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周考卷(二)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2)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4)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大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徙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①。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大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 “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取材于《后汉书•卷九十八》)
[注]①陈定:字仲弓,颍川许昌人,桓帝时曾任太丘县令,以平正闻名乡里。②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去濮阳令归 去:前往
D.常卑辞厚礼 辞:言辞
C. 故不造也 造:拜访
D. 征,皆不就 就:任职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3分) ( )
①好人伦,多所赏识。②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③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④劭初善之,而后为隙。 ⑤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⑥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3分)
(2)劭鄙其人而不肯对。(3分)
(3)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2)诗歌如何表达了诗人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关羽身在曹营心怀故主,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就决定那时离开曹操。曹操设法挽留他,但关羽去意已定,把曹操送给他的金银财宝和汉寿亭侯的官印一并送还。这就是“封金挂印”的故事。(《三国演义》)
B.吴荪甫和同道成立了一个银行,并收购了几个工厂。由于战事频繁,企业发展受扼制,吴荪甫面临困境。尽管如此,此时的他还是为自己打气:“不!我还是要干下去!” (《子夜》)
C.高老太爷六十岁寿辰办宴席,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喝酒,高家一派喜庆。(《家》)
D.德•蓬风先生去世后,作为妻子的欧也妮虽然每年有八十万法郎的收入,但生活仍和做姑娘时一样。她根本不把金子放在心上,一心只向往天国,并不停地暗中帮助那些受苦的人。(《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便鼓起勇气当面向她忏悔,并表示愿意娶她以赎罪;玛丝洛娃宽恕了他,并请求他向法院疏通减刑。(《复活》)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尤三姐殉情”的情节经过。(《红楼梦》)
(2)在对爱斯梅拉达的审判中,小山羊作为第二被告出现。审讯的过程出现了什么情况,由此又引发了怎样的结果?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①,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注]①贫而乐:有的版本作“贫而乐道”。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子贡认为处在贫困的地位应做到不谄媚富贵之人,而处在富贵地位的不应骄横对待他人,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守住本心。
B.孔子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子贡的看法终究不能忘怀自己的贫富处境,不如忘贫而快乐,富贵而好礼的境界来得更高,更难能可贵。
C在孔子看来,贫困并不可悲,富贵并不可喜,关键在于一个人不应失去礼乐。
D.一个人的富贵自有本身的付出,孔子并不否定富贵。但他认为如果以不义的手段获取的富贵,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富贵就无价值份量。
(2)谈谈你对“乐亦在其中”的理解体会。(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鉴赏文艺,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要通过作者的文字去认识世界、体会人生,当然要靠读者自己的努力。有时候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别人鉴赏以后的心得不一定就可以转变为我的心得;也许它根本不成为心得,而只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可是只要抱着参考的态度,采取不采取,信从不信从,权柄还是在自己手里。即使别人的话只是一种错误的见解,我不妨把它搁在一旁;而别人有几句话搔着了痒处,我就从此得到了启发,好比推开一扇窗,放眼望去可以看见许多新鲜的事物。阅读文艺也应该阅读批评文章,理由就在这里。
