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训练(四)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然而却有不少人在利益的___________下,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②“思路趋向”,是指在创作意向或主题___________之下,作品所体现的作家的思维路径。
③如果说我们的法律制度不是为大多数人谋利,而是为一些人服务的工具,这样的法制不仅不能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__________会成为约束大多数人的工具。
A.驱动 约束 反而 B.驱动 制约 反而
C.驱逐 约束 而且 D.驱逐 制约 而且
【答案】B
【解析】驱动:驱使,推动。驱逐:用强力赶走。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和变化决定另一事物的存在和变化。约束:加以限制、管束。而且,表示递进。反而,与“不仅不(没有)”呼应,表示相反递进。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税收是财政的来源,对财政资金没有计划地_______、暗用,实质上是在践踏税收的权威和作用,也给税收“取之于民”带来难处。
②去年国际石油价格连破新高。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今年油价的走势还很难___________。
③老张和我共事多年,工作上我们配合默契,生活中我们是莫逆之交,但退休后他回老家了,_________再无消息。
A.乱用 捉摸 尔后 B.滥用 捉摸 而后
C.滥用 琢磨 尔后 D.乱用 琢磨 而后
【答案】A
【解析】滥用:无限制地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乱用:无条理、无次序地用。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琢磨:思索,考虑。尔后:从此以后,强调一个点。而后:然后,强调前提或前后顺序。
3.将下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台湾当局________下,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第62届联大议程,中国政府对此坚决反对。
②中国历史悠久,一些旧的观念在有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在今天这个转型的时代,已经有很多人开始________如何转换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的生活。
③王瑶先生为《中古文学史论》撰写《自序》时提及:“在属稿期间,每一篇写成后,我都先请朱佩弦老师过目,得到的启示和指正非常多。已故的闻一多老师,也曾给过我不少的______________。”
A.唆使 捉摸 教正 B.支使 琢磨 校正
C.支使 捉摸 校正 D.唆使 琢磨 教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意义及用法的能力。唆使:指使或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支使:命令人做事。捉摸:猜测,预料。琢磨:思索,考虑。教正:指教改正。校正:校对订正。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著名科学家谈家桢为了鼓励家乡学子报考生命科学的各个专业,设立专项奖学金________故乡后生,从而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生命科学。
②李安导演的《断臂山》直抵人类情感最敏感最_________的一面,将现实中不被人们所认知认同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
③今年初,来自上海黄浦区的代表提出《尽快制定养犬管理若干规定》的议案,这份议案得到了与会27位代表的___________。
A.奖掖 隐晦 复议 B.奖掖 隐讳 附议
C.奖励 隐讳 附议 D.奖励 隐晦 复议
【答案】B
【解析】“奖掖”是“奖励提拔”的意思,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奖励”是“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的意思。结合下文,此处应用“奖掖”。“隐讳”是动词,意思是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隐晦”是形容词,一般指文章意思不明显,不容易理解。结合句意,此处应用“隐讳”。“附议”是指同意别人的提议,作为共同提议人。“复议”是指对已做决定的事再做一次讨论。结合句意,此处只能用“附议”。
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英国《卫报》的一篇评论曾这样写道:“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________;20世纪,美国教会世界如何___________;如果中国要__________21世纪,它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这可能就是中国要在未来肩负起的责任。
A.出产 浪费 引领 B.生产 消费 引领
C.生产 浪费 领导 D.出产 消费 领导
【答案】B
【解析】出产:动词,天然生产或人工生产;又作名词,出产的物品。生产:动词,人们使用工具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句中语境是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第一空宜用“生产”而非“出产”。20世纪美国是最大的“消费”国家而非“浪费”国家。消费:动词,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中国与21世纪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根据语境显然用“引领”得体。引领:动词,引导,带领。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_______“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_________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中写《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_________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A.或是 或者 充足 B.或是 甚至 充分
C.还是 或者 充分 D.还是 甚至 充足
【答案】C
【解析】第一空应填“还是”,与前“无论”搭配,填“或是”也可;第二空应填“或者”,表选择关系,而“甚至”表递进关系,与文意不符;第三空应填“充分”(多用于抽象事物)。
7.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①书中以汉、宋为正统,这不是历史观,而是现实的__________,不能以历史的标准来要求。
②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____________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
③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__________,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
A.反映 搜集 征候 B.反应 收集 征候
C.反映 收集 症候 D.反应 搜集 症候
【答案】A
【解析】“反映”通常表示:a.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b.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部门或有关部门;c.通常指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反应”则表示:a.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b.化学反应或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c.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此处当表示对现实的反照。“搜集”与“收集”同是动词,“搜集”表示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收集”表示使聚集在一起。从语境看“实地访问”有寻找之意,故应用“搜集”。“征候”与“症候”同是名词,“征候”指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症候”指疾病或症状。从语境看,应该是指发生后面所说情况的迹象,故应用“征候”。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谦和能让人的心灵保持__________,并__________着一种确实而永恒的宁静。我们的心念意境,如能时常保持这份清明开朗,那么,___________在你面前的周遭环境,便会永远都是美好而亮丽的。
A.透亮 充斥 展示 B.清亮 充塞 展示
C.透亮 充塞 展现 D.清亮 充斥 展现
【答案】C
【解析】“清亮”:①意为“清脆响亮”,如“嗓音~”、“~的歌声”等;②意为“清楚明白”,如“心里一下子~了”等。“透亮”:①意为“明亮”;②意为“明白”。“充斥”意为“充满,塞满(含厌恶意)”,贬义词。“充塞”意为“塞满,填满”。“充斥”的感情色彩不符合本处语境。“展现”侧重于事物自身呈现出某种情景或发展趋势。“展示”侧重于清楚地摆出来给人看。由于对象是“环境”,宜用“展现”。
9.(2010年广州一模)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为迎接亚运会,广州市各类整饰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荔湾骑楼的柱体横梁用青灰色的文化砖点缀,传递着岭南悠久的历史;滨江路上那简约的欧式风格景观,与波光粼粼的珠江交相辉映……人们在使出浑身解数装扮自己家园的同时,也提防着小偷借助整饰工程的脚手架登堂入室作案。
A.如火如荼 B.交相辉映
C.浑身解数 D.登堂入室
【答案】D
【解析】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用于小偷作案不合适。
10.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大相径庭的人生,有的成为伟人,有的成为罪人。也许没有一个人在为官之初就想祸国殃民,他们几乎都是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为国利民的大事业,然而,人生的种种物质利欲的诱惑,往往使这些人背叛了信仰和理想。这些为数不多的反面角色,给后人带来了警示。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何去何从,可不能无足轻重啊!
