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高考语文冲刺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2)问君何能尔? 。(陶潜《饮酒》)
(3)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越明年,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周恭帝幼冲①,太祖英主有度量,将士归心。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太祖惧,密以告家人曰:“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二门之间。艺祖②拥戴之初,陈桥守门者拒不纳,遂如封邱,抱关者望风启钥。逮及帝位,斩封邱而官陈桥者,以旌其忠于所事。
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时范质与赵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顾问普等,普等曰:“去之。”潘美与一帅在后,独不语。太祖问之,美不敢答。太祖曰:“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美曰:“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上曰:“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美遂持归。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后终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靖康之变③,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后建炎间,曹勋自金回,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节选自《宋人轶事汇编》)
【注】①周恭帝:指柴宗训,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第四子,继位时年仅七岁。幼冲:年龄幼小。②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在本文中与“太祖”“点检(官职)”均指赵匡胤。③靖康之变: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旌其忠于所事 旌:表扬、表彰。
B.太祖顾问普等 顾:故意。
C.因敕有司 敕:命令。
D.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殛:诛杀。
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宋太祖对柴氏子孙体恤有加的一组是(3分)( )
①太祖问之,美不敢答②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
③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④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⑤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⑥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太祖虽然受到将士们的爱戴,但一听到要立他为天子还是感到心慌而拿不定主意,结果被他的姐姐训斥了一通。
B.宋太祖相当理性地处理陈桥事变后的问题,如对当初那个不让他过关的陈桥守门者进行封官,以表彰他能忠于职守。
C.在对待柴世宗儿子的问题上,宋太祖在杀与不杀的矛盾中最后听从了潘美的意见,从而保留了柴氏的血脉。
D.由于太祖对誓碑的严格管理,因而除天子外,即使朝中大臣以及皇帝的近侍也不知道誓碑上所镌刻的内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3分)
译文:
(2)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3分)
译文: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越 台 怀 古①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②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作。②风尘: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朽的上层社会。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诗中“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一联最为动人,请作简要赏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5分)( )
A.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抵抗,张飞强攻却是打不下。最后,孔明用计活捉了严颜。张飞对他以礼相待,严颜感其恩义,于是投降。随后,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三国演义》)
B.觉民把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的消息告诉琴,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家》)
C.吴荪甫和孙吉人、王和甫成立了一个银行,吴荪甫此举是要利用筹措来的资本从事股票生意。由于股票生意利好不断,他又低价收购8个小型工厂,经营生活日用品。(《子夜》)
D.有一年,聂赫留朵夫在姑妈家小住。临行前夜,他把玛丝洛娃诱奸了。临别时,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就到部队去了。玛丝洛娃怀孕被发现后,女主人嫌她败坏名声,便把她辞退了。(《复活》)
E.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弗罗洛和卡西莫多劫持。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欧也妮•葛朗台》)
让葛朗台“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的事情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2)请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故事。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 (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1)根据第一则材料,请概括颜渊为何喟叹?(2分)
(2)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11.通过本文的论述,作者认为从哪些方面才能增强中国文学的生命力?(3分)
答:
12. 作者认为“在中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的”的依据是什么?(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买 水
陈永林
在鄱阳湖一带,去世的老人入殓前,得由长子披老人生前穿的棉袄,次子捧老人的遗像,三儿子端老人生前穿的鞋,幺子端脸盆,依次去池塘“买水”为老人净身。每口池塘只能“买”一盆水。水买回来后,放在死者门口。村人便端着碗来买水。有专人登记,谁拿了多少钱来买水,一笔笔记上。来买水的人越多,老人的子孙们就觉得越有面子。老人活得岁数越长,是无疾而终,生前人缘又好,子孙多而且都有出息,还乐善好施,来买水的人便越多,买的是老人的福气,都想自己今后死时像老人这样风光。反之,买水的人越少。
这天,鄱湖嘴村的德贵和七根同一天去世了。
德贵是村长的爹,德贵活了八十岁,而且是无疾而终。德贵生的五个儿女,除村长在农村,其余四个儿女都在城里吃公家饭。德贵的晚年过得很惬意,吃好的,穿好的,抽的也是十元钱一包的“金圣”烟。德贵在生时,村人都说他命好,说得德贵皱纹里都是笑。
再说七根,尽管活了七十八,却是得了肝癌,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才闭眼的。七根只生了一个儿子,没生女儿,应属儿女不全。七根的儿子也是个种田的,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当然没钱给七根。七根种不动田地了,只有去镇上捡破烂。晚年过得极凄苦。死前三个月,还捡破烂。
德贵去世的第二天,德贵的儿女都赶回家了。儿女们单位上的人和儿女的亲朋好友送给德贵的花圈有五六十只。而七根竟没有一只花圈。七根的亲戚都在乡下,乡下人没有送花圈的习惯。
给德贵买水的队伍很长,有一百七八十人。且买了十二口池塘里的水,村里的池塘不够,只有去邻村的池塘里买水。一口池塘一盆水,两只水桶装得满满的。还游了街,成千上万的人看热闹,都一脸的羡慕。
给七根买水的才二十余人,而且只买了四口池塘里的水。
满满一担水放在德贵门口。德贵的大儿子还叮嘱卖水的人,待会儿村人来买水,别盛满,要不,水卖完了,就没水给爹洗身子。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仅十几个人来买水。
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七根的儿子亲自为村人盛水。他噙着泪水连说,谢谢,谢谢!
