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八闽试卷] 2014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二次联合考试试卷

2014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二次联合考试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3)                ,二三其德。                (《诗经•氓》)
(4)                      ,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
(5)岸芷汀兰,                 。               (范仲淹《岳阳楼记》)
(6)与君离别意,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梦溪笔谈•自志
沈括
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后十余年,翁谪守宣城,有道人无外,谓京口山川之胜,邑之人有圃求售者,及翁以钱三十万得之,然未知圃之何在。又后六年,翁坐边议谪废,乃庐于浔阳之熨斗洞,为庐山之游以终身焉。元祐元年,道京口,登道人所置之圃,怳然乃梦中所游之地。翁叹曰:“吾缘在是矣。”于是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停萦杳缭,环地之一偏者,目之梦溪。溪之上耸为邱,千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腹堆而庐其间者,翁之栖也。其西荫于花竹之间,翁之所憩壳轩也。轩之瞰,有阁俯于阡陌,巨木百寻哄其上者,花堆之阁也。据堆之崩,集茅以舍者,岸老之堂也。背堂而俯于梦溪之颜者,苍峡之亭也。西花堆,有竹万个,环以激波者,竹坞也。度竹而南,介途滨河,锐而垣者,杏嘴也。竹间之可燕者,萧萧堂也。荫竹之南,轩于水者,深斋也。封高而缔,可以眺者,远亭也。
居在城邑而荒芜,古木与豕鹿杂处。客有至者,皆频额而去。而翁独乐焉,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所慕于古人者,陶潜、白居易、李约,谓之“三悦”,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居四年,而翁病;涉岁而益羸,滨槁木矣。岂翁将蜕于此乎?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翁坐边议谪废        坐:因犯……罪   B.腹堆而庐其间者      庐:造屋
C.其西荫于花竹之间    荫:树荫         D.竹间之可燕者        燕:娱乐  
3.下列属于直接描写梦溪景致的一组是(3分)(     )
①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     ②巨木蓊然,水出峡中    ③千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  
④有竹万个,环以激波者     ⑤滨槁木矣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①③⑤
4.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40岁左右做宣城太守时,用30万贯钱在县里买下了一块园地。
B.后来作者放弃了熨斗洞建的房子,在道人准备的那个园子所在地京口的边缘盖了住所。
C.壳轩、花堆阁、岸老堂、苍峡亭、杏嘴、萧萧堂、深斋和远亭,是作者住处附近优美而繁华的景致。
D.作者与“三悦”在心中诗文赠答,把眼中所关注的琴、棋、禅、笔墨、丹青、茶、吟诗、叙谈、酒,叫做“九客”。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
                                                                              
(2)而翁独乐焉,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点绛唇
         【宋】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而成了送别、饯行的代称。②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做简要赏析。(3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赏析。(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黛玉看戏中暑,宝玉本因张道士提亲之事心里不受用,前来探病又见黛玉态度冷淡,便说白认了黛玉一场,黛玉用“好姻缘”来奚落宝玉,宝玉气急第二次摔砸通灵玉。
B、刘琦因继母不能相容,邀诸葛亮在后堂喝茶,向他求计,被拒绝;挽留诸葛亮到密室喝酒,又求计,又被拒绝;后又请孔明上一小楼观看古书,孔明上去后,楼梯撤去,刘琦又求计,诸葛亮只好同意,给他锦囊妙计,让他在危急时使用。
C、“佩瑶!——你怎么?——哼,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荪甫似乎努力抑制着忿怒的爆发,冷冷地说。
    吴荪甫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但是上海的报纸以很短的篇幅登载了双桥镇失陷的消息。早晨的餐桌旁,他向妻子诉说他的痛心与忿恨。
