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八闽试卷] 2015年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2015年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淇水汤汤,                          。(《诗经•氓》)
    (2)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藤王阁序》)
    (5)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种世衡初营青涧城①。有紫山寺僧法嵩,刚果有谋,以义烈自名。世衡延置门下,恣其所欲,供亿无算。嵩酗酒狎博,无所不为,世衡遇之愈厚。留岁余,嵩亦深德世衡,自处不疑。一日,世衡忽怒谓嵩曰:“我待汝如此,而阴与贼连。何相负也?”拽下械系,棰掠极其苦楚。凡一月,滨于死者数矣,嵩终不伏,曰:“嵩,丈夫也。公听奸人言,欲见杀则死矣,终不以不义自诬。”毅然不顾。世衡审其不可屈,为解缚沐浴。延入卧内,厚抚谢之,曰:“尔无过,聊以相试耳。欲使为间,万一可胁,将泄吾事。设虏人以此见穷,能不相负否?”嵩默然,曰:“试为公为之。世衡厚遗遣之,以军机密事数条与嵩,曰:“可以此藉手,仍伪报西羌。”临行,世衡解所服絮袍赠之,曰:“胡地苦寒,以此为别。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②,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遇乞,虏人之谋臣也。嵩如所教,间关求通遇乞。虏人觉而疑之,执于有司。数日,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嵩初不知领中书,虏人苦之备至,终不言情。虏人因疑遇乞,舍嵩,迁于北境。久之,遇乞终以疑死。嵩邂逅得亡归,尽得虏中事以报。朝廷录其劳,补右侍禁,归姓为王。嵩后官至诸司使,至今边人谓之王和尚。世衡本卖嵩为死间,邂逅得生还,亦命也。   
康定之后,世衡数出奇计。予在边。得于边人甚详,为新其庙像,录其事于篇。
(沈括《梦溪笔谈》)
    有僧王光信者,骁勇善骑射,习知蕃部山川道路。世衡出兵,常使为乡导,数荡族帐,奏以为三班借职,改名嵩。世衡为蜡书,遣嵩遗遇乞,言朝廷知王有向汉心,命为夏州节度使。奉钱月万缗,旌节已至,趣其归附,以枣缀画龟,喻其早归之意。遇乞得书大惧,自所治执嵩归元昊。元昊疑遇乞贰己,不得还所治,且锢嵩穿中。使其臣李文贵以遇乞旨报世衡,世衡以白籍。籍召文贵至,谕以国家宽大开纳意,纵使还报。元昊得报,出嵩,礼之甚厚。
(《宋史•种世衡传》)
    【注】①种世衡:(985—1045)字仲平,洛阳人。官至环州知州兼环庆路钤辖,为一时名帅。清涧城:今陕西清涧。②遇乞:西夏大将,是党项族野利部人,与其兄野利旺荣皆为西夏王元昊的得力大将。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嵩亦深德世衡,自处不疑    德:感恩
B.延入卧内,厚抚谢之        延:延请
C.旌节已至。趣其归附        趣:敦促
D.元昊疑遇乞贰己            贰:二次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可以表明法嵩义烈的一组是(3分)
    ①酗酒狎博,无所不为        ②拽下械系,捶掠极其苦楚
    ③滨于死者数矣,嵩终不伏    ④世衡审其不可屈
    ⑤虏人苦之备至,终不言情    ⑥尽得虏中事以报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紫山寺僧人法嵩被世衡招纳为门下客,酗酒赌博,无所不为,世衡却对他愈加厚待。
    B.法嵩被世衡铐上刑具,囚禁起来,严刑拷打,被折磨得几乎丧命,但到底不认罪。
    C.法嵩藏在棉袍领子中给遇乞的信,引起羌人对遇乞的怀疑,并最终导致遇乞被杀。
    D.沈括认为法嵩是偶得机会逃回;《宋史》则记载是西夏有意讲和,才将他放了出来。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我待汝如此,而阴与贼连,何相负也?(3分)
                                                                           
