一次,对于不遵守法令的士兵,可以生杀予夺。
C.某处关卡的差吏不按章办事,商旅怨声载道,便告到彭玉麟那里。彭玉麟亲自核实后,杀了守关差吏。
D.文章结尾既表达了对地方官员革除贪弊的期望,也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政府设关“抽厘助晌”的不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彭往谒,愿代办军储,侯壮之。(3 分)
译文:
(2)汝心躁耶?奈我不乐验何?( 3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6 分)
点蜂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宋)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本词写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 ) ,当时朝廷南渡已八年,但仍未能收复中原失地。作者为南宋主战派人物,时年59 岁,闲居弃山,山上有绝顶亭。
( l )前四句是如何呼应诗题中“绝顶”二字的,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 2 )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惆怅”的内容。(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根据名著内容填空。(5 分)
( 1 ) “晚上九点钟光景,吴公馆里不期而会的来了些至亲好友,慰问吴荪甫在厂里所受的惊吓。”(《子夜》 )
受到工人的阻拦围攻,后来在 (人名)安排下从后门逃走了。
( 2 )觉慧无法忍受这个家的种种罪恶,最后他告别家人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 (地名)追求新的生活。(《家》 )
( 3 )说起诗社,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 (人名)就为社主。(《红楼梦》)
( 4 ) “可是你现在怎么会同那个埃及跳舞姑娘在一块的呢?”
“哎呀!” (人名)说,“那因为她是我的妻子,我是她的丈夫呀!”
( 5 )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和使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 。(《 复活》 )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分)
(1)次日,(张飞)帐下两员末将范睑、张达,入帐告曰:“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 三国演义》
张飞为何事要求置办“白旗白甲”?对于范疆、张达的要求,张飞如何对待,最后导致了什么结果?请简述。
( 2 )客人散尽之后,欧也妮声音激动的说道:“所长,我知道你喜欢我的是什么。…我不应对你隐瞒,先生,我心里有一股熄灭不了的感情。…”可是你得帮我一次大忙,才能得到我的婚约和产业。” (《欧也妮• 葛朗台》 )
引文中的“所长”是谁?欧也妮让他帮忙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请简述。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6 分)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②。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 告子下》 )
【注】① 白圭:名丹,战国时期著名商人。② 壑:指泄洪的大水坑。
( 1 )根据原文,请分别概括白圭和禹的治水方法。(4 分)
答:
( 2 )从道德层面上看,孟子认为白圭的治水方法错在哪里?( 2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 题。
①斑驳的墙壁上,苔藓丛生,悠闲的常青藤爬满回忆,地上的方形石块已经磨平;街角的一家老店,让你不经意间与历史遭遇……
②冯骥才逛完巴黎发出赞叹:“巴黎的历史感,并不仅仅来自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那是旅游者眼里的历史,或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巴黎真正的历史感是在城中随处可见的那一片片风光依旧的老街。”
③而此时,在以历史悠久著称的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破旧立新”、“不破不立”得到广泛呼应与奉行。
④“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单霁翔说。
⑤身为文物保护专家,单霁翔对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中的作为痛心疾首。“由于急功近利作祟、经济利益驱使等人为因素,实施过度的商业化运作,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片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一处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迁和破坏的事件屡见不鲜。由于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将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⑥一位德国历史学家针对北京的旧城改造曾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如今再回头看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实际上提醒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对待旧城的观念。
⑦随着意识的增强和法律法规的健全,有些名气的遗址和遗迹已经没有人敢强拆,然而如果没有整体风格的保持,最多只是多了一些城市孤儿,高楼大厦包围下的古建筑,已经没有生命。
⑧单霁翔指出,对于历史文化城市的保护,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对整个城市加以保护,像埃及的开罗、意大利的罗马、德国的吕贝克等。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是成片成地段地保护,而不是只保护有文物价值的单个建筑。因为城市的一切,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⑨我国城市化仍在高速运转,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大城市也普遍面临扩容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单霁翔的提醒显得尤为必要。
(节选自2010 年5 月19 日《人民日报》 )
10.下列关于“旧城改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旧城改造”往往打着州日的不去,新的不来”“破旧立新”等旗号,以此博得了人们的广泛呼应。
B. “旧城改造”往往过多考虑经济收益,实施过度的商业化运作,采取了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
C. “旧城改造”往往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破坏了历史性的城市文化,进而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D. “旧城改造”没有强拆有名的遗址遗迹,但周边的高楼却阻塞了它们的交通,使它们失去了生命力。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冯骥才认为,巴黎的历史感不在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而在于随处可见的老街。
B.城市记忆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包括文化景观、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地方民居、社会习俗等。
C.单霁翔认为,对于历史文化城市的保护,最好是整个城市加以保护,而不是只保护有文物价值的单个建筑。
D.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运转时期,无论是新城建设,还是大城市扩容,都不能忽视树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
12.第⑥ 段引用一位德国历史学家的话,表达了作者对“旧城改造”的什么观点,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3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15 题。
真正的猎手
华杉
张明在乌林,算不得真正的猎手。以前是,至少后来不是。
这完全是由于漆武。
漆武是外乡人。一年前不知哪天在镇外的普济寺安然住下就没有走的意思。开头,人们并不在意,直到有一天,人们才突然注意起这个人来。
原因是他从山里扛回一只豹子。人们就知道了他叫漆武,还知道他猎杀豹子的武器竟然是祖辈用过而现在早已弃之不用的古老工具--弩!
