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总结反思] 争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中“为”的意思

讲烛之武退秦师有一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一直以为“为"是表被动,意思就是,而且你曾经被晋文公“恩赐”过,也就是曾经被他欺骗过,这和下面的句子就能连接在一块了。
去查了查,发现 长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陈泽新  李二年  两位教授写了“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确解论文发表在2006年03期《长春大学学报》 上
现摘取【摘要】如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是《左传》里的一句话。目前人们对这句话比较一致的理解是“曾对晋君(惠公)施给恩赐”。但是,从上下文和说话人的语言特点看,这种理解并不准确。根据语法、修辞分析和前人已有的成果,此句应理解为常见的被动句式,意即“您曾被晋君赐予过呀”。这是烛之武使用的一种语言技巧,这种理解更符合文章的原意。


附后:
对于为的解释,还要明白“赐”的意思
【释义】①赏给;过去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小辈:赐予|恩赐。②指给予的财物或好处:厚赐受之有愧。③敬称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赐教|盼赐复。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赐 <动>
  (形声。从贝,易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赏赐)
  给予;上给予下
  赐,予也。――《说文》
  上予下曰赐。――《正字通》
  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礼记·曲礼》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刘向《列女传·赵将括母》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左传》
  又如:赐光(赏脸,赏光);赐环(将放逐之臣赦罪召还);赐第(皇上敕建的府第);赐田(君主所赐予的田地);赐官(赐予设置家臣以治家邑的权力)
  请给
  赐 cì
  ①赐予。~敬辞。指所受的礼物:辱承厚~,受之有愧。
  【赐教】敬辞。给予指教:承蒙~。
“赐”是指恩赐的意思,但在外交辞令中有另一个意思。如:
拜赐之师
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此处“三年将拜君赐”就使用了避讳修辞,意为三年以后我必报此仇。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见《左传.文公二年》。后因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