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训练一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李商隐《锦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马钧传
傅 玄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广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其后有人上百戌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春磨斗鸡,变巧百端。此三异也。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日:“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傅子见安乡侯,言及裴子之论,安乡侯又与裴子同。傅子日:“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主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此既易试之事,又马氏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牛,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裴子者,裴秀。安乡侯者,曹羲也。武安侯者,曹爽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天下之名巧也 巧:动听
B.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更:轮番
C.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 微:精深微妙
D.后之君子,其鉴之哉 鉴:把……作为教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马钧是天下之名巧,但由于他不知道自己有技术,而且还“言不及巧”,因此就没有人知道他的高超技术。
B.常侍高堂隆和骁骑将军秦朗都认为古代没有指南车,马钧也不可能做出指南车.但马钧还是制作成功了技术难度极大的指南车。于是,马钧被天下人佩服。
C.作者认为裴秀以自己的长处去攻击马钧的短处是不对的,但同时指出马钧内心乖巧、不善言辞也是不对的。
D.作者爱憎分明,对科学发明予以充分肯定,对有高超的技术的马钧不被朝廷重用觉得可惜之至,谴责了对人才采取轻蔑态度的裴子、安乡侯和武安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5分)
(2)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4分)
(三)古诗文阅读(6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 居[注]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即闲居之意。
(1)诗歌首句的“悠悠”二字用得巧妙,含义仁富。请简要分析。(2分)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 )
A.“所长,我知道你喜欢我的是什么。不过,你得发誓,在我活着的时候,永远不要向我提出婚姻给你的权利,让我独身生活。你能这么做,那么.我一一答应嫁给你。”
这一段话是欧也妮向公证人克罗旭的侄子初级裁判所所长阿道夫所说的话。阿道夫听完欧也妮所说的话,“扑通”—‘声跪厂下去,说:“你说吧,赴汤蹈火都可以……我一定,我一定做你的奴隶!”(《欧也妮•葛朗台》)
B.为了满足桑丘的夙愿.公爵夫妇假意封桑丘为海岛总督,让桑丘到公爵自己的一块领地去上任。桑丘在任职期间,廉洁奉公。亲自制定法律,规定价格,不准贩卖粮食,严禁淫荡歌曲,把辖区管理得井井有条。(《堂吉诃德》)
C.“对,”他笑着说,“再过两天,我的事情就做完了。只消等两天。再过两天,我要跟你谈许许多多的事情。”出嫁前的—个晚上,鸣风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也深爱着鸣凤,但因为时候未到。不便公开与鸣风的关系,就请求推迟两天,把她遣走了。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投湖自杀了。(《家》)
D.《三国演义》是这样写“刮骨疗毒”的故事的:关羽攻打樊城时臂中毒箭。.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的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白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三国演义》)
E.宝玉忽想起来未辞黛玉,又忙至黛玉房中来作辞。彼时黛玉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那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唠叨了半日,方抽身去了。
为了尽早和秦钟相聚,宝玉择定了上学的日期。当日早晨收拾完毕,宝玉分别拜见了贾母、贾政和王夫人等人,最后来到林黛玉处辞行,遭到林黛玉善意的嘲笑。(《红楼梦》)
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这具体指什么事情?请简要叙述。(2分)
(2)请你谈谈下面画横线句子所表达的情感。(3分)
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着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你现在爱做什么都可以。”(《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日:“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孟子•离娄下》)
[注)①由,通“犹”。
(1)对上面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 )
A.孔子认为,不管是处于治世的禹、稷,还是处于乱世的颜回,都是贤者,因为他们的行为都合乎仁义之道。
B.孔孟认为“禹、稷、颜子”三人只是境遇不同,如果 “易地”,禹、稷能陋巷苦读,颜回也能疏道治水。