村人相互招呼,你也来这买水?咋不去那买水?
我才不去那个小气鬼家买水呢。有一回,我儿子交学费少了二十块钱,我低声下气对他说了一箩筐好话,他只有两个字,没钱。七根叔知道后,二话没说,把口袋里的钱全掏出来了,尽管只有十五块二角五分钱,我当时眼窝子都湿了。
我也是,我女人得了子宫癌,医生说发现得早,只要开了刀就没事。我没钱去找他借,还朝他下跪了,他就是没拿一分钱。晚上,七根叔却来我家送了三十五块钱,七根叔那时对我说,我只有这么多钱……
我儿子那回掉进了鄱阳湖,七根叔衣服也来不及脱,就跳进湖里救起我儿子。他却躲开了……
修村小学,还差五百元,七根大伯去医院卖了几次血,而他才出了一百元。
村子路上的砂石是七根叔公铺的……
七根的儿子听着村人念着他爹在世的好,泪水掉下来了,许多村人也掉了泪。四盆水很快被村人买完了。七根的儿子说,你们等等,我这就去买水。七根的儿子挑着水桶就走,走得飞快。
德贵的儿女们一个个阴着脸。他们弄不明白,村人为啥要买七根的水而不买自己父亲的水。自己的父亲的命比七根的命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德贵的一个堂侄子说,村人都说叔太小气,说叔尽管有钱,但他们没得一点好处。说七根虽然没钱,但他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还说七根为人正直,说七根心地善良,说七根……德贵的大儿子大吼,别说了。
半个月后,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路是德贵的五个儿女们修的。德贵的儿女们说,修路的钱是德贵生前省下的。
(选自《天津文学》2011年笫8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第1段对鄱阳湖一带“买水”风俗的介绍,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为德贵家和七根家的“买水”造成悬念。
B.小说写七根的贫穷以及“儿女不全”,既反衬出他尽其所能尽心为善的优秀品质,也反映了鄱湖嘴村风俗的价值取向。
C.德贵家“仅十几个人来买水”而“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这些细节,蕴含着鄱湖嘴村村民对七根生前为人处事的充分肯定。
D.德贵生前过得惬意和七根“晚年过得极凄苦”,两家“买水”的情形以及两个人生前的为人等形成对比,有力地凸现了小说的主题。
E.小说通过村民的言行展示了七根这位普通人贫穷的一生,暗示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仅仅存在于社会底层的现实。
14.德贵的五个儿女用德贵生前省下的钱,把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小说最后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
15.鄱湖嘴村的村民不按旧俗“买水”折射出鄱阳湖风俗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背负十字架轻松走人生
山水梅子
14.文章第五自然段画横线部分对珍妮特•李的叙述与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的结尾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座十字架要背。”作者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3)文段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改正。(1分)
17.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内容合理。(3分)
诗人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你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因为,每一汪水塘都有海洋的气息。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 (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70分)
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在桐花林里走。不一会儿,小男孩在地上玩,他妈妈在远处跟别人聊天。
突然,小男孩大叫:“妈妈,妈妈……”原来在他玩的时候,他的周围不知不觉已经落满桐花,当他站起来想找妈妈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不忍心踩那些花,因为每一朵花都好漂亮,所以他就一直叫妈妈。他妈妈却说:“笨蛋,过来。”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安溪县高考语文冲刺卷【参考答案】
