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2届高三质量检查试题
语文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 2页。满分l 50分,考试时间l 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2)茕茕孑立,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 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暖
(4)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自居易《琵琶行》)
(5)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鲁隐公论
【宋】
公子翚请杀桓公,以求太宰。隐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 翚惧,反谮公于桓公而弑之。
苏子曰:盗以兵拟人,人必杀之。夫岂独其所拟,途之人皆捕击之矣。途之人与盗非仇也,以为不击则盗且并杀己也。隐公之智,曾不若是途之人也,哀哉!隐公,惠公继室之子也。其为非嫡,与桓均尔,而长于桓。隐公追先君之志而授国焉,可不谓仁乎?惜乎其不敏于智也。使隐公诛翚而让桓,虽夷、齐。何以尚兹?
骊姬欲杀申生,而难里克,则优施来之。二世欲杀扶苏,而难李斯,则赵高来之。此二人之智,若出一人,而其受祸亦不少异。里克不免于惠公之诛,李斯不免于二世之虐,皆无足哀者。吾独表而出之,以为世戒。君子之为仁义也,非有计于利害。然君子之所为,义利常兼,而小人反是。李斯听赵高之谋,非其本意,独畏蒙氏之夺其位,故勉而听高。使斯闻高之言,即召百官陈六师而斩之,其德于扶苏,岂有既乎?何蒙氏之足忧?释此不为,而具五刑于市,非下愚而何?
呜呼!乱臣贼子,犹蝮蛇也,其所螫草木,犹足以杀人,况其所噬啮者欤?
郑小同尝诣司马师,师有密疏,未屏也,如厕,还,问小同:“见吾疏乎?”日:“不见”。师日:“宁我负卿,无卿负我。”遂鸩之。王允之从王敦夜饮,辞醉先寝,敦与钱风谋逆,允之已醒,悉闻其言。虑敦疑己,遂大吐,衣面皆污。敦果照视之,见允之卧吐中,乃已。哀哉小同!殆哉岌岌乎允之也!孔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以也夫!
吾读史得鲁隐公、晋里克、秦李斯、郑小同、王允之五人,感其所遏祸福如此,故特书其事,后之君子,可以览观焉。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菟裘:地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②夷、齐:指伯夷、叔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公追先君之志而授国焉 追:追念
B.师有密疏,未屏也 屏:遮挡
C.问小同:“见吾疏乎?” 疏:疏远
D.殆哉岌岌乎允之也 殆:危险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表现乱臣贼子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
②反谮公于桓公而弑之
③途之人皆捕击之矣
④骊姬欲杀申生,而难里克,则优施来之
⑤遂鸩之
⑥虑敦疑己,遂大吐,衣面皆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公虽然仁慈,有长者之风,但在对付小人方面的智慧比一般人还差。
B.里克、李斯之死,令人惋惜,因为他们忠诚耿直为国,却中了小人的圈套。
C.第四段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叛逆谋反者像毒蛇一样凶残与危险。
D.作者写鲁隐公等五位历史人物遭遇乱臣贼子的故事,是要后来人以此为戒。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虽夷、齐何以尚兹?(3分)
(2)然君子之所为,义利常兼,而小人反是。(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浪淘沙①(其九)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①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夔州时期。
(1)“莫道…‘莫言”在一、二两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四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吴荪甫异样地狂笑着,站起身来就走出了那书房,一直跑上楼去。现在知道什么都完了,他倒又镇静起来了。(《子夜》)
吴荪甫彻底破产了,绝望得甚至想自杀。但他告诉丁医生自己没事,随后就叫妻子赶快收拾,晚上就上轮船,他将携着全家人到牯岭避暑。
B.他们开始捶门,又叫“三少爷”,也没有用。觉慧在里面大声说:“我不开。我屋里没有鬼!”他索性走到床前,躺下去,用手蒙住耳朵,不去听外面的叫声。(《家》)
高老太爷病重,在四太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当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时,“只有这两扇门是紧紧关住的”。
C.如果将来并无子女,则夫妇双方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一律全部互相遗赠。任何一方身故后,不得举办遗产登记,因为免除该手续才不致损害继承人或权益持有者。(《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答应嫁给公证人的儿子、初级裁判所所长特•蓬风。这是特•蓬风在签订婚书的时候写的条款。
D.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不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复活》)
文中的上次指的是第一次探监,而“现在”指的是第二次探监,聂赫留朵夫决心向玛丝洛娃求婚。
E.看了他那凶狠的眼光,她打算逃开去,他又抓住她,摇晃她,把她推倒在地上,然后拽着她漂亮的胳膊,拖着她迈开大步向罗兰塔拐角上走去。到了那里,他转身
问她道:“最后一次回答我,你愿不愿意属于我?”她使劲地回答:“不!”(《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威胁爱斯梅拉达,要她顺从自己,不然就把她杀了。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愤怒的克洛德把她拖到罗兰塔,交给军警。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选第( )题
(1)《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战败后,过华容道时曾“三笑一哭”。请问,他为谁而哭?最后一笑引来了谁,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5分)
(2)“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红楼梦》)这段话是谁说的?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段话?(5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日:“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日:“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殉:同“徇”,顺从。
(1)请简要概括孔子与孟子对于社会“无道”时的处世态度。(3分)
(2)结合文段②,谈谈你对“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一l2题。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朱光潜
