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三,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波动都很大,如何才能使学生的成绩稳中有升呢?通过对大量高三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研究发现: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大大小小的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五花八门,“错题”呈现了“个性化”的趋势。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一个个小错误导致学生考场失分,怎样避免这些错误呢?建立有效的错题本无疑是一个良好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功经验:各科都准备一个错题本。每次考试,特别是大考,把做错的题目以及当时的错误解法抄在改正本上,再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这样一比照,各科的薄弱环节一目了然。抓住薄弱环节就抓住了复习重点,到高考前着重针对错题本上的题目查缺补漏,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一、他山之石
先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山东省淄博一中重视学生错题本的使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错题本的质量,使更多的学生学会整理错题,更好、更有效的发挥错题本的作用,教务处对高中2004、2005级学生的优秀错题本进行了展评,两个年级分别有645本、690本参加了展览,各班主任认真组织,学生观看积极、认真,从中找到了差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重点中学高度重视学生错题档案,每学期都有全体学生的错题本的展览。他们的高考取得巨大成功,其中有的同学高中阶段建立的错题本达几十本之多。有的学生的错题本被学校收藏,不断地给后来的同学展览,给后来者以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的持续激励。
案例二:学大教育斥巨资向百万中小学生发放学大状元错题本。在中学阶段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不过1000多个,假如每一道题仅涉及一个知识点的考核,理论上做够一千多道题就该都学会了。可是,每个中学生都做过成千上万道习题,考试还是有错题,这是什么原因呢?以“个性化教育辅导”享誉全国的知名教育机构学大教育分析发现,多数学生答卷中所出现的错误,90%都是过去错误的重犯,真正的新错误不足10%,而且有80%以上的学生不会利用平时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题来改进自己的学习,同一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导致考试失分,巧用活用错题本,发现不足,纠正失误,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此,学大教育专门研究制作了“百状元错题本”,配备了科学系统的学生操作手册,在2006年9月份新学期前向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所城市的百万中小学生免费发放使用,对错题本使用的情况定期进行认真的检查。学生在备考复习阶段,按照错题本的使用方法,对自己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进行分析、整理,并经常进行浏览式复习,大大地缩短了复习的时间,极大地降低了考试的失误率,使同学能够真正做到“稳做会的求全对”,基本上杜绝了因为以前的错题失分。(据《北京晚报》2007年3月21日第51版专版报道)。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应用,效果非常突出,平均有88.5%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有的甚至提高了100多分,年级进步了100多名。
案例三:高考状元的成功经验。有一位状元如是说:“通过‘错题本’的使用,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概念点,可以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可以迅速地提高学习成绩。我在复习中的最大特色便是建立起完整的错题本和好题本,我的笔记也是很完整的。在平时的考试和自测中,我常常会把那些做错的题和自认为很好的,有概括力的或有某方面特点的题目择录在错题本上,详加评述。在平时的作题中,也常摘录一些不错的题,放在好题本上,在没事的时候,还经常把它们拿出来整理进行归类,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抒发一些感受。到高考前夕,我的错题本和好题本已是不薄的一撂,尤其是高三一年的好题本和错题本,我更是倍加珍惜。这里面所摘录的题目,几乎概括了我平时看书的精华,有了这些小本,便等于有了我所看的所有的书的微缩本,我看书从不贪多,但到现在,这些错题本和好题本简直无所不包,为我最后阶段的复习提供了绝好的材料,被我认为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平时,用这些本子去复习,不仅不会感到疲劳和厌烦,相反却是一种享受,这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比拟的。”
可见,错题本是高考制胜的重要法宝,我们提倡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一科都建立自己的错题本。
如何建立错题本?
