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教学理论] 高中语文读本研究性学习的构建与实践

一 课题的提出

2000年起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新气象,《语文读本》的配套使用便是其中之一。高中《语文读本》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编写的。《语文读本》的编写旨在加强课外语文学习、扩大语文视野、增加语文积累。
从语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看,《语文读本》编写者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但如果将之置于各中学都在竭力应对高考升学考试这一现实背景中,这些出发点便显得有些理想化了,甚至有不切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的嫌疑。在高中《语文读本》的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将五大本(第六册没有配)厚重的《语文读本》束之高阁,或者轻描淡写地“要求”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等等。这显然是与《语文读本》编写者的出发点相违背,那么,如何解决《语文读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地位问题,“高中《语文读本》研究性学习的构建与实践”课题尝试为之。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

“高中《语文读本》研究性学习的构建与实践”课题是在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广泛实施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是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方法。
已被教育部新颁《课程计划》作为一门单独课程列入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导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经验中,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依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导师)要想方设法地刺激学生的求知兴趣,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近科学,体会发现、体验创造。研究性学习活动立足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在共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并最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总之,研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其日趋成熟的理论研究与实施模式也为其它教学改革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 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高中《语文读本》研究性学习的构建与与实践”课题的实施过程从高中新生入学开始、贯穿高中第一至第五册教科书。课题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介绍课题。
每学期开学初教材发放后(通常是第一周),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向学生介绍(或重新强调)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其次,明示学法。
明确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任务和具体实施步骤。
1、每周开设一节“《语文读本》研读课”。
2、全班同学每3~5人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必须于第二周结束前自行确定一篇《语文读本》篇目,然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写一篇文学评论或读后感。各学习小组所选的篇目不应重复,为此,教师与科代表要及时做好“疏导”和调整工作。
写法提示:
1)        作者介绍
2)        写作背景
3)        赏析评价
侧重点是“语言表达”和“艺术风格”。
若选择“小说”,则应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环境描写”等三方面入手;若选择“戏剧”,就应当主要关注“矛盾冲突”与“人物形象”。
4)        个人杂感
3、“《语文读本》研读课”的课堂程序:
1)学习小组利用15分钟的时间组织全班同学阅读作品。学习小组应提出研读问题并敦促全班同学带问题阅读。
2)学习小组在15~20分钟内介绍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以用三种形式汇报:一是文本模式,二是电脑幻灯片(powenpoint),三是网页。成果汇报过程要求学习小组全体成员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如果是文本模式汇报,则必须要在黑板上板书。
3)10~15分钟课堂答辩。由其他同学向学习小组成员提出关于研读篇目的问题,学习小组成员作答。
4)教师简要总结评价。
4、研究小组课后张贴研究研究论文或读后感。此外,无论是文本还是幻灯片和网页,都上传或链接到学校网页上,供其他同学更好地浏览阅读。

四 课题研究成果

论文,课题研究报告,学生作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