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妙趣横生谐趣对联

谐趣横生自挽联
自陶渊明作《自祭文》《挽歌》诗以降,文人墨客的自挽之辞便绵绵不绝。明清楹联兴盛,自挽之联亦成楹联中一支奇葩。各种自挽联,或抒豪情,或状功业,或叙平生,或戒后人,内容各异,多有所观。然诙谐戏谑充满趣味的自挽联似不多见。
人之将死,其言也“趣”,有些自挽联写得“谐”趣横生,颇足一观,兹摭拾数联,以飧读者。

清代知府杨荣绪为浙省最清廉之官,而开罪于上官,后以撤任抑郁而终,殁之前一夕,书自挽联句云:

一死便成大自在;

他生须略减聪明。

死了才算解脱,来生不妨胡涂。此联正话反说妙语嘲讽,抑塞不平之气流淌笔端。愚昧之人平步青云,聪明之人蒙难罹祸,官场之是非颠倒如此。读此联,令人于苦笑中感到丝丝悲哀。


清代名士俞樾30岁中进士,做了短期翰林院编修、湖南学政,因出题失谨被黜。此后即以著述授业为事。临终,撰自挽联曰: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安安稳稳,数半生卅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俞樾平生著作等身,《春在堂全书》有250卷之多,回首一生足以自慰,故曰“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用《孟子》语,言其一生磊落光明,告别人间自可“放怀一笑”。“吾其归乎”,何等从容洒脱!然读此联,终觉作者颇为自诩,“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一说,只能看作调侃之语了。


昆明大观楼著名长联的作者孙髯翁终身布衣,晚年困顿竟致卖卜为生。乃作挽联一副送别自己,联语云: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胡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欠着谁。

追逐名利,抱憾终生,来得匆忙,实在胡涂;吟诗醉酒,此间有乐,不曾亏欠,此去甚好。此联笑看人生大彻大悟,以自我揶揄之辞,表达出豁达的生死观。


明末清初,湖南吴熙困以生计,赖门生馈赠度日,其作自挽联云:

平生惟作挽词多,试看吴道子临到盖棺,能有几十幅佳章,送来悦目?

今世又拼穷饿死,非得赵元帅亲自画押,许我数十万家产,誓不投胎!

吴熙为挽联高手,平日高爵显位之家多邀其撰挽联。设想临到自己,定然少这般风光。然想到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也就心态平和。只是“拼穷饿死”的人生煎熬实在令人痛苦,所以作一滑稽之语:下一辈子非赵公元帅画押,“誓不投胎”。此联,酸楚、愤怒、无奈、豪迈、风趣、豁达种种情感汇聚笔端,堪称自挽联中佳构。


左宗棠也曾自作挽联:
   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芳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奋激千秋。纵教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倘他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现出金身。愿从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消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负我,再作劳人。
    《楹联新话》云:“此乃左宗棠27岁病重时所作”,《楹联述录》曰:“从联意看似在引疾赏假回籍调养时所作” 上联写今生,下联写来世。其中的“骑鲸”本指隐遁或游仙,“化鹤”指成仙,这里均指仙逝。“一瓣香”,犹言一炷香。 “锦绣心肠”,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而“挂剑”则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季札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很爱他的剑,准备回来时再送给他。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剑挂在徐君墓上。后以“挂剑”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讳称朋友逝世。


“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一联的作者、近代四川传奇人物刘师亮,一生喜作讽刺联。四川军阀屡遭嘲弄,常欲除之。刘自知不为世之所容,乃作联自挽:

伤时有谐稿,讽世有随刊,借碧血作供献同胞,大呼寰宇人皆醒;

清宣无科名,民国无官吏,以自身而笑骂当局,纵死阴司鬼亦雄。

刘师亮自办刊物《笑》《师亮随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副自挽联仍保持这一特色。自晚清至民国,以一个平民身分而敢公然“笑骂当局”,令人钦佩。作者回首一生,君子坦荡,无悔无怨,告白人世之辞依然故我:“纵死阴司鬼亦雄”。


临死作联而“幽他一默”者亦有其人。联曰:

