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教案课件] 匹克威克外传导读 [打印本页]

作者: 心雨    时间: 2009-10-20 11:02     标题: 匹克威克外传导读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年)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 是欧洲十九世纪少数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揭露了社会黑暗,宣传道德教育思想。《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是他“最宠爱的孩子”,该书一百五十多年来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世界文坛和广大读者的重视和欢迎。查尔斯•狄更斯一八一二年二月七日出生于朴次茅斯市郊的波特西地区,一八一四年全家迁居伦敦。他的父亲约翰•狄更斯是英国海军军需处的一名小职员,嗜酒好客,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十一岁时,终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狄更斯十二岁便被迫辍学独立谋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学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童年时代这段艰苦的生活,成为他终身辛酸的回忆,从而使他对不幸的弱小者产生深深的同情。他的作品有游记体小说《游美札记》和长篇小说《双城记》、《远大前程》、《董贝父子》《荒凉山庄》《艰难时世》等。作品题材广泛,塑造了众多中下层小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面貌。狄更斯死于一八七○年六月九日,享年五十八岁。
故事梗概
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名流”,也是一个“学者”,又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匹克威克社”)的创办人。他带着“匹克威克派”的三个成员——年迈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风雅的史诺格拉斯和纸上谈兵的文克尔离开伦敦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可笑的人和事,经过大约两年,他的追随者和他自己都觉得游历够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实行了“退隐”,故事也就此结束了。具体如下:
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是一个“名流”,又是一个“学者”,而且还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匹克威克通讯社的创办人。为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他决定带着三个同事:特普曼先生、文克尔先生、史诺格拉斯先生,到远离伦敦的地方去游历。他们准备把自己的行程,对人物和风俗的观察,全部奇遇以及有关景物等全部如实记录下来,随时向伦敦的匹克威克通讯社汇报。
      他们第一个旅行目标是洛彻斯特。在车站上,匹克威克拿出笔记本正要记录采访到的新闻时,却被误当为密探,遭到一群人的围攻。幸亏一个叫金格尔的青年出面替他们解围并结伴同行。到达目的地后,金格尔怂恿特普曼乘文克尔喝醉酒的机会。抢来文克尔的礼服让金格尔穿上一起参加旅馆里的舞会。在舞会上,金格尔拼命向一个女子献殷勤,深爱这个女子的医生被激怒了,提出要与他决斗。第二天,穿着礼服的文克尔被误认为是昨晚的挑衅者,被迫出来决斗。幸亏有人发现了这个错误,才避免了一起流血事件。
      翌日,匹克威克一行结识了华德尔一家。并应邀到华德尔家的马诺庄园作客。难以驾驭的马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四人只得弃马步行,直到黄昏才风尘仆仆,狼狈不堪地赶到马诺庄园。主人请他们第二天外出打猎,一心想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好枪法的文克尔偏偏一枪打伤了同伴特普曼。华德尔先生的妹妹自愿照料伤员,其余人都去看板球赛了。凑巧又碰到了金格尔,并把他带回了马诺庄园。金格尔巧舌如簧,竟勾引有钱的老处女华德尔小姐跟他私奔。怒气冲冲的主人和匹克威克先生立刻跟踪追去。一对情人被追上后,金格尔高高兴兴地放弃了华德尔小姐而获得120英镑。