C.禹思天下溺者,稷思天下饥者正是发于孟子所说的人之善性四端中的“恻隐之心”的仁爱本性。
D.孟子认为当发生同室之斗与乡邻之斗时,应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同室之斗,可救之;乡邻之斗,可闭户。
(2)从对禹、稷与颜回的评述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处世思想?(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文化之根
蒯大申
①世界文化城市是高度国际化的,但又都有自己的文化之根。所谓“国际化”,一方面是有容乃大,能吸收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是能够让自己的文化精华为世界所了解,所接受,所喜爱。欧洲的名城,无不浓浓地充盈着历史感,尤其是雅典、罗马和巴黎。
②从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看,著名古都旧城的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并不矛盾,相反倒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人类社会越是现代化,就越是会将自己的传统和历史奉若神明。为了——堵旧城墙、一座破教堂、一条老街道,可能不计成本地来加以保存修复,为的是保留传统的气质和历史的氛围。历史建筑和历史景观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城市的发展便具有了历史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③在巴黎,处处有斑驳的墙壁,上面生着苔藓,并被大片婆娑的常春藤覆盖;阳台上美丽的铁栏大多锈红;铺在地上的方形石块也已经磨圆;又窄又弯的街巷,很少阳光通明,而总是被斜射下来的光束切割得或明媚灿烂,或阴影浓浓。可就在这阴影里,常常会隐伏着一家老店。或是面包店、酒店,或是鞋店、书店,让你在不经意时遭遇惊喜。咖啡店总是香味四溢,店铺门上书写的年号只有在历史书上才能找到。
④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的记录簿,历史和传统造就了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城市鲜明的文化特色与强烈的地方色彩,来自于这座城市的气候、独特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高质量的公共环境,也来自于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记忆与隐喻、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 由这些因素构成的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内涵,是一个国家的城市区别于其他国家城市的标识。只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气质的城市,才能在世界上占有属于自己的地位。
⑤一些城市,论人口、规模,并不算大,说经济实力,也未到举足轻重的地步,但它们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城市。这些城市是思想和艺术的集聚之地,是世界上一批最有思想、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的集聚之地,这些城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文化精神。正是由于这些思想家和艺术家的存在,使这些城市的大名如雷贯耳,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文化精神,确立了这些城市在世界上不可动摇的:文化地位。
⑥维也纳的规模并不;七,但它却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化城市,世人称之为“音乐之都”。莫扎特、舒伯特和施特劳斯这些音乐巨擘的灿烂光辉,使这座城市始终笼罩在一片温馨迷人的气氛中。在这座城市里还诞生了或生活过一连串在文化史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如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卡尔•波普尔和弗里德利希•哈耶克……大概也只有巴黎出产的大知识分子数量能与之媲美。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化之根”在文中是指千百年来形成的城市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文化精神,是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
B.人类社会越是现代化,就越是会将自己的传统和历史奉若神明。为了—堵旧城墙、——座破教堂、一条老街道,可能不汁成本地来加以保存修复。
C.世界文化城市是思想和艺术的集聚之地,是世界上一批最有思想、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的集聚之地。这些城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文化精神。
D.维也纳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化城市,得益于莫扎特、舒伯特和施特劳斯这些音乐巨擘的灿烂光辉和在这里诞生或生活过的一连串在文化史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
E.世界文化城市是高度国际化的,和人口、规模、经济实力、思想和艺术、思想家和艺术家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城市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气质等有关。
10.判定一个城市是否达到“世界文化城市”标准的关键点是什么?(3分)
11.从文中看,世界文化之城应如何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门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月光幻想曲
