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八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①
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③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①虞世南,唐太宗时的秘书监,为人沉静寡欲,议论持正,极为唐太宗所倚重。②緌,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在此暗示显宦身份。③梗,桃枝做的木偶。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蝉的什么特征?从整体看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蝉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作者在下阙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共欲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白,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杜诗第一、二句写景,运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杜诗和辛词中的“欲”字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2)杜诗和辛词在感情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请加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