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原创预测卷02(广东卷)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祛除/趣味 哽咽/梗概 道行/景行行止
B.采撷/谐美 斐然/菲薄 间距/挑拨离间
C.矗立/蹙眉 侥幸/阻挠 押解/解甲归田
D.肋骨/擂台 刀把∕把柄 模样∕模棱两可
2.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国内兴起了一波“马云热”。表面看,我们处于创业的春天里,但马云的成功并不代表创业成功触手可及。调查显示,“五万个企业只能有一个成功,从最近得到的数据来看,95%的电商活得非常痛苦”。当下最热的互联网经济况且如此,创业的难度可见一斑。因此,休学创业可以有,但要三思而后行。
A.触手可及 B.况且 C.可见一斑 D.三思而后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膝盖曾做过多次手术,经常需要打消肿针,饱受伤病的折磨,最终李娜在32岁的时候做出了离开的决定。
B.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C.国际民航组织处提议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民航客机及时回避并了解在飞越交战地区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每到日落时分,马店里的伙计便到城外或寨门外的大路口去迎候赶站的马队。
②这是西南一带山城里的每天的最后一阵喧哗。
③那作为马队的歇站的地方,总有人经营着马店。
④在交通方便的大路上,它们每天走六十里,总可以获得一个歇站。
⑤在荒野的山林里终日前进的驮马队,决不是单独赶路的。
⑥它们常常可能集合到一二百匹马,七八个或十几个马哥头,结伴同行。
A.⑤⑥④③②① B.②①④③⑤⑥ C.⑤⑥④③①② D.①②⑤⑥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 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国朝典故,喜谈经济。
景泰元年,疏劝帝亲经筵,勤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再迁侍读。天顺二年掌南院事。宪宗嗣位,复陈时务,言人君保国之道有三:力圣学,修内治,攘外侮。力圣学之目一:正心。修内治之目五:求真才,去不肖,旌忠良,罢冗职,恤漕运。攘外侮之目六:选将帅,练士卒,讲陈法,治兵器,足馈饷,靖边陲。帝嘉纳焉。
成化改元,廷议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上方略六事,诏付军帅行之。进学士。寻口南京祭酒。上言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高皇后积粟以养监生妻孥者,宜修复。帝允行之。母丧服阕,改北监。十一年,言士风浇浮,请复洪武中学规。帝嘉纳,命礼部榜谕。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先圣像用冕旒十二,而舞佾豆笾数不称,洪谟请备天子制。又言:“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镛柷敔为堂下之乐,口干羽则舞于两阶。今舞羽居上,乐器居下,非古制,当改。”尚书邹干驳止之,洪谟再疏争。帝竟俞其议。
迁礼部右侍郎。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十七年进尚书。二十年加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变,有所条奏,帝多采纳。
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震雷风雹,楼殿瓦兽多毁。洪谟复力劝修省,帝深纳之。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府时颇与之善。至是,言官先后论奏,致仕归。又三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安。
洪谟尝言:“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王府官终身不迁,乖祖制,当稍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数叛,宜特设长官司,就择其人任之,庶无后患。”将殁,犹上安中国、定四裔十事。口好建白如此。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足馈饷,靖边陲 靖: 平定,使秩序安定
B.帝竟俞其议。 俞:不允许,不答应
C.言官先后论奏,致仕归 致仕:交还官职,退休
D.乖祖制,当稍变更 乖:违背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寻口南京祭酒
②口干羽则舞于两阶
③口好建白如此
A.①乃 ②而 ③何 B.①为 ②而 ③其
C.①乃 ②则 ③其 D.①为 ②则 ③何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
B.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
C.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
D.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 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周洪谟,正统十年考中进士,授编修职。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熟悉本朝典制和掌故,喜欢高谈阔论经济方略。
B.周洪谟向宪宗上疏,说抵御外敌,就要选拨将帅、训练士卒、研究旧有的御敌方法、配备兵器等。皇帝对此予以夸奖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C.洪谟为人端庄持重,与人极少交往,却因为同乡万安,被人弹劾罢官。回乡不久,周洪谟去世
D.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几次反叛, 周洪谟认为应该特设长官司,从都蛮和白罗中选择适宜的人任职,就可以没有后患。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3分)
②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4分)
(2)周洪谟是个进谏的人,他在哪些事情上给帝王进言过?(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陈著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1)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3分)
(2)请 分析“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这句诗的作用。(4分)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杜牧《阿房宫赋》)
(2)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 (李白《蜀道难》)
(3) ,户盈罗绮,竞豪奢。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4)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 。 (姜夔《扬州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是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 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末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前两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大凡艺术创作中的写实主义作品,因为妙肖人生和自然,而使观者回到实际人生,从而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B.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的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的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都是与自然有一种距离的艺术作品。
C.人生和自然总有一定的缺陷,艺术的最高目的正是妙肖人生和自然并弥补这些缺陷。
D.一般人虽有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和深刻的情感,但还是没有创作出艺术作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在一定距离以外将其客观化。
E.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他们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将这种情感客观化。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本来很辛酸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这是因为人们持有实用的态度。
B.树的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而正身是实用世界的一片段;所以倒影比正身总让人感到美。
C.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在当时人看,是失节,是秽行丑迹,但我们在时过境迁之后,不再受现实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D.人们宁愿要一个不易打烂的铁锅或瓷罐,也不要那些不能煮饭藏菜的周鼎汉瓶,是因为不能在艺术品和实际人生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14.划线句子中 “缘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说明。(4分)
15.概述作者认为的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理由.(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消逝的山村(节选)
冯至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16.作者开篇从人们进入一般的人口稀少的森林和草原的感受写起,有什么好处?(4分)
17.“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联系全文,具体说说消逝的村庄给了作者的生命哪些滋养。(5分)
18.文末结尾,作者说自己与村庄的人们“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既然“相隔将及一世纪”,又怎么会“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呢?说说你的理解。(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19~21题。
伤寒先生的傀儡戏
高士其
当今社会,在我们的小百姓里面,发现了一群摇摇摆摆,会奔会跳,体格很健全的人,不知不觉地做了一种傀儡了。
这在幕后牵线者是毒菌,毒菌的傀儡戏的角色可真多。
由嗡嗡的苍蝇,哼哼的蚊子,到唉呵唉呵的病人,乃至于嘻嘻哈哈的好人,都可以逢场作戏,随时随地来排演。
这不必细举了。然而健康的人,怎么会做这些不体面的勾当呢?