(2)世衡出兵,常使为乡导,数荡族帐。(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风 雨
    [唐]李商隐
    凄凉宝剑①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又几千。
    【注】①宝剑篇:唐前期将领郭震,少有大志,武则天曾召见,索其文章,郭震乃上《宝剑篇》,深得赏爱。②新丰酒:马周西游长安时,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取酒独酌。到长安后,向唐太宗上条陈,得到赏识,授监察御史。
(1)结合全诗,扼要概括诗中写了哪些愁?(2分)
                                                                                (2)颔联“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中的“仍”“自”二字常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钟会带领精兵偷度阴平,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并献出蜀国地图。钟会兵临成都城下,成都乱作一团,刘禅到底是无能之辈,听从儿子刘湛建议,选择了投降。(《三国演义》)
B.由于人多热闹,又赶上冬天第一场雪,大伙决定在芦雪庵另起诗社。争联即景诗时,凤姐以“一夜北风紧”句开了个好头。宝玉落第,被罚到栊翠庵向妙玉求取一枝红梅。(《红楼梦》)
   C.中秋节后,成都发生了战事。太太们和她们的儿女先后被她们的娘家接了回去。老太爷到表弟唐家。陈姨太回到了她的母亲那里。克安也到老丈人家去了。大公馆里空无一    人。  (《家》)
    D.端午节过去了,军阀混战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的公债市场波动不定,谣言四起。吴荪甫和赵伯韬的纠纷依然没有解决。李玉亭总打算做和事佬,他认为吴荪甫的刚愎自用    是祸根。(《子夜》)
    E.当葛朗台太太断气后,葛朗台对女儿十分地温柔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神情慈祥地望着她,常在女儿面前哆嗦,其实他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女儿放弃对母亲财产的继承    权。(《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①,怡怡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论语•子路》)
   ②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尽心上》)
   【注】①偲偲:音sī,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②怡怡:音yí,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对士的要求的共同之处。(2分)
                                                                                   (2)孔子和孟子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ll题。
诗歌何惧“等风来”
马  涌
    ①3月26日,在诗人海子逝世后的26年里,这一天俨然已经成为当代诗歌的一个纪念日。实事求是地讲,人们对海子的纪念,并不仅仅因为海子的诗,也包含对海子英年早逝的“诗性生命”本身的一种追索,或者说是消费。在更早一些时候,另一件与诗歌有关的事情,也曾突如其来地霸占过相当广阔的舆论空间——我说的正是余秀华。先是《穿过大半个中国语文试题
去睡你》在朋友圈爆红,然后是“脑瘫诗人”的标签备受争议,进而从文学现象上升为公共话题。
    ②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诗歌总成为爆点?
    ⑧毫无疑问,在目前的文学版图中,诗歌的位置是相对边缘化的,无论是在文学范畴还是在市场范畴,诗歌都不是这个时代的宠儿。那么为何诗歌事件总是呈现出一种“一点就着”的爆炸式传播?原因很简单:因为大众对诗歌的需求实在是太强烈了。饥渴之下,一拥而上,如是而已。