①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其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但要真能欣赏文学,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故事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簋一流小说中的故圭L盘主墨堡蕉丝签必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②{口墨只就故事说,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崔颢的《长干行》里面也都有故事,但这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从表面看起来是那么容易,而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容易而实际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③各人的天资不同,对于诗的趣味的感觉也不尽相同。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虽然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
④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胃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
⑤趣味是对于生命的澈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化,趣味也就要时时刻刻在进展和创化。水停蓄不流便腐化,趣味也是如此。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必有创造性,都必时时刻刻在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围在一个狭小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自然会僵死,会腐化。一种艺术变成僵死腐化的趣味的寄生之所,它怎能有进展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
⑥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与滥调是死对头。诗要说的话都必定是新鲜的。因为宇宙生命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所谓“诗”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诗人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功用在于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⑦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节选自《朱光潜全集》第三卷,有删改)
10.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对诗没有兴趣,也就难以完全领略其他纯文学作品的佳妙之处。
B.诗之为诗,在于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表现这种情趣的艺术本领,因此故事于诗是可有可无的。
C.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于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于培养出纯正的趣味。
D.诗人的本领在于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诗”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
11.第①段画线句中“葛藤花卉”的含义是什么?(3分)
1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出纯正的文学趣味?请根据第④、⑤、⑥段简要概括。(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15题。
寒夜生花
迟子建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摄氏三十七八度之间。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摄氏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⑤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一一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⑥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⑦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最黑暗的时刻。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⑧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⑨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美轮美奂。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⑩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⑩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
⑥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2012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说,你还能闻出香味来?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我把这话说与身后发问的人,回首处,却看不见人影,只有门楣处的红灯笼,在寒夜里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搭话。
(选自《文汇报》2012年2月11日)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是霜花!”这一句单独成段,并用感叹号加以突出强调,照应标题,作者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
B.第⑤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摹霜花的万千姿态,想象新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C.第⑦段中“潜”“蘸”“点染”这些动词刻画出“寒流”无孔不入的特点,渲染了寒夜阴郁沉闷的氛围。
D.第⑨段描写随着太阳升高霜雪图渐渐损毁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美的消逝的惋惜之情,照应了第⑥段。
E.本文以“霜花”为线索,写出霜花的美丽图景,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厌恶与对霜花高洁精神的礼赞。
14.文章第①段主要写什么?请简要概括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15.有评论者认为迟子建的这篇散文“冷色调中,有着融融的暖意”,请结合文本,从文章主题意蕴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一l5题。
妈妈教我放鸭子
——记湖北沔阳县彭场公社陈惠容的谈话
刘衡
①我去访问陈惠容啦!她刚满18岁,是全国最小的妇女代表,又是全国最小的“三八”红旗手。我说: “鸭姑娘,你小小的年纪,一年收入九千几,本事真大!”她对我说:
②哪里,哪里!我一只巴掌拍不响,这九千多元是我们一家5个劳动力合起来挣的。没有妈妈,就没有我的现在。
③1979年,我初中毕业。妈妈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不割‘尾巴’,不消灭‘海(鸭)陆(鸡)空(鸽)’,你跟着我养鸭吧!”我说: “姑娘伢跟着鸭屁股转,人家笑话!”妈妈说: “谁会笑话!我8岁就甩鸭篙子了。”我说: “你那是旧社会, ‘饿得没法,就去放鸭!一’妈妈叹气了: “咱们家,吃得多,做得少,什么时候才能不吃国家救济啊!”我见妈妈伤心了,赶紧说: “妈,我跟你去,我不怕丑了!”