D、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
这描述的是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的情况,他向玛丝洛娃表示要替她上诉赎罪,遭到玛丝洛娃的痛斥。
E、欧也妮生日那天,拿侬到葛朗台房间拿一瓶酒,下楼时差点摔了一跤。葛朗台知道是楼梯的问题后,不但请拿侬喝酒,还亲自去修踏脚板。
8.简答题。(5分)(任选一题)
(1)“也许你明天就要回去了,我们以后永远就没有机会再见面,或死或活,我们都好像住在两个世界里头。你就忍心这样默默无语地跟我告别?”他抽泣地说。她依旧不答话,只是急促地呼吸着。   
文中的“他”和“她”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在什么处境下相遇的?相遇的情形是怎样的?后来“她”是怎么死的?    (《家》)


     (2)他悄声说道。“我的生命难道果真取决这些铃铛当中任何一只轻微的颤动吗!”他合起双掌,默默祷告:“呵!小铃铛们,千万别响;小铃铛们,千万别晃……”
      他是谁?他在哪?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巴黎圣母院》)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 子罕》)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子路》)
(3)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4)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尽心上》)
①篑:裝土的筐子
(1)请简要分析选段(2)(3)体现了儒家什么思想(3分)


(2)关于学习,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共同的观点,请根据上述语段内容加以概括。(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论时尚的文化意义》
①时尚是有重要影响力的特定阶级(阶层)的价值观展示及其不断推陈出新的外化表达。它常常表现为一个时代或时期流行于青年亚文化群落的符号和装饰,企图以此标新立异、引人瞩目。时尚虽然是生活方式的浅表饰物,其实却内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意义。它常常是社会心理趋向的风向标,是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的标识,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生活流向具有某种隐含的指向。在信息发达的当代,时尚成为公众、特别是青年族群和注意力经济不断追逐的对象,不时还可以听到媒体声势浩大、此伏彼起的伴唱。时尚衍生和不断更新的动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②一是急剧的社会变革。譬如解放初期列宁服的风行和“文革”中黄军装的时兴;现代生活的高速变化与高度紧张感造成人们对乡村田园生活的普遍怀恋与回归。二是新的科学发现或发明。譬如上世纪80年代初,城市青年拎着大录音机满街乱晃;卡拉OK的强势风行;现今手机样式的花样翻新;新材料的不断应用推动着时装的争奇斗艳。三是人的好奇心理、从众心理及个性化欲望。譬如影视明星的服饰和举止所引起的追星族普泛化模仿;近年来东亚青年染黄发的风潮等等。
③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时尚作为一个中性概念,评价其内涵与性质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时尚的发生与更新常常隐含着社会发展变化的走向,表现为对社会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模式的求新、求变、求异。展示个性、跟上新潮是时尚产生的根本动力。时尚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总是社会前卫部分伸在前面探路的触角。尽管有时候时尚是与文明大势相悖而动的某段特定历史时期的饰物,或因另一种流行的替代而很快烟消云散,但从人类历史的长跨度看,时尚作为一定时代和时期的生活风尚,在展示社会发展的现代性方面,在反映新的社会精神气质方面,在传递社会主导思想或新兴意识的价值取向方面,在催生新事物、新气象方面,在激励和诱导社会创新指向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④与时俱进、趋新求异的现代性重构,是时尚不断衍生和更新的内在发散机制。譬如现今青少年风行把黑发染黄,孰美孰丑,对此我们可以各执己见,但其隐喻的内在意义是何等复杂啊。有求新追新的个性化欲望的张扬,有审美意识的多样化发展与嬗变,有西方强势文化对金发美的刻意打造和渲染,有相对落后国家公众对发达国家生活方式的追慕与模仿。
⑤时尚从更新流行到普泛化,再到被大众化消解,这个过程愈短,表明这个社会的发展速度愈快。打开报纸、杂志、电视,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时尚已经把人们的生活打扮得多么绚丽多彩啊!
⑥时尚最典型最集中的出演就是流行的时装。如果某些专家对变动不居、令人目眩的时尚总是看不惯的话,那么请回忆一下“文革”期间全国最为风行、最为统一的“黄军装”和“红袖章”,难道你们忘了那时的恐怖?!
