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暮色谁人见,千古诗心此处同
日暮之景,沉静博大,若晴,则如陈年窖酒,饮之沉醉酣畅;若雨,颇类洞箫一曲,如泣如诉。此时乃一日将尽,最易动人愁思。月色亦可感人,然其境清寒,吾意不若暮色之深沉动人也。(月色空灵,引人无限遐思;夕景醇厚,深蕴人间烟火气。)俞陛云先生评陆龟蒙《夕阳》诗曰:“夕阳风景,最易感人。”诚如是言!夕阳暮景,正宜发一己之深悲,抒万古之愁思。世事多变,如聚散浮云,而彼苍无情,流尽年光。以永恒之暮色,对易变之人事,有情人岂无痛哉?
一、夕景离情
陆龟蒙《夕阳》诗曰:
渡口和帆落,边城带角收。如何茂陵客,江上倚危楼。
首二句言野渡征帆、边城画角,一切声色皆融于夕阳醇厚沉静之光影,而客中见此,更是百感交集,此时此景,唯独倚危楼,聊解愁思耳。
若于客舟中遇暮雨潇潇,则又是一番情景,柳中庸《江行》诗曰:“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状楚江烟雨之景如在目前,而着一“客”字,使人顿生孤舟听雨,凄凉寥落之感。若此时立于江岸,见楚客孤帆,于凄迷烟雨中渐行渐远,终至迷离惚恍,不可复见,亦令人怅然而生悲感。
又赵嘏《西江晚泊》:
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同是客中所作,却着力于写景。首二句,茫茫暮霭,处处桑村,烟火人间之景,读之亲切而思长存人世,虽升仙不易也。后二句帆影既尽,江空无人,唯水禽起落,禽动而夕日静,禽微而暮景阔,细细品悟,则人间一切,莫不融于宇宙之大沉静。
薄暮送别,较之平日平时,更为动人,此类诗吾最赏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之声未歇而江水急流,离人之舟已然远去。红叶青山,景至美也,然景愈美,愁愈深。举杯消愁而不觉酣醉,日暮酒醒已是风雨满天,此时离愁可得缓解乎?潇潇暮雨中,诗人独下西楼。于此半醉半醒,江天空阔、风雨迷离之际,所悟何止一己之离愁,悠悠天地,似仅余诗人孑然一身,能不怆然乎?
二、今昔之感
耿湋《秋日》诗曰:
返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俞评曰:“诗言夕阳深巷之中,抑郁更谁共语。乃出游以写忧,但见古道荒凉,寂无人迹,往日之楚存凡丧,项灭刘兴,以及钟鸣鼎食之家,璧月琼枝之地,都付与水逝云飞。所余残状,惟禾黍高低,在西风落照中,动摇空翠。可胜叹耶?”耿诗佳则佳矣,然似不及杜牧《金谷园》、高蟾《金陵晚望》深切也。
杜诗曰: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俞评曰:“前三句景中有情,皆含凭吊苍凉之思。四句以花喻人,以落花喻坠楼人,伤春感昔,即物兴怀,是人是花,合成一派凄迷之境。”
高诗曰: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古城,历尽沧桑,浮云落日之景亦不知所历几多,城本无情,不知伤心。而诗人见此时金陵晚景,不禁忧从中来,心中无限伤心意无从表达,故曰:“一片伤心画不成”。深情之人故有深情之语,情至深而达语言所不能及之状态。又如赵令畤《清平乐》:“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亦深得暮景凄凉之意,人生无奈之感也。
如此夕景,唯陶公千古旷达人,可近于太上忘情,故能写无我之境,所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