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卷(四)
(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 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2) 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3) 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 萌动 调剂 地久天长 B. 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
C. 萌动 调节 山长水远 D. 涌动 调剂 山长水远
【答案】 D
【解析】 A项“萌动”含“开始”之意;“涌动”有“大量、大规模”之意。此处依照语境“夏天的枫林”,应该用“涌动”。“调剂”是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地调整;“调节”是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此处依照语境,应用“调剂”。“山长水远”用以比喻道路遥远艰险,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或恩德深厚;“地久天长”意思是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多指爱情。此处依照语境,应用“山长水远”。
2. 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②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③ 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④ 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手;看滚滚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A. 孔子 屈原 陶渊明 “三苏” B. 孟子 屈原 陶渊明 “三曹”
C. 孔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苏” D. 孟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曹”
【答案】 A
【解析】 ①上联化用《易》意,赞孔子道德崇高。谓其德行与天地相合,其光辉与日月相等,其进退与四季代谢一样整然有序,其奖罚与鬼神所降的吉凶相应。下联出自《原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②奔腾不息的汨罗江是屈原的化身。③化用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中的语句。④区分“三苏”与“三曹”主要看地域,和作品。“三苏”是四川眉山人,苏轼有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句是(3分)( )
A. 在这次北人南迁的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是中原士族,史书记载“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晋书·王导传》)
B. 对各级干部来说,廉不廉?贪不贪?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抉择。
C. “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需要一条“被子”御寒和一个“闹钟”唤醒,承担这两项任务的是它的供电系统——太阳翼。
D. 国家卫计委科研所所长马旭预计,今年全国将有20多个省份放开“单独二孩”,预计新增生育人口大约200万,这“对社会资源会形成一定压力。”
【答案】 C
【解析】 A项括号应放在后引号与句号之间。B项无疑而问,应把两个问号改为逗号。D项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2014年,中国电影继续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已经超过9 000块,这无疑标志着中国电影实力的增强。
B. 山寨文化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自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山寨产品的泛滥则是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不足的揭露与讽刺。
C. 政府部门要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并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D. 本着保证校车安全为原则,公安机关将会同教育行政等部门对校车驾驶人进行逐一审查,坚决清退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校车驾驶人。
【答案】 A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应在“中国知识产权意识”前加“对”。C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加大”。D项句式杂糅,“本着……为原则”杂糅,应改为“本着保证校车安全的原则”。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今天天气晴朗,我凭窗远眺,但见远处____________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
① 啊,这儿真是气象万千! ② 啊,那儿的美景真是千变万化! ③ 岗峦起伏,白云出没, ④ 变成了一片云海,
⑤ 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 ⑥ 变成了许多楼台, ⑦ 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 ⑧ 古木参天,绿荫蔽日,
A. ⑧⑦⑥⑤④① B. ③⑦⑥⑤④②
C. ⑧⑤④⑦⑥② D. ③⑤④⑦⑥①
【答案】 D
这是一段景物描写,描写的主体是白云,因此,⑧与②与这段仙景飘逸之气不吻合。首先白云出没③,然后是树林忽然不见⑤,再到云海④,再到白云消散⑦,再到楼台⑥,最后感叹。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书鲁亮侪
袁 枚
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唯谨,鲁(之裕,字亮侪)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至县,李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意不能无动,辞李。李大惊,强与之印,曰:“毋累公!”鲁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