      返回伦敦后,匹克威克先生与房东巴代尔太太商量雇用精明能干的山姆做仆人的事。由于他文雅亲切,竟被巴代尔太太误认为是向她求婚,闹了个大笑话。
      后来,匹克威克等人去了伊顿斯威镇。这个镇上有“蓝党”和“浅黄党”两个相互敌对的党派,只要碰到一起,两党成员就要争吵。这天正逢国会议员竞选,两派的报纸互相攻击,大泼污水,把全镇搅得不得安宁。投票时,全镇选民过于兴奋和发狂,乃至许多人毫无知觉地躺在人行道上。
      选举后的第三天,匹克威克应邀到亨特尔夫人参加早宴,意外地又发现了骗子金格尔,听说金格尔在设法拐骗女子寄宿学校的一位有钱小姐时,他冒雨躲藏在寄宿学校的花园里,想营救那位无辜的女孩,谁知反中了金格尔的陷阱,被寄宿学校当局抓住,差点被当作坏人惩办。
      有一天,法院送来一张传票让匹克威克大为惊讶,有人告他毁弃婚约。原来是伦敦的巴代尔太太受两个黑心律师的挑唆,由他们出面说匹克威克答应和她结婚,向他索赔七百五十英磅。匹克威克又急又怒,声明:即便入狱,也不愿意无道理地付半点罚金。
      随后,匹克威克等按计划去了巴斯。在巴斯,遇到了两个医科学士艾伦和索耶。艾伦想把自己的妹妹艾拉白拉嫁给自己的好朋友索耶,但小妹坚决不同意。文克尔先生听说艾拉白拉不肯嫁索耶而另有所爱时十分欣喜,因此前这位小姐曾对他表示过好感。匹克威克先生精心安排这一对情人要花园幽会,他俩互诉衷肠,决心不顾家人的反对私下结婚。
      匹克威克正忙着替朋友张罗婚事,自己去因拒付“罚金”而被关入伦敦监狱。幸亏仆人山姆的精心安排,才未在狱中吃多大的苦头。不久巴代尔太太也被关进监狱,原来两个黑心的律师要加害匹克威克先生不成,恼羞成怒,迁怒于巴代尔太太。
      事到如此,大家劝匹克威克自认倒霉,付了“罚金”消灾算事。一心想成全文克尔与艾拉白拉婚事的匹克威克先生这才接受大家的劝告付了“罚金”。出狱后,匹克威克先生说服了艾伦,又去找老文克尔。但老文克尔十分固执,不但不应允这门亲事,还要中断文克尔的经济供给,取消他的继承权。直至老文克尔见到艾拉白拉后才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承认了儿子的婚姻。
      就在此时,华德尔先生也带着女儿艾米丽来找匹克威克,说艾米丽与史拿格拉斯一直相爱着。匹克威克大喜,欣然促成了这门亲事。
      流氓金格尔慢慢地受到匹克威克的感化,终于改邪归正。而匹克威克先生经历了两年的社会调查后,决定带着忠仆山姆隐居在伦敦郊区,安度幸福的晚年。这位与人为善的老绅士受到人们的尊重,他的许多故事也是人们的谈资。
情节欣赏
1.尴尬事件
匹克威克派的第一个旅行目标是洛彻斯特。在车站上,匹克威克拿出笔记本正要记录采访到的新闻时,却被误当为密探,遭到一群人的围攻,围攻者正要向匹克威克和他的朋友挥起拳头时,幸亏一个叫金格尔的青年出面替他们解围,从而获得匹克威克他们的感激,之后并结伴同行。
2.流血事件未遂
到达第一个目的地洛彻斯特后,金格尔怂恿特普曼乘文克尔喝醉酒的机会,抢来文克尔的礼服让金格尔穿上一起参加旅馆里的舞会。在舞会上,金格尔拼命向一个女子献殷勤,深爱这个女子的医生被激怒了,提出要与他决斗。第二天,穿着礼服的文克尔被误认为是昨晚的挑衅者,被迫出来决斗。幸亏有人发现了这个错误,才避免了一起流血事件。
     3.骗情骗钱的无赖——金格尔
匹克威克一行应邀到华德尔家的马诺庄园作客时,华德尔先生的妹妹自愿照料伤员特普曼先生,其余人都去看板球赛了,凑巧又碰到了金格尔。金格尔巧舌如簧,竟勾引普曼先生打算追求的华德尔小姐跟他私奔。怒气冲冲的主人和匹克威克先生立刻跟踪追去。一对情人被追上后,金格尔高高兴兴地放弃了华德尔小姐而获得120英镑。
     4.匹克威克落入“陷阱”
伊顿斯威镇选举后的第三天,匹克威克应邀到亨特尔夫人参加早宴,意外地又发现了骗子金格尔,听说金格尔在设法拐骗女子寄宿学校的一位有钱小姐时,匹克威克冒雨躲藏在寄宿学校的花园里,想营救那位无辜的女孩,谁知反中了金格尔的陷阱,被寄宿学校当局抓住,差点被当作坏人惩办。
     5.匹克威克入狱记
返回伦敦后 有一天,法院送来一张传票让匹克威克大为惊讶,匹克威克被一心想嫁给他的房东巴德尔太太莫名其妙地起诉子虚乌有的毁婚罪。原来是伦敦的巴代尔太太受两个黑心律师的挑唆,由他们出面说服匹克威克答应和她结婚,向他索赔七百五十英磅。匹克威克又急又怒,声明:即便入狱,也不愿意无道理地付半点罚金。后来因拒付“罚金”而被关入伦敦监狱。不久巴代尔太太也被关进监狱,原来两个黑心的律师要加害匹克威克先生不成,恼羞成怒,迁怒于巴代尔太太。事到如此,匹克威克自认倒霉,付了“罚金”消灾算事
     6.匹克威克当红娘
     在巴斯,匹克威克遇到了两个医科学士艾伦和索耶。艾伦想把自己的妹妹艾拉白拉嫁给自己的好朋友索耶,但小妹坚决不同意。文克尔先生听说艾拉白拉不肯嫁索耶而另有所爱时十分欣喜,因之前这位小姐曾对他表示过好感。匹克威克先生精心安排这一对情人要花园幽会,他俩互诉衷肠,决心不顾家人的反对私下结婚。匹克威克先生说服了艾伦,又去找老文克尔。但老文克尔十分固执,不但不应允这门亲事,还要中断文克尔的经济供给,取消他的继承权。直至老文克尔见到艾拉白拉后才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承认了儿子的婚姻。