耿林莽
月光的美是画不出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摄影、电影和电视也不行。;音乐呢?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传出了月光之情的。但毕竟只能勾起一点想象,终难有置身月光之中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
秦少游《踏莎行》词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灵。阳光明丽、开阔,朗然是一派阳刚之气,却不免有些炙热与烦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绰绰.宁静而悠远。月光,便为一种恍惚朦胧的境界所迷:这是我平日生活过的世界吗?我还是我吗?在人间,在仙境,还是在通往地狱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
阳光浴人躯体,月光荡人心魄,进入精神深处,引得离却人间烟火,如在梦里游,长久置身月光之中,人会“异化”为幽灵的么?这或与嫦娥有关。与她的孤独.寂寞、忧郁有关,与她的绵绵乡愁织就的悲剧氛围之网有关吧。
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思,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迷糊,完全为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对于月光,只能在想象中追逐,寄期望于一个“如梦的行者”,让他做我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飘忽、去历险、去陶醉吧。
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颤颤的感觉隐约其间,像一角轻纱,一片叶子,或是失血的嘴唇抖动。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残烛,一页信笺在抖索。而当她依附于什么,笼罩着什么,便与她难以分割地构成一种幽暗的黏合,幻化出万千种迷离之境来了。
寻梦者走着,走着,影子孤单,徒步向前。月光在村庄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着的庄稼地里,在井栏边,在场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沟壑里暗暗流动。光与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间如蛇影穿梭。
寻梦者走着,走着,旷野无垠,前边有绵延的山岭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他念着姜夔的诗句,一个“冷”字该是咏月诗的千古绝唱了。那些山岭全在月光中半隐半观,冷僻而高远,且有一座古塔倾斜,立体的月光从塔顶滑下,似有丝绸碎裂的声音相伴。
寻梦者仰起脸望月,试着攀上几级塔阶。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了荒鸡的啼鸣。
—个平淡无奇的白昼又将来临.皎月如钩,月光在渐渐地消隐……
12.下列对文章的欣赏,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A.作者认为贝多芬的《月光奏呜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尽管能悠悠地传出月光之情,但缺点是不能让人产生置身月光之中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
B.文章从开头对月光的赞美说起,一直到结尾写白昼将临、月光渐消的无限遗憾,全文脉络分明,娓娓道来,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C.因为作者是—个寻梦的游子,所以在置身月光中时才会产生与嫦娥—样的孤独。寂寞、忧郁之感,才会为她的绵绵乡愁所网获。
D.作者让—个“如梦的行者”替代自己到月光中畅游,去感受月光的清冷,体会月光的神秘,捕捉月光的“蛇影穿梭”,实际卜是借此表达自己的向往,更是暗中点题。
E.文章联想丰富,想象奇异,古老的神话、优美的诗句、名画、名曲无不信手拈来,把月光描绘得生动异常。
13.本文从标题到内容都是写月光,但文中却多处写到了日光,请选择两处,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4.阅读全幸,概括说说为什么月光能勾起人的许多想象。(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5分)
科学家与首相
在十九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有一天,他和自己的妻子带着只有7岁的儿子正在田里收拾农活。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他和妻子立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跑到泥沼地边,发现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孩子已经被粪水污泥淹到了胸,眼看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就要被吞没了。他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奋力将那个男孩救起来。妻子赶快提来了清水把孩子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孩子告诉农夫,他跟随家人从这里经过,父母看到这里风光很好就让他随处走走,没有想到不小心掉到了粪池里。农夫看着孩子向父母所在的地方走去,然后埋头继续收拾自己的农活。
不久,一位高雅的绅士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来到了弗莱明所住的农舍,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特地前来道谢的。他的太大感激不尽地从马车上拿下来很多名贵的礼品。这位绅士表示要以优厚的礼金报答农夫对他儿子的救命之恩。农夫却坚持不受,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我们这里的任何一个人遇到了都会这样做的。”
