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他山之石]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2届第一次联考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2届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平湖中学     校审:余姚中学
考生须知:
1. 本科目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 试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侘傺(chì)   裹挟(xié)   大杂烩(huì)     混水摸鱼(hùn)
B. 档次(dàng)  荏苒(rěn)   协奏曲(zhòu)  剜肉补疮(wān)  
C. 下载(zài)   菡萏(hàn)   哈巴狗(hǎ)    名媛淑女(yuàn)
   D. 挑剔(tì)    摭拾(zhí)   卡脖子(qiǎ)   少不更事(shào)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只有图书市场而没有文学界。这样的观点或许过于武断,但面对着秘史、耍酷文学的喧嚣,厚重原创作品的凋零,文学式微的呼喊已然绵亘多年。
B. 一条微博能引发暴棚效应,靠陈词滥调是不行的;要能在微博世界里激起涟漪,让主流话语也能春风化雨,是要下一番真工夫的。
C.“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许多有识之士为此惮精竭虑,大声疾呼,我们切不可置若罔闻。
D. 信用卡又称“电子货币”,是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用凭证,具有购物、消费、汇对、转账等多种用途,便捷安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2010年岁末,国寿上海分公司和国际知名珠宝加工企业香港嘉麟金店,联手为鹤卡客户推出了“钻石,献给我最爱的人”的大型惠赠活动。
B. 香港立法会就有关日本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对日本福岛县核电厂辐射泄漏的应对措施,以及前赴日本的香港旅客的人身安全事宜等向政府提出了紧急质询。
C. 在春节晚会上,七名仙女装束的舞蹈演员站在升降舞台上长袖善舞,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绎到了极致,给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D.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那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
B. 利用当过派出所协管员,能通过熟识的民警登录公安内部网查询户籍信息,一名男子利用查出来的真实户籍资料伪造套牌户口,并通过伪造准予迁入证明等方式大肆贩卖北京户口。
C. 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D. 为了消除富豪们的误解,盖茨和巴菲特将会尽快发来亲笔信,说明此次活动只为结交朋友、寻找伙伴,不会给中国富豪们带来劝捐的压力。
5.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其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 ③①②⑤④       B. ③④①②⑤       C. ③④②①⑤    D. ②③①⑤④
6. 仿照画线句,再写一段话。(4分)
  我最喜欢四月的阳光,四月的阳光不瘟不火,透明湿润,有琉璃的质感。
四月的阳光,使每一朵花都如水晶雕成,在风里唱着希望之歌,歌声七色仿佛彩虹。
   四月的阳光,                                                               。
7. 请看以下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

⑴ 用生动具体的语言,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3分)
                                                                                
⑵ 请准确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格物致知”与杨万里咏月诗
由于身兼诗人与理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山水诗人著称的杨万里能够将格物致知的思想中所蕴涵的诗性观念运用到创作中,以理学家的仁者胸怀和人格涵养赋予自然万物以独特的情感与审美观照。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的《礼记•大学》篇,宋代的理学家从各自思想学说的角度出发对“格物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共同的问题是探讨“物”和“知”的关系,目的是要通过对规律的认知和把握去揭示和贯彻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格物致知”作为理学的一种哲学方法,它在实现人生境界的同时也由一种人生哲学而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这也是其能够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循的为学方法的重要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学讲究“格物”,诗学注重“感物”,二者处在不同的层面中。但从情感体验的这个角度讲,“格物”之“物”与文学创作中的“感物”之“物”有着亲缘关系。在文学家那里,“物”是他们以感性、形象表达情感的中介,而理学家则要尽“物”之“理”。事实上,理学的“格物”到诗学的“感物”只一步之遥,关键是要找到二者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能够沟通起来的桥梁。  