    ④海子的去世几乎可以作为当代诗歌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海子之后,再没有能引起全民关注的诗人。这里面有许多的原因,包括文学生态环境的改变、社会氛围的变化、作者群体的更迭,但如果说是因为“今天没有人读诗”,这样的说辞是立不住的。余秀华的被发现、海子的被纪念,在传播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普通读者”,而不是少了诗歌就活不下去的“核心读者”。他们毫无疑问是读诗的,是对诗歌有所期待的,更是不吝为诗歌传播略尽绵力的。然而走近他们身边的诗歌并不多见,所以他们大多数时候表现得似乎与诗歌绝缘,只能在余秀华这样的新人出现时一拥而上,或者日复一日地咀嚼那些“过气”的诗人。这样的读者,我们很难说他们是“忠诚的”“可敬的”“伟大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平凡的读者,一个文学体裁的兴盛,一定是无从谈起的;而动辄将这些读者斥为“跟风”,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赌气说法。
    ⑤很多人说,当下是最缺乏诗性的时代。然而换一个角度,当下也是最渴求诗性的时代。各种诗歌衍生而出的流行文化虽然冲淡了诗歌的内核,但也拓展了诗歌的外沿;在充斥着标准化效率化消费化的社会中,人们对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渴求反而更加热烈。因此,对于诗歌和诗人而言,这可能也是最好的时代,从海子到余秀华,包含的一个事实便是,20余年来,且不谈“伟大诗人”,产生“现象级诗人”的土壤始终是存在的。
    ⑥读者从海子“如何死去”体会人生与理想,从余秀华“如何生活”感悟现实与温度,这些具有时代性和普遍共性的情感,在经常标榜“诗歌是私人化体验”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各花入各眼,如果确实是以“私人化诗歌”为追求的,自然不必对这种“流行”“跟风”大惊小怪,无非是一般读者的自由选择。更何况,纵观中国乃至世界诗歌发展史,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往往也正是诗歌在公众中广泛流行的时期,亦是“跟风读者”与“跟风作者”大量涌现的时期。可见诗歌并不是像“文章憎命达”一样,天然地拒绝流行与大众化。如果时至今日,仍旧认定诗歌无法自己守住本心,非得在社会的冷遇和边缘化中才能“保持自我”,那实在是小看了今日的诗歌和诗人们。
    ⑦因此,面对公众对诗歌的“跟风”时,也不妨偶尔放下沉重的戒备心,和千千万万不太懂文艺又需要文艺的普通人一起,放松心情,等“风”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  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事件总能上升为公共话题,源于大众对诗歌的强烈需求,饥渴之下,自然一拥而上。
    B.纪念海子、议论余秀华,说明读者是对诗歌有所期待的,更是想为诗歌传播略尽绵力的。
    C.读海子的诗,体会理想之美,读余秀华的诗,感悟现实之悲,这些情感在当下仍显珍贵。
    D.诗歌不必非得在冷遇和边缘化中去固守本心,保持自我,不必天然地拒绝流行与大众化。
10.第⑤段,为什么说“当下也是最渴求诗性的时代”?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3分)
                                                                                11.标题“诗歌何惧等风来”中“何惧”包含哪些深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蕉  语
    朱以撒
    ①芭蕉林下走,五月明媚的光线,渐渐地变得昏暗起来。芭蕉像无数的桨片,向四面八方摊开着,把泼洒下来的阳光遮拦,林下行走的人们,感觉着被庇护的安稳,风过,而烈日阻挡在上。