⑦从古到今,中国特殊的历史国情决定了并无数次证明,即便改革和革新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保守主义思潮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今天我们在政经文各界依然不断听到“今不如昔”之类的种种论调,让我们嗅到一种新保守主义的发霉味道。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0.下列有关“时尚”的表述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第①段里“伴唱”一词运用了拟人手法,指媒体对时尚的宣传、倡导、推崇、推波助澜。
B. 虽然“时尚”并未必都能顺应文明大势,但它作为一定时代和时期的生活风尚,还是有重要意义的。
C. “黄军装”和“红袖章”曾经是“文革”时的时尚, “难道你们忘了那时的恐怖”一句转达了作者对某些专家看不惯流行色的否定。
D. 作者认为我们身处当下的多元化时代,要容得下与时俱进、趋新求异的时尚,也要容得下各种类似“今不如昔”的种种论调和各种保守主义思潮。
11.阅读本文,请你归纳出时尚所具有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意义”。(3分)


12. 如何理解第③段中“时尚作为一个中性概念”这句话的含义,请分条概括陈述。(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一枝红玫瑰
玛丽亚·帕弗洛娃
(1)她为千百个幼小的心灵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她用自己的爱,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了善和美的种子。
(2)她是一个身材矮小、体质衰弱的老人,穿着一身旧衣服。她的头发在脑后盘成两个小发髻,加上苍白的面孔,使那双蓝眼睛更显得纯朴了。每逢天气暖和的时候,这位老妇人总是到街心公园去,在那里一直呆到天黑。只要天气一冷,她便开始到花店去。在花店,有两个按岁数可以做她孙女的卖花姑娘,她俩总是高高兴兴地接待她,因为有她在店里,她们也可以离开一下,去喝一杯咖啡。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她的两只手异乎寻常地敏捷起来,两眼闪着亮光,苍白的脸颊上还泛出了一丝血色。凡进花店的人都觉得,不买一束花就离开那个花店是太过意不去了。
(3)一天晚上,天下着雨,老妇人坐在花店的小椅子上。突然,门开了,进来一位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男子。他头发花白,专心致志地观看着鲜花。老妇人怔了一下,脸上浮现出一丝拘谨的微笑,眼睛也湿润了。这是著名的小提琴家杨科夫!她怎么也想不到,她曾亲自教会他认字的那个支棱着耳朵的瘦孩子,竟出落成一个这么魁梧的人。瞧,他就要回过头来……天哪,真巧!老妇人下意识地用手整了整衣服,理了一下她那稀疏的头发,呼吸也紧张、急促起来,她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那男子的每一个动作,可是他没回过头来。他挑了一束花,漫不经心地把钱放下就出去了。那男子早已消失在往来的行人之中了,老妇人却仍然在追寻他的背影。
(4)“你怎么啦,明卡奶奶?”卖花姑娘走了进来,发现她那激动的神情,惊讶地问。
(5)“噢……没什么。”老妇人惊醒过来,她那温柔的蓝眼睛里流露着毫不掩饰的喜悦和自豪,流露出慈母般的深情。
(6)“他是小提琴家杨科夫,彼得·杨科夫。你难道没听说过他吗?”老妇人高兴地向姑娘问道。
(7)姑娘摇了摇头。
(8)“他是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周游世界,从前是我的学生,在班里……”老人忙着解释说,然后又垂下了头,“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继续说着,好像在自言自语。姑娘已经扭过头去,解开一束石竹花。
(9)她明白,姑娘没听她讲话。
(10)老人不说话了,轻声道别后就走了。
(11)姑娘是不能理解她的。漫长的岁月,不同的风尚和感情把她们分割开了,而老妇人是属于过去那种有点可笑的人,她习惯于发现人的善良,并且天真地相信,善良迟早会胜利的。她感到幸福的是,她为千百个幼小的心灵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她用自己的爱,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了善和美的种子。如果说她心里感到遗憾的话,那就是,她觉得自己已经很老了,不能再去帮助年轻人。
(12)秋天不知不觉地过去,开始下雪了。寒风追逐着街上的行人。花店里暖和而舒适。老妇人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来。她伛着腰,裹着单薄的旧大衣走着,两个卖花姑娘常常这样想:“谁知她能不能活过这个冬天?”在她们眼里,她一天天衰老下去,就像个要燃尽的蜡烛。这使姑娘们感到不安。她们请她常来,她乐于常来。因为她喜欢这个地方。她需要跟别人聊聊天,她除了喜欢孩子们外,还喜欢花……。
(13)每当店门打开时,她已经不感到激动,因为她那个闻名的学生再也没有来过。