百岁一刹那,把等闲功名富贵,付之云散;

再来成隔世,似这样妻子儿女,切莫雷同。

横批竟是“这回不算”四字。作者以俏皮之语,自嘲功名富贵不就,下联却同妻子儿女开了个玩笑。所谓“这回不算”,完全是戏谑之辞。读之颇感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有人对死就不那么放得开,一落第士子的自挽联道出科场无限辛酸:

五千里南辕北辙,看人富贵受人怜,落拓穷途,何处洒狂生涕泪;

十一试东涂西抹,呕我心肝摧我命,仓皇歧路,再休提名士风流。

《楹联丛话》记载,这位读书人病死旅途其境惨恻。奔波五千里,阅尽人间冷暖,“看人富贵受人怜”,何其酸楚!历经十一试,受尽世人奚落,“呕我心肝摧我命”,何其伤心!临去称“再休提名士风流”,其实,放不下的恐怕还是那“名士风流”的南柯梦!这副自伤之联,情感真实描摹真切,堪称警世、醒世之箴言。


同写悲苦,有人自怨自艾,有人愤世嫉俗。一位穷塾师的自挽联属于后者:

仰弗是事,俯无能蓄,空余青毡一片,今朝亏得早死;

两袖清风,满身臭汗,枉费寒窗十载,来世莫作先生。

寒窗十年,为师一生,只落得个“两袖清风”、“空余青毡”。“今朝亏得早死”这一“庆幸”之语,渗透无限辛酸。“来世莫作先生”这一悲愤呐喊,令人对世事不公横生感喟。这副自悲之联与上联同写悲苦,意趣却有不同。


联语作者中还有“豪放”一派,一狂生题其生圹(生前营造的墓穴——编者)联曰:

月白风清,此处更容谁卜宅;

磷烟焰聚,平生喜与鬼为邻。

孤坟野鬼阴气逼人,被联语作者一身豪气镇住。人世居无定所流离颠沛,且到阴间争地一席称雄一方,人世寄人篱下饱受凌辱,且到阴间施展身手作一鬼雄。此联,以阴间之趣反衬人间之苦,“绝处”逢“生”之乐,以谐语出之,逗人一笑。


有更“豪放”者,西湖僧人小颠,无病无痛即欲预住生圹:

老屋将倾,只管淹留何日去?

新居未卜,不妨小住几日来。

“不妨小住”之处,竟是预建的坟墓。作者作笑面人生之自谑,然而,想一想“生”时即赴“绝地”,原因却在“老屋将倾”,作者之笑也只能属“苦恼人的笑”了。

撰联自挽,本是超脱之人最终的一点人生趣味。自挽之联大多有美化自己之病,上述诸联,可以说是另一种格调。将自嘲、自谑、自怜、自悲种种情感涉笔成趣,以讥讽、揶揄、调侃、挖苦种种手法调制“谐”味,冷眼看世界,戏谑话平生,给人以一种审美快感。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过,诙谐“是一种情绪饱和独立自足的意象”,“谐所以能在丑中见出美,在失意中见出安慰,在怨中见出欢欣,谐是人类拿来轻松紧张情境和解脱悲哀与困难的一种清凉剂”。从上引诸联中,读者读到的恐怕主要不是什么深奥缈远的人生哲理,而是这种新人耳目的人生谐趣。


别有情趣的中药联


文人墨客把数字命名的中药巧妙地写成对联,别有一番情趣,令人拍手叫绝。

    古时候,有一穷秀才,在过年的时候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二月兰、三白草、四叶参、五味子;

    下联是:

    六神曲、七叶莲、八厘麻、九里香。

    读后令人拍手称快。为什么?联中用了八味中药,而且都是用数字命名的中药,但是唯独没有用“一”和“十”开头的中药,也就是说缺一少十。细品之,“一”和“衣”,“十”和“食”,不是谐音吗?此联的寓意正是在此,揭露了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全联对社会的黑暗不着一字,但是却揭露得入木三分,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无独有偶,清朝末期,某地有一姓陈的药贩子,靠走街串巷贩药赚了不少钱。有了钱他就想权,很想过一下官瘾,可无奈腹中墨水太少,他知道自己走考状元之路,是万万行不通的。于是他挖空心思,花了几万两银子,从朝廷里买了个“五品官”头衔。虽有名无实,但一有热闹的机会,他就穿上天青色的“五品服”向众人炫耀。有一年春节时候,他请人为他写一副春联。写春联的人知道他的底细,提笔一挥就写成了