这是因为毒菌的生计,有一半是靠着这些健康的人来维持着哩。不然,它们的饭碗早已打破了。
伤寒先生的来历
一阵热风从稻田上拂过,扑来一股十分讨厌的气味。这是粪园的气味啊!那儿有三种凶恶的毒菌,一个个都是新从病人肠子里滚出来的,在粪水里会见了。它们因为志同道合,就结拜为异性兄弟。
志——它们专要在人类的肚子里行凶,捣乱。道——它们都是打嘴里进去,从肛门出来,在粪里打滚,水里游行,苍蝇脚下翻筋斗,冷菜盆上跳舞。
大哥就是“霍乱”,二哥叫“伤寒”,三弟名做“赤痢”。霍乱先生已见过了,那两位兄弟呢?
那两位把兄弟却和大哥的样子有些不同,都是那么挺直的身子,小棒儿似的。二哥满身是鞭毛,靠着这些鞭毛的功夫,游来游去在水中飞奔。三弟全身精光,仿佛裸体的小和尚,过着呆板不动的生活。
这不毛的三弟“赤痢”先生,性子很急,到了人的肚子里,刚刚48小时,兽性就发作了。然而它只伏在肠腺里作恶,咬破了肠的小血管,使人粪中见血,它也并不想到人身的血流里去逛逛。它来时虽性急,去时却性慢,有时会在人的肠子里纠缠了很久还不肯走开咧!
那满身是毛的二哥,就是医学史上大有名望的“伤寒”先生了。它的性子却是慢些儿。要在肠子里静养到21天,才暴动起来。它暴动的范围真大,全身血液都受了侵害,使那病人发烧,体温像自动扶梯似的一步步地上升。有时病人肚皮上会现出一点一点玫瑰色的瘢点,那就是它的标记。它虽是来得慢,可是说去就去,一些儿也不留恋。但是,它若觉得你这块肉儿实在可以留恋的话,那么,它也不把你害死,就拿你做它傀儡戏的角色了。
原来这三位毒菌把兄弟,在人身住宿的时候,除吃人肉以外,还会玩耍傀儡的把戏。霍乱有霍乱傀儡,伤寒有伤寒傀儡,赤痢有赤痢傀儡。
这些傀儡多是健康人,科学名词称做带菌人,为的是这些人自己不病,把毒菌带来带去,带到的地方,别人都被害了。
傀儡的来历
别的傀儡我慢说,单说“伤寒”的傀儡。
“伤寒”先生的体质素来弱,经不得冻饿与干燥。人类的肠子是它的安乐窝。出了肛门,它就如柳絮似的,受尽飘泊的苦难了。无论在阴沟、粪田、污水,或清水里,离开人身,它总是一种短命的毒菌,最多活不过36天吧。
在36天之内,它若不得再入人口,它的前程将尽,归于消灭。
自从1884那一年,它被细菌学者寻获了之后,各国卫生当局都严密地监视它的行动了。于是饮水要消毒,食物要煮熟,苍蝇要扑杀,粪便要保障,生菜水果要洗净,蛎蛤螺要少吃,如此等等的戒条实施了,把“伤寒”先生到人身上的梯子,都纷纷地打断了。
从此,自古到今,横行天下,睥睨一切的“伤寒”先生,可以绝迹人间了。
然而事情有料不到的,在现代的公众卫生管理之下,大城市里,伤寒的病死率,虽然可以降到零点了,“伤寒”先生却变更了战略,用游击队出没于乡村、小镇、小城市之间。这里,值得我们严重注意的就是,这狡猾的伤寒毒菌,又利用了好些健康的人做它的傀儡。
这些人平素健康,谁也不疑他们会做毒菌的傀儡,连他们自己也有些莫名其妙。真是,在先前,细菌学者也都莫名其妙,为什么他们费了这许多工夫,按步的去剿灭伤寒,还是消除不完它呢?