④说是不怕丑,走到荒湖野地,看见同学来了,赶紧往草堆里躲,蚂蚁咬脸不敢动。时间一长,人们都知道了,我才不躲了。
⑤我们全家搬到离村子四里开外的湖边,搭上棚子。天天,我手拿一杆金枪,脚踏一叶扁舟,"-3上了“鸭司令”。早晨,披着星光去;晚上,踏着月色回。一天三餐,由姐姐送来吃。夏天热,冬天冷,苦楚是不少的。
⑥妈妈告诉我:“鸭子虽小,浑身是宝,国计民生不可少。鸭的蹼能制药,毛能做衣、被子。”这些过去我都不懂,只知鸭肉、鸭蛋可以吃。
⑦妈妈说: “饿不死的鸡,撑不死的鸭。鸭子是直肠子,消化快,最贪吃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要把鸭子赶到老远吃野食,才能省下饲料。”
⑧妈妈说: “矮禾经不起鸭子拖,禾密过不了麻鸭婆。放鸭子,要做到‘四不拖’,就是:禾苗没有稳蔸、田里无水、禾秆倒伏、谷子低头的时候,不能把鸭子放进稻田。还
要掌握‘四不踏’,就是:在雨天、雪天、田泥不干、春天盛长期,不能把鸭子放进绿肥田,不然农民要生气骂人。其余的时间,农民都欢迎鸭子进田。因为鸭子进了田,能够松土壤、除野草、吃害虫、施肥料,省工、省药、不污染。好些农民还为它编了歌:鸭子田中啄,帮我打次药;鸭子宝中宝,帮我薅次草!”真想不到,妈妈懂得这样多!妈妈说,养鸭要知鸭}生。她还听得匿鸭子说话哩!
⑨有一次,我把鸭子赶回家,它们又推又挤,乱吵乱叫,不肯进窝。妈妈听见了,对我说: “鸭子叫: ‘懒姑娘,房里脏!’你有几天不锄粪了?”我回答: “六天。”果然,
等我把鸭窝打扫干净,鸭子就排着队,一步一摇地走进去了。
⑩妈妈的眼睛也挺厉害,轻轻一扫,就能看出鸭子是好是坏,是公是母,是老是小,有病没病,肚子里有蛋没蛋。慢慢,我把妈妈的本事也学来了。
⑩原来鸭子有好多地方像人。年轻的鸭子喜欢打扮,穿得五颜六色,花里胡哨;年老的鸭子灰不溜秋,老里老气。公鸭体格魁伟,毛色鲜艳;母鸭小巧玲珑,十分朴素。有蛋的鸭子像人怀了肚子,尾部拖下来,走得慢;没蛋的一身轻松,走得快。有病的鸭子不想吃食不想动,没病的东咧咧、西咧咧,嘴巴不肯歇一歇。鸭子不看表都知道钟点。到了钟点不给食,就围着我闹。有时把脖子伸得老长,怄气,装死相,动也不动一下。喂了食,就高兴了,一蹦几尺高,有时还能飞三丈远。
⑩鸭子知道害怕,碰到陡坡,只要超过四十五度,不敢上,也不敢下,连忙绕路走。鸭子还知道害臊,从来白天不在野地下蛋,都是夜里在寄里下。它们知道人们为它辛苦一天,不愿人们捡蛋麻烦,都是一个一个地轮流下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只有极个别的“懒婆娘”才就地下散蛋。
⑩我到北京、到武汉开妇女会,一些姐姐、阿姨、奶奶都爱围着我问:“你一个人在野外,不害怕吗?不寂寞吗?”我回答她们:“我像鸭子一样,爱上了湖中水,石头打来也不飞!我怎么会寂寞、害怕呢?我又不是光杆司令,我有一千多名鸭兵!我爱它们,它们也拥护我。”
⑩我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为什么我召唤鸭子,不叫“鸭鸭鸭鸭”,而是叫“鹅鹅鹅鹅鹅”?这是在抬举它们呢!因为在家禽中,鹅最漂亮。喊它们是鹅,表示它们和鹅一样漂亮,它们听了高兴,就服从我指挥。原来鸭子跟人一样,也欢喜听恭维话哩。
(选自《中外新闻作品赏析》,原载1983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①段介绍了采访对象陈惠容的年龄、身份、收入等背景材料,点明采访缘由,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陈慧容的妈妈勤劳能干,富有养鸭经验,善于言传身教,这些是通过对她的大量的语言、动作描写体现出来的。
c.第⑨自然段描写鸭子“好多地方像人”这一特点,运用了排比、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鸭子逗人喜爱的模样。
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写法,便于让主人公和读者直接交流,便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情趣,使报道内容更真实。
E.本文运用顺叙手法叙述陈惠容日常劳动生活场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富民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14.根据全文,请简要概括陈惠容的性格特点。(4分)
