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立人学校2012届高三年(下)第3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 越明年,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尚节亭记
【明】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坐右之器以欹 欹:倾斜,这里指“倾斜的物品”
B、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比:比拟
C、至于涉寒暑,蒙霜雪 涉:经历
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宜:应该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①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 ②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⑤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 ⑥故让国,大节也
⑦好植竹,取其节也 ⑧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A、①⑦⑧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④⑤⑧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之亭”。作者看到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
5、翻译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① 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分)
译文: 。
② 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3分)
译文: 。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答题。(6分)
梅 村
【清】吴伟业
枳篱茅舍掩苍苔,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
闲窗听雨摊书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桑落酒香卢橘美,钓船斜系草堂开。
【注】①梅村:诗人别墅名字。②诣:拜访。
(1)颔联反映出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试简要分析。(3分)
答: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抵抗,张飞强攻却是打不下。最后,孔明用计活捉了严颜。张飞对他以礼相待,严颜感其恩义,于是投降。随后,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三国演义》)
B、觉民把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的消息告诉琴,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家》)
C、吴荪甫和孙吉人、王和甫成立了一个银行,吴荪甫此举是要利用筹措来的资本从事股票生意。由于股票生意利好不断,他又低价收购8个小型工厂,经营生活日用品。(《子夜》)
D、有一年,聂赫留朵夫在姑妈家小住。临行前夜,他把玛丝洛娃诱奸了。临别时,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就到部队去了。玛丝洛娃怀孕被发现后,女主人嫌她败坏名声,便把她辞退了。(《复活》)
E、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弗罗洛和卡西莫多劫持。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 “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欧也妮•葛朗台》)
让葛朗台“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的事情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2) 请简述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故事。(《红楼梦》)
选答(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文后题目。(6分)
① 子曰:“君子矜①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②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③也。”(《论语•颜渊》)
【注】①矜:庄重。②道:引导。③辱:受辱。
(1)请根据上述文字概括孔子的“交往”原则。(2分)
答:
(2)对待朋友的错误,孔子为什么认为只要忠诚地劝告他就可以了?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崇尚简单
国 风
1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分)
答:
13、第2段和第4段引用了甘地和司马光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14、第10段运用了哪些手法?请列举两种并对其表达效果进行赏析。(4分)
答:
15、有人说,这篇散文表面上写的是乡村优美的景色,实际上是一首乡民优秀品质的赞美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进行探究。(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某班级教室墙上挂着一副对联:“无声春雨润红花,少年有梦存志远。”从对联角度看还不够妥帖,请根据对联相关知识对这副对联进行修改调整。(3 分)
修改: ,
1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相关问题。(3分)
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收益的主导权还给它真正的主人。
(1)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1分)
(2)根据括号中的解释在②处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 (1分)
(3)第③处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1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50字左右)(7分)
你对个别字的笔顺进行调整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7分)
1、(6分)(1)金就砺则利 (2) 苔痕上阶绿 (3)声断衡阳之浦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斜阳草树 (6)政通人和
(每处1分,错、漏、添字的不给分。)
2、D(宜:适宜)
3、C(①②③⑧中“节”取实义,④⑤⑥中“节”取象征义,句⑦二者兼而有之。)
4、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是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另外,在作者看来,黄中立正是这样的。)
5、①(3分)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注意“过人”“安”的翻译及反问句式)
②(3分)所以辞让国君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于泰伯就做对了,在于季子就没有做对。(注意“让”“是”的翻译及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难道仅仅是为了玩赏爱好而已?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污秽之义。不只是花草树木,(其他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警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座亭子,起名叫“尚节之亭”,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因为它有节。至于经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霜雪的侵袭,而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改变的君子一般。的确,里面有什么就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本性)能够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否则)又能拿什么崇尚竹呢!
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就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比较适宜的含义,《易经》已解释得十分完备了,用不着到外面去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其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聚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生长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反过来,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从而残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气,就是阴阳寒暑转换的时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所以辞让国君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于泰伯就做对了,在于季子就没有做对;用死来守住自己的节操,也是大节,在子思那里是适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恰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花草树木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产生困惑。”平日有所谋划,一旦某天遇到事情,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随便便就能这样吗?