A.大相径庭 B.雄心勃勃
C.何去何从 D.无足轻重
【答案】D
【解析】大相径庭:相差很远。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何去何从:在重大问题上采取什么态度,决定做不做或怎么做。无足轻重:无关紧要。这里的“无足轻重”应改为“掉以轻心”(对问题漫不经心,不当回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爱晚亭依山傍水,四周风光旖旎,吸引着无数游客徜徉其间,酝酿出不少有趣的故事。
B.冰雪灾害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C.当年他独闯关东,筚路蓝缕,硬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D.美国师出无名的伊拉克战争,造成10万平民死于非命,也让1700多美国大兵丧生异域。
【答案】B
【解析】B项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A项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C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D项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引申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1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D.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所有芸芸众生,但我仍然很高兴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答案】B
【解析】判若云泥:比喻差别悬殊就像云彩和泥土的距离那样大。合乎语境,使用恰当。A.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事,不加重视。不合语境。C.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盛行,形成风气。感情色彩不当。D.“芸芸众生”与“所有”重复。
1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
B.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D.以色列军人训练严格,效率极高,表面的冷酷无情与内心的忠诚可靠,使他们在全球雇佣兵市场如虎添翼。
【答案】B
【解析】A.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C.江河日下:一般指形势上的衰颓,而不是确指河水断流;D.如虎添翼:指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程度的增加,这里只是表明他们受欢迎,并无更上一层的含义。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把最绚烂的舞台交给了一个“放羊娃”,把最动人的时分交给了一个下里巴人——来自山西的阿宝。
B.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着人居环境。
C.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哈美,假装慈祥,穷形尽相,令人不齿。
D.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却主动请缨,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答案】C
【解析】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也指丑态毕露。A.下里巴人:通俗普及的文学艺术。B.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只用于人,不用于物。D.火中取栗: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河西的房价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足足涨了每平方米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答案】C
【解析】“叹为观止”是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不符合句意,可改用“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A.“摸着石头过河”比喻摸索着、探索着路子或方法等前进。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物变化达到某种程度是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乒乓球历史上首次教练员竞聘工作今天终于尘埃落定,刘国梁、施之皓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任命为男队和女队的主教练。
B.江南梅雨季节虽早已过去,但是南京近期依旧处于多雨期,时不时地来阵暴雨,市出行还是要带上雨具,以备不时之需。
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D.全球各地引发的更大规模的反战潮流,给美英当局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如美英联军敢于投鼠忌器,将有众叛亲离的可能。
【答案】D
【解析】投鼠忌器:拿东西投掷老鼠,又怕砸碎老鼠附近的器具。比喻欲除弊害而有所顾忌,不敢放手。A.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结局或结果。B.不时之需: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C.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B.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很严峻,部分领导干部互相勾结,上下其手,牟取私利;执纪执法偏宽偏软,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问题时有发生。
C.古有关公刮骨疗毒,今有张生开胸验肺;但比起毅然决然切开自己的胸膛来证明自己,刮骨疗毒这一千古壮举也不免黯然失色。
D.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答案】D
【解析】A.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B.上下其手:玩弄手法,串通作弊。C.黯然失色: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或形容相形之下变得暗淡无光。D.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大学毕业了,一向勤奋学习的李楠考上了研究生,而讲究吃穿玩的孙博却不得不摆上了服装地摊,不过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B.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选手们个个锦心绣口,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展示的才艺令人惊叹。
C.近日,甲型H1N1流感疫情持续蔓延,一项有利于防止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爆发的政策呼之欲出。
D.在纪念“5•12”抗震救灾一周年之际,我们更要痛定思痛,大力普及灾难救援知识,发展灾难紧急救援技术。
【答案】D
【解析】A.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B.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C.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D.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答案】A
【解析】B.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不能用来直接形容人。C.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褒义词。此处感情色彩不当。D.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此处望文生义,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0.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李优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永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B.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C.第14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一支农民合唱队真挚纯朴,巧言令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答案】B
【解析】B.因噎废食:比喻因为碰到挫折,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做了。A.萍水相逢:萍,浮萍。随水漂泊的浮萍偶然聚集到一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C.巧言令色:巧,虚浮不实。令,美,善。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D.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肯出力帮助争斗者中的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