批评的文章有各式各样。或者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赞美或指摘,或者写自己被作品引起的感想,或者说明这作品应该怎样看法,或者推论这样的作品对于社会会有什么影响。一个文艺阅读者,这些批评的文章都应该看看。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批评文章都有价值,但是看看它们,就像同许多朋友一起在那里鉴赏文艺一样,比较独个儿去摸索要多得到一点切磋琢磨的益处和触类旁通的机会。
文艺阅读者最需要看的批评文章是切切实实按照作品说话的那一种。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么看法,为什么;对于社会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这样明白地说明,当然适于作为参考了。
有一些批评文章却只用许多形容词,如“美丽”“雄壮”之类;或者集合若干形容词语,如“光彩焕发,使人目眩”“划时代的,出类拔萃的”之类。对于诗歌,这样的批评似乎更常见。从前人论词(从广义说,词也是诗歌),往往说苏、辛豪放,周、姜蕴藉,就是一个例子。这只是读了这四家词所得的印象而已;为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所得的印象,才选用了“豪放”和 “蕴藉”两个形容词。“豪放”和“蕴藉”虽然可以从辞典中查出它们的意义来,但是对于这两个形容词的体会,未必人人相同,在范围上,在情味上,多少有广狭、轻重的差别。所以,批评家所说的“豪放”和“蕴藉”不就是读者意念中的“豪放”和 “蕴藉”。读者从这种形容词所得到的帮助很少。要有真切的印象,还得自己去阅读作品。其次,说某人的作品怎样,大抵只是扼要而言,不能够包括净尽。在批评家,选用几个形容词,集合几个形容词语,来批评某个作家的作品,固然是他的自由;可是读者不能够以此自限。如果以此自限,对于某个作家的作品的领会就得打折扣了。
(节选自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鉴赏文艺,应是读者自身感受,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努力通过作品去认识世界,体会人生。
B.批评的文章不管以何种方式出现,一个文艺阅读者,应如同鉴赏文艺一样去鉴赏它们。
C.阅读批评文章,可多一些交流,比独个儿摸索多一些好处。即使这些文章只是一些错误的见解,读者也有可能获得触类旁通的机会。
D.切切实实按照作品说话,且明明白白地说明作品好坏影响等等的批评文章,是最适合作为鉴赏文艺的参考。
E.鉴赏文艺,要有自己的见解,不应盲从,例如前人论词中的“豪放”和“蕴藉”之说就没有什么价值。
10.第一段中画线的“理由就在这里”中的“理由”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11.结尾部分说“读者不能够以此自限”,请举例说明你对“豪放”的理解。(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4题。
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科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 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大正常了。
(选自《读者》2002年第20期)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第1段作者利用了景物衬托、心理刻画、外貌表现。突出了女主人公纯洁善良的心灵,丰富高雅的精神世界和灿烂鲜花般的热情,为下文刻画她的性格作铺垫。
B.第1段中“病号服并不合体”,交代主人公是个病人.既是开头点题,又为后面情节的展开作必要的交代。
C.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在电梯中展开,作者用了四个场景,叙述主人公助人为乐的过程,表现了“她”纯净高尚的心灵。
D.小说结尾处刻画了一位戴眼镜的女士,旨在与女主人公形成对比,从而衬托出主人公的高尚情操。
E.“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说明了人们终于知道了“她”是个精神病患者,并对“她”的行为表示了谅解与同情。
13.“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这句话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4分)
14.本文标题为“病人”,你认为这样拟题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4题。
感佩陈寅恪
宋振锐
①爱因斯坦在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中写到:“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的意义,其人格的力量常常远胜于单纯的才智。”陈寅恪堪当此论!
