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文学类文本] 201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押题训练

201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押题训练

【原创命题,共5篇,附答题技巧及参考答案】

【一】

头一次背娘

李宪民

在市医院住了十天十夜,娘终于出院了。

我结完账,一路小跑着回到病房。娘斜躺在床上,见我回来,努力支起虚弱的身子。我趋前递上住院清单,一米多长,12000多元,娘瞅了半天,叹了口气,没说话。

算上年初在峰峰医院住院花的4000块,意味着大半年的退休金成了泡影,怎能不令娘心疼?!

我搀着娘,穿过医院长长的走廊,从来苏水味,还有说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药味脱身出来,步入院内的天井。

午后的秋阳,暖暖地照在身上。踩着甬道上斑驳的碎影,感受着阳光的温暖,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骤然响起温弗尔特赞美生活的诗歌——“世界美如斯”,我庆幸,娘从蛛网中挣脱出来。

在医院门口招了一辆计程车,扶娘贴窗坐下,一路上,娘一句话不说,只是贪婪地望着窗外。

很快,车到我住的小区。娘惊讶地说:“这么一轱辘,就10块钱?”我笑着付钱,算是回答她的疑问。娘不依不饶地追说:“从峰峰到邯郸才7块五,那可是九十里呢!”

来到我住的楼下,娘执意要自己爬楼,轻微脑血栓初愈,步履蹒跚,刚攀上几级,额头已渗出大滴的汗珠。

我在一旁注视着娘苍白的头发,佝偻着的腰,颤巍巍的样子,脑子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脱口而出:“娘,我背你上楼吧”,说完这句话,自己也愣了。

活到四十,还从来没背过娘,这可是人生头一遭啊。

娘也愣了,略显迟疑地看着我。娘一向固执,但这次却没有坚持,只是欲言又止地点了点头。

我不再说话,弯腰,在娘面前蹲下,娘伸出双臂,绕过我的肩头,轻轻地伏上我的脊背,手上裸露的青筋好像蚯蚓在爬,七横八拐。

小心翼翼地,托着娘,起身,迈步,上楼。原以为会很吃力,没想到,娘轻飘飘的,还没有一袋面沉。

“曾记当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娘已74岁了,想到我的娘已是风中之烛,瓦上之霜,鼻子一酸,强忍着,没让眼泪流下来。

过去,娘含辛茹苦哺育我们的一幕幕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娘一共生了我们三个子女,哪个娘不是背四五年,这样算来,娘竟有15年在背孩子。尤其是我,最不让娘省心,儿时体弱多病,生下来睡反了觉,一放到炕上就哭闹不止,一趴上娘的背就安静下来,直到5岁了,娘还背着我。据爹说,那时的我在娘背上一趴就是一个下午,就像膏药一样扯都扯不下来!不管娘是生火做饭,洗洗涮涮……

娘就这样背过春,背过夏,背着我们一个个长大,成家,生子。还没来得及喘气,娘又毅然地背起第三代,眼见孙女、外甥从娘的背上稳稳地站到地面,这下,该轻松了吧。但随着我们读书,结婚,买房,她不得不为此左挪右借,又扯下一身的饥荒……

我背着娘,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脑子里好像装了架放映机,一会儿正转,一会儿倒转。

一步,一阶,一层……七十多斤的娘轻飘飘的,却“压”得我鼻子阵阵发酸。

“累不,老二”,正值我回想的当儿,娘的发问把我从过去拉回到现实。我摇摇头,故作轻松地说:“不累。”

谁知,她略带愧意地说:“当初要不是困难,也不会买6楼,让你们住着不方便。”当时六楼是顶层,楼价最便宜。

蓦地,我的心就像针尖戳了一下似的,隐隐作痛,我哽咽地安慰娘:

“顶楼蛮好的,阳光充足,通风也好,还能锻炼身体……”

没想到,娘接着说了一句:“累你爬了72级台阶。”

