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他山之石]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试题(语文)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试题(语文)word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的使命
——杨国荣教授在华师大的演讲
        教育的使命在于人的完成,它包括传授知识、培养德性、提升能力和审美品格的培养。
        从狭义上说,教育与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相联系。知识传授的意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通过这一过程,文明演化过程及文化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成果得到了传承,在此意义上,知识的接受和传授是文明成果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其二、这样的知识接受和传授过程同时也使人逐渐地学会以社会的方式来生存,只有在具备了不同形态、不同内容的知识系统的前提下,人才可能由“野”而“文”,以社会化、文明化的方式存在于世。
        教育与德性的培养也紧密联系。道德是社会能够维系、延续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秩序的建立无法离开道德的维度。与之相联系,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人,个体也需要具备基本的德性。德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规定,也不是没有任何内客的空乏之物。从其实质内容看,德性是一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所形成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之中的内化。普遍的规范内化为个体的德性,当然需经过很多环节,而教育就构成了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教育与能力的培养相联系。能力既涉及精神——理论层面又包括实践过程。前者更多地与广义上的“知识”相联系,它既包括人的感知能力、理性能力;也包括非理性的方面,如想象、直觉、洞察、体验等等。后者主要体现于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具体地说,可以将其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技能,包括生产劳动中或其他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其二则是更普遍意义上的实践智慧。实践活动不仅仅限定在单纯技术或技能层面,它同样也有赖于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则体现了广义上的实践能力。《庄子》一书中有“庖丁解牛”的寓言。庖丁被问及何以会达到这种高超的解牛境界时,回应说:他已不仅仅限于“技”的层面,而是由“技”提升到了“道”。“技”涉及技术、技能,“道”则与实践智慧相联系。
        教育还涉及审美品格的培养。审美品格构成了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一品格不限于狭义上对美的观念的理解或审美趣味的提升,还包含更广的含义,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综合性或整体性的品格。按照康德的理解,当我们作出审美判断时,这种“美”的判断同时也具有普遍有效性:“美”的判断不仅仅适用于作出判断的特定个体,而且具有综合性特点。
        众所周知,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随着劳动的分化,人的存在形态也往往呈现某种片面化的趋向。劳动分工是社会最基本的分工,与此相联系,人自身能力的多方面发展也受到限定。马克思以及当代的一些哲学家如法兰克福学派,曾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异化现象提出批评。异化现象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人变得片面化,人越来越成为广义分工系统中的一个从属环节。人本来应该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仅仅限定于某一片面,难以使人真正“成其为人”。如何扬弃这种片面性?在这里,审美过程所体现的综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对审美过程非常重视的缘由之一。
(选自《解放日报》2011年9月18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教育与能力的培养”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能力在精神——理论层面上有所体现,主要表现为感知能力、理性能力、非理性的诸多能力等。
        B.实践过程也是体现人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实践者的技术能力和运用这种能力的智慧来表现。
        C.庖丁解牛的能力令人叹服,而这种能力在解牛过程中其实已无关乎技能技艺,完全依赖于实践智慧。
        D.能力在很大的层面上说,它既包括理性与非理性的诸多能力,又包括实践过程中体现的技能和智慧。
2.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的使命在于人的完成,即让人成为一个精神层面合格的“人”,在实践过程中具备足够能力的“人”。
        B.教育在德性的培养上,是将一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形成的社会道德内化为相同的、标准的个体德行。
        C.教育培养审美品格,是要让受教育者对美的理解或审美趣味得到提升,能够认识到美的存在不是孤立的。
        D.一个厨师或建筑工人,他在厨房或建筑工地上展示出的技艺,就是他个人技艺与实践智慧相结合的体现。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传授知识,一方面是传授人类长期以来积淀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是让具有野性的人成为文明的人。
B.个人的德行虽与遗传有关但更离不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社会道德,因此要想成为社会人,就离不开教育。
C.教育要想把人培养成为真正的“人”,那么就得在人的知识、道德、能力和审美意识等诸多方而加强培养。
D.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人的发展受到限制,所以人的能力就限定在某个特定的方面,难以“成其为人”。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未冠,父脱帖穆耳戍越,因受业于韩性先生,为文下笔立就。就试江浙乡闱,中居右榜第一。遂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将仕郎、台州路达鲁花赤①。县未有学,乃首建孔子庙,既又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
        至正元年,改集贤待制,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曩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升吏部郎中,寻拜监察御史。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言入中书,忤议者,迁工部侍郎。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