15.这篇人物通讯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 3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2分)
开始
狂风过后,一株老树倒下了。我叹息道,老树的生命结束了。但我听见造物者说:“看看它身边的幼苗吧,一切才刚开始!”冬天近了,寒风中,我沉吟道:“一年了,一年又快结束了。”但我听见造物者说:“ ”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汉语应用能力出现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的粗鄙化。在物欲至上价值观的猛烈冲击下,精神之美、细节之美被严重忽略 ① 幸福与美感这样的体悟,湮没在滚滚红尘的 ② (XU a n Xi a 0)之中。发现和保持“汉语之美”似乎成为一种奢侈。而令人感叹的是,在和台湾同胞交流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所操的汉语不时闪烁君子遗风,古语今言糅为一体,听来③如沐春风。这种雅致的表达极大地促进了④待人接物的优雅之风,可见语言文化的背后,潜藏着丰富的文明密码。⑤汉语最好的“保护”莫过于全民崇尚优雅的燕主,而媒体⑥责无旁贷地须先“优雅”起来。有了良好的“保护环境”,精神层面的价值得以提升,“国中到处谦谦君子”之曼妙图景就⑦唾手可得了。
()①处应填的标点是 。(1分)
(2)②处根据拼音应填的词语是 。(1分)
(3)⑤处画波浪线文字表达不当,请修改。(1分)
(4)画横线的成语有一处使用有误,应将第 处改为 。(1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对于图书刊登广告,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19.题目:人往高处走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福建省宁德市2012届高三质量检查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2)形影相吊
(3)暧暧远人村
(4)犹抱琵琶半遮面
(5)静影沉璧
(6)气吞万里如虎
(每空l分,凡错、漏、添字等与原文不一致的,均不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 C(疏:书信)
3.(3分)C(①是鲁隐公的仁义行为。③是路人的心理和行为。⑥是王允之自我保护的措施。)
4.
B(里克、李斯之死,都不足悲哀,因为他们并非“忠诚耿直为国”,所以中了小人的圈套。
5.
(1)
即使是伯夷、叔齐,凭什么能有超过这样的功绩呢!(“虽”,即使;“何以”,凭什么;“尚兹”,超过这样的功绩。三个语言点各l分。)
(2) 这样君子的行为,总是兼顾到义和利,而小人却不是这样的。(“兼”,兼顾。“反是”,与这相反。两个语言点各1分,语言流畅l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1)
“莫道”、“莫言”,以否定语气(或反复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1分),能更有力地表达诗人勇于面对猖獗一时的流言,不甘因被流放而沉沦的思想感情(2分)。
(2)
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是写淘金人的艰辛(1分);其实,诗人是借以表明心志,尽管谗言诽谤,使那些清白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但是他们历经磨难之后,(1分)终究还是会洗清冤屈,还以清白,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1分)。(意思对即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
B E(B项应是在陈姨太的提议下。E项“把她杀了”应为“把她交出去”,“把她拖到罗兰塔,交给军警”应是把她交给了隐修女居第尔看管,然后去找军警。)(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8.