到了20世纪的头几年,是那位德国大医生柯赫博士,有了60余岁的年纪了,发起积极去研究病人的大小便,病好了的人也要验,甚至于无病的人的大小便也拿去验验。结果,伤寒先生的傀儡戏给科学先生看穿了。
原来有好些得过伤寒病的人,病虽是好了,而伤寒先生却仍伏在肠子里,老不肯退兵,和人体成立了协定似的,互不侵犯,目的是在借那肠子作为根据地,时时随着粪便出来,去投到别人家的身上,侵害那没有抵抗力的弱者。
这病好的人就是伤寒先生的一个傀儡。这傀儡也有个期限:短期的傀儡不到3个月,长期的傀儡,据说,有做了25年的傀儡戏还没有收场咧。
最危险的傀儡,就是健康的傀儡。他的抵抗力强盛,伤寒先生一些儿不能侵害他,却老躲在他的肠里,时时利用他。他若做了我们的厨子,我们一家的人,邻居,亲戚等都要触上霉头了。
从前有一位美国妇人玛丽女士就是世界著名的伤寒的傀儡。她在10年之间,做了八家的厨子。因为她的关系,这八家里倒有七家都发生了伤寒流行症。她走到哪里,伤寒就随着蔓延起来。
在中国,这些傀儡尤其多。不过我们没有发觉罢了。
然而,这傀儡戏是做不久的,做久了都要败露。科学先生起来,将伤寒的傀儡发现了。
(有删改)
19.本文写的是伤寒,为什么又写霍乱和赤痢?(4分)
20.科普文的语言有其特色,请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是怎么体现其特色?(5分)
(1)“伤寒”先生却变更了战略,用游击队出没于乡村、小镇、小城市。(2分)
(2)短期的傀儡不到3个月,长期的傀儡,据说,有做了25年的傀儡戏还没有收场的。(3分)
21.结合文章,谈谈应该怎么对付伤寒?(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论语》里面有两句话最引人深思,第一句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第二句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1)请简述其中两句的含意。(4分)
(2)请结合现实,选取一句谈谈你的看法。(2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攀枝花2岁男童被父亲的三名朋友灌酒致死,据说,孩子平日跟父亲出去,大人们都爱逗儿子喝酒, 2岁多的儿子已经有近1年的喝酒史。
有个小孩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一群大人拿孩子开玩笑:“你爸妈不要你了,再也不回来了。”孩子听完大哭说不是的。见小孩被逗哭,那些大人更一起起哄说:“就是不要你了”“这孩子胆子真小”。孩子哭着跑开,后来天天跑到码头等船。一开始大家不在意,后来发现小孩精神不正常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事件的主要内容。(2分)
(2)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种事件的看法。(4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到武汉录制节目时,有的高校欣然同意,并受到不少学生的追捧。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过考虑,认为如进校录制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最后予以婉拒。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祛除/趣味 哽咽/梗概 道行/景行行止
B.采撷/谐美 斐然/菲薄 间距/挑拨离间
C.矗立/蹙眉 侥幸/阻挠 押解/解甲归田
D.肋骨/擂台 刀把∕把柄 模样∕模棱两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需要逐项加以分析、判断即可。A项qū/qù,gěng,héng/háng。B项xié, fěi, jiān/ jiàn。 C项chù/cù,jiǎo/náo,jiè/jiě;D项lèi,bà∕bǎ,mú∕m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国内兴起了一波“马云热”。表面看,我们处于创业的春天里,但马云的成功并不代表创业成功触手可及。调查显示,“五万个企业只能有一个成功,从最近得到的数据来看,95%的电商活得非常痛苦”。当下最热的互联网经济况且如此,创业的难度可见一斑。因此,休学创业可以有,但要三思而后行。
A.触手可及 B.况且 C.可见一斑 D.三思而后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划线词语的辨析,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逐项加以分析,选项中,“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在这里应该用“尚且”,先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即最热的互联网经济都难以存活,从而来衬托创业的艰难。故此题答案应选择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膝盖曾做过多次手术,经常需要打消肿针,饱受伤病的折磨,最终李娜在32岁的时候做出了离开的决定。
B.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C.国际民航组织处提议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民航客机及时回避并了解在飞越交战地区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答案】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每到日落时分,马店里的伙计便到城外或寨门外的大路口去迎候赶站的马队。
②这是西南一带山城里的每天的最后一阵喧哗。
③那作为马队的歇站的地方,总有人经营着马店。
④在交通方便的大路上,它们每天走六十里,总可以获得一个歇站。
⑤在荒野的山林里终日前进的驮马队,决不是单独赶路的。
⑥它们常常可能集合到一二百匹马,七八个或十几个马哥头,结伴同行。
A.⑤⑥④③②① B.②①④③⑤⑥ C.⑤⑥④③①② D.①②⑤⑥④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语句衔接题一般可以从话题角度(空间、时间、人称等)一致,情感事理一致(如一面和两面、正面和反面、原因和结果等,要符合事理),情境氛围,句式结构,语气、音韵和谐等角度考虑解题。这段话是记叙类文段,该文段最大的特点是,每句都可以找到一个粘连的句子,第⑤句中的“不是单独”和第⑥句中的“集合”连在一起,第⑥句中的“结伴同行”和第④句中的“它们”粘连,第④句中的“歇站”和第③句中的“歇站”连在一起,第③句中的“马店”和第①句中的“马店里的伙计”连在一起,第①句中的“日落时分”和第②句的“每天的最后”粘连。答案为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国朝典故,喜谈经济。
景泰元年,疏劝帝亲经筵,勤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再迁侍读。天顺二年掌南院事。宪宗嗣位,复陈时务,言人君保国之道有三:力圣学,修内治,攘外侮。力圣学之目一:正心。修内治之目五:求真才,去不肖,旌忠良,罢冗职,恤漕运。攘外侮之目六:选将帅,练士卒,讲陈法,治兵器,足馈饷,靖边陲。帝嘉纳焉。