        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连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陛辞,诏谕谆切。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苦弗便。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俄除吏部尚书。保定父老百数诣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保定民不忍其去,绘像以祀之。
        还,迁翰林侍讲学士。入见帝宣文阁,有旨若曰:“朕以畿甸之民疲敝,特选尔抚吾民。尔毋峻威,毋弛法,或挟权以干汝于非法,其即以闻。”视事之初,有权臣来谒以免役事,月鲁不花面斥曰:“圣训在耳,不敢违。”
        俄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还抵铁山,逼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遂遇害。当遇害时,麾家奴那海刺杀首贼,同舟死事者八十余人。朝廷赠谥忠肃。
(《元吏•月鲁不花传》)
【注】①达鲁花赤:元朝的官名,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高长常。
4.对下列句子巾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     籴:买卖
        B.至则第户产之高下             第:按……次第
        C.俄除吏部尚书                 除:授职
        D.或挟权以干汝于非法           干:干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保定密连京畿     或挟权以干汝于非法
        B.时称其公允         微公言,吾民其毙矣
        C.乃首建孔子庙       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
        D.生而容貌魁伟       不扰而事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月鲁不花在江浙行省乡试中,得中右榜第一,后来又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最终做到山南道廉访使。
B.在江浙做官期间,月鲁不花见到各县均无学生,于是首建孔子庙为学校,并聘请儒士为师来教育后生。
C.月鲁不花由于为民请命,得罪了部分官员,但却获得百姓的爱戴,以至于路过河间时,百姓拦路感恩。
D.月鲁不花在铁山遇倭寇,于是率同舟人与倭寇大战,同舟的一共死了八十余人,而自己最终也遇害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5分)
        译文:
(2)视事之初,有权臣来谒以免役事,月鲁不花面斥曰:“圣训在耳,不敢违。”(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次韵子由①绿筠②堂
苏轼
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
风梢千纛乱③,月影万夫长。
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
只应陶靖节,会取北窗凉④。
        【注】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②绿筠,青绿色的竹子。③纛(dào),舞用羽,仪仗用的旗。这里形容竹梢的枝叶。④晋陶渊明死后,人们尊称他为“靖节先生”。会取,体会得。
8.诗歌题目为“绿筠堂”,那么作者在诗中是怎样来描写竹子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9.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             ,任重而道远。      (《孔子语录》)
(2)五更鼓角声悲壮,         。      (杜甫《阁夜》)
(3)              ,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古人云:“          ”,岂不痛哉! (王羲之《兰亭集序》)
(6)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7)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声声慢》)
(8)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做-秋思》)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白塔渡的遐思
熊召政
        从玉树的首府结古镇出发,沿着通天河谷迤逦前行,两岸的山峰连绵不断,青草葳蕤。天空却是如此的蔚蓝。我之所以加上“如此”这两个字,是因为如果用蔚蓝形容这里的天空,那么在黄河两岸的中原,在长江右岸的江南,那里的天空是没有资格用“蔚蓝”这两个字的。
        沿着通天河谷前行了两个多小时,远远的,我看到河边伸向波心的小山坡上,矗立着一座耀眼的白塔。它傲岸而孤寂,仿佛一位活佛。当年文成公主就是从这里渡过通天河,前往西藏拉萨。后人为了纪念她,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白塔。这就是白塔渡口。
        长安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从玉树穿过。文成公主便是沿着这条古道,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从长安走到拉萨。其间穿过多少湍急的河流与巍峨的雪山。一个冰清玉洁在皇宫长大冰清玉洁的少女,经历这么多的艰险,把自己的爱情与生命长久地留在青藏高原上。这样一个无可复制的传奇,吸引了历代的作家与艺术家,向她献上真诚的颂歌。天荒地老的玉树,是唐蕃古道中最为艰难的一段。文成公主在玉树境内差不多跋涉了半年多时间。因此,玉树境内留下了多处纪念文成公主的建筑。最著名的,即是巴塘乡贝纳沟内的文成公主庙与眼前这座白塔渡口了。
        我在转塔的时候,常常会停下脚步,欣赏塔基上那些岩画与雕塑。在同一幅画面上,往往会看到度母与公主同时沐浴着祥光。人一生下来,便会本能地抗拒一些东西,但不会抗拒美。西藏的度母即是观音,是美与慈悲的化身,而文成公主则是藏汉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将文成公主与度母供奉在一起,可见西藏同胞对文成公主的尊崇与爱戴。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危险的,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是伟大的。从白塔上的岩画,我们看到了感恩与祝福。同时,也为文成公主征服了一个民族的心灵而感到欣慰。
        据说,文成公主走到这通天河渡口的时候,所有陪送她的唐朝大臣就此回返,而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者在对岸迎接。我猜想,文成公主当年在这河边徘徊的时候,一定是柔肠百结。她知道一旦踏上渡船,对于故土,将是永别;对于西藏,将是开始。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与送亲的人揖别,文成公主一定是热泪盈眶。这情景让我想到那两句脍炙人口的唐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未语泪先流的文成公主会报什么样的平安呢?她会告诉中原的父老,告诉白发苍苍的母亲:女儿平安,西藏平安!