至省,先谒两司。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盛气迎之,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亡素,致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李令之民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节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 三藩:清初封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守广东、靖南王耿仲明守福建。后,三藩渐成割据势力。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摄:代理
B. 别母游京师十年 游:游说
C. 裕何人,敢逆公意耶 逆:忤逆
D. 与三藩要盟 要:要挟
【答案】 B
【解析】 游:宦游,外出求官。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 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 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 为质子于吴 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 A
【解析】 A项均为连词,表让步,况且。B项表因果,因为/把。C项他/你的。D项表地点,在/表对象,向。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3分)
(2) 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3分)
(3) 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4分)
【答案】 (1) 并且贤名在士人百姓中议论称道,(怎么)才到任却库银亏空了呢?(3分)
(2) 名帖还没投递,全衙署都传呼鲁亮侪入内。(3分)
(3) 没有你,我差点(几乎)错误地弹劾(揭发)贤良的官员。只是给皇上的奏章已送出去了,怎么办?(4分)
9. 概说本文的中心事件,并简析在这一事件中鲁亮侪的形象。(3分)
【答案】 鲁亮侪受命摘中牟县印(而不受);文武兼修,公而忘私的“奇男子”形象。(3分)
【参考译文】
田文镜任河南总督,治事严厉。提、镇、司、道各级下属,受命极其谨慎,鲁之裕,字亮侪,在他部下效力。
一天,田文镜命令鲁亮侪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亮侪便服私访进入中牟县境。县中父老数百位搀扶着在路边叹苦发愁,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代理我们的县令,客人在开封知道这事吗?我们县令贤明,(这是我们)不忍心他离去的缘故啊。”又走了几里路,看见士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好官离任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有人摇手说:“田总督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有什么办法?况且鲁公摘取李县令官职来取代他,怎么肯舍弃自己的官职让给别人呢?”到了县衙,李县令揖让鲁公请他进来,说:“官印等候鲁公很久了!”鲁亮侪拱手回礼,说:“我看您的相貌形状,不是豪奢放纵的人,并且贤名在士人百姓中议论称道,怎么才到任却库银亏空了呢?”李县令回答:“我,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人。与母亲分别,在京师游学十年,才得到中牟县令之职,借了俸银迎养母亲。母亲到了却被弹劾去官,这是命啊!”话未讲完,哭了。鲁亮侪内心不能没有触动,辞别李县令。李县令很惊讶,硬要给他官印,说:“不要因为我连累您!”鲁亮侪高声说:“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竟奋马飞驰离去。
到省后,鲁亮侪先拜见布政司和按察司。两司都说:“你犯了丧心病了吗?像你这样作为,别的督抚面前尚且不许可,更何况是田公呢?” 第二天早上,(鲁亮侪)来到总督衙署,名帖还没投递,全衙署都传呼鲁亮侪入内。田公朝南坐着,怒气很盛等着他,问:“官印在哪里?”答:“在中牟县。”又问:“交给了什么人?”答:“李县令。”田公冷笑,左右看看说:“天下摘印难道有这样的吗?”两司马上起立向田公谢罪,说:“我们教诫不经常,以致有这样狂妄违逆的官员。请您一并弹劾鲁之裕,交给我们,严厉审讯他们结党作弊的罪行,来警诫其他官员。”鲁亮侪脱下官帽,上前叩头,大声说:“我是一个寒士,因求官的缘故来到河南。得到中牟县令的官职,恨不能连夜就陈设仪仗,召见僚属处理公务。没想到一入县境,李县令的民心是这样好,见到他本人,知道亏空库银的缘故又是这样。如果大人您已经知道他这样仍命令我前去,我沽名钓誉,空手回来,就是我的罪了。如果大人您不知道他这样就命令我前去,我回来向您说明原委,请示大人的意旨,这样大概不辜负大人爱才的心意以及圣上主张用孝治理天下的意旨。不这样的话,大人辕门外有数十名官员,都想求得一个官印却得不到,我是什么人,怎敢违拗您的旨意呢!”田公变了脸色走下台阶,呼叫鲁亮侪:“回来!”鲁亮侪进大堂,跪下。田公取下自己戴的珊瑚冠戴在鲁亮侪头上,感叹说:“奇男子!这顶冠帽应当给你戴。没有你,我差点(几乎)错误地弹劾(揭发)贤良的官员。只是给皇上的奏章已送出去了,怎么办?”鲁亮侪问:“几天了?”答:“五天了,即使快马也追不上了。”鲁亮侪说:“大人示恩,我能追还。我年轻时一天能走三百里。请赐给我一支令箭作为信物!”田公应允了他。过了五天,奏章追还了。中牟县令最后太平无事。
先前,鲁亮侪的父亲曾任广东提督,因受胁迫与三藩签订盟约。当时亮侪只有七岁,父亲将他作为人质押在吴三桂处。吴王上朝,亮侪陪侍左右。读书完毕,每天与吴王帐下的军健学习秦国、越国作战时所摆的军阵等技艺,所以他的武艺尤其超越别人。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①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秋 怀
罗公升②
旧日方山子,凄凉寄一箪。
虫声来倦枕,秋思入凭栏。
已是肱三折③,那堪指一弹。
中霄更风雨,谁念客毡寒。
【注】① 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②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③ 肱三折:《左传·定公十三年》有“三折肱,知为良医”。后以“肱三折”比喻精于医术。
(1) 赏析欧阳修的《秋怀》中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4 分)