成化改元,廷议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上方略六事,诏付军帅行之。进学士。寻口南京祭酒。上言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高皇后积粟以养监生妻孥者,宜修复。帝允行之。母丧服阕,改北监。十一年,言士风浇浮,请复洪武中学规。帝嘉纳,命礼部榜谕。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先圣像用冕旒十二,而舞佾豆笾数不称,洪谟请备天子制。又言:“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镛柷敔为堂下之乐,口干羽则舞于两阶。今舞羽居上,乐器居下,非古制,当改。”尚书邹干驳止之,洪谟再疏争。帝竟俞其议。
迁礼部右侍郎。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十七年进尚书。二十年加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变,有所条奏,帝多采纳。
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震雷风雹,楼殿瓦兽多毁。洪谟复力劝修省,帝深纳之。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府时颇与之善。至是,言官先后论奏,致仕归。又三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安。
洪谟尝言:“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王府官终身不迁,乖祖制,当稍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数叛,宜特设长官司,就择其人任之,庶无后患。”将殁,犹上安中国、定四裔十事。口好建白如此。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足馈饷,靖边陲 靖: 平定,使秩序安定
B.帝竟俞其议。 俞:不允许,不答应
C.言官先后论奏,致仕归 致仕:交还官职,退休
D.乖祖制,当稍变更 乖:违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根据上下文的文意可知,洪谟再一次上疏争辩, “俞”前用了“竟”字,表转折,那么应该是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寻口南京祭酒
②口干羽则舞于两阶
③口好建白如此
A.①乃 ②而 ③何 B.①为 ②而 ③其
C.①乃 ②则 ③其 D.①为 ②则 ③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使用。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①句通过“进学士”可知,周洪谟不久又做了南京祭酒,中间缺少的动词“担任、成为”,而是表判断的“乃”字。排除AC两项。②句根据上文可知“口干羽则舞于两阶”与前面两句“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镛柷敔为堂下之乐”应为并列关系,填入“而”表并列,“则”也可并列关系,它表并列时,一般用来连接两个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分句里,分句的地位、主次轻重上是平等的,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入则孝,出则悌”等。③句“何”字为疑问代词,该句无疑问语气,不可用“何”字,“其”在此处作代词用,代周洪谟。答案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
B.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
C.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
D.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
【答案】D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周洪谟,正统十年考中进士,授编修职。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熟悉本朝典制和掌故,喜欢高 谈阔论经济方略。
B.周洪谟向宪宗上疏,说抵御外敌,就要选拨将帅、训练士卒、研究旧有的御敌方法、配备兵器等。皇帝对此予以夸奖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C.洪谟为人端庄持重,与人极少交往,却因为同乡万安,被人弹劾罢官。回乡不久,周洪谟去世
D.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几次反叛,周洪谟认为应该特设长官司,从都蛮和白罗中选择适宜的人任职,就可以没有后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 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歪曲文意,周洪谟是因为万安辞官,但没有说是被罢免的,同时,回乡之后是三年之后才去世的,并非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3分)
②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4分)
(2)周洪谟是个进谏的人,他在哪些事情上给帝王进言过?(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案】(1)①宪宗立即(把这件事)托付给洪谟。周洪谟用木头代替,十天就造好了(属,同“嘱”,嘱咐,托付,1分;易以木,状语后置,1分;大意,1分)②士人出任官职,有的人离开数千里外的故乡,,既不了解当地风俗,也违背人情,不如就近选拔任命官员。(或,有的人,1分;昧,不明白,不了解,1分;除,任命,1分;大意,1分)
(2)①周洪谟在保国之道上为帝王建言献策;②进兵方案;③整顿士风;④遵守古制;⑤修复毁坏房屋;⑥就地选拔任用人才。(1点1分,答对3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问,考查句子翻译,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句的翻译:属,同“嘱”,嘱咐,托付,1分;易以木,状语后置,1分;或,有的人,1分;昧,不明白,不了解,1分;除,任命,1分。第二问,考查文意理解,考生首先要找准答题区间,然后加以分析概括即可,此题的范围较宽,但内容较好归纳,难度不大。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1445),考中进士,授编修职。他见闻广博,强于记忆,文笔很漂亮,熟悉本朝典制和掌故,喜欢谈论经国济民的方略。
景泰元年(1450),周洪谟上疏劝代宗参加御前讲席,勤于政务,并陈述有关时务的十二件事。又升为侍读。天顺二年(1458),掌管南京翰林院事。宪宗即位,他又上疏陈述时务,说人君保国之道有三点:致力圣学、治理内政、抵御外寇。致力圣学要做到一点就是端正意念。治理内政要做到有五点:征求真有才能之人,去掉不肖之徒,表彰忠良,削减冗职,妥善减轻漕运负担。抵御外寇要做到六点:选拔将帅、训练士卒、研究旧有御敌方法、配备兵器、备足粮饷、平定边陲。帝王予以夸奖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宪宗即位,改“成化”为年号,朝廷商议征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奏呈六条进兵方案,宪宗下诏交付军帅实行。洪谟升为学士。不久任南京祭酒。上言称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是高皇后用来积盛粮食,供养监生家小的,应该修复。宪宗批准同意。后来他为母丧守服期满,改在北监任职。十一年(1475),他上言士风轻浮,请求恢复洪武年间的学规。宪宗赞许并接纳了他的意见,令礼部张贴告示。崇信伯费淮应到国子监学习礼法,很久不到。洪谟进行弹劾,费淮被收回官服,带着方巾去国子监,减去一年俸禄的一半,学校的教育行政为此整肃。先王画像皇冠垂有十二串玉珠,而旁边舞蹈的行列、食具豆和笾的数额不相符。为此洪谟请求按天子规格配备。他又说“:古时玉磬、琴和瑟作为殿堂上的音乐,笙、大钟、木兄吾攵作为殿堂下的音乐,而舞蹈者在两边台阶起舞。现在舞蹈的居上,操乐器居下,不合古制,应当改。”尚书邹干提出反驳意见,洪谟第二次上疏争辩。宪宗最后同意洪谟的意见。洪谟被升任礼部右侍郎,时间长了,又转为左侍郎。按蔡沈《书集传》所解释的璇机玉衡观测仪,后人都按其规格制造,经验证很多地方不合,应该重新改做,宪宗立即交给洪谟负责。他改用木头做,十天就造好了。十七年,洪谟升任尚书。二十年,加封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相异变,他奏呈数事,宪宗大多予以采纳。