②陈寅恪(1890~1969)家学渊源,又游学欧荚十数年。他三十多岁便入主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国学四导师。陈寅恪一生治学涉及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方面,尤其精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学。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都对隋唐历史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每本书虽只有10万字,但其视野开阔、孕大含深;“研究之缜密、立论之严谨和说服力之强,前所未有”;“即此戋戋小册,亦岂今世学者所能为”?至于《柳如是别传》,虽是人物传记却是一本论述明末清初政治史的力作,对清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③以陈寅恪的道德、学问,要获得俗世的名声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但陈寅恪对此不屑一顾。他将身心全部沉浸在艺术与思辨的世界里。陈寅恪面对身体的残疾,在有书不能读,提笔不能写的境况里?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又由于见识、学养、智慧的差距无人与他对谈,那种深层的孤独亦远非凡庸之人可解可慰的。然而,心有所属。兀兀独处而无悔;志向远大,冷清寂寞仍无怨。漫漫长夜里非凡的孤独反使得他更敏锐地捕捉到光明。孜孜矻矻,心无旁骛,陈寅恪在助手的协助下,以超人的毅力,引用典籍605种,完成了80万字的皇皇巨著一一《柳如是别传》。
④“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做学问就是为了当官,这种传统根深蒂固。在行政权力独尊的年代尤其突出。1953年,陈寅恪被任命为科学院中古研究所所长,但被他委婉地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的言论真可谓石破天惊骇人心目。北大教授刘浦江认为:“就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在1949年以后仍然固守自己的价值主张的,除了陈寅恪先生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人了。”
⑤“寅恪生平治学.不甘逐队随人,而为牛后。”陈寅恪从一个无名气、无著作、无学位的“三无”学人,而终成为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者,道德文章也。陈寅恪还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种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治学要求,是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表现出了一种纯粹的学者本色。
⑥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时代的阻隔,经历的差异,虽然使我们不能透彻地解读陈寅恪的学术精神、立场以及其人格魅力,但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对陈寅恪敬仰与爱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头引用了爱因斯坦在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中的话,阐述了陈寅恪先生的人格的魅力,在全文上起到总领作用。
B.文章从身心方面评述陈寅恪先生内心的痛苦和伟大的孤独,表现出专心治学,无悔无怨的学术追求。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传统,政治独尊、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然而陈寅恪先生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一生致力于反对官本位的思想观念。
D.文章从学术研究态度、观念和创新精神三方面,表现了陈寅恪先生的“纯粹的学者本色”。
E.文章以情感抒发结束全文,表达了尽管我们对陈寅恪敬仰与爱戴,却无法透彻地解读陈寅恪的学术精神、立场以及其人格魅力的遗憾之情。
13.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14.“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的意义,其人格的力量常常远胜于单纯的才智。”这句话本是爱因斯坦写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但作者认为“陈寅恪堪当此论”。对此你是否赞同?请具体阐述你的理由。(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某出版社征集了各名家文章,按文章内容分为以下四模块,并把书名命为《激荡中的中华文化》。(3分)
一、中国道教与现代科学
二、全球观念与儒学伦理
三、外国宗教与中国儒学
四、现代生活与传统风俗