人物赏析
1.匹克威克
匹克威克虽然是位老绅士,但他不请世事、正直善良、打报不平、助人为乐,是作者有意把他塑造成仁慈和博爱的典型,客观上他具有小人物的品格,是平民的化身。小说中幽默之处大多来自他的内心和外形之间的不协调。匹克威克面临的挑战是在现实的种种考验之中如何保持其纯真的童心。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匹克威克也渐渐成熟了。匹克威克面临的挑战是在现实的种种考验之中如何保持其纯真的童心。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匹克威克也渐渐成熟了。小说开始时,他只是一个心直口快、夸夸其谈的“名人”,酷爱在旅行中收集各种奇闻,一心渴望在科学上有所发现,但到后来,他却变成一个深思熟虑的老先生,他学会了如何应付种种复杂的局面,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了极大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萨姆•维勒和金格尔起到了向导的作用,这两个人从正反两方面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使他擦亮了眼睛,看清了现实,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得不到的常识。而在那场官司中,道孙和福格两个恶律师对他罗织罪名,让他身陷囹圄,使他看到了人性的邪恶和社会底层的黑暗悲惨。最后,匹克威克对金格尔以德报怨,将他从绝境中挽救出来,在使他免于饥寒的同时,还尽量使他恢复做人的尊严。这样一个堂•吉诃德式的滑稽而古怪的人物,具有坚强的信念和高尚的动机,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想按照良心的指引行事,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2.山姆•维勒
山姆•维勒在书中占重要位置,是匹克威克忠实的仆人。他出身贫苦人家,是在城市下层人民中混出来的,社会大学堂造就他通晓世故,一次次为他的主人解围,充分表现出机智多谋、勇敢干练。他们主仆一愚一智,相映成趣,不仅添加许多笑料,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 。
小说线索和思想内容
《匹克威克外传》的情节大体上有四条线索:房东巴德尔太太状告匹克威克毁弃婚约;山姆•维勒的父亲同骗吃喝的伪善牧师史得金斯的纷争;俱乐部几位成员的爱情故事;匹克威克和山姆•维勒主仆同流氓金格尔的冲突。全书以最后一条线索贯穿始终,金格尔因受到匹克威克的道德感化最后改邪归正,形象地宣扬善良战胜邪恶的道德信条。
《匹克威克外传》以匹克威克先生与流氓骗子金格尔的矛盾冲突为内容主线,以金格尔的幡然省悟,改邪归正为象征,揭示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老主题。但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感情,这非如此简单和庸俗。作品中大量展示的正是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种种人物,如庄园主、贵族、律师、法官、政客、军人、太太、小姐等等,深刻地揭露了他们丑恶的生活和肮脏的灵魂,作者着力抨击的是资本主义的法律、司法制度,鞭挞的是法官、律师、官吏,揭露的是监狱的黑暗,竞选中的倾轨等等。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又一幅的令人作呕的丑类的漫画和风情画,听到的是一次又一次令人难忘的对社会政治腐败、司法不公的强力控诉。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2-12 08:27