弘治元年(1488)四月,天寿山雷霆轰鸣,狂风大作,冰雹频下,楼殿的瓦大多被毁坏。洪谟又力劝修复,孝宗接纳其建议。洪谟端庄持重,与人极少交往,他与万安同乡,万安掌权时与洪谟关系很好。这时,言官先后议论,并上奏章弹劾,洪谟辞官返乡。过了三年洪谟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号文安。
洪谟曾说:“士人出任官职,有的到故乡数千里外的地方任职,既不了解当地风俗,也违背人情,不如就近选任。王府的官终生不再升迁,与祖制相违背,应当逐渐加以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几次反叛,应该特设长官司,从都蛮和白罗中选择适宜的人任职,就可无后患。”洪谟临终前,还上奏陈述安定京师、平定边境等十件事。他就是如此喜好发表意见。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陈著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1)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3分)
【答案】(1)词中刻画了一个豁达乐观、闲适待雨赏月的饮酒翁形象。(1分)(2)上片写中秋之日,残雨淅沥,又小又多,词人饮酒乐甚,不为风雨所拘,表现了他的豁达乐观;(1分)下片写上天故意阻拦圆月,词人闲适等待,黄昏时分,雨过天晴,圆月出山,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和喜悦。(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人形象,解题时,抓住写景的特点和表现情感的关键词来写,如“何妨乐事”、“等先看”、“金滟滟”、“玉团团”等来分析词人的形象。答题步骤,可总括形象再具体分析,也可具体分析再总括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分析“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这句诗的作用。(4分)
【答案】(1)内容上:该句写出了黄昏时分,风卷云走后,水波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圆月像玉器一样皎洁明亮的情景。(2分)(2)结构上:该句与首句相对应,写出了“中秋佳月最端圆”,表现了词人等待之后的喜悦之感。(2分)(分析比喻和炼字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句作用的分析,考生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加以分析,该句是写景的句子,考生首先应对景物描写加以描述(若是赏析诗句的话,可以从比喻和叠字的手法来分析),其次,从结构上来说,它与首句照应,写出了自己等待后的喜悦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中秋佳节之时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愚蠢迟钝的老头,见识比较多,饮酒相见,现在是不应吝啬。将止的雨怎么妨碍高兴的事情?淅淅的雨,小而多的雨点。
天应该有意遮拦着,拍打着人间,随便看看,美好的时光,一定要明显的不容易。直到黄昏大风起了,雨停止了,水波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圆月像玉器一样皎洁。
【鉴赏】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描写的是中秋时,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给人一种雨后天晴的中秋之夜。
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圆”写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将止了,一点都不妨碍高兴的事,表现出了一种风雨无阻的心态。
下片写了傍晚时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么的皎洁无暇,与首句相对应。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杜牧《阿房宫赋》)
(2)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 (李白《蜀道难》)
(3) ,户盈罗绮,竞豪奢。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4)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 。 (姜夔《扬州慢》)
【答案】(1)妃嫔媵嫱 辇来于秦
(2)蚕丛及鱼凫 不与秦塞通人烟
(3)市列珠玑 重湖叠巘清嘉
(4)解鞍少驻初程 尽荠麦青青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是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末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前两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大凡艺术创作中的写实主义作品,因为妙肖人生和自然,而使观者回到实际人生,从而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B.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的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的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都是与自然有一种距离的艺术作品。
C.人生和自然总有一定的缺陷,艺术的最高目的正是妙肖人生和自然并弥补这些缺陷。
D.一般人虽有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和深刻的情感,但还是没有创作出艺术作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在一定距离以外将其客观化。
E.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他们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将这种情感客观化。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应是“极端的写实主义”,而不是“大凡艺术创作中的写实主义”,两者的内涵是不一致的;C项“最高目的”夸大了艺术的作用,“妙肖人生和自然”也不对。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本来很辛酸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这是因为人们持有实用的态度。