     五品青天服;

     六味地黄丸。

    陈某不知是讥讽,反而认为写得惟妙惟肖,便堂而皇之地贴在门前,邻里见之无不哑然失笑。

    为什么?肾是人的“先天之本”,六味地黄丸恰恰是滋补肾阴的中药。“肾”与“身”正好是谐音。肾虚意即身虚也。由此可见,这副对联妙就妙在,用对比、相承、谐音的手法,毫不留情地讽刺挖苦了这个“五品官”的虚荣心,暗中寓意先天不足,腹内空空,不学无术,巧妙地剥开了“青天服”包裹中的灵魂的卑微,所以是一副很有讽刺意义的中药数字对联。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这副对联中的“六君子”和“二陈汤”本是两种中药汤头剂名,经作者巧用,寥寥几字包含着十个历史人物,囊括了“袁世凯称帝”的史实。

    袁世凯窃踞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宝座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他授意"立宪派"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组成“筹安会”,这6个人当时被称为“六君子”,是袁世凯称帝的吹鼓手。上联“起病六君子”隐讽袁垂涎皇帝宝座的心病,“六君了”大造政治舆论是"起病"的前奏曲。下联“送命二陈汤”的“二陈汤”暗指陈树藩、陈宦、汤芗铭三人。他们原是袁的心腹,曾出谋划策拥袁上“金銮殿",后来在全国人民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陷入绝境。他们见大势如东流,就倒戈反袁,分别在安徽、四川、湖南宣布独立。这一举动,使袁世凯更感到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不久便抱病命归黄泉。“二陈汤”恰成了袁世凯的“送终汤”。

    这一对联妙在上下联都一语双关,既指中药,又指历史人物和史实,而且利用时间上的巧合,概述了袁世凯称帝迷梦破灭的经过。“六君子汤”是一方补益之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等组成,有助阳补气之功,适用于一切阳虚气弱、脾虚肺损、面色萎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等症,尤其适用于有阳虚气弱而有湿痰的患者。“二陈汤”是由中药半夏、陈皮各五两、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研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主治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等痰饮症。这副不可多得的中药名联可谓浅深皆成趣,雅俗均可赏,是我国古往今来多量中药对联中出类拔萃的“天生一对”。


妙趣横生的厕所对联


对联是我国汉语言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也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它遍布城乡,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尤其是一些关于厕所的对联,或庄或谐,或雅或俗,谐趣横生,独具一格,寓意深长。

清代人魏善伯为中丞范觐府上的厕所题联云::“文成自古称三上,作赋而今过十年。”这副对联妙用典故,化而成联。魏善伯成功运用了两个与厕所有关的典故,虽都指向厕所,而句中却未出现不雅的字样来。上联化用北宋欧阳修之语,欧阳修在其《归田录》中曾说:“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其中“第三上”就是“厕上”;下联则借用晋代左思写《三都赋》之典,左思曾花费十年时间创作千古名文《三都赋》,家中处处放有纸笔,连厕所也不例外,偶有所得,立即记下。双典同指,使人一看便知与厕所有关,既不失其主题,而且含蓄清新,典雅大方,令人叹服。