一、
(一)
1.(1)善假于物也 (2)心远地自偏 (3)声断衡阳之浦 (4)同是天涯沦落人 (5)谈笑有鸿儒 (6)政通人和 (每处1分,错、漏、添字的不给分。)
(二)
2.B(顾:回头。)
3.C(①表现的是潘美的智慧;④表现的是君臣对这件事的默契;⑥表现的是太上皇对有关誓碑一事的关心。)
4.C(“听从了潘美的意见”的说法有误,不杀柴世宗的儿子是宋太祖自己的意见。)
5.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周恭帝年纪很小,太祖英明而有气量,将领和士兵都诚心归附他。将要北征的时候,京都到处都乱哄哄议论:“部队出发的时候,即当立点检为天子。”有些富贵人家带着全家逃走或隐匿起来,只有宫内不知道。太祖害怕,偷偷地告诉家人说:“外面传得这么厉害,我该怎么办呢?”太祖的姐姐铁青着脸,她正在厨房,拿起面杖追逐太祖,敲打他说:“大丈夫面临大事,能不能做 应当自己决断,却来家里让妇女担心害怕干什么!”太祖默默地走出去。
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两个关门之间。太祖刚受拥戴为帝的时候,陈桥守关的人不让他进去,于是就到封邱,守关的人听到传言就打开关门(让他们进来)。等到宋太祖当了皇帝,就下令斩了封邱的守关者而给陈桥的守关者加官,用来表彰他忠于职守。
太祖皇帝刚刚入宫的时候,看见宫嫔抱着一个小孩,就问这小孩是谁,宫嫔回答:“他是世宗的儿子。”当时范质、赵普和潘美等人侍立在旁边,太祖回头问赵普等人,赵普等人说:“除掉他。”潘美和一个元帅在后面,独自不说话。太祖问他的意见,潘美不敢回答。太祖说:“坐了人家的皇位,而要杀人家的儿子,我不忍心这样做。”潘美说:“臣和陛下都是世宗的臣子,劝陛下杀他的儿子,就对不起世宗;劝陛下不要杀,那么陛下一定会怀疑我。”宋太祖说:“让他给你当侄子。世宗的儿子不可以当你的儿子。”潘美于是就带着他回家。太祖后来就不再问这件事,潘美也不再提起这件事。这孩子长大后在刺史的任上去世,名叫潘惟吉,是潘夙的先祖。
宋太祖当上皇帝的第三年,就秘密地镌刻了一块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称它作誓碑,用销金的黄幔把它盖起来,门户关闭非常严密。他还因此命令有关部门,自此以后(天子)四季举行的祭祖典礼以及新天子即位,拜谒祖庙行礼结束,都要奏请恭读碑上的誓词。只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小太监跟从,其余的都要远远地站着。天子来到碑前,拜两次跪下来一边看一边默诵完毕,再拜两次然后出来。众大臣以及近侍,都不知道宋太祖立下什么誓言。自此以后,各位皇帝继承皇位,都跟随着这个旧例去做。靖康之变,门户都被打开,人们才得以自由观看。碑的高度约有七八尺,宽有四尺多,誓词有三行,一行说:“柴氏的子孙,即使有罪也不得使用刑法,纵然犯了谋逆罪,也只能在狱内赐他自尽,不能在公众场合诛杀,亦不得搞连坐牵涉其他的亲属。”一行说:“不能杀士大夫及上奏书言事的人。”一行说:“子孙有违背这个誓言的,上天一定诛杀他。”后来在建炎年间,曹勋从金国回来,太上皇帝交代他回来说,祖宗誓碑在太庙,他担心现在的天子还不知道。
(三)
6.(1)通过怀念汉闽越王,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抑郁苦闷的思想感情。
(2)二句诗是说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多被排斥在官场之外,而多生长在民间。讽刺了上层社会腐朽、污秽,已不可能诞生或容纳杰出人才了,告诉人们真正的千古英豪,一定起于民间。
二、
(一)
7.A C(A.①“孔明”应是“张飞”;②“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应是“严颜所管辖的地方都望风归顺”。C.吴荪甫此举并不是“要利用筹措来的资本从事股票生意”,同时,也不存在“股票生意利好不断”。)(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8.(1)欧也妮的母亲去世,根据法律规定,欧也妮将继承母亲的财产。葛朗台寝食不安。为了不让自己的财产被欧也妮分割,葛朗台让公证人起草了欧也妮自动放弃继承权的文书,希望女儿能顺从地在文书上签字,但又担心女儿不答应,所以非常紧张。
(2)贾瑞想打凤姐的主意,凤姐就故意勾引他,让他钻入穿堂冻了一夜。贾瑞不死心又去找凤姐,凤姐又约贾瑞晚上到一间空房子里等候,并派贾蓉、贾蔷去捉弄他。贾瑞被泼了一桶尿粪吓得魂不附体,还给贾蓉、贾蔷各写了一张五十两欠契。
(二)
9.(1) 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2分)