B.树的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而正身是实用世界的一片段;所以倒影比正身总让人感到美。
C.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在当时人看,是失节,是秽行丑迹,但我们在时过境迁之后,不再受现实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D.人们宁愿要一个不易打烂的铁锅或瓷罐,也不要那些不能煮饭藏菜的周鼎汉瓶,是因为不能在艺术品和实际人生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持有实用的态度”错,是“人们从实际世界跳开”。。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划线句子中 “缘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说明。(4分)
【答案】(1)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2)从实用世界跳开,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就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1点2分,共4分)
【解析】[来源:学科网]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概述作者认为的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理由.(4分)
【答案】(1)有了距离,才能使观者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2)有了距离,艺术才能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3)有了距离,作家才能将切身的经验和情感客观化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答对1点1分,3点答满4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消逝的山村(节选)
冯至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16.作者开篇从人们进入一般的人口稀少的森林和草原的感受写起,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1)把人们进入人口稀少的森林草原的感受和山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点出山村的特殊性;(2)为下文交代“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作铺垫。(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其内容作用是突出形象;结构作用是为后文作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联系全文,具体说说消逝的村庄给了作者的生命哪些滋养。(5分)
【答案】(1)山村提供了养育我的住所、水源等物质条件;(2)山村鼠曲草的谦虚纯洁和坚强让我学会了脱离生活的纷扰;(3)山村让我明白了自己和从前山村的人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每点2分三点5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前文来看,“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体现在三个方面,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文末结尾,作者说自己与村庄的人们“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既然“相隔将及一世纪”,又怎么会“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呢?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案】(1)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息息相通的地方。(2)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3)山中的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4)现今居住的村庄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共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3点即记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和概括散文主题类的试题,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其基本方法有:
1.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体不同,所揭示的中心也就不同;小说为议论的语句;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文眼”。
2.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从文章的结构可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
3.从体会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写人的文章,由“人”及“义”;写事的文章,由“事”及“理”;写景的文章,由“景”及“情”。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19~21题。
伤寒先生的傀儡戏
高士其
当今社会,在我们的小百姓里面,发现了一群摇摇摆摆,会奔会跳,体格很健全的人,不知不觉地做了一种傀儡了。
这在幕后牵线者是毒菌,毒菌的傀儡戏的角色可真多。
由嗡嗡的苍蝇,哼哼的蚊子,到唉呵唉呵的病人,乃至于嘻嘻哈哈的好人,都可以逢场作戏,随时随地来排演。
这不必细举了。然而健康的人,怎么会做这些不体面的勾当呢?
这是因为毒菌的生计,有一半是靠着这些健康的人来维持着哩。不然,它们的饭碗早已打破了。
伤寒先生的来历
一阵热风从稻田上拂过,扑来一股十分讨厌的气味。这是粪园的气味啊!那儿有三种凶恶的毒菌,一个个都是新从病人肠子里滚出来的,在粪水里会见了。它们因为志同道合,就结拜为异性兄弟。
志——它们专要在人类的肚子里行凶,捣乱。道——它们都是打嘴里进去,从肛门出来,在粪里打滚,水里游行,苍蝇脚下翻筋斗,冷菜盆上跳舞。
大哥就是“霍乱”,二哥叫“伤寒”,三弟名做“赤痢”。霍乱先生已见过了,那两位兄弟呢?
那两位把兄弟却和大哥的样子有些不同,都是那么挺直的身子,小棒儿似的。二哥满身是鞭毛,靠着这些鞭毛的功夫,游来游去在水中飞奔。三弟全身精光,仿佛裸体的小和尚,过着呆板不动的生活。
这不毛的三弟“赤痢”先生,性子很急,到了人的肚子里,刚刚48小时,兽性就发作了。然而它只伏在肠腺里作恶,咬破了肠的小血管,使人粪中见血,它也并不想到人身的血流里去逛逛。它来时虽性急,去时却性慢,有时会在人的肠子里纠缠了很久还不肯走开咧!
