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解读康大叔对华老栓的三次称呼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是各类语文教材常选不衰的课文,它的主题的深刻表达,明线暗线相结合的结构的精巧安排,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精当描写,人物形象的深刻刻画,都有着独到之处,令人广为称道。特别是在塑造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方面,鲁迅先生匠心独运,令人叹服。小说塑造了勤劳善良、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斗志昂扬、意志坚强的夏瑜,卑鄙诡诈、骄横贪婪的康大叔,为文学长廊增添一个个鲜活而性格迥异的典型形象。
  在分析康大叔的形象时,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刑场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恐怖气氛和“抢”、“扯”、“裹”、“塞”、“抓”、“捏”的动作描写,以及“闯”进茶馆时“披”、“散”、“捆”、“嚷”的粗俗的外貌,很少有人谈及康大叔对华老栓的三次称呼。我觉得这里面大有谈头。
  康大叔第一次称华老栓,叫的是“老东西”。刑场上,康大叔作为刽子手,凶残狠毒,刚刚替封建主子杀害了革命者夏瑜,又把革命志士的鲜血,当成良“药”高价出卖。漆黑的夜晚,肃杀的气氛,血淋林的“馒头”,吓得善良的华老栓不敢伸手去接。杀得兴起的康大叔(或许喝了点酒吧),面对踌躇的华老栓,不免焦躁起来。可能是平日里华老栓对康大叔太过于恭敬,现在胆子太小,全不像个男人样;也可能是康大叔认为华老栓今朝有求于自己;或许又是怕刑场上人多了围起来,看见了不太好……情急之下,怨这老栓不识礼数,便流露出平日蔑视老栓的念头,于是脱口而出:“这老东西……”这第一次称呼,表露了康大叔骄横、势力的内心世界,刻画出其依仗权势凌辱百姓的封建走狗形象。
  第二次在“店里坐着许多人”的情况下,康大叔就不便对华老栓太过分了,尽管“花白胡子的人”、华大妈等平日里喊他“康大叔”,康大叔则在众多绅士茶客面前表现得热心助人,古道热肠,想必他也是茶馆的常客吧。大众化的“老栓”称呼,又恢复了他世故圆滑的本来面目。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次称呼。连“花白胡子”和“驼背五少爷”平素都把华老栓叫做“老栓”,而康大叔这次却当着大家的面喊了“栓叔”。这一称谓的出现,集中地体现了人物在特定语境中思想个性的变化。联系前文,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康大叔之所以屈尊喊他“栓叔”,是因为他肆无忌惮地在茶客面前谈得兴起,说漏了一句:“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事实上,一大清早就用人血馒头敲诈了华老栓“一包洋钱”,狡诈市侩的康大叔看到华老栓此刻正“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到底还是怕华老栓、华大妈内心里骂他不仗义、说假话,所以话锋急转,口称“我们栓叔运气”,以此来安抚华老栓。这一声“栓叔”,纯粹是为了掩饰自己贪婪卑鄙的行径,体现出了康大叔诡计精细的一面,这从前文“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中也可得到佐证。
  通过康大叔一天之内对华老栓不同称呼的分析,足可见其骄横、市侩、卑劣的内心世界,也从而使得这一文学形象更加血肉丰满,呼之欲出,加深读者对这一形象的憎恶之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