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欢快与愤怒的二重奏

——李白《登岳阳楼》、《游洞庭》新赏

      5月12日夜,是一个星月无光的漆黑的夜,借用诗人彭浩荡的语言,从高天垂下的是一万匹黑色的祭幛。我从电视中惊悉汶川大地震的消息,立即给四川江油市李白纪念馆的友人丁稚鸿与丁颖父女打电话,询问他们和李白的安危,但当天深夜乃至数日后都是盲音。如此天灾地劫本已令人魂悸而魄动了,何况李白其人其诗是我的至爱?何况前几年我还曾应邀去江油参加李白研讨会,在他的故里寻觅他的遗踪写成《头白好归来》一文?李白自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了,如今又逢地震,他不是更会还乡须断肠吗?

    川人李白,北临洞庭,南至九嶷,为湘楚之地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应该以洒金红笺向他写一封感谢信,并召开有关他咏湖南的诗作的研讨会。今日不是什么作者都在开研讨会吗?何况李白!例如山水胜地之岳阳,据我所知,李白就前后至少来过四次,值得我们在历史的后视镜中一一回顾。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出川,次年夏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初游洞庭,吴病卒,李白抚尸痛哭,草葬于洞庭之滨。三载之后的开元十五年,李白再来洞庭,洗骨裹之,背负而走,借贷将吴指南的遗骸营葬于鄂城(今湖北武昌)之东。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详细记叙此事。第三次则是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秋,年过不惑的李白在巴陵遇到比他年长四岁的王昌龄,王第一次贬谪遇赦北还,唐代两颗灿烂的诗星不期而遇。李白在同祖兄弟中排行第十二,故世称“李十二”,杜甫与贾至写诗均是如此相称,王昌龄也有题为《巴陵送李十二》之诗:“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波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李白多年后听说王昌龄贬谪湖南,还写过情深谊长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时,应该有酬答之作,但极可能已遗失在历史的风中,现在只剩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了。

    值得特书一笔的,是李白平生最后一次岳阳之游。公元759年即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放回,时年59岁。旧地重来在夏秋之交,盘桓留连约有半年。他的生命已是日暮,而且快要落幕了,但咏岳阳楼与洞庭湖的诗却有七题十三首之多,如同井喷,又好似朝霞丽天。此时,他不再是戴罪的囚徒、流放的钦犯,酷爱自由的他终于有了自由之身,珍爱生命的他终于恢复了生命的尊严,他的心情是欢快的,其喜洋洋者矣,见之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他不常写律诗,但这首五律却写得行云流水,倜傥风流。他最喜爱的月亮也前来凑兴,让醉后的他回到了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不过,李白的独门绝技还是绝句,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中的三首: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同游的三位都是贬谪之人,但无论是黄昏、秋夜或是白天,李白笔下的洞庭、南湖与君山都宛若明丽的水彩。这些绝句都成了绝唱,是诗人们咏洞庭的众多佳作中最优美的篇章。

    然而,暮年李白仍然关注社会民生,关心国家治乱,《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等篇可证。愤怒出诗人,壮志不中,屡遭贬抑,虽无罪而长途流放,虽赦回而未平反昭雪,痛苦与愤懑像火山一样在他胸中奔突,《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就是火山找到了爆发口,尤其是“之三”: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这就是真性情的李白,这就是最具个性的李白,这就是诗如其人其人也如诗的李白!岳阳楼的杜甫之诗与范仲淹之文笑傲天下,不过,当李白写出如上许多咏岳阳楼与洞庭湖的佳篇杰构时,杜甫刚刚在成都浣花溪定居,十年后他才能吟成传世名作《登岳阳楼》,而范仲淹呢,还要过两百三十年才能听到他的第一句啼声。

    “日落长沙秋色远”啊,“风日似长沙”啊,李白诗中多次提到长沙。天劫地祸中,纪念馆的屋梁震断,他日将会修复;江油街头他的塑像震倒了,故乡子弟自会扶他起来;我是热爱与感念他的长沙人,谨以此文略表我的追怀与慰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