刹那间,我错愕无语。

活了这么大,我就背过娘这一次。这一次,难报母爱于万一。娘为我们付出从来都是倾其所有,但娘对于我们的给予,却从未忽略一点一滴。

                                                            (选自《特别关注》2014年第3期)

  1、出院了本是好事,自然就会洋溢种康复的喜悦,可文中的“娘瞅了半天,叹了口气,没说话”。试着探讨娘叹气的原因。(6分)

2、试着分析下列语句精妙之处。(4分)

①在娘面前蹲下,娘伸出双臂,绕过我的肩头,轻轻地伏上我的脊背,手上裸露的青筋好像蚯蚓在爬,七横八拐。

②“   一步,一阶,一层……七十多斤的娘轻飘飘的,却“压”得我鼻子阵阵发酸。”

3、下列对全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二项是【         】(4分)

A.“刹那间,我错愕无语。”是作者心灵感动的体现,“错愕无语”是因为母亲在每时每刻都为自己孩子操心和理解的行为引人深思:也太不注意自己了。

B.“曾记当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引用诗句体现时光易逝、光阴不在,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日渐衰老的叹息。

C.文章通过对接母亲出院后回家途中所发生的事情的描写,再现了母女之间的浓烈亲情,突出体现母亲对“我”的深沉伟大的母爱;也对“我”的心灵产生了一定冲击。

D.“据爹说,那时的我在娘背上一趴就是一个下午,就像膏药一样扯都扯不下来!”用用比喻手法,表现了“我’小时候对母亲的依赖。

E.全文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

为流浪猫喝彩

① 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的生存之道,但如果以人的角度去看流浪猫的生存状态,心有戚戚。

②立冬前一天,秋雨潇潇,我有点感冒,在楼下,听到花圃里传来微弱的喘息和轻轻的干呕声。走近发现,一只黄色流浪猫趴在地上,全身被雨水打湿,它不停地呕吐,吐一阵后又努力起身去吃身边的几棵叫不出名的青草。见我在看它,它非常警觉,但它已经没有力气躲避了。

③我想它马上要死了。

④上了楼,躺在床上,在感冒药的作用下,我很快睡着了,醒来已是傍晚,我想起那只流浪猫,从阳台上看下去,它还在那里,仍然在动。小区里的人们下班回来了,它不再躲避。它的同类此刻不知道在哪里,它得不到任何援助。

⑤我知道,猫有独自疗伤的本领,人类有时帮不了它们的忙,我希望它能挺过来。

⑥这一幕,让我想起人生中最无助、最黯然的场景。我的人生中也有类似那只流浪猫的经历,虽然我生活的圈子里有朋友,有亲人,有爱人,有父母,但是一个人受伤了,医好心灵,再亲密的人也做不到,只有自己才能做到。人与动物的区别,除了思想之外,人类还可以得到援手和爱心,但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一种援手其实只是外力,只能维持一时。对于深重的人生灾难,别人无法帮你扛,只能自己扛下来,并且你得找个没人的地方慢慢去疗伤。

⑦ 有一位大娘,白天喜欢唱越剧,晚上会去跳排舞。她有一儿一女,儿子在政府部门工作,女儿女婿开了一家酒店,生意兴隆,她不愁吃穿。在别人看来,这事非常完美的生活,但只要想起父亲,她就会嚎啕大哭。她父亲早年死于车祸,母亲改嫁,她流离失所,靠亲戚朋友接济上完学,亲戚给了她很多帮助。时光已经走过五十多年,但她仍然走不过12岁那个傍晚,走不过几个人抬着父亲遗体走进家门的那一刻。

⑧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疗伤的本领,一旦受伤就会退出圈子,努力让自己生存下来,从不谋求任何同类的帮助。

⑨有时候,人类需要向动物学习。受伤了,落单了,孤独了,是自己的事,疗伤是缓慢的、艰难的过程。扛起来,走下去,挺下来,像那只流浪猫,即便到了死亡的边缘,也要自救一把,看能不能活下来。