他们正在互相推让之际.——个农家少年突然从外面走进屋来。绅士瞥了一眼便问道:“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高兴地点点头说:“正是。”绅士接着说道:“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儿子,那就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让我们订个协议吧,请允许我把你的儿子带走,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意,农夫只好答应了他的提议。
绅士非常讲信誉,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一直供他到圣玛利医学院上学。
这个农夫的孩子不是别人,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1928年,弗莱明在实验室研究葡萄球菌时,因为没有盖好仪器盖子,致使楼上培养的青霉菌飘落到仪器中。奇迹发生了,因为青霉菌的到来,葡萄球菌竟然全部不见了。弗莱明经过进一步的试验证实,青霉菌当中的“青霉素”,是葡萄球菌的克星,并能杀灭多种细菌。于是,第一种抗生素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后来又经过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学家钱恩的进一步研究完善,于1941年开始用于临床,并于1943年逐渐加以推广。青霉素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明。青霉素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发明以来,挽救病人生命数以亿计。弗莱明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并被公认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名人之一。而那个绅士,就是英国上议院议员丘古尔,他那个被农夫从粪池里救起的儿子,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二战时期的盟军领袖,首相丘吉尔爵士。
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出访非洲时,不幸罹患肺炎,生命垂危。肺炎在当时属绝症,医师均束手无策。紧急时刻,弗莱明从英国赶来,使用自己刚刚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丘吉尔紧紧握住弗莱明的手说:“谢谢你,给了我两次生命。”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农夫弗莱明毫不犹豫地跳进粪池里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情,却未料到后来会对人类世界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B.掉进粪池的孩子的父母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险些让孩子丧命,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过,不惜用优厚的礼金收买农夫以封嘴,不让事态扩大。
C绅士知恩图报,带走农家少年亚历山大•弗莱明,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终于使他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后来发明了青霉素,为人类造福。
D.丘吉尔大难不死,终有后福。他成为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二战时期的盟军领袖,英国首相。这是农夫弗莱明有先见之明,所以当年舍身救人,在所不惜。
E.本文通过记叙弗莱明、丘吉尔两家人互助互爱、与人为善的真实故事,重点勾勒了弗莱明父子俩可亲可爱、朴实无华的慈善人家的感人形象。
13.农夫弗莱明坚持不受厚礼,却同意让绅士带走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4分)
14.这里所叙述的事情,经历并不复杂,但却很感人,从某种角度说,它对人类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请依据文章内容,并结合实际,探究文中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受到了什么启迪?(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分)
①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③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 X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16.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1:中国青年报社日前进行了一项家教调查,讨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的问题。结果为:46%的人选择了母亲, 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担”,11.4%的人选择了其他,仅有3%的人选择的是父亲。
材料2: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家教中存在不少问题,尤以父教缺失为最。其原因大致有几种: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男性的职业压力更大,无暇他顾;观念形成的问题;整个社会不重视男性教育。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六、作文(70分)