那满身是毛的二哥,就是医学史上大有名望的“伤寒”先生了。它的性子却是慢些儿。要在肠子里静养到21天,才暴动起来。它暴动的范围真大,全身血液都受了侵害,使那病人发烧,体温像自动扶梯似的一步步地上升。有时病人肚皮上会现出一点一点玫瑰色的瘢点,那就是它的标记。它虽是来得慢,可是说去就去,一些儿也不留恋。但是,它若觉得你这块肉儿实在可以留恋的话,那么,它也不把你害死,就拿你做它傀儡戏的角色了。
原来这三位毒菌把兄弟,在人身住宿的时候,除吃人肉以外,还会玩耍傀儡的把戏。霍乱有霍乱傀儡,伤寒有伤寒傀儡,赤痢有赤痢傀儡。
这些傀儡多是健康人,科学名词称做带菌人,为的是这些人自己不病,把毒菌带来带去,带到的地方,别人都被害了。
傀儡的来历
别的傀儡我慢说,单说“伤寒”的傀儡。
“伤寒”先生的体质素来弱,经不得冻饿与干燥。人类的肠子是它的安乐窝。出了肛门,它就如柳絮似的,受尽飘泊的苦难了。无论在阴沟、粪田、污水,或清水里,离开人身,它总是一种短命的毒菌,最多活不过36天吧。
在36天之内,它若不得再入人口,它的前程将尽,归于消灭。
自从1884那一年,它被细菌学者寻获了之后,各国卫生当局都严密地监视它的行动了。于是饮水要消毒,食物要煮熟,苍蝇要扑杀,粪便要保障,生菜水果要洗净,蛎蛤螺要少吃,如此等等的戒条实施了,把“伤寒”先生到人身上的梯子,都纷纷地打断了。
从此,自古到今,横行天下,睥睨一切的“伤寒”先生,可以绝迹人间了。
然而事情有料不到的,在现代的公众卫生管理之下,大城市里,伤寒的病死率,虽然可以降到零点了,“伤寒”先生却变更了战略,用游击队出没于乡村、小镇、小城市之间。这里,值得我们严重注意的就是,这狡猾的伤寒毒菌,又利用了好些健康的人做它的傀儡。
这些人平素健康,谁也不疑他们会做毒菌的傀儡,连他们自己也有些莫名其妙。真是,在先前,细菌学者也都莫名其妙,为什么他们费了这许多工夫,按步的去剿灭伤寒,还是消除不完它呢?
到了20世纪的头几年,是那位德国大医生柯赫博士,有了60余岁的年纪了,发起积极去研究病人的大小便,病好了的人也要验,甚至于无病的人的大小便也拿去验验。结果,伤寒先生的傀儡戏给科学先生看穿了。
原来有好些得过伤寒病的人,病虽是好了,而伤寒先生却仍伏在肠子里,老不肯退兵,和人体成立了协定似的,互不侵犯,目的是在借那肠子作为根据地,时时随着粪便出来,去投到别人家的身上,侵害那没有抵抗力的弱者。
这病好的人就是伤寒先生的一个傀儡。这傀儡也有个期限:短期的傀儡不到3个月,长期的傀儡,据说,有做了25年的傀儡戏还没有收场咧。
最危险的傀儡,就是健康的傀儡。他的抵抗力强盛,伤寒先生一些儿不能侵害他,却老躲在他的肠里,时时利用他。他若做了我们的厨子,我们一家的人,邻居,亲戚等都要触上霉头了。
从前有一位美国妇人玛丽女士就是世界著名的伤寒的傀儡。她在10年之间,做了八家的厨子。因为她的关系,这八家里倒有七家都发生了伤寒流行症。她走到哪里,伤寒就随着蔓延起来。
在中国,这些傀儡尤其多。不过我们没有发觉罢了。
然而,这傀儡戏是做不久的,做久了都要败露。科学先生起来,将伤寒的傀儡发现了。
(有删改)
19.本文写的是伤寒,为什么又写霍乱和赤痢?(4分)
【答案】(4分)(1)因为它们有相同之处:它们都在人类的肚子里作怪;从嘴里进入身体,通过排泄排出体外;而且可以传播。(2)对比它们的不同,便于比较,了解伤寒:文章从伤寒和赤痢病毒的外形、发作特点等方面来加以说明。(一点2分,共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要写一种主要的事物,中间提到其他事物,无非就是衬托对比类比之类的手法,回答时,不能只写手法,还要结合该段内容和全文的主旨详加分析。这篇文章主要从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来加以说明,目的就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伤寒。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科普文的语言有其特色,请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是怎么体现其特色?(5分)
(1)“伤寒”先生却变更了战略,用游击队出没于乡村、小镇、小城市。(2分)
(2)短期的傀儡不到3个月,长期的傀儡,据说,有做了25年的傀儡戏还没有收场的。(3分)
【答案】(1)出没,用了拟人的写法,语言生动形象,(指出手法特点,1分)既写出了伤寒的隐秘行踪,也写出了人们对伤寒放松警惕的原因。(阐释,1分)(2)此句两个表时间的词语和“据说”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提出特点,1分)“不到3个月”时间准确,点明了伤寒在人体内潜伏时间短。(1分)“据说,有做了25年”,避免了表达绝对化,与“不到3个月”共同说明了伤寒的潜伏期有长有短。(1分)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语言的鉴赏能力。科普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说明文,除了准确严谨外,肯定会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板着脸孔说话,形式自由,运用记叙文经常采用的手法来写,善于使用修辞。此题要求考生根据句中加点词语对科普文语言特色加以分析,降低考生答题的难度。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结合文章,谈谈应该怎么对付伤寒?(6分)
【答案】(6分)(1)卫生机关:要最好卫生清洁工作,饮水消毒,食物煮熟,苍蝇扑杀等;(2)百姓:要保持清洁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传播伤寒病菌;(3)医院:治疗好伤寒患者之后,要检查康复者的大小便,严防他们成为伤寒病毒的携带者。(4)防疫站:动员百姓打伤寒预防针,使伤寒没处躲匿。(一点2分,答到三点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内涵的探究能力。虽然是说明文,但作者对伤寒病毒的说明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让我们的生活有指导意义。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原创说明】
本文选择的是高士其的科普文,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生动形象,选材恰当,贴合新课标考查实际。题型设置包括对比手法的运用、科普文语言的分析、探究等题目,有利于考生复习有关科普文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该文与前一套题目中的传记,后一套题目中的访谈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帮助学生复习实用类各种文体。题目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论语》里面有两句话最引人深思,第一句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第二句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1)请简述其中两句的含意。(4分)
(2)请结合现实,选取一句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1)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指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讲求原则,但他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②“中庸之德,其至矣乎”说的是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一点2分,2点4分)
