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过后,总有不少学生令老师和同学大吃一惊,他们的单科成绩或总分突然比平时多上一二十分,甚至名次也上升了十多名,人们称他们为“应试型考生”、“发挥型选手”、“黑马”。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结果?其中是否有规律和经验可以借鉴?上周末,今年高考的成绩刚刚揭晓,周刊请来了高考中出现的几匹“黑马”,以及一些名校的老师,来谈谈奇迹能否复制,希望能对新一届的高三学生、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黑马”声音]
“千万不要太在意成功”
原上海中学高三年级顾政(顾政今年的总分是542分,这一成绩让她的语文老师孙培人很惊讶。她的各门学科发挥得都很好,总分比模拟考高出了54分。)
高二时,数学老师曾经给全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人,多年来尝试在各种高楼险峻间走钢丝,从未失过足。然而在一次向全国人民直播的重要表演前,他对妻子说:“这次我一定要成功。”妻子心中隐隐不安,因为丈夫从未说过这句话。结果,她那有不败记录的丈夫在千千万万双眼睛前永远地坠落了。
越是想把成功捏住,越是会把它给捏碎。成功在于拥有一颗平常心。超常发挥更在于心态要比别人更冷静、更稳定。对于今年的高考,我感触最深的也正是这一点。高考我发挥得不错,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我平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我的心态调整得很好。我想送句话给学弟学妹们,希望他们在过去与将来间,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
临考前———不论什么考试,不要想要考成几分或是第几名,而是认真做好眼前的复习整理工作,到最后一刻都不放松。
最后,有一个给学校体育组老师的额外建议———如果可以,请在体育课上教学生们打太极拳,会对他们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归功于基本功扎实”
原复旦附中高三年级高亚雯(高亚雯有两门学科发挥得相当出色。她的历史科成绩是今年复旦附中的最高分,这让她本人及老师都很吃惊。此外,她的数学成绩进步也非常大,由平时的中等发挥到了118分。)
这次我的历史成绩为138分,实出意料之外,这其中有必然也有偶然。我平时的历史成绩在班上只排在中上等,模拟考也只有110分左右。
首先,就是重视基本知识。就说历史学科,对于书本上的大事年表,我尽力做到了然于心,养成随时看书的习惯,背看结合,我每天早晚都会看30—60分钟。
其次,心态非常重要。比如数学学科,高三刚开始时,我连续四次小测验都没及格,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我的数学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我也始终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坚持每天做一个小时数学。生冷题目不去钻研,重视对基础题目的训练,基本概念要一清二楚,疑问绝不过夜,结果成绩就上来了。
[专家观点]
“黑马”诞生有规律可循
复兴高级中学副校长孙居文认为,有些“黑马”的出现和一些偶然因素有关———学校里的课程改革不经意地和试卷命题方向一致、老师在考前无意中给学生布置了和高考题相近的题目、学生很幸运地买了一本“神奇”的教辅书、试题的难度正好适合于平时总是“进入不了状态”的几个学生……
但孙居文认为,多数“黑马”的诞生有规律可循:“黑马”平时并未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他们的成绩一般起码在中等以上,他们往往有过辉煌的经历,“黑马”成绩在以前或多或少出现过;他们的心态比较好,不会受到一门考试不理想或遇到其他不开心事的影响;他们很少犯低级错误,平时的学习态度比较踏实;“黑马”往往不是个体,而是平时经常探讨问题的一个小群体……这同样也表明,高考中,平时不作准备的学生肯定是做不了“黑马”的。对于下周开始的中考,这一“公理”显然同样适合。
“黑马”的三个必备条件
位育中学副校长姚国超认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可能成为“黑马”的,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基础很差的学生最终会考得非常好。在他看来,一匹“黑马”起码具备下面几个条件:
一、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好成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考生只有拥有牢固的知识基础,才有可能在考场上超常发挥,否则成为“黑马”就像建造空中楼阁一样渺茫。
二、能力很强。有些同学,平时的测验成绩不算太好,只是没有进入状态的缘故,在一次次积累之后,他们其实已经具备了发挥正常、超常的能力。
三、心理素质过硬。这一点往往能决定“黑”的成色。对此,他举例说,位育中学今年的高考最高分学生王志臻,平时的成绩在学校里一直是第10名左右,这次他一下子考到了平时一直没有考到过的分数:570分,之所以“黑得发亮”,姚校长认为这就是上述三点他都具备的缘故。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调整好心理对他们成为“黑马”具有最现实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