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专题练习]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
(一)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音如凤鸣,故“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谷。“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苏 轼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        ),但通篇透露着(       )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幺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 恋 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                                                                              。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幺?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                                                                             。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
8.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共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浑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9.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权”,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答:                                                                         。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  
(2)体现的思想情趣:
答:                                                                             。
(3)如何体现的:
答:                                                                            。
11.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2)题。
赤  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答: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                                                                                                                                                               。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迭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迭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                                                                              。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    暮①
杜 甫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
(1)                                                                              。
(2)                                                                              。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余(唐)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唐)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越州人(今浙江绍兴市),平时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①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②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①答:                                                                          。
②答:                                                                          。
(2)两首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请结合其中任何一首诗,简要谈谈这种优良传统是什么。(不超过50字)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   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   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   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   何人到白云。
古人评刘长卿的诗,说他因遭贬谪,其诗“多凄怨语”。此诗写朋友皇甫侍御来访之“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心中之“喜”的。
答:                                                                                。
1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   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   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   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   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                                                                                          
                                                                                               1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书 所 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不超过30字)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答:                                                                          。
2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1)谁在“计程”?答:                          谁“今日到梁州”?答:              
(2)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答:                                                                              
2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               气氛。
(2)作者为什幺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                                                                              
2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荠麦花如雪。
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答:                                                                              。
23.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玉鞭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芃(pé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
(2)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
                                                                               。
2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   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   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答:                                                                                 
二、名篇默写
1.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剌北宋赂辽。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周任有言曰:“            ;              。”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夜书怀》)
(3)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                 。                 (荀子)
(3)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
(4)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浙江)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厥有《国语》。                                                  (司马迁《报任安书》)
(2)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              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3)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全国))
(1)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2)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西厢记》)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⑵秦人不暇自哀,            ;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故曰:        ,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谋攻》)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粱惠王上》)
(3)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                      (曹操《短歌行》)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                    ,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2)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3)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论语•为政》)
(2)云销雨霁,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
(2)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起视四境,               。(苏洵《六国论》)
(3)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
(1)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参考答案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