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和谐班集体的构建与培养

   一个良好而和谐的班集体对一所学校的声誉及个人坚强而鲜明的个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就曾明确地指出:“儿童开始过集体生活愈早,他长大后,成为善于全心全意献身于大众事业的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可能性也愈大。”面对新的世纪,新的时代,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与时俱进的去践行自己的工作,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就自己在这方面所作的一些尝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一、班集体的形成过程。刚升入中学的新生,都是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聚集到一起的。此时他们仅仅是个松散的群体,集体观念尚未形成,更谈不上和谐了。此阶段的学生本身追求的思想目标与目前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的差距,不管是优生还是一般的,其心灵都需要进一步净化,其行为进一步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这种差距是能消除的。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都想给新老师一个好印象,悄悄地抑制自己,不在同学、老师面前暴露出缺点来。从年龄特点上分析,这时的孩子往往具有一种自发的友爱精神。这些都是班主任着手形成优秀班集体的宝贵的时机和条件。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最好的创造集体的前程。至少可以形成一个一起生活学习的联合体。  

在联合体的基础上,班主任要适时提出“合格班级体”的各种(合格学生、合格教室、合格寝室、)要求,并走进学生的心灵,对后进生实施催化:每天、每周、每月一反思,表扬好人好事,对破坏纪律、损坏公物、肆意打架、逃学旷课的不良行为进行分析和教育,是非分明,经纬清楚。树立班级荣誉和班级形象意识,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并明确提出每个学生必须要日跑3000米,以磨练意志;写“心灵笔记”,坚持道德长跑;制定“座右铭”,鼓励自我竞赛;读名人传记,树立人生丰碑;每天写一句格言,激励自己;课前一支歌,陶冶情操;一分钟竞赛,提高效能;承包一项班级事务,做班级的主人;制定计划,做时间的主人。  

在这个集体里,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比如视力不好的同学就给他调调座位吧,有人病了就护送到医务室去吧,哪位同学今天没来,她的值日我帮他做了吧等等。没有一个团结友爱、严肃活泼的集体,就不可能有一个合格的班集体。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际工作,使他们真正体会和了解到集体的存在和明确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位置后,“班集体”才能在他们之中根深蒂固的确立起来。  

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美好的同学情感。集体是由一个个的个人组成的,一个良好的集体的建立和存在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它具体表现在集体成员彼此的友爱、团结、同情、帮助、诚信、尊重等方面,这是集体存在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条件。所以,在组织班集体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班级里常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由于初中学生正处在身理激变期和心理成熟期,原本要在初二或初三才出现的状况,现在提前了。比如对异性的敏感,荣誉感,羞耻感等。记得上一届有个叫陈小龙的男生,他就给本班一个女生写纸条说,我到这里来不是真正读书的,就是想和你生活在一起。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从心理、身理角度去进行分析,首先肯定他的行为并没错,而是现在既没条件也不合时宜,目前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其中也包括现在所想所作的)。还有少数个别学生动辄就打架,有时根本不为什么事,一句话不投机就可以“大动干戈”。我就毫不含糊的指出:集体内部是绝对禁止打架斗殴的,这不是逞匹夫之勇的地方,你一拳不是打痛了别人的身体,而是打断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打断了同窗友情,打断了上帝安排我们在一起生活学习的缘分,打碎了班集体完美的形象。你看“这一拳”的厉害!  

我还常利用班会课在班上进行团结友爱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从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到邱少云为了集体而付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也讲发生在自己班级里面的一桩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生动事例,并绘声绘色地讲述给大家听。比如某某同学生病了,哪些同学是怎样精心地护理,某某同学到学校跳舞去了,有位同学主动顶替她完成了承包任务,某某同学的“校园卡”不慎丢失,那几位同学是怎样帮助他度过难关的等等。这些事情在同学们的头脑中构成了一幅幅团结友爱的画面,陶冶着同学们的性灵,让他们产生对别人的美好情感,并学会感激别人。如果我们不在集体里,这些美好的情感便没有依托。  

文明礼貌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刚从乡下来的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尤其是那些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乱抛乱扔,随地吐痰,出口成章(脏)现象比较严重,更重要的是不会上“自习课”。对此,我就要求每个人必须自备一个“垃圾袋”,挂在座位较隐秘的地方,放学后自己或由清洁值日生送往学校“垃圾处理站”。要求大家说话要文明,举止要端庄,态度要友好,心胸要宽广。人人和睦相处,事事相互谦让。初一自习课较多,不少学生无所适从,认为没老师来就是“玩”。整个教室废话连篇,人声鼎沸,甚至有人随意下位或跑到教室外面去玩。我就告诉他们自习课也是课,是用于自己学习,要么写作业,要么预习,要么复习。在新的环境里要学会闹中取静,苦中求乐。分秒必争,勤能补拙。课堂少玩一分钟,考试轻松又从容。成功之路千万条,不能没有基本功。因为“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废话多的的地方知识少。”(阿拉伯谚语)  

三、努力建设富有个性特色的班集体。十二、三岁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是热得快,也冷得快。要想他们对集体的热情一直保持不变,就需要不断地加以鞭策和鼓舞。这个动力来自他们统一的思想中,统一的方法就是为集体的成员树立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  

我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经常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与违反纪律的行为作最坚决的斗争;团结友爱;做有教养的人;多为别人着想;少想自己;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专心听讲;善于动脑;积极锻炼,争取体育各项达标等。这些要求分段提出,一旦提出就要照办。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四、打造不锈耐磨的“龙头”。班干部是集体的中流砥柱,在集体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班主任首先要慎重地选择,较详细地了解他们的性格、习惯、爱好、能力和道德品质等。一旦任用,就要以身作则、刻苦学习、主动工作、吃苦在前。并独立、主动、较好地完成本职任务,把集体搞好。  

五、万紫千红才是春。一个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班主任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来使其充分发展,这个条件就是活动。诸如美化教室、歌咏比赛、联欢晚会、竞技比赛等等。只有这样,一个集体才能朝气蓬勃,充满活力。马卡连柯曾说“一个自由的人类集体的生存方式就是向前进,它的死亡的方式就是停滞。”形成和发展集体的基本方法就是不断地“活动”。因为每次活动都记载了大家的努力,这样,班集体就在一个一个的活动中形成、发展、前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