乌林,外围八百里大崎山。这里山高林密,断谷残涧,常呈浓雾迷漫之势,毒虫鸟兽出没无常。所以,乌林多猎手。然而,独自一人扛回一只豹子,这还是破天荒。
于是,漆武便很受乡人敬仰。
但也有好多人不服,特别是年轻的后生。张明就是一个。
让一个外乡人在这八百里大崎山逞强,这无疑是劈头让人打了一耳光!
张明就很想猎到一只豹子,最好是比那只更大一些。
张明不怕。原因是自己本就是乌林最出色的猎手。再说张明手中握的不是弩,而是铳!一扣扳机,轰响震山林,飞砂走石,就是铜头铁罗汉也会炸得千疮百孔,更何况血肉之躯的鸟兽!
于是张明就下决心一定要扛回一只最健壮的豹子。于是这一天张明就收拾好东西一个人进山了。
山高林深草密。等来到鬼见愁涧的时候,张明已是筋疲力尽,劳累不堪。其间也遇到过几只小兽,张明都放过了,他一心一意要猎只豹子。
喝了几口水,张明稍作喘息。正待前行,耳畔忽传一点轻微的声响。定睛看去,涧对岸赫然踱出一只大豹!而且是一只母豹。此刻,它正悠闲地到涧边饮水。
张明兴奋得手都有点颤。他瞄准豹子扣动扳机。没响!妈的,臭子!张明顿感绝望。因为,那只受惊的豹子已跃于头顶。显然,装火药是来不及了。张明抽出了猎刀。豹子直压而下,张明捅出猎刀,决心来个同归于尽。
张明无损。豹子腹中一刀,鲜血喷出,死了。
张明惊魄未定,手脚酥软。好半天,他努力走过去,抽出了猎刀,一切如在梦中:我张明真的杀死了一只豹子?
不,不是!张明镇定下来。因为他看见豹子额中插着一样东西--一支没颈的羽箭!
张明忽然明白了。明白了,就转身走了。
张明空手出山!这是从没有的事。人们望着疲惫不堪默然无言的张明亦无言。
张明是被一大群人吵醒的。有人当胸一拳:好张明!真是好样的!
张明懵然爬起来到庭院。当中,停放一只开膛的豹子。张明上前,摸摸豹额,羽箭没了,箭洞被巧妙堵死。张明又明白了。
在乌林人敲锣打鼓抬着张明满街转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张明真想大哭一场……
之后,一个如血的黄昏,张明提着一壶酒和半只狍子来到普济寺。漆武不在。于是,张明就一个人喝了半壶酒,吃了带来的半只狍子的一半。以前,张明很能喝酒。但不知为什么,这次张明喝了半壶酒就醉了,并且醉得很厉害。就在张明烂醉如泥的那天晚上,日本鬼子来了。
打猎,可以。铳,自是不敢放。张明就是个例子。没被日本兵用皮鞭活活抽死就算万幸。
不敢放铳。陷井、下套、竹箭,倒是能捉住几只野兽。但那滋味呢?世世代代的乌林,让小日本给统治了。窝囊!
感到最窝囊的依然是张明!张明永远也忘不了那个留着小胡子的中队长藤野一郎,用皮鞭托着张明的下巴,得意洋洋地问他:你说咱俩谁是真正的猎手呢?
张明咬牙切齿:终有一天,老子要用猎刀再开一次膛!