17.历史的天空,是非成败,现实的世界,色彩斑斓,其中一定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 ,触动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叙事类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考前仿真模拟(一)
1.(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3)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每处1分,有错、漏、增字的该处不得分)
2.[解析]选A。巧:技术高超的人。
3.[解析]选C。作者并未指出马钧的不对,文中的“不对”是“不回答”的意思。
4.(1)同样情势的人互相妒忌,同类工作的人互相破坏。一般人都不能避免。(大意3分,“中人”“所”译对一处各1分)
(2)这就是美玉被诬为石头,楚国人卞和抱着璞玉痛哭的原因啊。(判断句式1分,大意1分,“见”“所以”泽对。一处各1分)
附[译文]
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有名的技术高超的人。少年时代,他过着玩乐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是个技术高超的人。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向人谈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马先生担任了给事中的官,和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相争辩论,谈到指南车时,高堂隆和秦朗两人都说:“古代没有指南车,这是记载上的虚妄之语。”马先生说:“古代确有指南车,只是两位没有想到它罢了,这哪里是遥远的事呢?”高、秦两人对马先生冷笑说:“马先生大名叫钧,表字叫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型,而‘衡’是用来确定物体轻重的,你这个‘衡’轻重不准确,还想作一切的模型吗广马先生说:“用空话争辩,不如试验更容易证明。”
于是高、秦两人就把马钧要制作指南车的情况禀报魏明帝,魏明帝下诏命马钧制作。而指南车终于制成了。这是第一件奇巧的事,又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从这以后,天下的人都佩服他的奇巧了。
马先生居住在京城洛阳,都城内有土地可用作菜园,只是担忧没有水来灌溉。马先生就制作翻车(龙骨水车).让小孩子踩动,灌注的水自行倒出,水轮番进出,功效比旧时水车超出许多倍。这是第二件奇巧的事。
后来有人献上杂技表演器具,但只能作为摆设而不能活动。魏明帝询问马钧说:“你能让它活动起来吗?”马先生回答说:“可以动起来。”魏明帝又说:“它的技术能改进吗?”马先生回答说:“可以改进。”他接受诏令改进它。他用人木雕刻构造,使它的形状像轮子一样,在平地上行走,暗设机关,借水力发动。又设置女子歌舞的形状,甚至可以让木偶人打鼓吹箫;做杂技中的叠罗汉,让木偶人抛球、扔剑,走绳索、倒立,转动灵活,木偶人有的扮演官吏坐堂,有的磨米、斗鸡,变化多端。这是第三件奇巧的事。
有一位裴秀先生,是国都的名士,他见识精深,通达事理,他听说马先生的事情而笑马先生。竟然难为马先生,马先生口才不好不能应对。裴先生自以为击中了对方的要害,说个不停。傅子对裴先生说:“您所擅长的是言语,所欠缺的是技术;马先生所擅长的是技术,所欠缺的是言语。用您所擅长的,去攻击他所欠缺的,他不得不屈服;如果以您所欠缺的,去责难他所擅长的,那么必定有理解不到的地方。技术,是天下精深微妙之事,您有不理解的地方,还要不停地为难他,(那么,)您所攻击的问题,必定是离题万里。他在内心不同意,嘴上又说不过您,这就是马先生不回答您的缘故了。”
傅子拜见安乡侯,说到裴先生的言论,安乡侯的见解又与裴先生相同。傅子说:“现在像马先生所想制造的东西,是国家精密的器具、军队的重要的用品。花赞十寻长的木材,烦劳两人的力气,不需要多少时候,而是非就能确定。把容易证明的事情,看得很难而不敢尝试,随便用冷言冷语来压抑那些才能出众的人,等于依靠个人的老经验来包办天下的一切事情,用呆板不变的办法来对待无穷无尽的事物,事情自然办不好了。马先生所做的都是创造革新的事情.(需要一个改进甚至失败的过程,)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完全没有缺点。如果因为不一定都完全正确,就不去支持,(那么,)世上杰出的天才就无从产生了。 同样情势的人互相妒忌,同类工作的人互相破坏,一般人都不能避免。所以君子不因为个人的私心破坏别人的事业,一定要用实际考验来作衡量的标准,废弃衡量的标准而不使用,这就是美玉被诬为石头,楚国人卞和抱着璞玉痛哭的原因啊。”
于是安乡侯醒悟,就告诉武安侯,但武安侯不加注意,果然不试验。这已经是容易试验的事,马先生的巧名已经为大众所公认,尚且疏忽而不明察,何况是被埋没的人才、没有名声的璞玉呢?后世的君子应当好好地把它作为教训啊!马先生的技术,即使是古代的公输般、墨翟、王尔,近代汉朝的张平子,也不能超过啊。公输般、墨翟都为当时所用,于是对世人有益。张平子虽然担任了侍中,马先生虽然担任了给事中,都不是管制造工程这类的官,技术对于世人没有什么益处。用人不用他的才学,听到贤才不用事来试他,真是可惜啊。裴子就是裴秀。安乡侯就是曹羲。武安侯就是曹爽。
5。(1)“悠悠”就是悠远、悠长的意思,这二字既形象地写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1分)也巧妙地暗示了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更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在希望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和难遣的寥落之情。(1分)
(2)在抒情手法上,这首涛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1分)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1分)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1分)(答“拟人”、“对比”或 “反衬”,酌情给分,不超过2分)
6.[解析]选A、C。A“阿道夫”应为 “特•篷风”;C“但因为时候未到,不便公开与鸣凤的关系”错,是因为写稿忙的缘故遣走她。(选对一项3分,全对5分)