(14)有时命运也会捉弄人。一个冬夜,卖花姑娘到药店去,老妇人坐在花店的椅子上,透过蒙着水汽的玻璃窗注视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门开了,……您想必已经猜到了吧?一个男子用手抖落帽子上的雪花,摘下手套,两眼寻找着卖花姑娘。
(15)“您要点什么?”因为激动,老人的声音拖得很长,断断续续。
(16)男子看了看她。老妇人的呼吸几乎都停止了。他就要认出她来了,一定会认出她来的!刹那间,他那敏锐的目光和老人那兴奋的蓝眼睛相遇了,他现出了紧张的神情,好像极力回忆着什么。后来他又把目光移到了鲜花上。
(17)“有没有玫瑰花?”“有没有玫瑰花?当然有。可在哪儿呢?”老妇人不知所措地四下搜寻。她看不见,也忘了放在哪里了。她看着他那双极力回忆着往事的眼睛……
(18)她心慌意乱,竟没有注意到卖花姑娘什么时候已经回来了。那男子看她摆弄着花束,觉得应该说点什么,于是走上前去,微笑着向她轻声地说道:“我想对您说……您……”男子到底从她脸上看出了什么,她是不会知道的,连给他递花的姑娘也不会知道。
(19)男子抽出一枝最漂亮的花,递给老妇人。
(20)“给我?”她惊讶地喊道,“真的给我的?”喜悦和幸福感使她的眼睛模糊了。
(21)她还想说点什么,可是喉咙哽咽,说不上话来。
(22)“他认出我来了!小彼得……他没有忘记我!”这些话在她的心里翻腾着。
(23)老妇人像一片落叶,慢慢坐回椅子上,脸上显出宽慰的微笑,手里握着那枝美丽的红玫瑰……                               (选自《外国名家微型小说选》)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以室外的寒冷反衬花店里的暖和、舒适,以及人情的温暖,为人物的活动作铺垫,老人衣着的单薄与天气的寒冷形成强烈的发差,由此暗示老妇人生活境遇的窘迫。
B.文章第(2)段两处描写老妇人脸色的用意是:前一处描写表明老妇人年老体弱,后一处体现老妇人在感受他人信任,获得排解孤寂机会时的欣慰。
C.第(12)段中以自然的冬天象征老妇人人生的冬天,暗示身体虚弱、落魄孤寂的她将不久人世。承上启下,由秋夜师生巧遇时的遗憾过渡到冬夜邂逅、相认时的宽慰,衔接自然。
D.文中的划线处的心理描写第一次表现老妇人巧遇扬科夫,揣测成名的学生可能马上认出自己时情绪的激动;后一处表现第二次邂逅扬科夫时,未能被学生扬科夫认出而无限悲伤的心情。
E.本文的结尾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买花男子的表现让老人内心无比欣慰,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引起阅读者的内心的思索,这也正是短篇小说的魅力所在。
14.“她为千百个幼小的心灵……播下了善和美的种子。”这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5.请结合全文内容赏析小说的题目“一枝红玫瑰”。(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
曹玲娟
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
近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艳惊了上海滩。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带来的是歌舞乐《藏谜》,她一出场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稍后,又一次出场,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
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虔诚之心的体现”,为此,她走遍了藏区。
《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
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这让我很佩服。”
“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
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
13.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雀之灵》《两棵树》《云南映象》《藏谜》等都是杨丽萍的代表作,她的这些作品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B.《藏谜》展示的是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表现出的是最原始的生命力。
C.杨丽萍亲身学习、采集、呈现了民间许多正在逐渐消失的好东西,抢救了宝贵的民间艺术。
D.韦芝赞誉《藏谜》为“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间接说明了杨丽萍在舞蹈方面的造诣。
E.杨丽萍在做《藏谜》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并对之生出了虔诚之心,也坚定了她对舞蹈的追求。