为了推介这一本书,出版者想在封面上设计推介语,请你根据内容,为该书写两句推介语。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火星文,指的是地球人难于看懂的文字。最早起源于台湾,大多人认为是电脑打字出错引起的。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一些上网族为了打字方便,达到快速传输的效果.逐渐使用起包括符号、繁体字、冷僻字、生造字、各国文字等等在内的非正规化汉字符号的组合文字。乍看像是乱码或打错的字,用法不合汉字规范,从字面上根本无法正常理解。很快,一些人觉得这种文字另类醒目,富有个性,成了火星文的追捧者和传播者。其实,这种现象早巳存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每年都能从各地户籍登记部门收到一些在中国任何字典里都找不到的“独创”文字。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人们使用火星文有何看法?请简述。(4分)
六、写作(70分)
17.牛,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由 “牛”衍生出来的词义颇丰。如:
“老牛舐犊”,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
“牛刀小试”,比喻本领大,有本事。
“对牛弹琴”,比喻对愚蠢的人。
“牛气冲天”,比喻固执或骄傲。
“吴牛喘月”,多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马牛襟裾”,比喻不懂得礼节。也多比喻衣冠禽兽。
请以“牛”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考前冲刺周考卷(二)
1.(1)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2)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3)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4)雕阑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解析:离职、卸任。
答案:A
3.解析:②从侧面说明许劭对人洞察入微,不是“直接表现”。④许劭与耿介刚直的李逵产生矛盾,不能说明他善于知人。而是有引人非议之处。
答案:C
4.(1)府中官员听到许子将做了官,没有人不改变自己的操守,掩饰自己的行为。
(2)许劭鄙视(看不起)他的为人,因而不愿意为他品评。
(3)喜好共同审核评论乡里的人事,每月总是更换他们品评的话题(对象)。
[参考译文]
许劭字子将,是汝南(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郡平舆(平舆,故城在今豫州汝阳县东北)人。年轻时严守名誉节操,喜好研究传统礼教所规定的人际关系(品评人物),(对当时的人物)作过许多赞赏的评定。
许劭最初担任汝南郡的功曹,太守徐谬很敬重他。府中官员听到许子将做了官,没有人不改变自己的操守,掩饰自己的行为的。汝南郡的袁绍,是豪门贵族中任侠的人,他从濮阳令卸任回家的时候,车队当道,随从众多,将进入汝南郡的时候,竟然辞谢宾客,遣散随从,说:“我这样的车队和服饰(排场)怎么能让许子将见到?”于是轻车简从地回到家乡。
许劭曾去颍川(颍川郡,辖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与很多有德行的人结交,唯独不去造访陈定。另外陈蕃丧妻后回乡归葬故里,乡人全来(吊丧),却只有许劭不去。有人问许劭这样做的缘故,许劭说:“陈太丘交游太广,难以周全;陈仲举生性大严厉,少有通融。所以我不去拜访他们。”许劭(对时人)所作的多数判断衡量便是如此。
曹操尚未出名的时候,常常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地(见许劭),求许劭为自己品评。许劭鄙视他的为人,因而不愿意为他品评,曹操就找到可乘之机,胁迫许劭,许劭无可奈何,只得说:“你是太平之世的奸贼、动乱之世的英雄。”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地走了。
许劭父亲的伯父是许敬,许敬的儿子是许训,许训的儿子是许相,这三个人都做了朝廷的三公(大尉、司徒、司空)。许相靠着善于谄媚侍奉宦官,所以自己得到了朝廷的封侯,他数次派人请许劭。许劭憎恶他品行不端,始终没有去看他。
许劭的邑人李逵,豪迈刚直气节高尚,许劭开始对他亲善,但后来因为与他有了隔阂(结卞了仇怨),加上与堂兄许靖不和睦,当时的议论因为这两件事有些看不起他(许劭)。 当初,许劭与许靖都有很高的名望,喜好共同审核评论乡里的人事,每月总是更换品评的话题<对象),所以汝南地区民间有“月旦评”的说法。
司空杨彪征召他<为属官),地方按照方正、敦朴的科目荐举他,朝廷直接征召他,许劭都不就任。有人劝说许劭做官,许劭回答说:“现今小人道路深长,朝廷将要动乱,我打算到淮海去躲避,保全我的一家老幼。”于是南行至广陵(广陵郡,辖境在今江苏安徽交界处)。徐州刺史陶谦对他以礼相待,待遇优厚。许劭感到自己不安全,告诉他的门徒说:“陶恭祖外在的表现是仰慕有名声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他招御我虽然优厚,将来势必会变得虚假刻薄。我不如离开他。”于是去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投奔扬州刺史刘繇。此后陶谦果然把众位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抓了起来。到了孙策平定东吴的时候,许劭与刘繇向南跑到豫章(豫章郡,辖今江西及其南部一带),接着死在那里。时年46岁。许劭的哥哥许虔也很出名,汝南人称平舆的深潭里出了两条龙。
5.(1)交代时间背景,“未有芳华”与下文“惊见草芽”“白雪作花”相应,先抑后扬,为后文作铺垫。
(2)作者以“新年未有”表达自己的叹息之情,“惊见”表现了自己内心惊喜,并以雪写人,“嫌”表现自己等不得的情态,寄寓自己对春的渴盼之情。
6.解析:C项,应是除夕的前一天吃年饭的时候:E项,①聂赫留朵夫此时没有向她求婚。②当时的玛丝洛娃没有宽恕他,也没有请求他向法院疏通减刑。
答案:CE