    ②在世间,许多生长着的叶片是无比细碎的,它们被造物之手修饰得十分精致,似乎是千百层交叠之后剪裁出来的——苦心匠意一眼可见,这样的生长使日子也变得细腻起来,很精致和雅气。譬如含羞草,这种带有羞怯之心的小花,无论是它米粒大小的叶子,还是粉嘟嘟花蕾,都填充了无比的用心,随便找一个角度,都能博得赞叹,那一定是上苍在闲适之余的工笔,才达到了细部的如此完美。自然,对比于芭蕉,就可见造物之手的意笔,大刀阔斧,三下两下,质朴、简单的形态和本色豁然在目。
    ③风是芭蕉的劲敌,一阵狂风,万千匍匐。貌似粗壮的芭蕉,根基的浮浅,主干的虚弱,加上招风的叶片,使它倒伏的局面令人惊心骇目。风后,我看到人的施救,显得力不从心。即便施救成功,看到一些支柱从几个方向撑住一个濒于颠仆的肢体,仿佛一夜之间,由翩翩少年成了蹒跚的老者。生命的过程是这么飞快,是风加速了这个抵达的过程,改变了它们昨日飒飒有声的姿影。
    ④芭蕉林下的孩童,在林中奔跑,毫不顾忌地穿梭,不时地在转弯时撞上了柔和的树干。
他们垂涎成串的硕大果实,想着成熟的日子。口腹之福,我们的劳作,终日的辛劳,如果不矫情而言,就是为了这点朴素的满足。这些孩童长大了,这种朴素的满足又继续下去。芭蕉死死生生,绵延不断,收获的希望也起起落落,令劳作者不敢浪漫。
    ⑤芭蕉的美感是我从纸本里找到的。许多的凄美之忆系在一叶芭蕉之上。芭蕉拒绝着风,
却迎迓着雨。潮气的南方,灵动晶莹的雨线由长天坠落,被宽阔的叶片承接,纤尘洗尽,湿漉之中凝翠欲滴。至今让人难解的是,阳光之下悄然无声,没有人会留神它的存在,而雨来了,雨点与蕉叶的交汇,居然让人无端地延展遐思,复活真情。是隐藏着怎样对应的玄机,有这般凄美的效果?在多愁善感的文人心底,芭蕉和枯荷、疏桐、晚蝉、暮鸦、烟柳一样,都是愁人之物,“纵芭蕉不语也飕飕”。可以想见,夜雨来时,院内一二芭蕉,小轩窗下,有几多敏感的耳朵张着,听或轻或重,或清或浊地敲打,想着书生心事。依我之见,那时节的人,善感的程度是一流的,“聊一奏,更三叹”。由愁生出的许多美感,在夜色弥漫中扩散。一个愁肠百结的人在生活的定义上,属于不幸;可对于后人,在解读这些愁绪的百年结晶,已经化为许多的诗意。敏感肯定是有时代环境的,一个时代的文人都这般敏感,一定有很多隐痛积储其间。让后人细细地品吧,伤痕从哪儿开始,凭什么被钩沉而起?想象要进入千年前的人生,需要耗掉多少飞翔的能量。我想,这正是我们慢慢变得麻木的地方。
    ⑥雨,在我住下的那一个晚上,神奇地落下了。细密而坚劲的雨点,被摇摆的蕉叶接受着,化为阔大之音,然后进入泥层。灯被我熄灭,临窗处坐定,捕捉着嘀嘀嗒嗒。在我听来,这是很瓷实的一种,硬朗如豆。后来,我睡着了。曦光微露时,有几颗残星从上边的叶片滚落,闪动着亮点,我觉得这全然是一种自然现象,听不出感伤,也唤不起离愁。似乎很难想象在当时,书生有那么多闲情,除了青灯黄卷,作赋吟诗,就是坐看云起,卧听蕉雨,灵敏地捕捉着自然之影、自然之声,心绪摇曳,像清泠泠的水,在宽阔的叶片脊背上,划过一道凄美晶莹的弧线。
    ⑦天色大亮,地气在上浮,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响变得非常微弱了。犹如一夜翻了过去,那一页也深藏在幽暗之中。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滴滴嗒嗒所迸溅出的感伤和忧怨,也被很完整地收藏起来了。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②段,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用含羞草的精致和雅气突出芭蕉叶形态、本色的质朴和简单。
B.从芭蕉、枯荷、疏桐、暮鸦、烟柳等自然景物中感受到美,需要有善感的心灵,也要有一定的时代环境。
C.作者与我们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麻木,全然感受不到芭蕉的美感,听不出感伤,也唤不起离愁。
D.本文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联想来描写芭蕉,使芭蕉的形象具体可感,直达心灵。
E.本文蕴含作者对芭蕉丰富而敏感的心灵感受,赋予寻常景物以特别的文化内涵,文笔典雅清逸。
13.分析“嘀嘀嗒嗒所进溅出的感伤和忧怨,也被很完整地收藏起来了”一句的含义。(4分)
                                                                              
14.“蕉语”蕴含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虫洞和时间旅行
    ①到底什么是时间?我们能否穿越到未来以及回到过去?