○10我在小区里又能看到那只流浪猫了,它在花圃里穿梭,灵活极了,有时为了一点食物和它的同类在草从中追成一团。

○11我为它喝彩,为生命的顽强喝彩。        

                                                      (选自《特别关注》2014年第3期,有删改)

1、  分析“这一幕,让我想起人生中最无助、最黯然的场景。”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  细细体会,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全文主旨。(3分)

3、  试从语言及情感角度赏析下列句子。(4分)

(1)   受伤了,落单了,孤独了,是自己的事,疗伤是缓慢的、艰难的过程。

(2)   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的生存之道,但如果以人的角度去看流浪猫的生存状态,心有戚戚。

4、  分析第七段在全文中所起的特定作用。(4分)



【三】

请你做一个勇敢、坚强的怪胎

小时候,我没有多少朋友,因为他们觉得我很不同。这种不同并非我有多出色,而是我很怪。

那时我不爱说话,总是沉默;并不是不想说,而是真正听我说话且能听懂的人特别少。我不爱穿裙子,不留长发,骑破旧的自行车,没有漂亮的首饰,经常和男孩子一起爬单杠,所以女孩子们不愿和我玩。渐渐地,男孩子们也不和我玩了,觉得丢脸。我经常被人遗忘,孤单地站在人群外,索性开始不参加他们的活动。我一个人也过得挺开心,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后来长大一些,从港台剧学到不少新词汇,开始有人喊我“嘿,怪胎”“嘿,异类”。

四年级,我初次明白原来与大家不一样是会受到孤立与歧视的。

班里有一个女孩,她爸爸从香港给她带回一个MP3,只在电视中看过的MP3。MP3里只有几首儿歌,但还是成功吸引了全班同学围观。她很大方,允许每人戴上耳机听10秒钟。轮到我的时候,她忽然收回了MP3,说:“我不能借给你,你是个怪胎,要是传染给我怎么办?”我站在那里,紧紧攥着校服的衣角,听他们大声笑,像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赤身裸体站在大街上那般无助。

我以为,沉默再沉默,减少存在感,就不会被歧视。后来才发现,这是枉然,他们觉得你是异类,即使什么都不做,存在也是错。没有人愿意和我说话,否则会被“连坐”,会成为第二个我,被全班同学孤立。

六年级时,我被烫伤了手,大夏天起了水泡,很痒,一抓就流脓。疼痛伴随着腥臭的腐烂气息,同学经过我旁边时会夸张地捂住鼻子,或者不小心碰到我就要去洗手,似乎我染上了什么不得了的传染病。

我不记得自己哭了多少次,有一次甚至崩溃地爬上了天台。当然,我没有勇气跳下去,只是花了很大力气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蓄长发,向父母要钱买小玩意儿讨好班里的同学,帮他们值日、抄作业,玩游戏时自动选择最不讨好的角色……时隔多年,现在,我已经可以笑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笑着去迎合别人,与谁相处都游刃有余,也学会小声地和别人讨论:“嘿,那个小A真是个怪胎,真讨厌!”

小A是我的初中同学,她一直是个怪胎。我们看言情小说,她在操场捡石头;我们把校服改得花里胡哨,偷偷染发、烫发,她还是清汤挂面,穿着宽得可以多塞一个人的校服;我们早恋、写情书,她在捡易拉罐、饮料瓶;我们春游嬉闹,她把自己关在家中捣鼓着捡来的东西……我们特别害怕和她在一起,觉得她脏、恶心,有传染病,更重要的是她从来不和我们在一起,是异类。于是,我们歧视并孤立她,在她的椅子上倒红药水、放小石子,在她的课桌上写脏话……

排除异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若是一个异类、一个怪胎,便要将他铲除,让他消失——这恶毒的想法不知从哪儿衍生,从此生生不息。

只是小A和我不一样,她始终波澜不惊,继续走自己的路。

后来初中毕业,我们去了不同的高中,和以前的同学提到小A,他们都是一脸嫌恶:“她啊,估计去捡垃圾了吧,谁愿意知道她的事啊……”再后来,我没有听到过小A的消息。

今年暑假,参加初中的同学会,以为小A会像以往一样离群,没想到她出现了,且把我们吓了一跳。现在小A在中央美术学院上学,还未毕业就已经帮很多公司设计产品。但她本人没什么变化,普通T恤、过时长裤,与争芳斗艳的女同学一比,天差地别。

她安静地坐在角落喝饮料,我忍不住走近,问:“你一直都是这样吗?”