(1)
哭的对象是郭嘉(郭奉孝)。(1分)曹操在败走华容道时的最后一笑,引出了关云长。(1分)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1分)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1分)关羽感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1分)
(2)
答:刘姥姥说的。(1分)对凤姐(王熙凤)说的。(1分)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1分),而凤姐又是贾府的当家,(1分)所以刘姥姥说这番话讨好凤姐,以求获得一些赏钱(1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
(1)
孔子认为社会无道时可以远离政治,隐藏自己,明哲保身;孟子认为社会无道时应该牺牲自我来捍卫正道。(答对l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2)
孟子认为不应该用牺牲道的原则来迎合人,应该坚守道义;不可拿原则做交易,换取个人的利益。(答对l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
B(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11.
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关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关照的技巧,即故事外的诗。(如回答“小说中的诗”,给1分。)
12.
①培养广博的趣味,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避免坐井观天和门户之见。
②注意趣味的进展和创化,时刻开发新境界,避免局限在狭小圈套里。
③通过读诗感受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摒弃滥调。(每点l分,能从正面回答即可。)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
C E(C项抒写了寒流浪漫而诗意的情怀,在冷酷中给人带来缕缕温情。E项 “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厌恶与对霜花般高洁精神的礼赞”这一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述有拔高之嫌,与原文文意不符。)(选对一项给3分,选对两项给5分。)
14.
开头一段主要写大兴安岭春节奇寒却依然处处充满生机。这样写的用意是为下文写有生命的霜花作衬托或铺垫。(概括段意2分,分析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15.
(1)《寒夜生花》这篇散文虽然写了大兴安岭春节天气奇寒,昼短夜长的特点;但更多地描写了霜花的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美丽图景,展现出酷寒中的缕缕暖意、勃勃生机。(2分)(2)作者笔下的霜花是有生命的,是与人的心灵共通的,与人的呼吸共融。它能懂得主人的心思,带给人新的憧憬,温柔地回馈我在冷酷世界中所失去的东西,是佑福人生的爱的天使,是慰藉人心的精神佳侣。(2分)(3)作者借“寒夜生花”这一自然景象抒发了对人性温暖的关注,对诗意人生的渴慕。(2分)(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
B E(B项并无动作捕写。E项本文并非运用顺叙手法。)(5分。选对一项给3分,选对两项给5分。)
14. (1)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生活;(1分)(2)勤劳能干;(1分)(3)率真朴质、乐观风趣;(1分)(4)善良、懂事,能体贴人。(或“谦逊、孝顺”)(1分)
15.
文中介绍养鸭知识,采用了大量民谚、民谣,使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乡土气息。例如,“鸭子虽小,浑身是宝,国计民生不可少”“饿不死的鸡,撑不死的鸭”“矮禾经不起鸭子拖,禾密过不了麻鸭婆”等等,通俗有趣,好念好记。(2)口语入文,使形象更鲜明。文章叙述的是养鸭姑娘的谈话,用小姑娘的口气来表达,摆脱书本腔,生动风趣,人物神情活现,性格特征鲜明。例如,“我像鸭子一样,爱上了湖中水,石头打来也不飞!”俏皮幽默的语言,表现了她对养鸭事业的热爱,可见其率真质朴的性格。(每点3分,其中要点2分,举例l分。有其他合理观点,亦可酌情给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 3分)
16.
示例:听听春天的脚步声吧,她会带着新的一年到来。一切才刚开始。(2分)
17.(4分)
(1)分号(;)(1分)(2)喧嚣(1分)(3)示例一:对汉语最好的“保护”莫过于全民崇尚优雅的语言。示例二:全民崇尚优雅的语言,是对汉语最好的“保护”。(1分)(4)
⑦指日可待(1分)
18.