    ②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主要预言之一是时间膨胀现象。它本质上说,运动着的始终比静止的时钟走得慢。如果速度接近光速,时间几乎就会停滞不前。这就意味着宇航员登上太空飞船,并加速到接近光速后,地球上每过一年,他只会衰老一秒,因为他的时钟变慢了。时间膨胀不仅存在于理论,它已被实验观测所证实。
    ③利用时间膨胀前往未来和回到过去,目前还没有人能做到。很多科学家也不相信能够存在,但是物理学家已经提出了一些理论。
    ④1935年,爱因斯坦和罗森发现在黑洞的中心有一个“喉咙”,将时间——空间连接到另一个宇宙,这种连接两个宇宙的桥梁被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后来科学家约翰•惠勒把它比喻成苹果上虫咬出的洞。通过虫洞从苹果的一边到另一边,比绕过苹果表面近多了。穿过黑洞将是毁灭性的,但是旋转的黑洞有一个环状的奇异性,这样就有可能通过虫洞穿过这个环。这样一来,爱因斯坦的理论就提供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
    ⑤1985年,相对论专家索恩正式把虫洞作为研究对象,他要解决虫洞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打开,即虫洞怎样才可以作为时间旅行的工具。1988年,索恩发表论文,从理论上证明有可能存在着“可以被穿行的虫洞”;打开虫洞需要有一种“具有负能量的奇异物”;同时还论证了借助这种虫洞实现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的可能性。
    ⑥关于虫洞存在诸多疑问,虫洞有多大?能存在多久?到哪里去找虫洞?在名为《霍金宇宙大探索》的纪录片中这样解释:任何物质都不是平整无瑕和实心的,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上面都存在小孔和裂缝,这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原理,同样适用于时间。即便是像台球一样的东西,上面也有裂缝、褶皱或空洞。时间也存在许多微小的裂缝、褶皱和空洞。在最小的尺度下——比分子甚至原子都小,我们来到一个称为量子泡沫的地方,这是虫洞之所在。时空中的微小隧道或捷径不停地在这个量子世界中形成、消失和重新形成,它们可以连接两个隔离的空间以及两个不同的时间。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这种时光隧道非常狭小,即使发现了它们,我们也不能从这个缝隙穿过。
    ⑦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想找到这个最小的距离,最后发现距离小得难以置信。这么小的虫洞令人沮丧,但因为虫洞是在泡沫中自然发现的,索恩假定:一个高级文明有一天可以捕捉到一个虫洞,将它放大数万亿倍,令其足够大并且稳定,能让人甚至飞船进入。尽管非常困难,但它符合物理学定律。
    ⑧除了大小之外,虫洞的转瞬即逝和不稳定也是一个棘手问题。斯蒂芬•霍金认为,如果你想走进虫洞,它就会收缩。这是对时间旅行的致命打击,即产生的量子辐射效应会变得无限大,产生一个奇异物,杀死时间旅行者并关闭虫洞。
    ⑨打开和维持虫洞需要的奇异物实在太奇怪了。它内部有负压强,如果尝试用这种物质吹气球,气球反而会变小。和这种负压强相关联的能量会产生一种负的,或者说排斥的引力,正是这种力维持着虫洞隧道口的开放。奇异物并不能从日常环境中找到,但是科学家已经从卡西米尔效应中观测到了微量奇异物。1996年史蒂文•拉莫尔奥克斯在实验室里精确测量出了这种吸引力,大约等于蚂蚁重量的三万分之一。
    ⑩而维持虫洞所需的负能量不仅数量巨大,并与其半径有着正比关系。据估算,为了维持一个半径为1公里的虫洞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相当于整个太阳系的质量。所以实际制造它,即便是高级文明也非常困难,这就使得穿过虫洞的旅行不现实。
(摘编自《时间旅行和悖论》2015年4月《新华文摘》)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宇航员登上太空飞船,并加速到接近光速后,地球上每过一年,他只会衰老一秒。这证实了爱因斯坦时间膨胀现象。
  B.相对论专家索恩通过研究,解决了虫洞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打开,即虫洞怎样才可以作为时间旅行的工具的问题。
  C.时间像台球一样,也存在许多微小的裂缝、褶皱和空洞。在一个称为量子泡沫的地方。就是虫洞之所在。
  D.打开和维持虫洞需要的奇异物很神奇,它内部有负压强,不易被找到,但科学家在实验中已经观测到了它。
       E.斯蒂芬•霍金认为,虫洞收缩产生的量子辐射效应会产生一个奇异物,杀死时间旅行者并关闭虫洞。
