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范仲淹 《苏幕遮》欣赏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对这首词的内容,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张惠言评道:“此去国之情”(《词选》);黄蓼园也认为这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在词里的表现,而不可泛泛作儿女之情看(《蓼园词选》);而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则注明此词写“别恨”。范仲淹是一代名臣,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抒情词人,前人未能将二者联系起来。许昂宵在《词综偶评》中诧异“铁石心肠人也作此销魂语”,同样也是囿于对范仲淹丰富人格的偏狭认识。因此我们解读此词,似大可不必故作高深,直可理解为抒发“乡魂旅思”之情。

上片写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此四句极写秋天的浓烈。“碧云天,黄叶地”,天、地相对,有俯仰之势;青天、黄叶、绿波,色彩显豁,对比鲜明,正是词人对秋色感受的强烈。“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句点明时间已是傍晚,而且总括前文、山、天、水融然一体的景象极其简炼地用七字写出,斜阳照山,水光接天,交相辉映,秋色已充溢天地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是一转折。前面写的都是作者身临目遇的实景,而“斜阳外”的“芳草”,则超出目力所及的范围,带有想象的成分,已是虚景了。古人多以草喻离情别绪,如蔡邕《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因此这里的芳草已不是泛泛景语,而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其中已暗寓别情;言其“无情”,正反衬出词人的有情。至此,写景已向抒情自然过渡了。

过片“黯乡魂,追旅思”直抒胸臆,似乎是由上片的“芳草无情”逼出。“乡魂”或“旅思”互文见义,羁旅行役中的愁思就是对家乡亲人的怀念,这种乡愁缠绕着作者的心,使他黯然神伤。“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睡梦可以驱散乡愁,好梦还能让人“一晌贪欢”,聊解离情别绪,但是说“除非”,说明“好梦”不可得。作者为乡愁所挠,欲睡不能,只得变换方式,登楼远眺,试图以美景来排遣愁怀,但团圆的明月,与独自倚栏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思乡之情未曾稍减,孤独之感却增加一分,因而自我劝解:“明月楼高休独倚”。对这难应付的乡愁,作者再作努力,想借酒浇愁,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非但不能消愁,反而成为感情的“酵母”,那本来被强抑着的感伤,却被几杯酒溶化了,理智的堤防,化为冲决而来的相思之泪了。这泪是词人感情的真诚泄露,也表明他排遣愁怀的一切努力均告失败,真正是避愁无地了。全词表达上委婉深曲,笔力遒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