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苏东坡对联故事

  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由于他才华洋溢,万古风流人物,因此在楹联上也流传他的一些故事。
  苏东坡诗风豪迈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有一天晚上,黄庭坚与苏东坡饭后闲步,但见暮蔼沉金,水天一色,渔歌唱和,悠扬悦耳。于是出对道;
  晓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东坡稍加思索,便对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上下句均妙在以曲牌名《满江红》、《普天乐》入对,甚为自然。

  有一天,苏东坡和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弃围棋、对弈间 ,忽有几颗松子掉落在棋盘上,苏东坡触景生情,信口念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也凑巧,此刻对面湖边有一渔夫在柳下悠闲垂钓。黄庭坚院视了一下,应声对出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
  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倒也下了一跳。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就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他立即对道:
  四诗风雅颂。
  这下联对得真妙。以“四”对“三”,十分妥贴。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妙就妙在他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

  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均为当时的著名才子、才女。某年中秋夜,兄妹二人在花园饮酒赏月。下洒菜中有一碟切开的咸鸭蛋,苏小妹便指着咸蛋出一上联,要哥哥对下联:
  剖开舟两叶,内藏黄金白玉。
  此联用词形象典雅,有一定难度。因一时无恰当物品可对,苏东坡一时为难。此时正巧侍女端来一盘石榴,苏东坡剖开一个,下联应手而得:
  打破罐一只,中藏玛瑙珍珠。
  兄妹正笑谈间,一侍女在一旁手持一只玉笛,吹奏乐曲助兴。于是苏东坡出一上联要小妹对下联:
  “水仙子”鬓挥“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东坡话声未落,一侍女怕打扰兄妹的雅兴,迈着细碎小步拿来一件夹衣,给小妹披上,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兄妹二人用拟人手法,各嵌入三个词牌名,手法精妙,风格曲雅。

  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才华过人。有一次,他与苏东坡同乘一船,东坡忽见岸上有一个醉汉,骑着驴东倒西歪的样子,不禁出对戏道:
  醉汉骑驴,步步颠头算酒帐。
  少游一时无可为对,忽见船尾艄公,摇着船一仰一俯的样子 ,于是对出了下联:
  艄公摇橹,深深作揖讨船钱。
  老销公听了,亦大笑不已。

  秦观,他听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诗善词,久有爱慕之心。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有意相难。开始两题都没有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出第三个题目:“对对子”:
  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相传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士,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第一句云: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东坡虽是妙才,但这上联出得跷蹊,一时寻对不出。不过后人已代苏东坡对了出来: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东坡第二句对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地名半塘。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被难住了。不过,后人假托乩语,也把此句对了出来,对云: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古名铁瓮域,临于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的苏东坡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东坡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这第三句至今未见有人对出下联。

  苏东坡被眨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借助讲学以排遣心头郁闷,慕名而来考络绎不绝,黄州简直成了学子文士荟萃之地,于是他的名声日响。不知怎的却惊动了朝廷,便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经过一番密访,没发现苏东坡有什么越轨之处,但考官并不甘心,想方设法要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
  一天清早,他对东按说:“苏学士名杨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东被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考官与东坡并肩坐在台上,学生一字横坐在台下,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人,考官心想,要当众出苏氏的丑,只有钻冷门。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不考别的,只要你们对一副对子。我出上联,你们对下联。”于是,指着外面的宝塔说: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果然不出考官所料,这些学生以为要考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没想到要对对子,完全没做思想准备,十分紧张,越紧张越不会,越不会越感到对不起老师,一个个大汗淋漓,满面羞渐。考官见状大为得意,指着第一个学生问:“你会对吗?”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开口,低着头,伸出手摇了两摇。考官又指着第二个学生:“你呢?”那个学生 ,也同样把手摇了两摇。考官一直问到最后一个,结果都—样。这时他再也不想掩饰幸灾乐祸的心情,直视着东坡,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还没等他说完,东坡忙说:“这样简单的试题,如何能考住他们?”
  “那怎么他仍都对不出来呢?”
  “他们都对出来了。”
  “他们明明接手表示不会对,你何以知道他们都对出来了?”
  “考官大人,你把他们召在一起面试,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前面会对的又不能说,否则后面就会一一因袭,所以他仍只有打手势,其实这手势就是他们对的下联。”
  “苏学士,我倒要请教,这手势怎么就是下联呢?”
  “考官大人,你的上联是: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他仍对的下联是:
  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这时台下的学生如释重负,无不露出了笑容,周围的人更是赞叹不已,而考官却目蹬口果,无言以对;只好自我解嘲地说:“苏学士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画扇判案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官名,管辖一州的长官)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可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这辰光,衙门照壁那边转出一头小毛驴来。毛驴上骑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络腮胡子。他一面赶着驴一面说:“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直往衙门里走。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了,那人一扬鞭就照直闯进了大堂。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下来。管衙门的二爷见他这副模样,还当是个疯子。就跑过去喊道:“喂!这是虎座呀,随便坐上去要杀头的哩!”