13.第④段多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试举一例并分析这种方法的作用。(4分)
                                                                          14.请根据文本,探析“我们能否穿越到未来以及回到过去”?(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6分)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制造在经历十多年高增长后陡遇瓶颈以来,“专业”和“转业”两种转型路线的争论就A莫衷一是,至今也无法形成共识。①最近,这两种中国制造的转型路线之辨热烈依旧,②且照目前情形看,这种争论很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让中国制造从“地摊货”、“卖场货”B脱胎换骨、C凤凰涅槃,跻身高端制造领域,变“制造业大国”为“制造业王国”,其好处D心知肚明。③它既可带动科研领域的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效率,④又可中国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和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市场的“食物链”等级,⑤提升中国制造的市场抗击打能力。
15.上文框线内成语有一处使用不当,请先写出使用不当成语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3分)
    使用不当的成语的序号           
    修改                                                                                                   
16.上文画线句子有一处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3分)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修改                                                                       
1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总会有智力、运气的差别;总会受环境、现实的约束;总会有人在你切一盘水果时,秒杀一道数学题;总会有人在你熟睡时,回想一天的得失,        。        ,        ,
        ,        ,        。
    ①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②参差不齐,才构成了这世界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③当你羡慕别人住着高楼大厦时,也许瑟缩在墙角的人,正羡慕你有一座可以遮风的草屋
    ④当你失意于自己在地上行走时,也许躺在病床上的人,正羡慕你还可以自由行走
    ⑤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欣赏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⑥是的,走在生活的风雨旅程中
       A.②⑤③④⑥①   B.②①⑥③④⑤   C.⑤③④⑥②①   D.⑤②①⑥④③
18.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不超过15个字。(3分)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18位重庆老人获得了“3•15特别贡献奖”。这些平均年龄达65岁的老人,组成了义务维权工作站,为消费者挽回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你对老人维权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答: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理想中的生活是这样的:有花,有草,有你,有我;花是花,草是草,你是你,我是我。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5年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 6分)
  (1)渐车帷裳(2)伏清白以死直兮  (3)唯见江心秋月白   ( 4)烟光凝而暮山紫    (5)以中有足乐者   (6)泣孤舟之嫠妇(一处1分,错、漏、添字的,该处不给分。)
