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八闽试卷] 福州三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月考

福州三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 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3) 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5) 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6)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予之穷于世                                                穷:困厄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改变
D.而竟以病死                                                    竟:竟然
3.下列句子,都直接表现沈贞甫勤学进取的一组是(    )
①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②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③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④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⑤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⑥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数十年间经历了诸多坎坷,后来突然富贵显赫,沈贞甫却不因周遭评论而改变对他的态度,充分表现出相知之深。
B.沈贞甫为人耿介,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不是同道中人就不会对他和颜悦色。遇到事情慷慨激昂,即使受到挫折也不回避,   
C.沈贞甫去世后,作者再独往二人曾品茗论文的精庐,时逢战乱之后,知音又逝去,不禁生出孤独之感。
D.沈贞甫是作者好友,又是连襟,两人过从甚密。沈贞甫不幸早死,作者为他写了这篇墓志铭。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


②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1)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2分)


(2)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高老太爷病倒了。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拜菩萨,祭天,捉鬼。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将“捉鬼”的人挡在门外,愤怒地责骂了克明和觉新。(《家》)
B.刘备封关羽为五虎将之首,令关羽攻打樊城。关羽按照孔明联吴抗曹的策略,答应了孙权派来的求婚使者,然后让大军驻守荆州,自己带领兵马进攻襄阳,与曹仁大战,首战告捷。(《三国演义》)
C.宝玉挨打,宝钗送来了丸药,软语劝慰“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竟让宝玉暂时忘记了疼痛。宝钗走后,黛玉来看他,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胸中无限丘壑。(《红楼梦》)
D.查理背信弃义,欧也妮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她答应嫁给公证人的儿子,初级裁判所所长特•篷风,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她可以把钱给他,而情感上则要让她自由。 (《欧也妮•葛朗台》)
E,在广场上,加西莫多接受鞭刑后,群众又向他扔石子,他惊恐地发现克洛德穿过人群,但那神父并没有留意到正在受刑的加西莫多。加西莫多为没有牵连到神父而感到高兴。(《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复活》第四十八章)
什么事使得玛丝洛娃如此气愤?下一次与聂赫留朵夫见面时,玛丝洛娃有何改变?  



(2)阅读下面《子夜》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他用了又快又清晰像铁块似的声调说道:“我们先要站定了自己的脚跟!可是我们好比打仗,前后会有敌人:……总得先打败了身前身后的敌人,然后我们的脚跟站得稳!我们那八个厂一定得赶快整顿:管理上要严密,要换进一批精明能干的职员去,要严禁糟蹋材料,要裁掉一批冗员,开除一批不好的工人!”
(《子夜》第十二章)
说话的人是谁?腹背受敌的他,除了裁员去冗,还要应对哪两方面的难题?
选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
答:

(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11.请简要概括本文论述的问题。(2分)


12.请简要分析本文②-⑥的论述思路。(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换季诗
刘心武
14.从结构上看,文章第⑹段,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帮老伴一起做换季家务的事。(4分)


15.纵观全文,探究作者笔下的“换季诗”蕴含着怎样的“人类生存的大义”。(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为什么人人都爱林书豪
14.请简要阐述作者引用一位华裔作家的文字结尾的作用。(4分)


15.新闻中,作者对写李小龙着墨甚多,这是否喧宾夺主,请阐述你的看法(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人们对于春晚已经审美疲劳。

(1)请在横线①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__________
(2)划线句子②有语病,请改正:                     
(3)从衔接来看,材料中③④⑤的语序要适当调整,它们是: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通知
高三年全体师生:
为营造良好的复习迎考氛围和布署2012 年高考有关事宜,兹定于本周五下午在学校大礼堂召开2 012 年高考考前动员大会,请高三年全体师生拨冗出席.
                                          ××中学(盖章)
                                          2012 年4 月13 日
( 1 )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1 分)
答:错别字是     ,应改为   
( 2 )文中有一个通知事项不明确,请找出并修改。(1 分)
答:不明确事项是      ,应改为     。
( 3 )文中有一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l 分)
答:不得体的词语是     ,应改为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即便是博士生,有时候也会在论文中出现标点错误和错字。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理由。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驯象人用一条铁链把小象绑在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长成了大象,可以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让小虎吃素,无论小虎怎么饥饿都不给肉食。小虎长成了大虎,可以攻击动物时,也不伤人。然而一次,驯虎人摔了一跤,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一、(一)1.(1) 夙兴夜寐   (2)百年多病独登台    (3)金戈铁马
(4) 乌鸟私情   (5)用之如泥沙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2.D(竟:最终,终于)
3.C(①是性格耿介,④是表现对作者的信任,⑥是二人的交往)
4.D(“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是错的,文中重在介绍沈贞甫为人和为学的态度,对其“身世”基本没有介绍。)
5.(1) ① 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3分,“虽”字1分,“过”字1分,第三句1分)
② 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3分,“遇”1分,“何以”1分,“一言之善”定语后置1分)
[参考译文]
自从我初次认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到我娶妻子王氏,我的妻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和我共住,天天游览虎山、西崦周围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居住。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贞甫因此更和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来,没有空过一天。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历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处境狼狈,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一时,一般人看见感到吃惊,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啊。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正直严厉,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情绪激动,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躲避。尤其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几百卷。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却担心他的力量不能继续,但他终于因此病故了。真叫人伤心啊!
当初,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有江水滔滔荒凉寂寞的感叹。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悲痛啊。
铭文是: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三)6.(1)①托物言志(1分)②借写所画竹子清瘦劲节的形象特征(1分)表明自己清正坚韧的节操。(1分)
(2)①表现了一个廉洁爱民,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形象1分)②表达了作者摆脱腐败黑暗官场的羁绊,悠然自得地去过秋江垂钓的隐逸生活的人生追求。(追求1分,分析1分)
二、(16分)
(一)7.(5分)BE(B项:关羽放弃了孔明联吴抗曹的策略,粗暴地拒绝了孙权派来的求婚使者,然后留少数人守荆州,自己带领兵马进攻襄阳。 E项:他高兴地发现克洛德穿过人群,但那神父却拨转方向走回头路,仿佛担心加西莫多会向他提出难堪的要求。加西莫多几近绝望。) (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8.(5分)要点:   
(1) 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宽恕他,并提出想和她结婚。(2分)玛心平气和求聂不再管她,(1分)答应去医院做事,表示不再喝酒。(2分)
(2) 吴荪甫(1分)一方面,他需要化解镇压裕华丝厂的罢工.维持正常运作;(2分)另一方面,他需要在公债市场上,打败赵伯韬,打破经济封锁。(2分)