1、一科要有一个专门的记录错题的笔记本。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简陋或精致都无所谓,但一定能足够满足你整理错题所用。
2、分门别类地把平时练习或模拟考试中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归类。
3、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明确是答题失误,还是思维方法错误、知识错误、运算错误,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环节。
4、把做错的原题在错题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贴在错题本上,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要在错题本上,最好在下面留有一块空白。
5、纠正错误。每一道题目的错误原因都要弄的十分清楚,然后记下错误的类型和原因,还要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用另一色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
6、定期归类、整理。高三学年实行月考,因此,每一个月复习结束之前,应该把这一个月解题过程中所犯错误进行归类整理,把它们分成知识型错误、思维方法型错误、运算错误等几部分,也可按照学科特点、考试技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心态等分类。这个过程是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和再提高的过程,可使大家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对知识的运用更灵活。
7、错题本上也可以记载一些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典型习题。
如何用好错题本
很多同学不是不知道错题本的重要,但感觉建错题本太费时间,往往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还有的同学为了应付老师检查,敷衍了事,草草地做点表面文章。这样的错题本不要也罢——因为,这等品质的错题本根本就是形同虚设,哪能真用啊。
1.首先错题本必须随身携带,错题要能进能出。
错题本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进,最好当时就进,最迟当天晚上睡前,一定要进。我知道你们都是日理万机的人,但日理万机的人更应该知道: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要学会区分轻重缓急。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化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第一类必须马上做、保质保量地做,错题进本绝对是每天最重要且最紧急的事,千万、千万别耽搁,一耽搁下来十有八九就会忘了,你好不容易找到的漏点就又消失在汪洋题海里面了。错题一定要当场彻底消化并经常过一过,过题这件事应该属于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但一定要在没忘之前复习,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部分错题过了几遍后就成了前错题(现在已经完全消化、不再是问题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出本了。该出本就出本,轻装上阵,否则背着个没用的大包袱走路那种感觉你可以想象得出。
2.潜错题
什么是潜错题呢?所谓潜错题,就是指那些最后没错、但在做题的过程中你有点犹豫、有点迟疑、有点拿不准的东西。潜错题比明晃晃的错题更危险百倍,一定要把它揪住,扭送错题本。还要强调的是,错题的来源绝不仅仅是考试,更多的是平时的练习。
3.如何处理错题本上的题
无论你有多忙,错题一定要当场彻底消化并对错误(如果有错的话)类型分类,比如:审题错误,或审题不到位,潜在的已知条件没发掘出来;某概念不清晰;思路混乱,试图蒙混过关;……等等,你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为马虎,都归为计算错误。人的本能是避重就轻,但避重就轻的后果就是这些“小”毛病、“可爱的”毛病永远也得不到解决。把错误类型用红笔写在这道题的旁边,让它非常明晰的呈现在你眼前。看看你是否曾经出现过类似的错误,提示自己下一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把正确的解法也写上,这一点同学做的还都不错。
错题一定要记得经常过一过,过题时前面的没问题的小问可以不必再做,直接利用它们的结论,进入需要过的问题即可。但是,切记:任何时候,审题都是不能偷工减料的。还有,思路必须清晰,绝不可以蒙混过关。至于单纯的数据计算,忙的话不算也罢。
错题要能进能出,开始的时候可能是进的多,出的很少;过一段时间进的多,出的也多;再往后进的少了,出的多了;中高考前一个月左右该进的都进的差不多了,也很少再做新题了(此时你的主要日常工作越来越是回归错题本和课本),就以出为主;最后一周,除了再做一、两套08真题(挑简单的、做过的)保持一下手感之外,全面回归错题本和课本,进一步强化你的整体框架感。此时的错题本早就没了错题,顶多三、五十道已经烂熟于心的典型题而已;课本更是薄到寥寥几页。而此时重温这一切,只不过象春晚前的最后一次彩排,确保你闪亮登场时的万无一失而已。
相互交流。由于基础不同,各位同学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同学们能从做的错题中得到启发,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成绩就能有较大的提高。如果各科都建立错题本,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你的高考成绩至少会提高2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