(2) 共同话题是谈论教与学的方法。(2分)孔子侧重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用“启发式”,循循善诱;孟子侧重于学生的角度,强调要自悟自得,自求深造。(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孟子说:“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加深造诣,就是想使自己有所得。自己有所得,就能牢固掌握它;牢固掌握了它,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深厚,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求自己有所得。”
三、
(一)
10.A(A.这种现象应是“各种文学体裁之间互相渗透,吸取其他体裁的艺术特点,变化出带有新的气质的作品”的例证)(3分)
11.既要立足于正在变革的现实,又要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艺,更要充分发扬民族的传统特色。(3分)
12.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遗产丰富,为诗歌复兴提供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肥沃土壤。②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封闭的农业国,外国的优秀文学在当代中国被广泛接受,为诗歌提供了吸取其他民族更多文学营养的平台。(3分)
(二)
(甲)
13.A E(A.第1段并没有涉及到德贵和七根,因而也就不存在为德贵家和七根家的“买水”造成悬念。E.小说并没有展示“七根这位普通人贫穷的一生”,“暗示”一说也不符合小说的主旨。)( 5分)
14.表现德贵的五个儿女通过这件事认识到道德褒贬自在人心,因而用老人生前省下的钱做公益事业,这也说明“买水”这件事对后代所产生的影响。(4分)
15.鄱湖嘴村的多数村民不按旧俗“向子孙多而且都有出息”的德贵家“买水”,而向贫穷且“儿女不全”的七根家“买水”,反映出虚无的“风光”“福气”再也不是人们的欣羡和追求,只有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新风尚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可见,这个故事折射出鄱阳湖风俗的价值取向的变化。(6分)
(乙)
13.A E(B.就文章来看,珍妮特•李创造奇迹,仅仅“卸掉了身上无形的十字架”是不够的,还需要“疯狂的训练”等条件。C.“成功的期盼”的说法有误,应该是由有形的十字架造成的心灵的创伤和心理负担。D.文章没有直接的抒情。)(5分)
14.①表现了她对台球迷恋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以及在黑暗中寻找出路的艰难。②照应开头对她的描写,交代了她的成功来自她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4分)
15.①暗示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需要自己去克服的缺陷与缺点;②这些缺陷与缺点即便像珍妮特•李身上的这样严重也是能够克服和超越的;③鼓励人们像珍妮特•李一样勇敢地去克服和超越这些苦难,赢得人生的辉煌。(6分)
四、
16.(1)怡 (2)背道而驰 (3)把“它”改为“收藏”。
17.示例一:每一棵绿树都有森林的苍翠,每一片白云都有天空的回忆。
示例二:每一片花瓣都有百花的芳香,每一个雨滴都有云朵的味道。
示例三:每一颗砂砾都有大地的性格,每一颗星星都有宇宙的奥秘。
18.示例一:我赞同把“孝道”写进中小学课本,它可以弥补目前青少年教育的缺失。虽然小学课程设置中已包含了相关内容,(思想品德课)语文课里也有关于“孝”的内容。不过,这些课程中道德文化教育的力度还不够,远远落后于香港、台湾等地,而且现在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得不到这个方面的教育。因此,把“孝道”写进中小学课本,有利于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示例二:我认为把“孝道”写进中小学课本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作用不大。孝道应从小开始培养,但培养的途径应是多样的。就孝道来说,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其实是家庭,通过家庭感悟、实践,因为孝的含义本身便是以家庭为核心。对于是否有必要将孝道写入课本,我认为目前学校教育的内容已很丰富、很系统了,在现有基础上,注重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民族传统就已经够了。
(看法明确2分,理由充分4分,语言表达连贯1分。)
五、
19.(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