6、(6分) (l) (3分)“不好诣人”“惯迟作答”体现出诗人不屈己、懒于(拙于)应酬的清高孤傲的一面(l分),“贪客过”“爱书来”则体现出诗人不甘寂寞、渴望交往的另一面(l分),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这一微妙的矛盾心态。(表达通顺1分)
(2) (3分)全诗营造出一种闲适恬淡、清幽自在的氛围(l分),流露出诗人风雅脱俗的情怀(l分)和对乡村宁静质朴生活的喜爱之情(l分)。
二、(16分)
7、(5分)A C (A①“孔明”应是“张飞”;②“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应是“严颜所管辖的地方都望风归顺”。C吴荪甫此举并不是“要利用筹措来的资本从事股票生意”,同时,也不存在“股票生意利好不断”。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8、(5分)(1)欧也妮的母亲去世,根据法律规定,欧也妮将继承母亲的财产,这使葛朗台寝食不安。(2分)为了不让自己的财产被欧也妮分割,葛朗台让公证人起草了欧也妮自动放弃继承权的文书,(1分)希望女儿能顺从地在文书上签字,但又担心女儿不答应,所以非常紧张。(1分)
(2)贾瑞想打凤姐的主意,凤姐就故意勾引他,让他钻入穿堂冻了一夜。(1分)贾瑞不死心又去找凤姐,于是凤姐又约贾瑞晚上到一间空房子里等候,并派贾蓉、贾蔷去捉弄他。(2分)最后,贾瑞被泼了一桶尿粪吓得魂不附体,还给贾蓉、贾蔷各写了一张五十两欠契。(2分)
(由于版本不同,外国文学人物的译名可酌情放宽要求。)
9、(6分)(1)(2分)与他人交往要保持“适中(度)”的关系。
(2)(4分)孔子在这里实际上是讲究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尊重的问题。(2分)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这是“信”的要求。(1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②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三、(24分)
10、(3分)C
11、(3分)首先,由刘大樾的话引出关于“简单”的话题。(1分)其次,从“至善至美皆美德,简单是美德,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会坚定”三方面论证为何要崇尚简单。(2分)再次,论述了让生活简单一点是摆脱金钱崇拜带来的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2分)最后,总结全文,得出“崇尚简单”的结论。(1分)
12、①引用甘地的话为本段论据作总结,(1分)②也是对分论点“至善至美皆美德”的有力论证(1分)。③引用司马光的话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会坚定”观点(1分)。
(甲)
13、AB(5分)(C先写篱笆的种类,后从不同时间的角度写篱笆美景。D文中没有苦难和疼痛。E、语言不是华丽的,是清新优美的。)
14、(4分)用了对比(反衬)、比喻、拟人的手法。①坐着将篱笆墙与厚重的土墙、高冷的砖墙相对比,突出了篱笆墙能让人感到轻松、近人情;②用青葱岁月来比喻篱笆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的青细柔长;③再赋予篱笆墙人的性格特征,如它有“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答出两种手法即可满分)
15、(6分)示例一:同意。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善用修辞,用诗一样的语言,热情地颂歌了乡民的优秀品质,歌颂他们的善良、宽厚、勤劳、善解人意。(2分)①对陌生人送上的井抜凉水,表现了他们的善良;②“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地大红枣”,体现了他们的宽厚;③“母亲在春天点上种子”“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体现了他们的勤劳;④“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体现了他们的善解人意。(4分,举例、分析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示例二:不同意。表面上优美的语言、优美的画面,实际上不仅仅是对乡民品质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不为浊、假、恶所纷扰的人生的一种向往。(2分)文章中,蔓延、青绿的篱笆墙,也是生命的篱笆,是作者希望拥有的评判标准,正如文章中说“拥有自己的篱笆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表达了作者对坚守美好的期冀,因为青细柔长的篱墙,才会划清真正的界限,而不失生命的青绿。(4分)(6分,举例、分析答出各得2分)
(乙)
13、CD(C“没有依赖苏联”错,原文是“朱光亚提出,就从苏联专家所作报告中留下的‘残缺碎片’研究起”。D“全部经历”应是“主要经历”。)
14、(1)内容上揭示主旨,集中概括了朱光亚一生的科学成就,卓越功绩。(2)表明作者对朱光亚高贵的精神品质,高尚的人生境界的高度赞美。(3)结构上点题,统摄全文。(4)语言富有文采,又饱含哲理,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15、(6分)文章后半部分谈及朱光亚淡泊名利的内容,便于读者全面完整地了解他光辉的一生。(2分)①一个人的成就与他高贵的品质是分不开的,朱光亚行事低调,为人谦虚,淡泊名利正是他高贵的精神品质高尚人生境界的具体体现。(2分)②朱光亚把一生主要的经历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立志高远,胸怀博大,自然就会把事业之外的名利看轻看淡。(2分)
四、(13分)
16、(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相关常识,要根据对联的要求来写:字数相对,词性相同,结构对称,内容相应,平仄相对。
答案:(1)上下联对换位置(“仄起平收”规则);(2) “红花”改为“花红”(或“志远”改为“远志”也可); (3) “少年”和“有梦”位置对换(或“无声”和“春雨”位置对换)
17、(3分)(1)曝光;(2)竭泽而渔(或“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3)将“不”字删去(“防止”与“不再发生”矛盾)。
18、(7分)示范一:规范汉字的笔顺,对普及汉字的正确书写大有好处。首先,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少笔顺颠倒的书写现象,严重影响了汉字字体的美观,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其次,对笔顺的规范书写,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才有利于汉字的传播与传承。最后,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如果不保持自己独特的特征、风格,魅力将不复存在。
示范二:过于讲究汉字的笔顺,容易抹杀了人的创造力。其一,汉字笔顺是次要的,笔顺再标准,写出来的字却很难看,依然白搭,重要的是成品效果。其二,在阅读过程中,很少人会去刻意在乎笔画顺序,留意的只是内容。所以,过于讲究汉字的笔顺,有时容易抹杀了人的创造力,刻意按照笔顺来写,既减缓了书写速度,也遏制了人的创造力。
五、写作(70分)
【审题点拔】
1、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
2、从“父王——亚历山大”“唐诗——宋朝诗人”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