        光阴荏苒,一千多年的渡口揖别已散作昆仑山脉的烟云。诚如陆游在三峡吊屈原时所感叹:“一千五百年前事,惟有涛声似旧时!”通天河的涛声,在苍茫的雪山之间袒露着,喷涌着,它诉说着历史,也诉说着今天。
        沿着白塔,我缓缓地转了三圈。然后,对着文成公主的画像,对着度母,我深深地鞠躬。历史并不渺茫,现实又如此热烈。在这充满感恩与祝福的大地上,我的爱与直觉,正像高原上的鲜花一样缓缓开放。
(摘自2011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11.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人一生下来,便会本能地抗拒一些东西,但不会抗拒美。


(2)历史并不渺茫,现实又如此热烈。


13.作者认为,藏族是个有信仰懂得感恩的民族。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有信仰”和“懂得感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4.对于文章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达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与怀念,有人认为是颂扬藏汉两族源远流长的友谊。你是怎么认为的?试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蛮横/横财    方便/大腹便便    毁家纾难/民力稍纾
        B.乘兴/乘警    禁受/弱不禁风    色彩鲜妍/数见不鲜
        C.累赘/累次    屏除/屏气凝神    大缪不然/未雨绸缪
        D.唱和/附和    复辟/鞭辟入里    角弓反张/勾心斗角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昨晚,Jay迷和娱记们期待已久的“周杰伦超时代巡回演唱会”苏州站终于在苏州体育中心开唱,歌迷云集,盛况空前,整个苏州城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
B.“十年寒窗苦,一朝状元郎”,这样的励志故事史不绝书,像范仲淹之类“划粥割齑”的穷孩子靠读书出将入相,几乎与骆家辉式“美国梦”的故事如出一辙。
C.人们惯常忽视贫血对健康的危害,认为它只是一种举重若轻的症状。然而,大量研究证实,贫血如不及时治疗,会慢慢消融人的健康和生命,使患病者早亡。
D.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深入,榆林县有一批老百姓要迁出沙化地带。在国家政策的宣传下,很多人在拿到补偿资金后都开始安土重迁,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故乡。
17.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3分)
        槐花香飘十里,清香幽远。槐花树不选择水土,野生了,使能接二连三地生出许多株,因此,故乡百里长堤上满是大大小小的槐花树。槐花可是儿时家乡喂养生命的花,饥荒之年爬上槐花树,掐下串串的槐花,放进嘴里,或把槐花和槐叶放入清水里煮吃。每年三月,大大小小的槐花树都缀满累累的槐花,逆风呼吸,清香远远缭绕而来,令人生出无限的遐想。这个季节,村里男女老幼齐上阵,走向堤坝,爬上树,有选择地采摘着似开非开的花瓣儿,一枝枝青绿满带白花的枝被采下来,开过的槐花瓣儿纷纷扬扬如雪花四处飘浮,落人一身,袭人一脸馨香。
        A.馨香之花             B.生命之花             C.槐花之赞             D.槐花之思

18.下面五个句子中四个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
①上半年,中国市场共完成469起并购交易,交易总金额迭277 .7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并购案例数同比增长了61.2%。
②明日,2011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将进入收官日的压轴大战,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继去年之后再度在阿瑟•阿什球场争夺冠亚军。
③这次对瓷娃娃的爱心募捐活动是一次大爱的集结,数百名内地各族文艺工作者和港澳台地区演艺界人士都积极报名参加演出。
④几年前,当人们慨叹越来越多的读者放下书本而在电脑屏幕前阅读时,恐怕并未想到,小小的手机竟然成为新的阅读方式。
⑤几天的调研采访,使我们更好地贴近了群众、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实际,更真切的经历到了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19.仿照划线例句,在“还可以用另外四个字概括”之后,续写两个与例句句式、字数相同的句子。(6分)
        我认为,散文的艺术,可以用这样四个字概括:发现、表现,就是哲学发现,文学表现。还可以用另外四个字概括:    ①    。还可以用另外四个字概括:    ②    。还可以用另外四个字概括:    ③      。
20.请你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则编后语,不超过100字。(5分)
        京华网讯(记者吴娟)“磨剪子喽!戗一菜一刀!”在北京星罗棋布的老城区小巷不时传来一阵阵吆喝声,寻声望去,一位磨剪刀的老师傅坐在路边,用砂轮麻利地磨着手中的剪刀,周围的居民纷纷拿出自家的剪刀、菜刀来请这位师傅磨,这种场面在城市里已经很难见到了。
        提起磨剪刀师傅老华,耳朵眼胡同的老街坊们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老街坊介绍,老华今年81岁,儿子对他非常孝顺,但他就是闲不下来,隔三差五的骑着三轮车在小巷转转,日子久了,大家也就熟悉了。记者打趣的说这么大年纪也该在家享享清福,老华笑着说:“是啊!也没几年可做了,现在会这门手艺人也不多,再跑几年该回家安度晚年了。”
        编后语: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与漫画,按要求作文。(60分)
        据网上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现在83%的人有“提笔忘字”的经历,74.2%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手写机会已很少,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提笔忘字”已趋向低龄化。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