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匹克威克外传》是作者十四部长篇小说中的第一部,也是代表作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作品一直畅销不衰,是排在《圣经》、莎士比亚作品之后在西方世界传播最广的。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的作品,写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以他本人命名的俱乐部的三位成员——年迈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风雅的史拿格拉斯和纸上谈兵的文克尔走出伦敦,到英国各地漫游。小说情节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见闻和遭遇展开,一些故事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故事的进展又能自然地衔接起来,这正适合以分期连载的形式发表。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发表形式决定作品的某些艺术特征。这也表明《匹克威克外传》的创作还深受英国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的影响。

《匹克威克外传》的情节大体上有四条线索:房东巴德尔太太状告匹克威克毁弃婚约;山姆·维勒的父亲同骗吃喝的伪善牧师史得金斯的纷争;俱乐部几位成员的爱情故事;匹克威克和山姆·维勒主仆同流氓金格尔的冲突。全书以最后一条线索贯穿始终,金格尔因受到匹克威克的道德感化最后改邪归正,形象地宣扬善良战胜邪恶的道德信条。

《匹克威克外传》在英国文学上最主要的贡献是最早以当代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并把平民当做小说的主人公。小说描写当时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如街道、广场、客店、旅馆、公寓、别墅、学校、法庭、监狱,肯定当代生活素材的美学价值。人物方面有马车夫、穷学生、仆人、流氓、狱吏、房东、牧师、绅士、律师、主笔、政客、法官等,几乎描绘到当时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物。



《匹克威克外传》故事梗概

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位单身老绅士,一个社会“名流”,一个“学者”,“匹克威克通讯社”的创始人。受通讯社的委托,他带领他的三个“匹派至友”一同出去游历,一路上遇到了种种滑稽可笑的人和事。在整个行程中,由于他们个个天真善良不谙世故,出了不少洋相,吃了不少苦头,如被马车夫痛打,阅兵场遇险,打猎误伤,闯进女士卧室,被骗子金格尔再三捉弄,被律师道孙和福格诬陷等等。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布19世纪英国的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如律师事务所、法庭、监狱、庄园、旅店等。小说中有两条相对明显的情节线索:一是善良乐观的匹克威克先生与厚颜无耻、狡猾世故又工于心计的骗子金格尔之间的矛盾,这条线索以最终匹克威克先生的乐善好施、道德感化感动了金格尔为结局;另一条线索是匹克威克先生与巴德尔太太之间的所谓“毁婚”一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匹克威克与他的好友华德尔先生一起去追拿骗走了华德尔妹妹的金格尔时,在白牡鹿旅店遇见了他未来的忠实的仆人山姆·维勒先生,当时正是白牡鹿旅店的一个擦鞋的。后来,匹克威克先生为了想雇佣山姆便与自己的女房东巴德尔太太商量“养两个人”的事,结果却被自作多情的巴德尔太太误认为是向她求婚,最终导致这场控告案。在这期间,匹克威克派们还目睹了伊登斯威尔小镇的一场丑陋不堪的选举,分割这一小镇政治与经济大权的“蓝党”和“浅黄党”两个党派为了选举成功互相诘难、弄虚作假、造谣中伤、伎俩用尽。小说第二条情节线索为读者引出了英国社会更广泛更沉重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是小说的浓墨重彩之处。受虚伪狡诈满肚子金钱利益的律师道孙和福格的陷害,匹克威克先生在“毁婚”一案中被判有罪并判罚金750镑,正直的他拒不付钱,宁肯坐牢也不让两位律师得逞,于是匹克威克先生走进了负债人监狱。他看到了“整个的监狱似乎是不安定而骚乱的,人们来来去去地爬过、掠过,好像不安的睡梦中的黑影,”到处是饥饿、肮脏、乞讨与痛苦。不见天日的地牢,污秽黑暗的台阶,恶狠狠地敲诈金钱的狱监,既空洞又寂寞的房间,全是没精打采、满不在乎又只能自生自灭的犯人。在负债人监狱里,匹克威克不仅同情犯人的遭遇,分发钱财尽力帮助他们,而且还为一度使他懊恼的金格尔还清了债务帮他改过自新。这时由于匹克威克先生拒付罚金没有使两位律师得逞,他们便迫使巴德尔太太付清诉讼费,这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女土也因付不起这笔钱而被送进了监狱,匹克威克先生再次慷慨解囊,两人一起出狱。一切都结束后,匹克威克通讯社宣告解散,领袖匹克威克先生在伦敦近郊找到了一所舒适的房子,从此过上了隐居生活,同时几位年轻恋人也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包括山姆·维勒先生,小说在温情的喜剧气氛中结束。