(二)
9、(1)“适中(度)”交往。
(2)首先,交往的对象要有选择,当以“仁”为标准;其次,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自我(主体)的独立性(“矝而不争”),坚持原则,不能放弃自我意志而依附于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第三,交往既要诚实(“忠告”“善道”),又要适度(“不可则止”),避免自讨没趣。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重谨慎却不与别人不争执,合群团结而不结党营私。”
孔子说:“为人做事的失误,各有种种不同类型,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知道这个人的道德修养了。”
子贡问交友的道理。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朋友要是不接受劝导就停止罢了,不要再自取其辱。

三、(一)
10.C(C 无中生有。文章的第五段,‘蚁族’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 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文章并没有指出“蚁族”出现的主要原因。)
11、要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
12、第②段谈“蚁族”令人担忧的增长趋势;第③④⑤段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谈“蚁族”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积聚;第⑥段重申“蚁族”出现会对个体与社会带来的风险。
甲文
13、BD(B、应该是正面描写,而且喜欢田野气息的是作者。D、作者只是在反思自己从未想过老伴琐屑劳作的价值,而并非否定自己的创作成果。)
14、①一方面承接上文,上文作者说换季诗还没写完,而且自己忽略了老伴的劳动,因此特地提出帮忙。(2分)②另一方面引出下文,作者和老伴搬的是儿子的箱子,引出老伴对结婚单过的儿子的想念。(2分)(或“承上启下”1分,结合文章分析3分)
15、①老伴的换季诗表现出老夫妻的深情。老伴注意到作者对田野气息的喜爱,而特地把作者的被子拿到乡间曝晒;②老伴的换季诗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深爱。老伴为不住在家的儿子晒被子时会特地靠近儿子喜欢的花香,还为儿子换上喜欢的小熊图案被套;③作者对平凡生活中老伴的无私付出的感动。作者关注生活的细节,质朴而翔实的写出老伴换季劳作的生活片段。(三点各2分)
乙文
13、BD(B、原文说哈佛大学的教练与球迷怀疑黄种人打不好篮球,而选项夸大了持此看法的对象范围,而将“黄种人”偷换成语义范围更小的“中国人”。D、原文只是指出二人有共性,李小龙是美国曾经的华人领袖,但林书豪是不是于文无据。)
14、①在内容上,借华裔作家之笔侧面突出了林书豪所具有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超越的实力与强大的自信;(2分)②在结构上,以排比句总结全文,文末点睛,同时也是对标题所提问题的回答(照应)。(2分)
15、并不会喧宾夺主。①李小龙与林书豪的成功具有共性,都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认可,借写人们熟知的李小龙,更易说明林书豪当下的价值与意义;②林书豪在美国篮坛所遭遇的传统理念上的挑战绝对不比身体的挑衅来得少,这比李小龙所处的时代更加复杂,也就愈加凸显了林书豪成功的不易。③林书豪的冷静、谦虚和智慧与李小龙具有深奥哲理的言辞内蕴相同,表现出林书豪深具东方智慧。(成功相似,困难更甚,智慧同源。三点各2分)
四、
16、(1)不约而同
(2)赵本山不仅成为了春晚的一块醒目的招牌,而且成为了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3) ⑤③④                 
17、(1) “布”改为“部”(2) “本周五下午”,改为“本周五下午三时”。(3) “拨冗”,改为“准时”。
18、(例)大学生中文素养堪忧是功利化社会风气带来的隐患。首先,大学生中文素养不高源于中小学重理轻文倾向,中文素养普遍淡漠;其次,大学生中文素养不高也源于信息化时代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缺少了阅读、书写等传统学习途径;因此,大学生除了不断自勉外,社会与学校积极倡导中文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