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父母愈来愈重视精英教育,这也包括理财教育。目前国外对儿童的理财商数(MQ)愈来愈重视,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形成理财观念,打下财富基础。不过,十三岁前是黄金教育时期,父母最好及早做好准备。
理财教育:五到十四岁起步
根据学者研究。儿童接受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关键期,以语言能力训练为例,二至四岁为关键期。若是期望培养儿童数理能力,那么四岁到六岁便是关键期。对于稍具难度的理财能力而言,培养的关键期为五到十四岁。
不过,很多国家对于下一代的理财能力培养,早已逐渐提前。例如法国,早在儿童三至四岁时,家长们便展开家庭理财课程,教育基本的货币观念。约莫十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的银行帐户,积极培养孩子理财观。美国也是,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三岁能辩认硬币和纸币,六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十三岁开始打工赚钱,学习如何运用基金与股票等投资工具理财。
国内儿童理财教育的起步与观念启蒙,相对落后很多,不少父母压根儿没想到训练儿童MQ这件事,只求小孩好好念书。宁愿自己省吃俭用,当“孝子”、“孝女”,供小孩吃喝玩乐,严重忽视理财智商的培养。
不懂理财财富再多也无用
很多父母自己都不懂如何理财,遑论教导儿童理财呢?其实,若能依照以下五大步骤,就算父母不会理财,一样可以培养出高MQ的儿童。
一、定期发放零用钱,并严格执行约定时间到才给一下次的零用钱。一开始,父母可以“周”为发放零用钱的时间单位,等到孩子习惯后,时间慢慢拉长为“月”。这种方式除了可让小孩学习在固定时间内分配金钱消费之外,也可训练孩子的用钱能力。
二、培养记帐习惯。由于孩子年纪小,或不知如何记帐,刚开始时,父母可帮助孩子将未来一星期所需的花费记录下来,然后逐日补上额外支出项目,慢慢养成小孩记帐的习惯。等到建立几次记录后,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记帐。该步骤的好处是,父母们可借此检视孩子的消费倾向,若发现有偏差,可适时纠正。
三、培养储蓄观念。储蓄是理财的基本。若儿童能建立良好的储蓄习惯,意味理财观念已开始萌芽。父母们不妨从买给孩子储存罐开始做起,鼓励他们存钱。为增加存钱动能,父母可以设定存钱目标,当孩子达到目标时,给予额外奖励。
四、开设银行户口。为建立孩子“自己的钱”的观念,父母可以为孩子在银行开立单独帐户。此外,当父母到银行办事时,不妨也把孩子一起带去进行机会教育,让孩子了解银行作业流程、ATM功能等等。若父母已开始利用此帐户理财,则可利用银行对帐单、投资报表等,向小孩说明,让他们亲身感受“复利”的效果。激励孩子多储蓄。
五、建立理财目标。理财的最终目标无非是希望能理性消费,提高消费能力,因此父母可与小孩讨论建立储蓄目标,例如购买玩具、脚踏车、溜冰鞋等,然后协助孩子从每个月的零用钱当中,规划出一个时间表,透过目标建立孩子的预算观念。
严格说来,这五大步骤并无高深学问,亦不能达成。但是需要耐心与毅力去执行。美国首富洛克菲勒的子女理财教育,亦是从这五大步骤开始,尤其是定期发放零用钱、记帐、建立理财目标,更是他最重视的三大步骤。不过在此要提醒的是,训练理财的内容必须依照孩子心智发展情形而定,切莫心急,以免损坏亲子关系,也破坏孩子理财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