示例一:图书刊登广告是冲破出版传统的尝试,但要注意保持图书的高雅格调。首先,此举可以拓宽出版业的盈利渠道,不失为一条“自救”之路。其次,图书毕竟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并非每本书都适合刊登广告,也不是什么样的广告都能登上书页。所以,要让广告和图书的内容相得益彰,不能为了广告而破坏图书的整体效果。
示例二:图书刊登广告无可厚非。电影、电视、杂志,甚至公交车上都可以刊载广告,图书为何不可?更何况在图书微利的时代,此举也可看作是出版界在“微利局面”下的“自救”行为和新的营销方式。另外,出版社拿到了广告费,再与作者分成,双方都增加了收益,同时还可降低图书的定价,减轻读者的经济负担,应该算得上双赢的好事情。
示例三:图书刊登广告不合适。图书除了是商品外,还是文化产品,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刊登广告会破坏图书的整体美感,玷污图书的神圣感。所以图书刊登广告是一种“自残”行为,是对文化净土的破坏。另外,读者也没有义务为广告买单。如此一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反而连累图书的销量,对出版商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之举。
(只要看法源于材料,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即可。观点2分,能从两个或三个方面展开阐述4分,语言简明连贯l分。以上示例仅提供思路和答题要点。)
五、写作(70分)
[参考译文]
(一)
苏轼
公子翚 [huī] 向鲁隐公请求让他去杀掉桓公,以此要求任命他为太宰。隐公说:“因为桓公年纪小的缘故,(我才代替作了国君,现在他成人了)我将要把君位还授给他,我已派人去建造我的菟裘城,将退居到那里去。”公子翚害怕将来受到惩罚,于是反过来在桓公面前诬陷隐公而将隐公杀死。
苏子说:强盗用兵器在人面前比划,那人一定要将他杀死的。难道只有被他比划的人去杀他吗?道路上的人都会去将他捕杀掉的!道路上的人与强盗并非有仇,但他们认为不杀他,那强盗就会杀他们自己。鲁隐公的智谋,还不如路途上的人!悲哀啊!鲁隐公是惠公继室所生的儿子,他虽不是嫡子,也是与鲁桓公地位相等的,而且还比鲁桓公年长。鲁隐公追念先君惠公的心意而将君位传授给桓公,不可称作不仁吧?可惜哟!他没有敏感的智慧。假若隐公诛杀掉公子翚后把国君位让给桓公,即使是伯夷、叔齐,凭什么能有超过这样的功绩呢!
春秋时晋献公夫人骊姬想杀掉太子申生,而担心里克反对,就有优施来诱导他;秦二世打算诛杀他的长兄扶苏,而担心李斯阻拦,就有赵高来胁迫他。这两个人的智慧就像出自一个人一样的水平,而他们遭受的灾祸也没有多少差别:里克没有免掉被晋惠公诛杀,李斯没有免除遭受秦二世的虐待。这种下场都没有什么可悲哀的,我特别揭示出来作为世人的鉴戒。君子实施仁义的行为,不是想到对自己有什么利害关系。这样君子的行为,义和利是总是兼顾的,而小人却不是这样的。李斯听从赵高的谋议,不是他的本意,只是害怕蒙恬夺去他丞相的位子,所以勉强听从了赵高。倘使李斯听到赵高废立的计谋,马上召集百官,布置全军并将赵高杀掉,对扶苏有这种恩德,哪里会被罢相呢!蒙恬哪里值得担忧呢?放弃这种行为不做,却被判了在市上受五刑,这不是最愚蠢的人又是什么呢?
啊呀!乱臣贼子,就像蝮蛇一样,它所螫过的草木,还完全可以毒杀死人,更何况被它直接咬上了呢?
郑小同曾经到司马师的家中去,司马师有一份秘密的文件,没有收藏起来就上厕所去了,回来时问郑小同:“看到我的文件没有?”郑小同说:“没有看见。”司马师说:“宁可
我对不起你,不要让你对不住我。”于是就把他毒死。王允之跟着从伯父王敦夜里饮酒,因酒醉了先去睡觉。王敦与钱凤两人谋划作乱,王允之已经醒了,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担心王敦怀疑自己,于是就大肆呕吐,衣服脸上都是污物。王敦果然提着灯来查看他,见王允之躺在床上正在呕吐中,就出去了。悲哀啊,郑小同!危险呀,差一点就完了的王允之呀!孔子说:“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去,混乱的国家不要居住。”是有道理的啊!
我读史书,看到鲁隐公、晋国的里克、秦国的李斯、魏晋时的郑小同、王允之五个人的事,感慨于他们所遇到这样的祸福,所以特别写出他们的事实来,使后来的君子们,可以观看呀!
(二)
①孔子说:“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藏在心里。”
②孟子说:“天下政治清明的时份,用道义随身行事;天下政治黑暗的时候,用生命捍卫道义。没有听说过牺牲道义而屈从于他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