(2)①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能否顾全大局,与群体和谐相处,并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要构建和谐团队,就是要充分听取每一个人的观点,把不同的声音融入到集体中,既保证整体的和谐,又保留不同的意见。②中庸在现实中常常被误解为平庸和圆滑,认为中庸之道就是和稀泥。中庸的理想状态是天地万物各安其位,一切处于和谐之中,用中庸之道客观、全面、公正地论人议事,既不过分褒扬,也不非难指责。(答对其中的一点即可,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的解读和表达的连贯、得体、准确。第一问能解释句子的字面意思即可。第二问一定要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攀枝花2岁男童被父亲的三名朋友灌酒致死,据说,孩子平日跟父亲出去,大人们都爱逗儿子喝酒, 2岁多的儿子已经有近1年的喝酒史。
有个小孩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一群大人拿孩子开玩笑:“你爸妈不要你了,再也不回来了。”孩子听完大哭说不是的。见小孩被逗哭,那些大人更一起起哄说:“就是不要你了”“这孩子胆子真小”。孩子哭着跑开,后来天天跑到码头等船。一开始大家不在意,后来发现小孩精神不正常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事件的主要内容。(2分)
(2)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种事件的看法。(4分)
【答案】(1)戏弄小孩,伤害孩子身心健康。(2分)
(2)家长这样欺骗、戏弄小孩,将小孩子最受伤和最屈辱的事情当笑话的恶趣味行为,就是打着喜爱孩子的旗帜却做戏弄、伤害孩子之事,(2分)其实质是不将孩子当作一个有尊严的平等的人来看待。(1分)父母和社会都应该引以为戒,给孩子平等的地位,维护孩子的自尊,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压缩概括能力和表达的连贯、得体、准确。第一问概括出人物(对象)和事件即可,这则新闻的主要对象就是吉林市大街上的绿色塑料假花,事件是吸引行人但被人戏谑。第二问根据第一问的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个“绿化环境”的问题,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塑料假花能否起到绿化作用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到武汉录制节目时,有的高校欣然同意,并受到不少学生的追捧。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过考虑,认为如进校录制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最后予以婉拒。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拒绝跟随,不要盲从
有人说,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做到不盲从,有主见。当今社会喧嚣四起,繁华纷乱,《奔跑吧,兄弟》的节目光环,明星的耀眼炫目,让很多武汉高校迷失了自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却能在诱惑面前,依然拒绝,不盲从,不跟随,为高校学子营造了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也给了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不可否认,有时跟随有一定好处,但若变得盲目,就不可取了。盲从,就会失去理智。
抢盐事件就是明证。日本9.0级特大地震之后,福岛核电站出现泄漏。中国便有人疯狂抢购食盐。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却被人说得有理有据:核泄漏必然污染海水,几天后生产的海盐难免受污染,所以现在要抢购以前生产的安全的食盐;再说,盐中加的碘可以抗辐射!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人们排着长队到盐业局成十上百斤地买盐,有的甚至买高价盐。其实,我国的盐主要是井矿盐,而且储备充足,价格稳定合理,根本不需要抢购;要想让碘防辐射,其需要摄入量远远超过人的承受极限,所以靠碘防核辐射根本不现实。其实,中国人平均的盐摄入量大大超过国际标准;吃得多了,盐和糖都是“白色杀手”。
股神原则令人深思。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别人疯狂我恐惧,别人恐惧我疯狂。”股票暴跌时,巴菲特不盲从,而是从容买进;股票暴涨时,巴菲特有主见,总是理智卖出。但一般人都是“买涨不买跌”,因而容易被套。巴菲特还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石油大亨发现天堂已经满员,便大声宣布,“地狱里发现了石油”,人们便蜂拥而出,到地狱淘宝;这个大亨一看别人都去了,怕地狱里真有石油,也跟随而去。自己造的谣言,自己还要盲从,从众心理的引力竟然战胜了黑暗地狱的斥力!
马云思想独树一帜。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马云要求管理干部‚倒立看世界,以实现利润最大化,避免思维僵化、盲目模仿。
当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也需要少数服从多数。服从不是盲从。那么,如何才能不盲从呢?第一,要多学知识,多做调研,多方思考,以科学代替盲目。第二,要高瞻远瞩,避免坐井观天、亦步亦趋。第三,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形成主见,而不要人云亦云,一味跟风。
盲从使船失去舵而随波逐流,使人失去理智甚至变得疯狂。上帝想让谁灭亡,就会先让谁疯狂。所以,大家要弄清是非原委,不要轻易跟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时一则对比性材料,面对《奔跑吧,兄弟》这样充满诱惑力的大型真人秀节目,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表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过慎重考虑,对此予以婉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慎重考虑中包括了多重含义,一是大学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校园和发展平台;二是大学应该抵制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在寂寞中笃行向学;三是不盲从,不随波逐流。考生可以从材料中提取这些含义,而后立意。比较好的立意有:沉静理智,大学精神;拒绝盲从,坚守自我;营造环境,净化心灵。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