“是,一直这样老土、邋遢、不合群。”她倒是直接,“不会迎合别人,学习、生活、工作中经常碰钉子!”

“那,你没想过改变吗?”

她笑了:“我是很怪,但我活得很畅快。我又没有阻碍到别人,为何要改变?”

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懂得:她不是怪胎,我才是。

不敢直面人生,不敢承认孤独,不敢做自己喜欢的事,费尽心机地迎合别人只为得到认可,但其实从改变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否定了自己。

小时候,我没有多少朋友,因为他们觉得我很不同。这种不同并非我有多出色,而是我很怪。

那时我不爱说话,总是沉默;并不是不想说,而是真正听我说话且能听懂的人特别少。我不爱穿裙子,不留长发,骑破旧的自行车,没有漂亮的首饰,经常和男孩子一起爬单杠,所以女孩子们不愿和我玩。渐渐地,男孩子们也不和我玩了,觉得丢脸。我经常被人遗忘,孤单地站在人群外,索性开始不参加他们的活动。我一个人也过得挺开心,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后来长大一些,从港台剧学到不少新词汇,开始有人喊我“嘿,怪胎”“嘿,异类”。

四年级,我初次明白原来与大家不一样是会受到孤立与歧视的。

班里有一个女孩,她爸爸从香港给她带回一个MP3,只在电视中看过的MP3。MP3里只有几首儿歌,但还是成功吸引了全班同学围观。她很大方,允许每人戴上耳机听10秒钟。轮到我的时候,她忽然收回了MP3,说:“我不能借给你,你是个怪胎,要是传染给我怎么办?”我站在那里,紧紧攥着校服的衣角,听他们大声笑,像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赤身裸体站在大街上那般无助。

我以为,沉默再沉默,减少存在感,就不会被歧视。后来才发现,这是枉然,他们觉得你是异类,即使什么都不做,存在也是错。没有人愿意和我说话,否则会被“连坐”,会成为第二个我,被全班同学孤立。

六年级时,我被烫伤了手,大夏天起了水泡,很痒,一抓就流脓。疼痛伴随着腥臭的腐烂气息,同学经过我旁边时会夸张地捂住鼻子,或者不小心碰到我就要去洗手,似乎我染上了什么不得了的传染病。

我不记得自己哭了多少次,有一次甚至崩溃地爬上了天台。当然,我没有勇气跳下去,只是花了很大力气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蓄长发,向父母要钱买小玩意儿讨好班里的同学,帮他们值日、抄作业,玩游戏时自动选择最不讨好的角色……时隔多年,现在,我已经可以笑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笑着去迎合别人,与谁相处都游刃有余,也学会小声地和别人讨论:“嘿,那个小A真是个怪胎,真讨厌!”

小A是我的初中同学,她一直是个怪胎。我们看言情小说,她在操场捡石头;我们把校服改得花里胡哨,偷偷染发、烫发,她还是清汤挂面,穿着宽得可以多塞一个人的校服;我们早恋、写情书,她在捡易拉罐、饮料瓶;我们春游嬉闹,她把自己关在家中捣鼓着捡来的东西……我们特别害怕和她在一起,觉得她脏、恶心,有传染病,更重要的是她从来不和我们在一起,是异类。于是,我们歧视并孤立她,在她的椅子上倒红药水、放小石子,在她的课桌上写脏话……

排除异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若是一个异类、一个怪胎,便要将他铲除,让他消失——这恶毒的想法不知从哪儿衍生,从此生生不息。