机会终于来了。依然是一个如血的黄昏。张明这次没有醉,他埋伏在一棵大树后。因为,他知道藤野一郎今晚一定会打这经过。
在杭日战争时期,在八百里大崎山上活跃着这样一支神秘的队伍:他们除了月枪,最拿手的就是利用陷井、套子、竹箭等在森林中随手可得的东西对付日本鬼子,叫他们防不胜防,听说,这支队伍骁勇善战,神秘莫测,还听说,他们的带头人是一个不善言语的中年汉子。对了,他的身上永远都带着一把弩。
(选自《 文艺生活• 精选小小说》,有删节)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外乡人漆武凭借一把祖传的捕猎利器一一弩,在大崎山上成功猎杀了一只豹子,因此在乌林引起了轰动。
B.作为乌林最出色的猎手,张明自认为一定能猎杀一只最健壮的豹子,但事实证明,张明并没有成功。
C.日本鬼子限制乌林的猎手用铳打猎,张明对此做过抗争,却被毒打一顿,并饱受藤野一郎的欺辱。
D.小说通过几次写张明“明白了”,既巧妙地省略了一些繁杂的补叙,也含蓄地批判了张明的自欺欺人。
E.本文语言凝练,叙事简洁,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独特性格。
14.文中画横线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4 分)
答:
15 .小说用“听说”“还听说”的传言来作为故事的结局,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一篇传记,完成13 —15 题(15 分)
赵元任:多“好玩儿”的语言
徐百柯
赵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
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1 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讲演,赵元任当翻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学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人跑来和他攀老乡。
赵元任曾表演过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 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这趟“旅行”,他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土话,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
这位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奇才,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研究者称,赵先生掌握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因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种语言的声韵调系统,总结出一种方言乃至一种外语的规律。
他还被称为罕见的通才、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作为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于世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语言学是他着力最深的领域,然而他同时还兼授物理、逻辑等课程。
他雅好音乐,曾专攻和声学与作曲法,会摆弄多种乐器,毕生都与钢琴为伴。他一生创作过一百多件音乐作品,包括声乐和器乐。他跟他的女儿们,凡有机会聚在一起,就组成一个家庭合唱团,分声部地练习演唱他的新作或旧作。难怪人们说,音乐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
赵元任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在今人看来,淡淡一句“好玩儿”背后藏着颇多深意。世界上很多大学者研究某种现象或理论时,他们自己常常是为了好玩。“好玩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一本万利。”
语言学家陈原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赵元任,赵元任,在我青少年时代,到处都是赵元任的影子。”少年时,他着迷于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本是赵兴之所至偶一为之,却成就了一部儿童文学经典译作)。长大了,想学“国语”,就用赵元任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当老师。后来迷上了音乐,迷上了赵元任的音乐朋友萧友梅介绍的贝多芬《欢乐颂》,也迷上了赵元任谱曲并亲自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上世纪20年代,赵元任为商务印书馆灌制留声片,以推广“国语”(即普通话)。有一则轶闻,难断真假,但颇可见赵氏当年的风光。赵元任夫妇到香港,上街购物时偏用国语。港人惯用英语和广东话,通晓国语的不多。他们碰上的一个店员,国语就很糟糕,无论赵元任怎么说他都弄不明白。赵无奈。谁知临出门,这位老兄却奉送他一句:“我建议先生买一套国语留声片听听,你的国语实在太差劲了。”
赵元任问:“那你说,谁的国语留声片最好?”
“自然是赵元任的最好了。”
赵夫人指着先生笑曰:“他就是赵元任。”
店员愤愤:“别开玩笑了!他的国语讲得这么差,怎么可能是赵元任?”
(选自《 民国那些人》 有侧节)
【注】赵元任(1892一1982)江苏武进人,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大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莫基者之一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砷的两项是 (5 分)
A.赵元任给罗素当翻译时,能把外语翻译成各地的方言,即使是特别难懂的长沙话,他也能只凭途中的学习,就模仿得惟妙惟肖。
B.赵元任之所以能很快就掌握某一种方言或外语,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穿透这一种语言的声韵调系统,进而总结出它们的规律。
C.赵元任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这种不掺杂功利的想法使赵元任能够长期坚持自己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D.文章引用陈原、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回忆,既说明了赵元任在当时的影响,也生动表现了赵元任的多才多艺。
E.本文介绍赵元任时,并不拘泥于传记的文体要求,而是对史实加以一定的合理想象,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传主形象。
14 .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4 分)
答:
15 .本文是一篇传记,却用一则“难断真假”的“轶闻”作为结尾,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16 .阅读一则通知,完成后面问题。(3 分)
通知
高三年全体师生:
为营造良好的复习迎考氛围和布署2011 年高考有关宰宜,兹定于本周五下午在学校大礼堂召开2 011 年高考考前动员大会,请高三年全体师生拔冗出席.
××中学(盖章)
2011 年5 月28 日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1 分)
答:错别字是 ,应改为
(2)文中有一个通知事项不明确,请找出并修改。(1 分)
答:不明确事项是 ,应改为 。
(3)文中有一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l 分)
答:不得体的词语是 ,应改为 。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近日,上海思博职院在最醒目的一堵墙面上,整整齐齐书写了一部《三字经》 ,据介绍,在思博职院建筑专业,《弟子规》、《三字经》作为教材已彼引入德育课程,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负责讲解《弟子规》 的思博职院德育教师告诉记者,很多90后大学生对传统道德规范有太多缺失,《弟子规》、《 三字经》 能够告诉学生,怎样做一个好人,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新民晚报》)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3 分)
答:
(2)你对思搏职院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 字左右)(7 分)
答:
五、写作(70 分)
18.以“让座”为题,写一篇文章。(7分)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 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