与此异曲同工,另有一联曰:
  有时诗句成其上;
  莫遣飞花落此中。
  上联亦用欧阳修典;下联则用六朝范缜“飘茵落溷”之典。南梁时期,崇信佛教的太子萧子良与无神论者范缜一起谈人生际遇,范缜否认一个人富贵或贫穷取决于其前世是积德还是作孽的因果报应理论,而强调命运的偶然性、不可知性,他说:“世间之人好比是同树而开的花,原本同处一枝,突然来一阵风,有的花随风穿帘,飘入居室的茵席之上;有的花随风撞上了篱笆墙,飘落在人家的粪池边缘。”(《梁书·儒林传·范缜》)溷者,粪池也。一联之中,既涉文学,又涉哲学,不带一丝烟火气,可谓大雅。
  妙笔生花,将形而下的污浊之地净化成形而上的“道场”的,还有清代广东新会人李淡愚题某厕所的一副对联:
  有小便宜,
  得大解脱。
  该联有两种句读方式。其一是:“有/小便宜,得/大解脱。”“便宜”是“便宜行事”的“便宜”,可作“方便法门”解,“解脱”是佛家语,上下连起来读,对联仿佛是在讲成佛之道。其二是:“有小便,宜;得大解,脱!”语意浅显,无须解释。一联双解,亦庄亦谐,令人忍俊不禁。
  接见同为投刺客;
  相亲都是直肠人。
  此联为天虚我生所撰,刊于《申报》之《自由谈》上。刺,即古代之名片,古人拜见官长或访问新交之时,须递交名片,曰“投刺”,刺初用竹片或木片,后改用纸。人进茅房时也经常手持竹木或草纸,“投刺客”三字可谓形象而幽默。
  七条严妇戒;
  四品受夫封。
  此联为厕联中难得一见之隐字联,撰者为重庆人晏横秋。封建时代妇女有“七出”戒律,触犯其中任何一条,都可能被丈夫休弃并逐出家门,上联据此而暗藏一“出”字;四品官之妻封号为“恭人”,下联暗藏一“恭”字。出恭即入厕也,巧用隐语,构思精妙。

还有一些雅致的,比如“静坐觅诗句,放松听清泉”,俨然一幅唯美的风景画,其实是说一位手中读着诗书,耳边听着音乐的出恭者。比如“小坐一时,便会放松意念;清闲片刻,即成造化神仙。”也是典雅之作。


        如厕联中虽不乏如以上数联之典雅,或以意境取胜者,然更多却是诙谐幽默之作。旧时成都北门大神庙公厕曾悬有一联:
  任他盖世英雄,入此门还得低声下气;
  凭你齐天大圣,闯本所只宜屈膝躬腰。
  此外也有借溲园联一抒胸臆的,如:
  但愿你来我往;
  最恨屎少屁多。
  该联载于清人徐珂《清稗类钞》,言某生家境贫困,屡试不第无力自活,故于道旁建一公厕,指望靠集粪为生,公厕建成之日,即书此联于门侧。其联用语虽粗俗,却真实地道出了旧社会穷苦知识分子对世道的愤懑。
  鲜为人知的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解放前亦曾为某公厕撰写过一副对联:
  到此方无中饱去;
  何人不为急公来。
  此联出语辛辣,指桑骂槐,抨击官场贪墨之风,大有“匕首”之锋、“投枪”之力。         
上厕所不仅是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且可以神游八荒,意达四海,造化成仙,何乐而不为?

板仄尿流疾;

坑深粪落迟。

过去的公厕,多用两片木板支撑,供人方便,距地面较高,此联刻画形象,对仗工整,意趣盎然。

有一集句题野外露天厕所联,贴切独到:

在坑满坑,在谷满谷;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1931年新春,成都北门大神庙公厕门口贴有一副春联:

任他盖世英雄,入此门,还得低声下气;

凭你齐天大圣,闯其所,只宜屈膝弓腰。

此联语句通俗,内含韵味;既对仗工整,音咏协调,又情趣幽然,语意双关,读之使人忍俊不禁:

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带;

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

谐趣厕联,多运用夸张、比喻、拟人、对比、俚语等,以达到出奇制胜,引人一笑之目的。试举数联:

进去三步紧;

出来一身松。

十分通俗,读后觉得生动形象而又不庸俗。

有的厕所对联切地切时,通俗大方,幽默风趣。如广西柳州市龙潭公园有一建筑,额曰“轻松山庄”,有一题联:

男女有别,来此寻方便,须看清去向;

大小均可,入内得轻松,请注意卫生。

原来“轻松山庄”者,厕所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