只是小A和我不一样,她始终波澜不惊,继续走自己的路。

后来初中毕业,我们去了不同的高中,和以前的同学提到小A,他们都是一脸嫌恶:“她啊,估计去捡垃圾了吧,谁愿意知道她的事啊……”再后来,我没有听到过小A的消息。

今年暑假,参加初中的同学会,以为小A会像以往一样离群,没想到她出现了,且把我们吓了一跳。现在小A在中央美术学院上学,还未毕业就已经帮很多公司设计产品。但她本人没什么变化,普通T恤、过时长裤,与争芳斗艳的女同学一比,天差地别。

她安静地坐在角落喝饮料,我忍不住走近,问:“你一直都是这样吗?”

“是,一直这样老土、邋遢、不合群。”她倒是直接,“不会迎合别人,学习、生活、工作中经常碰钉子!”

“那,你没想过改变吗?”

她笑了:“我是很怪,但我活得很畅快。我又没有阻碍到别人,为何要改变?”

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懂得:她不是怪胎,我才是。

不敢直面人生,不敢承认孤独,不敢做自己喜欢的事,费尽心机地迎合别人只为得到认可,但其实从改变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否定了自己。

请你做一个勇敢、坚强的怪胎。     

                                                             ( 选自《青春美文》2013年12期)

1、看似简单的陈述事情,其实作用巨大。分析首段在本文的所起作用。(4分)

2、有人说本文第5段纯属冗长的文字,无什么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也有人说5段可谓精心之笔。对此,你怎么看?并结合全文说明理由。(5分)

3、试着探讨文中划线句现在,我已经可以笑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笑着去迎合别人,与谁相处都游刃有余,也学会小声地和别人讨论:“嘿,那个小A真是个怪胎,真讨厌!” 所有的表达效果。(4分)

4、文中有“在她的椅子上倒红药水、放小石子,在她的课桌上写脏话……”,你觉得……可能省略了哪些内容?请联想其可能代表的事。(4分)

5、  “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懂得”,“我”那时候明白了什么?结合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分析所懂得的道理。(6分)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无误的两项是【       】(4分)

A.“我不记得自己哭了多少次,有一次甚至崩溃地爬上了天台。”衬托出了作者当时内心的痛苦,体现同学对我身体和心灵的伤害。

B.当“我”看到现在的小A与过去今非昔比、天差地别,“我”感到无比惊讶与好奇。

C.“是,一直这样老土、邋遢、不合群。”既是对小A直白性格的体现,也是对“我”的暗讽。

D.本文记叙中有插叙,通过对比、举例、反衬等手法,层次鲜明,层层深入,再现了“我”的情感世界;最后也领略到人生的哲理。



【四】

忆刘半农君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 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 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 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 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 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 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 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 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 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 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 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 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 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 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 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 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 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 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 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 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 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 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 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 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 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 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 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2,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 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 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 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 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 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 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 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⑴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

(2)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 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  

2.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   

3.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4分)   

4.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五】

马 语  

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它脖子上热乎乎的温度和浓重的油腻气味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苍蝇和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我多少次对着邻村的小孩子炫耀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子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的眼睛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我多少次猜测它瞎眼的经过,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它:马啊马,亲爱的马,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把你啄瞎的吗?;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从它的口腔里喷出来的腐草的气味熏得我昏昏欲醉。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竦,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 你应该知道,日本国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我知道你对他们不感兴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分明是让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我期待着,我知道在这种时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马说:

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用烧红的烙铁打印记时的痛苦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折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节)

1、简要概括作品中马的形象特点。(4分)

2、马是装瞎的,可文章结尾它为什么说不,我瞎了。此话如何理解?(5分)

3、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把自己弄瞎了。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附件:阅读技巧

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

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 划分层次

高考现代文语段有时直接考查考生对文章层次脉络的把握,有时不直接从这方面去设题,但是无论解答什么问题之前,有了对文章这一“竹”的内在依据的了解,解答也就势如破竹了。

3.检索范围 准确摘取

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 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 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2.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4.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5、排比

排比的主要作用在于: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意思的重心。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明得严密、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