(2) 试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6分)
【答案】 (1) 颔联将“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这几个名词连缀在一起,使用纯白描手法,不着一个动词,却写出了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动态景象。这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照应首联“节物岂不好”,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诗人心情的“黯然”。(4分)
(2) 欧阳修的《秋怀》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又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3分)罗公升的《秋怀》因秋起兴,抒发的是他不能恢复宋室的怅惘和苦闷,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3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4)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5)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7)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爱的墓园
丛维熙
冬天,被冷风吹得端肩缩脖、疙疙瘩瘩的藤条,就像是僵死的老人一条条外露的青筋。夏天,这枯树又活了过来,捧出一串串翡翠色叶片;这些叶片编织成一把大绿伞:就像姑娘的长长筒裙,一直快拂到了地面。
这棵伞树究竟有多大的树龄了?这无关紧要!但它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有一天,制革厂的孟老师傅下中班时,赶上了一场雷暴。他忙不迭地跑进这棵伞槐里去躲雨,可他“呀”地惊叫了一声,又立刻钻了出来。借着雷暴闪光的一霎,他看见一张漂亮秀气的脸蛋,他究竟在哪部电视剧里见过她,孟老师傅记不清了,反正她是个不无名气的女演员;至于那个男人,当时正好背对着他,孟老师傅没看清他的面孔。他冒雨往家里跑,边跑边骂自己是“老糊涂”了。
虽说是人老珠黄,孟老师傅凡心并没褪尽。他每次下中班经过这棵伞槐时,都情不自禁地向伞槐下扫视两眼。不看不要紧,一看还真有收获:那姑娘总穿着那双白皮凉鞋,出自于他们制革厂,他不觉得惊奇;那男人穿着的皮鞋,每次都更换款式,棕色的、米色的、黑色的,带盖儿的、带漏眼儿的、三接头的……他娘的,这小子是鞋店经理的儿子吧!不然怎么会不断更换鞋子穿呢!?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才有两百多双皇后鞋,孟老师傅已经在伞槐下发现过十八双不同式样的男人皮鞋了;虽说这数字远不及“夫人”鞋数的十分之一,在中国已经是非常可观了。
孟老师傅觉得这是偷艺的最好契机,便常常坐在伞槐对面的长椅上,偷偷画下这些皮鞋的式样,以便带回厂子去,增强厂内皮鞋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可是他画了几张鞋样之后,发现了一个奇迹:这个男人穿的皮鞋型号有大有小,鞋帮有宽有窄,鞋底有肥有瘦。他娘的,难道这鞋店经理的崽子,多肥多瘦,多宽多窄,多长多短的皮鞋他都能穿?
三问之后,他失去了对皮鞋描样的兴致,开始琢磨躲在伞槐下露出的白皮凉鞋。她是个什么电视剧里的演员?她名儿叫什么来着?孟老师傅暗骂自己记忆力衰竭得太早,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她叫啥样的一个名儿。
终于有一天,电视屏幕为孟老师傅恢复了记忆功能——电视台重播了神话剧《白蛇传》,他一眼就认出来她就是扮演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白娘子——白素贞的演员。他“叭”地一下子把电视关闭了,心里又苦又涩。
“唉。好一个坚贞的白素贞!”
孟老师傅从此绕路而行,躲开伞槐里的另一个舞台……
12. 开头对伞槐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答案】 描写伞槐的树和藤,写出了时间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1分)营造了一种爱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背景,(1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对文章的主旨有暗示作用。(1分)
13. 请简要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6分)
【答案】 ① 烘托渲染。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地烘托渲染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舞台。② 对比。写“白娘子”,以其舞台上的“坚贞”反衬现实生活中的随意,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③ 含蓄或象征。文章没有正面直接写“白娘子”的不“坚贞”,而是写和她约会的男人穿“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皮鞋”,说明约会的男人之多,含蓄地暗示了主题。(每点2分)
14.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孟师傅,有人说是“白娘子”,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观点1)孟师傅。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孟师傅活动展开,因为躲雷暴偶见伞槐下相爱的一幕,然后动了“凡心”,每次下中班路过伞槐免不了好奇扫视,乃至于干脆在对面的长椅上坐下来“偷偷学艺”等,写出了他对美好爱情心生“赞美”到幻灭的整个过程。
(观点2)“白娘子”。文中对她虽然着墨不多,但是这个人物身上寄寓着作者情感的褒贬。她的身份是一个“不无名气的女演员”,有清纯的外表(白皮凉鞋),有令人钦佩的银幕形象,但在生活中,没有严肃的爱情观,不停地变换着“约会”的男子,令人生厌。文章的主旨主要由她身上体现出来。(4分,答其一即可)
15. 文章以“爱的墓园”为题有何用意?文章的主题究竟是什么?(6分)
【答案】 用意在于说明在孟师傅心中,舞台上坚贞的“白娘子”已经死了,而伞槐就是她的墓园。这对小说的主题也有强烈暗示作用。(3分)作品通过写女演员舞台和生活中角色的巨大差异,借以给演员、演艺界敲响了警钟,一个演员(一个观众心目中的人物)必须在追求演艺精湛同时认真思考如何立德树人这一大的问题。(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