7.示例:(1)在收购朱吟秋丝厂的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吟秋,因此说,“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1分);而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荪甫穷追猛打。一心想让吴荪甫的益中公司倒闭,使其破产,因此说他“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1分)
(2)葛朗台妻子死后,女儿按律将继承家庭财产的一半.那等于要了他的命,(1分)于是葛朗台便百般讨好自己的女儿,甚至常在她面前哆嗦,装模作样,以亲情为诱饵,骗女儿放弃对亡母财产的继承权,这充分表现了葛朗台的贪婪和狡诈(1分)。对于葛朗台来说,人与人之间即使是父女之间也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1分)。
8.(1)[解析]选B。“易地则皆然”强调的是处世态度的一致,并非指具体行为。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分,措辞不一样,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9.[解析]选A、E。A“是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不对。E.世界文化城市和人口、规模、经济实力无关。(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10.其城市文化是否吸收了世界优秀文化,且让自己的文化精华为世界所了解、接受和喜爱。(3分)
11.世界文化之城应从下列两方面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1)保护历史和传统,造就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或:保留传统的气质和历史的氛围)。 (2分)(2)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文化精神世界。并且是思想和艺术的集聚之地,是世界上一批最有思想、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的集聚之地。(2分)
12.[解析]选A、(:。九缺点错误,缺点不在于此;(:.作者假想了一个寻梦者。(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13.(1)用莫奈的《日出》来说明月光的美画不出;(2)用阳光的炙热与烦躁来突出月光的幽深宜人;(3)用阳光的浴人躯体,突出月光的荡人心魄。作者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表达对月光的赞美和向往。(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
14.因为月光有如下特点:①幽深或宁静而悠远;②荡人心魄或左右人的精神;③清冷的;④神秘的或似静犹动,孤独不安;⑤流动或变幻莫测。
(特点不分先后,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12.[解析]选B、D。B项说“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有点牵强附会,西方教育孩子的方式与我们不同;“封嘴”—说与事实不符。D项说“农夫弗莱明有先见之明”,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值一驳。(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13.因为农夫弗莱明认为救人是平凡小事,在他们那儿人人都可做到,施恩不必图报。(2分)他之所以答应让绅士带走自己的孩子,—方面是为绅士的诚意所打动,另—方面是能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将来会有更大作为。(2分)
14.(1)善良的人是不讲报酬的。但是,生活对于善行的回报,却在我们的世界上时刻发生着。(2分)
(2)示例: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每一天中,有多少这样的举手之劳被我们不经意的疏忽而错过?一个小小的善念,一次善意的提醒,公共汽车上的让座,上坡路上助人的一臂之力,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谁又能够说不会因此成就一个人,或者帮助一个人脱离困境呢! (4分)(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亦可)
15。①“家父” “令尊”(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称对方父亲为 “令尊”)
②“久仰” “久违”(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③“鼻祖” “大家”(鼻祖:始祖,比喻创始人)(每点1分)
16.(1)我国家教中母教偏重、父教缺失的问题严峻。(2分)
(2)示例一:在家教中,父教与母教同样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早是从父亲身上观察和思考怎样做男人,从母亲身上观察和思考怎样做女人。父母别无选择地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示例二:在家教中,应纠正父教缺失的不良倾向。父教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父教在子女教育中的重大作用。为人之父要承担家长责任,严于律己,再忙也不能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要多跟孩子沟通,关心孩子成长。
示例三:过多地依赖母教而缺乏父教,会造成男孩女性化的倾向,从而缺乏勇敢担当重任的精神。不管男孩女孩,都不能缺少父教。父亲会让男孩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也会让女孩更具有自立精神。(观点1分,分析4分)(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亦可)
17.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