6.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7.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8.象征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二、技巧篇

掌握一定的技巧有助于快速解题,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由言及境的开掘

这个“言”也就是命题者选中的句子,要理解这个句子,当然离不开句子本身,而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有着多义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点,这就需要由句子本身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挖掘领会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二)由事及义的联想

这个“事”就是与语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要理解文义就需要这样的事实。而文章本身又常常没有提供这样的事实,所以,要么在文章之外提供若干参考的材料,要么就要读者自己去查书、去问人,或在自己的知识积累中去提取有关的背景材料。从命题情况看,也有这样两种情形,一是命题者在文章之外另提供一些相关的材料或注解;一是命题者不给你参考材料,不加注解,而这一般是命题者以为考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就不再给出。



201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押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

1、①娘看到清单后知道自己大半年的退休金成了泡影,感到痛心;②住院期间耽误了“我”工作,心里不舒服;③对自己老不中用的叹息。

2、①动作描写,体现了母亲的小心翼翼,怕弄痛“我”;比喻手法,体现母亲的瘦弱。

②“轻飘飘”用夸张手法,体现母亲的瘦弱;“压”字生动说明我内心心情的沉重。

3、A D(A中“也太不注意自己了”错误;D“对母亲的依赖”错误,应是对母亲的依恋。)

【二】

1、  承接上文一幕场景,为叙述下文“最无助、最暗淡的场景”做铺垫。(4分)

2、  本文通过对一只流浪猫生病后坚强度过难关的描写,由猫及人,赞颂生命的顽强和伟大,引导人们树立坚强的毅力。(3分)

3、  1)运用反复、排比手法,说明遇到、战胜困难是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靠自己。

2)启示人们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每一种动物,要敬畏自然。

4、插叙举例,说明对于深重的人生灾难,别人无法帮你扛,只能自己扛下来,并且你得找个没人的地方慢慢去疗伤。  

【三】1、点明标题,照应文中“怪”的主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埋下伏笔。(每点2分,共4分)

2、第5段可谓精心之笔,不能删;插叙“MP3事件”,突出当时的境况-备受欺凌、孤立和歧视;让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共鸣。(5分)

3、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与现状对比,映照同学对我的排挤和歧视;承上启下,为下文对小A的叙述做铺垫。(4分)

4、无标准答案;自由发挥,切合主题即可。

参考例子:在她的书本上乱涂乱画;甚至借学校劳动之名往她身上泼脏水。(4分)

5、①明白要自己活的畅快,只要没有阻碍别人,就无需刻意改变;②明白她不是怪胎,“我”才是;③要直面人生,承认孤独,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平等待人,不自欺,不自弃,不自卑;④人生过程中必然有一个孤寂的过程,对此我们不能沉迷低落、放弃希望,而应领略生命的精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真正做回自己。(答出3点即可,共6分)

6、B D(2分一个,共4分)(A体现同学对我身体的伤害错误;B项也是对“我”的暗讽错误。)

【四】

1、(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2、(1)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2)鲁迅认为刘半家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3)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3、(1)刘半家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2)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3)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4)“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这是两个疏远的最根本原因。

4、(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五】

16.(4分)外部形象: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的双目(2分)

内在品格:力大无穷,任劳任怨:有尊严,有傲骨,坚持自我。(2分)

17.(5分)①自己几十年没睁开眼睛,和真正的瞎子没什么区别。(2分)

②自己为主人出生入死,而主人却为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骂自己瞎马,自己不识人,是真正的瞎了。(3分)

18.(6分)(1)答值得的,要答出下面几个要点:①保住了自己的尊严;②没在战场上驰骋,却可以为生产服务,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活出自己的尊严,这同样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2)答不值得的,要答出下面几个要点:①它可以继续为军官服务,用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没瞎:②它可以跑到别的部队,继续驰骋疆场;③没必要自暴自弃,沦落为普通的难看的心事重重的瞎马。

(观点明确1分,结合文本说出2条理由得4分,结合现实l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