14.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15. “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3分)
11月3日下午,著名游泳运动员孙杨驾车与公交车发生刮擦。交警部门查实,孙杨系无证驾驶。①作为中国游泳运动员中的            (qiáo chǔ),②孙杨曾获得奥运会“双料”冠军,成为世锦赛“三冠王”,并且两度荣获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最佳男运动员”。③孙扬一跃成为蜚声中外的名人,但盛名之下,名人也要善待和爱惜自已的羽毛,更要承担起与名相称的社会责任。④在                之下,为社会做出好的榜样。
(1)请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②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1分)
                                                                     
(3)根据“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地注视着”这一意思,填写一个四字成语。(1分)            
17.阅读右下角的图表,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云天小区房价走势变化的基本特点,不使用具体数字(包括年份),含标点不超过35字。(3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土豪”这个词又热起来了,“土豪很忙”在近期生动地演绎着。“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了口头禅,“当土豪”成了不少人的公开理想,打着灯笼找“土豪丈母娘”成了屌丝们争相学习的秘笈,“土豪金”成了苹果公司实实在在用来抢钱的秘密武器。微博上千万人发起“与土豪做朋友”活动,活动方兴未艾,“为土豪作诗”运动同时铺开,网友们纷纷对土豪摇旗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土豪我们在一起”,“蓝田日暖玉生烟,我给土豪揉揉肩”,“李白乘舟将欲行,看见土豪忙喊停”,“沧海月明珠有泪,我给土豪捶捶背”,“春江潮水连海平,土豪爱我行不行”……
你对近期的“土豪热”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14届高三年毕业班四校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答案
1、(1)引以为流觞曲水  (2)猿猱欲度愁攀援     (3)士也罔极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5)郁郁青青     (6)同是宦游人
2、C(遮盖)
3、B(①是梦中景致,不是直接描写的梦中景致;⑤是打个比喻,是说人像朽木了。
4、C“优美与繁华”与文中不符,文中只说到很荒凉,到过这里的客人,都皱着眉头走了。
5、(1)从那年以来一两次或三四次做梦到了那个地方,熟悉得好像平生游历过一样。(“尔” “再”各1分,句意1分)
(2)但老头我偏偏喜爱呆在这里,在泉边钓鱼,在潭上划船,在这茂密的林木美好的树荫之中沉思默想。(“舫”1分,“俯仰”1分,句意1分)
老头我30来岁时,曾在梦中到了一个地方,登上小山,花草树木如同覆盖着织锦一样,山下面有水,清澈得能看到底,而它的上方有高大的树木遮蔽着。我在梦中喜欢这个地方,想要住到这里。从那年以来一两次或三四次做梦到了那个地方,熟悉得好像平生游历过一样。过了十多年,老头我被贬到宣城做太守,那里有个道人无外,介绍京口山河的美景,说县里有人寻访愿买下一块园地的人。到老头我用30万贯钱买下,却又不知道那园子在什么地方。又过了6年,老头我因商议边境战守的事遭罪被贬职,就在浔阳的熨斗洞建了一座房屋,打算在庐山作终身游逛。元祐元年,我到京口,登上道人准备的那个园子,仿佛就是梦中游历的地方。老头我感叹道:“我的缘份就在这儿了。”于是放弃了浔阳的房屋,在京口的边缘盖了住所。这里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水从峡谷中流出,回旋缭绕,围着那地方的一边,称它为梦溪。溪上高耸的地方是小山,许多开着花的树围在那里,是百花堆。百花堆的中央建的那房子,就是老头我栖身的地方。它的西边被花、竹遮盖的那一处,是老头我休息的壳轩。在轩上望去,可以看到一座小楼伏在田间小路边,高达百寻的大树在上空嗡嗡作响,是花堆阁。靠着花堆崩塌的地方,铺着茅草的房子,是岸老堂。背对这堂而伏在梦溪前面的,是苍峡亭。西花堆有许多竹子,四周水波激荡,是竹坞。越过竹林往南,隔着道路靠着河,有低矮围墙的地方,是杏觜。竹林中可以娱乐的地方,是萧萧堂。竹林遮蔽的南边,在水边有长廊的,是深斋。又高大又坚固的土堆上,可以远眺的处所,是远亭。
住在这城中却很荒凉,古树与野兽混在一起。到过这里的客人,都皱着眉头走了但老头我偏偏喜爱呆在这里,在泉边钓鱼,在潭上划船,在这茂密的林木美好的树荫之中沉思默想。我仰慕的古人,是陶潜、自居易和李白,这叫做“三悦”,在心中与他们诗文赠答。我眼睛看到的,是琴、棋、禅、笔墨、丹青、茶、吟诗、叙谈、酒,这叫做“九客”。住了4年,而老头我却病了;过了一年,更加虚弱,接近朽木了。难道老头我要在这里脱一层皮吗?