思考练习题:

1.简述匹克威克骗子金格尔捉弄的一个故事。

2.简述匹克威克与女房东巴德尔太太的毁婚案的故事。



《匹克威克外传》赏析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反映了极其广阔的生活画面,真实地描写了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社会,故事写的是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名流”,也是一个“学者”,又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匹克威克社”的创办者。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派”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的可笑的人和事,经过大约两年,他的追随者和他自己都觉得游历够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实行了“退隐”,故事也就此结束了。全部的情节是随着匹克威克等人的旅行见闻和遭遇而展开的,所以结构比较散漫,但因此也就能更多地给读者以新鲜和灵活的感觉。作者还特地为整个故事安排了一条以匹克威克先生与流氓金格尔先生的矛盾冲突为内容的主线,从头贯串到尾。在全书的最后还按“有头有尾”的精神,把书中主要人物的下场,一作了交代。但是这部作品终究不是以悲欢离合、曲折复杂的故事取胜的那一类。使人们激动、使人们历久不忘的,是那些多种多样的典型人物,那些简明生动的生活景象,它们给人以极丰富的启发。

从表面上看,以金格尔的改邪归正为象征,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一个抽象的老公式:“善良终于战胜邪恶”,而这也是适用于狄更斯的许多作品的共同公式。但在实际上,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内容,却绝非如此干枯和庸俗,而是极其丰富和动人的。读《匹克威克外传》,人们随处都会被那些巧妙、生动而深刻的讽刺描写所吸引。这些奇妙的讽刺艺术,正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锋芒所向,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当权人物。作者怀着深恶痛绝的心情,从各个方面刻画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种种人物,如贵族、地主、资本家、政客、军人、太太、小姐、主管、牧师等等,真实地暴露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和丑恶的生活。人们看到那一幅又一幅丑态百出的肖象画和风俗画,无论如何也止不住憎恨和厌恶。但是,在一切讽刺对象之中,作者特别着重地、反复地加以抨击的则是资本主义的法律、司法制度、监狱等上层建筑、以及资产阶级的法官、律师、官吏等等。关于这些方面的描写,在书中占了大量的篇幅和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而这也就是作品的真正的主题所在。《匹克威克外传》简直是对资本主义法制的一部最生动的、强有力的控诉书!

另一方面,作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被压迫和被损害的弱小者和普通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在作品中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作者用插曲形式给读者讲的那些独立的小故事,例如“走江湖的戏子的故事”、“归囚的故事”、“教堂杂役的故事”等等,都十分生动感人地描绘了许多受尽苦难的下层善良人物的形象,几乎是满含着同情之泪叙述着资本主义社会所加于他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上的磨难,这与对那些资产阶级宠儿的冷嘲热讽,形成尖锐的对照。