  2. (3分)D 异心,背叛
3. (3分)D (①写法嵩的放纵行为,② 写世衡的做法,⑥ 写法嵩逃归中原后的表现)
4. (3分)C 密信是世衡藏的,法嵩并不知情。)
  5. (6分)
  (l)我对你如此厚待,而你竟暗地里与羌人勾结,为何辜负我?(倒装句式1分。“阴”1 分,“相”1分)
  (2)世衡出兵收服蕃部的过程中,经常让(他)作为向导,多次扫荡敌人营帐。(补出省略l分,“数”1分,语言通顺1分)
  6. ( 6分)
  (l)怀才不遇漂泊不定 晚年艰难 知音凋零世态炎凉 无所建树(写对两个得1分,四个得2分)
  (2) “仍”有“更、兼”之意,黄叶本已凋落,再加上风雨摧残,其凄凉景象令人触目神伤(1分);“自”有转折,自顾自之意,勾勒出青楼富家歌吹弹唱,宴饮作乐的情景(1分)。通过对比(l分),表达了诗人内心难忍的悲伤和对现实的愤激不平之情(l分)。(意思对即可)
  7. ( 6分)AC
( A① “钟会”应为“邓艾”,②“儿子刘湛”应为“众人”  C ①“中秋节,应为“元宵节”,②“空无一人”应为“只剩下觉新这一房人”) (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6分。)
8. ( 6分)
  (1)士要有自觉的道德要求。( 2分)(意思对即可。)
  (2)孔子侧重从人际交往(或对人、日常生活)角度,认为士对朋友要督促勉励,对兄弟要和和气气(2分)。孟子侧重从自身修养(或对己、社会生活)角度,认为士要志向高远,践行仁义。(2分)
  (意思对即可。)
  9. (3分)C (原文是“感悟现实与温度”, “现实之悲”在文中没有依据)
  10. (3分)
  ①当下缺乏全民关注的诗人和诗作。②诗歌衍生而出的流行文化,也表现了人们对诗意的是渴求。③物质社会,人们更渴求诗意生活。(每点l分。意思对即可。)
  11. (3分)
  ①对公众的跟风,有“不必惧”之意,隐含自信、坚定之情。
  ②对公众的跟风,有“不该惧”之意,隐含批评之心。
  ③对诗歌的春风终将到来,有“不必急”之意,隐含乐观之味。(每点1分,意思时即可)
  (甲)
  12. (5分)CD
( C作者并不麻木;D文本没有“嗅觉”) (选对1个给3 分,选对两个给5分)
13. (4分)
  (1)芭蕉所引发伤感与离愁的凄美之情,已成为历史往事。(2)今人心灵日渐麻木,只能将其当作自然现象,唤不起离愁与伤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 (6分)
  (1)生命当质朴、简单、本色。(2)生命当像芭蕉奉献荫凉,贡献果实,给人美感。(3) 生命短暂,是个抵达的过程,外力会加速此过程。(4)个人的不幸经过时间的沉淀,可能化为后人的诗意。(5)感悟生命之美,应有敏感的心灵。(写出四点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乙)
  12. ( 5分)AB
  (A “证实了爱因斯坦时间膨胀现象”错,爱因斯坦时间膨胀现象是被实验观测所证实。B“解决了”错,仅仅是从理论上证明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选对1个给3 分,选对两个给5分)
  13. (4分)
  比喻第④段分别以“喉咙”“桥梁”“苹果上虫咬出的洞”这些比喻,形象说明了黑洞中心的虫洞是连接两个宇宙的载体,使人们对虫洞的作用有了更具体形象的认识,体现出科普文的文体特征。(修辞1分,举例1分,分析1分,指出作用1分。其他答案,举例正确、分析恰当亦可。)
  14. (6分)
  ①理论上可行。爱因斯坦时间膨胀理论的被证实,虫洞的被发现,以及索恩的科研成果,均提供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2分)。
  ②现实中不现实。虫洞非常狭小,转瞬即逝,很不稳定;且缺乏打开和维持虫洞所需要的能量。(2分)。
  ③ 远景上有可能。众多科学家执着努力,专心科研,从没放弃过对时间旅行的探索。只要探索,必有收获。(2分)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15. (3分)
  D不言而喻(指出序号1分,修改2分)
  16. (3分)
  ④在“又可”后补出谓语“提升”(指出序号1分,修改2分)
  17. (3分)
  B(根据上下文和情境可推出)
  18. (3分)
要为生命留下通道加强管理,才能为生命留下通道    心宽,才能路宽
(1.扣住漫画特质和画面主体,意思大体正确即给分。2.没能写成一句话,先扣两分)
19. (5分)
【示例1】老人维权值得肯定。首先,消费维权有现实意义,商品买卖固然是公平诚信交易,但总会遇到种种不如人意之处,如果消费者此时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其次,老人维权更值得称道,老年人老有所为,见义勇为,发挥余热,这是道德品质高尚的表现:老年人走出空巢,走出无聊,在维权中还可发现自身价值,融入公共生活。