7.(1)尤三姐性格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及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柳湘莲追悔莫及,遁入空门。
(2)当小山羊成为第二被告时,人们觉得很有意思;当小山羊能说出时间日期月份,人们觉得很不可思议;而当小山羊 “佳利”拼出了“弗比斯”的名字的时候,人们开始觉得非常可怕,认为其中一定有巫术,因此法庭认定爱斯梅拉达是一个女巫,并判定她用巫术刺杀了弗比斯。
8.(1)解析:孔子并无否定态度。
答案:B
(2)粗茶淡饭、柴门户牖只是生活方式,并非生活本身。生活的本体是人,“其中”应是在人的内心之中,生活的意义在于获取内心的幸福与快乐。
[参考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富贵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呢?”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困还依然乐道,富裕而爱好礼义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垫着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像(天上的)浮云。”
9.解析:B项,文中所谈的鉴赏内容是指文艺作品,不是批评文章;E项,并非没有什么价值,而是不以此自限。
答案:BE
10.理由在于即使别人的心得不一定能转变为自己的心得,我们也可能从中得到启发。(别人的心得往往能转变为自己的心得,即便不能,也可从中得到启发)(包含两方面,只答 “从中得到启发”给1分)
11.示例:豪放,不是狂野放任,而是作者傲岸不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其作品风格中的表现。苏东坡一生坎坷,屡遭旧党攻击,又受新党排挤,然而他依然胸襟开阔,为我们吟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词章。
(甲)
12.解析:A项,并无心理刻画;E项,谅解与同情错。
答案:AE
13.这句话具有象征意义。温馨可疗伤的玫瑰是充满爱心的玫瑰,它的失落是“爱心的失落”。女主人公拾起的是人们失落的爱心,与后文的其他人的行为形成强烈的反差。
14.标题为“病人”既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又具有强烈的讽刺作用。文中的“她”是个生理上的病人。却是一个灵魂的高尚者;电梯内的其他人虽然是些正常人,却冷漠而麻木,他们是心灵、道德上的患者,是真正的“病人”。文章以“病人”为题,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灵魂错位,揭示了心灵、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疗治。
(乙)
12.解析:C项,并非一生致力于反对官本位,而是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E项,借人格力量的伟大为人们所难以完全透彻地解读,表达了敬仰与爱戴之情。
答案:CE
13.文章第②段简要概述了陈寅恪先生的一生,介绍他在学术研究方面涉猎之广、学术之精、成就之高,为后文评述其人格的力量作了充分的铺垫。
14.示例1:赞同。理由要点:①陈寅恪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又具有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不慕虚名,不畏流俗的可贵品格,堪称“第一流人物”。②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上造诣极高,一般人难以领略,但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影响深广意义重大,他不仅是以其学术成就,更是以其人格力量赢得世人的敬仰,因而从时代意义的角度看,其人格力量远胜于单纯的才智。
示例2:不赞同。理由要点:①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是长期以来举世公认的著名科学家,从学术成就上看,把陈寅恪和居里夫人相提并论,有拔高之嫌。②居里夫人积极入世,战争期间毅然走出实验室,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正义事业,陈寅恪只是一个独守书斋的学者,其时代意义与居里夫人也难以比拟。
(评分说明:①持赞同态度,能说出两点理由,阐述充分有力,最高可给6分。与参考答案不同,言之成理亦可。阐述不够充分,酌情扣分。②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突出陈寅恪的特点,持反对态度,一般难以服人。除非所阐述的理由特别充分,否则最高给4分。阐述不够充分,酌情扣分。③语句不通,条理不清,酌情扣1~2分)
15.示例1:把握时代脉搏,传承文化传统。
示例2:触摸时代脉搏,弘扬民族文化。
16.(1)火星文成了一种时髦。
(2)示例l:汉语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丰富的汉字造同功能和对外来问的容纳,正是汉语博大精深的一大优势。它只是一时的现象,当环境发生改变,糟粕就会被淘汰掉,真正有用的必然能留下来的。网络词汇并非洪水猛兽,对其不妨多一些宽容,显示改革开放时代的开阔胸怀。
示例2:语言是交际工具,应当规范化。火星文对正在接受汉字教育的人来说是一种毒害,对人与人交流和民族文化传播有着负面作用。汉字是我国五千多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我们应当捍卫汉语言的纯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