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到,虽然狄更斯的爱憎是强烈的,虽然他在这部书里对丑恶的和不合理的资本主义法律、司法制度以至整个政治生活的抨击是勇敢而有力的,但由于他的世界观中包含着很大的矛盾,因此对于资产阶级还保持着幻想,对资本主义制度抱着改良主义的思想。他否定当时的资产阶级法律,却寄希望于一种不切实际的道德教育。在他看来,那个法律(及其一切附属物)的确是不足取的,非但不足以惩诫和改造“坏人”,反而会危害“好人”(如匹克威克先生所遭到的诉讼即其一例),实际上只是另外一些更坏的“坏人”(例如道孙和福格之流)用以作恶的工具。但是,他认为根本问题还是因为社会上有“坏人”存在,所以连法律也被他们利用来做坏事了。那末,怎么办呢?出路何在呢?他的答案是:道德教育。因此,他在结束全书时让匹克威克先生用善行感化了金格尔,并且把他救出监狱(在他看来监狱本身就是罪恶),还为他安排了工作和出路。而金格尔也就痛改前非,诚心学好,实现了作者的理想。这就是狄更斯的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和阶级调和主义思想的表现,也就是他的根本弱点之所在。

与此同时,狄更斯思想上的弱点在艺术上的表现也是十分显而易见的。他总爱创造一些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来体现他的博爱、平等、善良、正直等抽象观念,以便达到他所信奉的“道德教育”的目的。但是几乎毫无例外,这样的努力只有失败。本书的匹克威克先生,原是一个描写得很成功的反面人物,但是由于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他逐渐把他写成一个正面人物,来担当“理想化身”的角色,因而这个形象也就越来越枯燥无味,甚至令人生厌了。

虽然如此,作者对那些资产阶级的大人先生们的刻画和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是这样深刻,是这样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直到现在读来仍然是饶有意义的。例如第十三章关于竞选的描写,真是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不仅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政党的丑恶面目的真实写照,而且是今天的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某一侧面的缩影,例如美国今天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简直就跟狄更斯笔下的“蓝党”和“浅黄党”一模一样。象这样极其生动地和高度概括地把资产阶级的所谓“议会制的民主”、“平等”、“自由”等幌子的丑恶本质一针见血地揭露出来的描写,真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多得的珍宝,是会永远被人民所喜爱的。

狄更斯是一位十分关心政治和重大社会问题的作家。他的每一部分作品都是为了某些严肃的目标而写作的。《匹克威克外传》决不是什么滑稽故事集,更不是供人消遣的闲书。用作者自己常用的字眼来说,它里面充满了关于“可怜的法律”、“选举”、“监狱”、“行政官”、“财产”、“教会”、“学校”、“穷”、“富”等大成问题的问题,十分严肃的问题。但是,任何严肃的主题,一到他手里,总是能够通过艺术的描绘,特别是他所增长的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和引人入胜的雄辩的文才,生动地表达出来。因此,尽管他的作品里总是不免有些冗长而并不高明的说教,总是少不了有几个苍白、矫揉造作的人物,结构和剪裁也总是难免有些漏洞,但却总是能够抓住读者的心灵。你几乎无论从哪一页翻阅起,总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不自觉地看了下去,而时间就悄悄地溜过去了。

狄更斯的文章的风格极其矫健,好似一条长龙,旋回起伏,气势浩大,遣词造句极其生动活泼,灵活多变,弓队入胜,细腻的地方娓娓动人,朴素的地方简明扼要,丰富的地方使人目不暇接。这部作品的文章,写得真可谓是妙趣横生,才华灿烂。

狄更斯是欧洲十九世纪少数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深刻地暴露了英国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实况,而且也在于他掀起了真正的文学革命。在他以前的英国文学中,普通人民是没有地位的,狄更斯虽不是第一个改变这种现象,却是最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现象的人。他用生动而热情的笔触描绘了下层阶级的人们和他们的悲惨生活。他把贫民窟、小客栈、贫民收容所、债务监狱等等悲惨的生活景象写入了文学作品,而且对那些穷人,那些正直的劳动者,给予最大的同情。另外一方面,他以讽刺的笔法,对新兴的工厂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社会,资产阶级虚伪的“民主政治”和“党派活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现象,资产阶级法律的非人道本质,都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他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了英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社会真实面貌。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光辉四射、妙趣横生的幽默和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他的人物形象有许多能使人一读之后就长久地活在读者的心目中。




欢迎光临 心雨论坛 (http://huapei.funbbs.me/)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