【示例2】老人们的精神固然值得肯定,但消费维权不能仅靠老人。维权要靠大家,如果每个人都有较真精神,有维权意识,能在法治框架内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的消费环境要美好得多。维权更有赖于政府部门的科学立法与严格执法,无论是政府、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应该成为维护“消费权利”的重要力量。
(看法明确1分,语言简明2分,语言连贯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0. (70分)参照201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考生可以抓住“理想生活”与“有”字或“是”字句来确定中心立意
  从“理想生活”与“有”字角度立意。
  理想生活就是和谐的生活
  理想生活就是多样化的生活
  理想生活就是诗意的生活
  从“理想生活”与“是”字角度立意
  能保持独立性的生活才是理想生活
  有自我空间的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
  特别提示:本材料作文学生的立意可能比较丰富,以上立意只作参考,具体判定应看考生的分析是否言之成理。只有符合“中心立意”的才能判为一类卷,确实不错的作文要敢于打高分。
  【参考译文】
  (一)
  种世衡最初营建青涧城时,有个紫山寺僧人法嵩,刚毅果决有谋略,以敢于为忠义献身自称。世衡招纳他为门下客,任其志意放纵,供他挥霍的钱财无数。法嵩酗酒赌博,无所不为,世衡对他愈厚待。过了一年多,法嵩也对世衡深深感恩,不怀疑世衡对他的信任。有一天,世衡忽然发怒,对法嵩说:“我对你如此厚待,而你竟暗地里与羌人句结,为何负我?”命人拽下去铐上刑具,囚禁起来,捶答拷掠,极其严酷。一月之内,法嵩几次被折磨得要丧命,而到底不认罪,说:“我法嵩是大丈夫。府公您听信奸人之言,要杀我您就杀,我也不过一死,但决不会招供没有的事,接受您强加给我的这种不义之名。”对世衡的行为毅然不顾。世衡确知其不可屈服,于是为他脱去绳索刑具,让他沐浴更衣,引他到自己的卧室内,深切安抚道歉,说:“你没有过错,我不过姑且试试你。想让你做间谍,万一你被胁迫不能承受,将会泄露我的机密。假如敌人也用这种方式穷尽折磨你,你能不能不背弃(辜负)我?”法嵩默然不语,然后说:“我为府公试试。”世衡厚赠钱财而派他走,又告诉他几条军率机密,说:“你就以这几条机密为借口下手,假装西投是为了把机密报告给西羌人。”法嵩临行时,世衡又脱下所穿的丝絮棉袍送给他,说:“胡人之地酷冷严寒,我就以这个作为分别的礼物。到了那里,你要想尽一切办法求见遇乞,除非此人,你无法得到他们的心腹机密。”遇乞其人,是西夏的第一谋臣。法嵩按世衡的布置,偷渡边关到了西夏,要求见遇乞。羌人有所提防而怀疑他,把他抓起来送到了有关机构。过了几天,有人扯破他的棉袍搜查,在棉袍的领子中发现了世衡给遇乞的书信,言词十分真诚亲密。法嵩原先并不知道衣领中有这书信,羌人严刑拷打备至,法嵩始终不讲实情。羌人因此而怀疑遇乞,就放了法嵩,把他转移到西夏的北部地区。不久后西夏生变,遇乞最终因受怀疑而致死。法嵩遇机会得以逃归,尽得羌中情况而报告朝廷。朝廷肯定了他的功劳,补授他为右侍禁,又让他还俗,复本姓为王。嵩后来官至诸司使,至今边境地区的人还称他为王和尚。世衡本来是出卖法嵩,用他的死来离间羌人的,他遇机会得以生还,这也是他的命。康定年间以后,世衡守边屡出奇计。我在边境任职时,从边地人那里得知王和尚的事迹,甚为详细,因此为他重塑了庙像,并以这篇文章记录其事迹。
  有一位名叫王光信的和尚,非常勇猛,善于骑射,熟知蕃部的山川要道。种世衡出兵收服蕃部的过程中,经常让他为向导,多次扫荡敌人营帐。(种世衡将他的功绩)上奏朝廷,让他做三班借职,改名字为王蒿。世衡写了封信,用蜡密封,派遣王蒿送给(西夏)的遇乞,信中说朝廷早知他野利大王有归降之心,已经封他为夏州节度使,月俸一万贯,并附上代表官街的旌节,敦促他(率军起事)归附汉朝,并用枣点缀着画上的乌龟,比喻让他早归的意思。遇乞读完信后很害怕,从自己的营地把王蒿送到了元昊跟前。元昊(看了蜡书)怀疑遇乞对自己有异心,不准他回营,并且把王蒿打入大牢。元昊派手下大臣李文贵,以遇乞使者的身份,前去种世衡军营接头,世衡把这事告诉籍。籍召见李文贵,告诉他朝廷愿意接纳西夏,允许往来通好。放了李文贵,让他回去报信。元昊得到李文贵的报告,从大牢里放出王蒿,以礼相待,很是丰厚。
  (二)
  1.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2.王子垫问道:“士该做什么事?”孟子说:“使自己志向高尚。”王子垫问:“什么叫使自己志向高尚?”孟子说:“……能居住在仁上,行走在义上。其备仁义之举(那就连)君子该做的事都齐全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