  大汉只顾哈哈笑:“哦,有这样厉害呀!”

  管衙门的二爷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的人才能坐哩。”

  “这东西我也有一个。”大汉说着便从袋里摸出一颗亮闪闪的金印,往案桌上一搁。管衙门的二爷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原来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得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找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河毛急忙磕头分辩说:“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实在没有银子还债,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头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打的呀!”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拱阿毛应该马上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可实在是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赔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呵!”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在洪阿毛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拣那霉印子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挑那霉印于大块的,画成山石盆景,工夫不大,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马上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就这样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地各自回家去了。

  诗治野马

  在儋州(在广东海南岛)北部的石马岭上,有一块以苏东坡名字命名的石头,叫做“东坡坐石”。坐石中央,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袍痕鞋迹;坐石附近,依稀可见马蹄的足印。

  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八九百年前,石马岭一带的农作物经常被糟蹋,人们都以为这是山上野兽作的孽,所以猎人们决定狩猎捕捉。

  这天深夜,猎人们等候在荆丛隐处,正感到有点困倦的时候,只听见—阵马群的嘶鸣声。猎人们立刻循声追去。可是真怪,追到山顶,马叫声一下子稍失了,也不见半只马蹄印,这马群到哪儿去了呢?

  天亮以后,只见马蹄过处,一片片庄稼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第二天夜里,猎人们分头把守,一听见声音马上出击。同样地,只听见马群飞奔上山,还是不知道马群到哪儿去了。猎人们开始心灰意冷起来。

  这件事传到了苏东坡耳中,他想:便民之心不可没有,利民之事不可不做。于是决定跟猎人上山实地查看一下。

  到了现场,苏东坡顾不得乱石绊脚,荆棘扎人。他沿着一个个若明若暗的马蹄印循踪辨影,一直上到山顶。咦,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山顶上果然不见马蹄痕迹,只有一块块石头,千姿万态,矗立四周,仔细瞧瞧,却好象一匹匹石马。

  “好家伙!”苏东坡高兴极了。猎人个个围拢过来争相问道。“怎么啦?”苏东坡指点着石像对大家说:“这就是你们要追捕的害民之马了。”说完,挥笔题诗道。

  石马无蹄出府州,神仙遗下几千秋。

  狂风荡荡毛不动,细雨霏霏汗直流。

  芳草满堆难下口,钢鞭硬打不回头。

  牧童牵也牵不动,天地为栏夜不收。

  山下的父老百姓闻讯,纷纷前来石马岭赏诗观景。此后,石马岭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一尊尊石马守在山头,就象一个个哨兵。石马岭一带的农作物,从此再也不见禽兽来糟蹋了。

  苏东坡诗治野马的事,传遍了儋州。男女老幼对苏东坡的诗文才学夸赞不已。所谓“东坡坐石”,相传就是苏东坡题诗时坐过的
1、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11、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12、心中的佛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相对坐下看着对方,苏东坡问佛印,“你看到了什么?”佛印回答说看到佛。接着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回答说看到了牛粪。当他得意洋洋的回到家中,并把这事告诉苏小妹,满心以为这是他与佛印和尚暗中较量的一次辉煌的胜利,没想到苏小妹听了却摇头叹息道:你输得好惨。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解释道:因为你心中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看到的就是佛,而你心中……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