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著名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健康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日昌则将人的素质二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应地将教育二分为体育和心育,他说:“人的身心好比‘人’字的撇和捺,二者缺一不可。”
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在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当从点点滴滴入手,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他们健康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在班级工作中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中学生确实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心理不健康引起的各种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厌学、逃学、骂人、说谎,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归为以下三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而产生的厌学情绪、考试焦虑以及考试失常时挫折适应不了的问题。强大的学习压力使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而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二)人际关系问题  中学生存在的的一些人际关系矛盾主要有: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与同学间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而专制的家庭或者有种种伤痕的家庭则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容易造成学生孤僻、专横性格。能够被班级、同学接纳会给学生归属感、安全感,但是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也会使学生流露出孤独感,使他们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常使学生产生青春期闭锁心理,情绪不稳定,而又早恋问题。
以下结合我担任班主任遇到的两个学生案例谈谈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对策。
案例一:学生小玉的成绩非常优秀,一直可以排在年段的前20名,但是在每次考试之前的两个晚上总是紧张得要到一两点才能入睡,不过尽管睡眠不好她考出来的成绩还是很不错。但是,在高三开学的第一次考试前一天早上她突然大清早地打电话来跟我请假,说她在家里了,有可能不能参加这次考试,理由是感觉复习不是很充分,有点感觉来不及了。我先是答应她请一天的假,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参加考试的事先不做答应。随即我从班上女同学那里了解到:原来她前一天晚上严重失眠,第二天早上6点多就回家了。
小玉平时就觉得学习的心理压力很大,可是这次为什么会突然会这么强烈,连考试都不敢参加了?我想起了她前一次的考试中数学科很不理想,原来140左右的成绩考了110多。我自己琢磨:允许她不参加这次考试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就是如果她就不敢去面对这个挫折,可能下一次考试前她还是觉得“复习不够充分”。于是,那天中午的时候我先是打电话给小玉的家长了解具体的情况,随即我给小玉打了电话,跟她谈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勇敢面对挫折。考试失常并不能说明什么,考试只是我们自己检验自己的一种方式,当很久以后再想起这次考试,你已经忘记考得怎么样了。如何说考试真的重要的话,那就是高考,这个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庆幸我们在高考这前把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了,这也是我们考试的目的。我说你自己可能很想让这次考试过去,下次准备好再参加,但是这样的话,可能下次也是不敢面对,觉得还是复习不够充分。我没有要求她回校,让她自己考虑,不过她当天晚自修就回到班级了。那次考试她又考进了年级前15名。
后来我跟她聊天的时候,给了她一些减轻压力的小建议:1. 间隙时间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喜剧。2. 需要帮助时,别吝啬自己的语言,同学、朋友的交流是最好减压方法。3.将压力写出来,有利于自己理清思路,解决问题,也有利于释放压力。4.找个理由开怀大笑,一个滑稽的动作、一个小小的笑话都可以。5. 记得告诉自己:我可以应付的,Noproblem! 6.订一个合理的目标,不要太强迫自己。
案例二:学生小明在分班的时候就给我打电话要求调出尖子生班,说自己在班级里面可能会拖班级的后腿。不过后来又打电话说家里不同意,还是留在班上学习。可是问题没有结束,高二上学期的时候,突然两周的时间里她连续请了六个下午的假,理由都是一样----午后“头痛”。我要求她家长跟她去做身体检查,结果是没有任何的身体问题。于是我开始去了解的家庭,她是从小跟外公长大,很少在父母身边,于是从小就很不自信,总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自己哪方面都做得不好。另外一方面,她在班级里面也很少跟人交流,只是经常初中时的同学联系,因为她觉得现在班上同学都很优秀,自己比不上,所以不敢去交流。
    于是,我自己跟她聊很多次,慢慢地辅导她,也从聊天中去了解她,但是她的请假在停两周之后又开始了,理由还是午后的“头痛”,而且还请求不要再告诉她家长她请假的事。我知道自己辅导效果不好,原因是自己水平有限。我给她回了一个短信,说答应她不告诉她家长,但提出一个要求:她去学校心理咨询室去找卢老师谈心。后来在卢老师的帮助下,她跟我签了一份协议书,说自己以后要是再“头痛”请假就愿受法。在这个协议书之后,高二下学期她真没有再要求请过假。


当前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确实是非常重要。而我们学校早已建立心理咨询室,问题是我们要鼓励学生走进这个的咨询室门。让学生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一定要消除学生把心理健康问题简单地看作思想品德问题、缺乏法制观念或者与精神有问题挂钩等错误的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社区及媒体的共同任务,作为我们老师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应该将其渗透在学校的各科教学和日常管理之中。 “接纳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是心育成功的关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