6、(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1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1分)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两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1分)
(2)示例: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其它手法如用典、对比、设问、以景结情等亦可,答一种手法给2分)
7、BD B(孔明上楼后,楼梯撤去,刘琦又求计,被拒绝后,要自刎。诸葛亮最后告诉刘琦让他请求去守江夏。最后刘表同意让刘琦带领三千士兵镇守江夏。)D描述的是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的情况,他向玛丝洛娃表示和她结婚赎罪,
8.(1)指觉新和梅。(1分)军阀开战(兵变避难),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二人在花园里相遇。(1分)梅转过身默默地走开了。觉新追上去,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伤悲,低声哭泣。觉新情不自禁地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2分)后来,梅在矛盾痛苦中抑郁成疾,吐血而死。(1分)
     (2)他是甘果瓦(1分)他在“奇迹王朝”(圣迹区)(1分)克洛潘让甘果瓦证明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小偷,安排他摸假人(模型)的钱包,如果摸到,并且没有碰响假人身上的铃铛,就算合格(2分)甘果瓦没有做到,按约定要被吊死。(1分)
9、(1)体现中庸思想,做到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才是正确的,才能从容不迫地顺利到达目的。(思想1分,分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
     (2)要点: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3分)
【译文】(1)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2)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3)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4)孟子说:“做事好比掘井一样,掘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水,仍然只是一口废井。”
10.D (3分) (作者是反对各种类似“今不如昔”的种种论调和各种保守主义思潮的。) 11. (3分)(1)时尚常常是社会心理趋向的风向标;(2)时尚是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的标识;(3)时尚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生活流向具有某种隐含的指向。
12. (3分)(1)时尚的发生与更新常常隐含着社会发展变化的走向,表现为求新、求变、求异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模式;
(2)有时候时尚是某些特定的不文明历史的符号和装饰,流行时间很短暂;
(3)时尚作为一定时代和时期的生活风尚,在社会发展、价值取向传递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根据第3段,综合得出:(每点1分,答案要求对原文有一定的概括与归纳,不得照抄原文)
(甲)13C(象征意义的说法牵强附会)D后一处应该是激动异常、欣喜若狂的心情。
14.(4分)①首段的句子引出下文,又交代主人公的身份;②第二处的句子照应开头,强调老妇人“播下善与美的种子”,为下文成才成名的学生赠送给她最美丽的玫瑰花埋下伏笔,揭示了后文扬科夫向他献花的原因。③重复内容、表述相同的关键性语句,便将师生两次邂逅自然地连接在一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15.(6分)示例:“一枝红玫瑰” 简洁、鲜明、形象,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深思(2分);在文中是感恩的象征,是“善良迟早会胜利”的明证,是老妇人受到尊重(认可)的标志,是善与美的种子生根开花的体现)(内容上写出两点即可2分)。以此为题,既可以提示小说最重要的情节,又可以突出了小说的主旨(对文本内容的有概括作用);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标题本身形式上的美感)。(2分)(大意对即可)
(乙)13.A.E( A《雀之灵》《两棵树》不是原生态歌舞。E《藏谜》“坚定了她对舞蹈的追求”错)
14.照应了文章开头她对舞蹈的“冷静与痴迷”,进一步说明杨丽萍将舞蹈视为一种信仰,一种生活的方式,除了舞蹈她不愿也不会有别的选择;(2分)从另一个方面更好地说明了杨丽萍生性淡泊,期望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能更好地表现出她追求本真的一面。(2分)
15 .①用她的语言来说明她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她说:“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我们跳的是命。”②她对舞蹈追求的执着。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从《雀之灵》《两棵树》,到《云南映象》,再到《藏谜》,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③对艺术极为严谨,在做《藏谜》的过程中,事无巨细,她都全力而为。④对名利极为淡泊。从未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舞蹈;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答出1点2分,答出点3点即可。)
16.(1)翘楚  (2)成分残缺,补上“荣获”的宾语,“……的称号”
(3)众目睽睽
17、示例一:该小区房价起初增长缓慢,经历多年的的急剧攀升后,近几年在高位增长趋缓。示例二:该小区房价低位增长缓慢,然后急剧攀升,近几年涨幅虽然趋缓但仍居高不下。(每点1分)
18示例一:土豪热像屌丝热一样是公众的集体娱乐与自嘲。首先,社会转型期贫富的不均将人分成了“土豪”和“屌丝”,普通大众以“土豪”为娱乐的对像,表达了一种“我不是有钱人,但是我看不起有钱人”的含义,进而获得一种心灵上暂时的满足;其次,人们在对土豪表现出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将自己与土豪区分开,以一种幽默娱乐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身份的无可奈何的接受,是一种自嘲。
示例二:土豪热反应出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的迷失。首先,土豪身份的显著标志是物质金钱的充足,人们对土豪的狂热追捧也是人们内心对物质金钱过度追求的体现,这是一种价值观迷失的反映;其次,土豪身份的另一个特征是“土”,即精神的贫乏,人们淡化了土豪的这一特征,也是时下人们精神空乏,不关注精神需求的体现。重物质而轻精神,这种价值观的迷失需要引起警惕。
(观点2分,分两点分析4分,表达1分)
19参照2013福建省作文评分标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