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建和谐社会战略的实施,全社会对教育越来越关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许多学生家长在子女入学、分班时,不仅要选择好的学校,而且要想方设法选择好的班主任。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社会对班主任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地位、作用重要性的广泛认同。因此,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地位、作用,树立全新的班主任角色形象,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的新涵义
班主任是学校任命、委派,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话等方面工作的教师。由于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给班主任赋予了新的涵义。新时期的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学校领导者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组织、教育、引导、与学生一起管理好班级。这较以前班主任涵义——班级管理者有很大的区别。
2.班主任地位的加强
《班主任暂行规定》中指出,班主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与一般的教师不同,具有特殊地位,主要表现为:
⑴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与任课教师不同。他们在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较为突出,班主任工作的绩效反应比任课教师来得强烈和持久。
⑵班主任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的特殊性,使班主任容易成为学生生活天地中的主要依靠对象和长者、智者、仁者的化身,最容易成为学生家长共同教育子女的主要参谋和“场外指导”。
⑶班主任能成为学校领导评价教师能力水平的参照系,成为一名任课教师能否评先、奖优、晋级的重要条件。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新时期班主任教育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需要指出的,实行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完整人格,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既教书又育人,也是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应该共同遵循的,而不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那种把培养完整人格的职责或“育人”的职责全部推到班主任肩上的观念和做法也是一种有害的偏向,事实上也不利于班主任地位和形象的确立。新时期班主任的工作也要把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教书育人”的影响力进行整合,形成“教师集体”的影响力,共同培养班集体,塑造学生完整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班主任的新作用
班主任新的特殊地位,使得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新的重要作用:
⑴班主任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骨干力量,对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全面执行学校教育工作计划起着保证作用。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各项活动等都是通过班级为单位实现的,而班主任正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因而学校的各项规定能自觉执行、各项任务能积极完成,都与班主任工作密切相关。离开班主任,学校要实施教育计划,促进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⑵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引路作用。由于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培育者,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学生集体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力和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良好的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班主任创造、辛勤培育的结果。同时,班主任是学生美好心灵的雕塑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的成长需要班主任的培养和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的形成,主要靠班主任的启发诱导、熏陶和影响。
⑶班主任在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上起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他们的发展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各方面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各种教育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这里既有班主任的教育培养,也有任课教师、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影响作用,而要想使各方面力量方向一致、配合默契形成合力,就需要班主任在校内成为任课教师与学生和团队组织之间的纽带,分工合作指导学生的各种活动,在校外同各教育机构保持联系,了解教育情况,沟通教育信息,成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桥梁。
4.班主任角色的新形象
班主任角色的新形象是指在课程改革中,符合班主任角色要求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学识、组织等才能在班主任身上新的外部表现。新时期班主任角色的新形象应该包涵以下五个方面。
⑴师表楷模的新形象。由于班主任是和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及人生追求等都有着巨大的直接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实质上也是教师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新时期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努力锤炼自己,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师表形象去陶冶学生的心灵。
⑵科研型学者的新形象。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他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因此,新时期班主任不但要教好自己所担负的功课,而且还要协调好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关系;不仅应当成为一个有志于学校德育理论研究和工作的探索者,也应当成为一个献身教育的学术型的教学专家。
⑶务实型博爱者的新形象。班主任的一颗爱心,是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润滑剂和催生剂。新时期班主任博爱者的形象,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具体的日常生活琐事中,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求是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三勤三细”。“三勤”是:一是勤观察。班主任通过经常全面的观察或重点观察,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动向,准确了解班集体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二是勤交谈。班主任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交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态,弥补观察的不足。班主任除了与学生集体谈话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经常与学生个别交谈。每次与学生谈话前班主任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交谈的目的、方式、时间、场合要认真考虑,态度要诚恳、自然、亲切,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无所顾忌;三是勤检查。检查的方式,除了观察、谈话外,要查班级日志、好人好事登记薄、学生成绩统计表,还要到社区、学生家中作些重点的访问。尤其是要经常检查自己班务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是否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是否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三细”,是:一是观察学生要仔细。班主任要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美好思想、行为的萌芽,并及时给以肯定,促使他们发展壮大;及时抓住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的思想苗头,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二是调查研究要细心。调查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和规模,要讲求实效,通过家访,或找学生谈话,或与学科老师闲谈等多种途经了解学生的情况,还要在调查研究中处处留心,经过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从细微处抓起,从小事做起,抓养成教育、常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集体纪律和学习风气,使班级形成一股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力量。
⑷心理医师的新形象。目前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心理负荷不断增加、心理问题不断增添的社会。要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班主任不仅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心理素质教育的意识、知识和能力,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自己日常的班级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素质教育。因此,新时期的班主任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学生心理需要的引导。通过分析学生的需要,进行合理引导,把学生的需要引向高层次。二是抓好对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引导。班主任要敢于关注、接触学生所关心、流行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体验。使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绝对不能听之任之。三是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比较,从中激发学生探讨真理的积极性。
⑸社会活动家的角色形象。由于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来自不同的社区和家庭,要教育好这些学生,搞好班级管理,新时期班主任应力争成为一名善于交际的社会活动家,凭借自己的交际才能,协调好班级各种较复杂的关系,主动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力争得到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和效应,促使班级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