作为理学家,杨万里对理学“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谨遵不讳,对“物”也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在哲学著作《庸言》中说:“物亡道存,道则存矣,何地措道哉?”其把对物的认识作为“道”的第一要素与理学家的思致是一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数也,依于数而已”,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数量和性质,但这些皆非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于他们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事物中所蕴涵的“理”。 杨万里正是领会了“物”所负载的双重意义,因此,在超越江西诗风的艰难历程中,他最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自然万物,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对自然的描写,并用理学家“格物”的精神去认真观察、揣摩,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以少总多,通过不同事物的变化情态去揭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
杨万里有意识地去展现自然物象的多重意态,对于月亮意象摄取同样如此,月亮的各种情态都尽现其笔下。不仅有落月、新月、半月、孤月、江月、霜月、秋月、雪月、晓月、圆月、弯月、残月、缺月、垂月、月波、月色、月影等形影展现;亦有月低梅影、湖光月色、花愁月恨、月色波声、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月梢风叶、酒浪月波、月华露气等摇曳生姿的景致描写。尽管前人对月亮已极尽描写,但杨万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依然能够把月亮写得异彩纷呈,不落寞臼,这无疑有赖于其哲学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渗透,从而能够以超越前人的审美直觉,将对月亮意象的内涵营造得更为深入而精妙。如果抛开月亮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内涵,仅就其自身的审美情态而言,杨万里之前的诗人描写得已经极其精微,仅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仅赢得“孤篇压全唐”的赞誉,更是令其后的诗人望而却步,就连天才诗人李白笔下的月亮也大都是起着烘托情思、寄寓哲理的作用,而对直接描写月亮升沉陨落的情形是有所回避的。而在杨万里的笔下,他却从不同侧面来描写月亮初生、高照、低沉的各种情态。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
8. 下列对“格物致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学派的思想,《礼记•大学》篇里首先提到这个名词,后来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守的为学方法。
B.格物致知在宋理学家的思想学说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作为哲学方法是一致的,都探讨“物”“知”的关系。
C.格物致知在理学中开始是探讨人生哲学,后来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了实现人生境界的目的。
D.格物致知揭示了理学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一种认识论,是通过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来实现这个目的的。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理学、诗歌学都注重认识论研究,不过重点有所偏重,理学讲究格物,诗歌学讲究感物,二者在不同层面。
   B.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分析,理学家的物与文学家的物是一致的,不过前者处于思维领域,而后者处于审美领域。
   C.杨万里十分注重描写自然景物,用自然造化揭示景物变化情态的妙处,使得诗歌意象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D.作为理学家和诗人的杨万里对“格物致知”的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十分尊崇“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
10.杨万里对“月”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鼓手的遭遇
                             【波兰】姆罗热克
我爱我的鼓。我用一根宽带子系着鼓,挂在我的脖子上。我的手指已把鼓槌磨得铮亮。我常常背着这面鼓走,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咚咚声。因为我的手已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这面鼓的了。一旦这面鼓沉默下来,我就会觉得浑身难受。
一天傍晚,正当我精神抖擞地敲打着这面鼓的时候,一位将军走到我面前。他衣着不整,上身穿件短上衣,没有扣扣子,袒胸露怀,下身穿的是一条衬裤。他跟我打了个招呼,干咳了一声,接着便赞扬起政府和国家来,最后他似乎是漫不经心地说:
“您总是这样不停地敲鼓吗?”
“是的!”我高声回答,同时敲得更有劲了。“为国争光!”  
“说得对,很对。”他点点头表示赞同,但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您还要这样长时间地敲下去吗?”  
“是的,将军同志,只要我还有力气!”我兴奋地回答。  
①“噢,好小伙子!”将军夸奖我说,同时伸手挠了挠头。  
“你能这样敲多久呢?”  
“一直敲到死!”我自豪地大声说。  
“嗯,嗯……”将军感到惊诧,他沉默了片刻,思索着什么,随后又转了话题。  
“已经很晚了。”他说。  
“晚只是对敌人而言,决不是对我们。”我大声叫嚷说,“明天属于我们!”  
“说得很好,很好。”将军表示同意,但有点恼火,“我指的是时间已经很晚了。”  
“战斗的时刻已经来到!我们的战鼓将不停地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将军,您可以信赖您的鼓手!”我怀着一名真正的鼓手的高尚的激情,振臂高呼起来。
“我们的军队可以因为您而感到骄傲。”将军有点儿酸溜溜地说。他的身子微微颤抖了一下,因为夜幕已经降临到宿营地上。  
“是的,我们的军队会感到骄傲。我们不会停滞不前,因为我们要进军,夜以继日地进军。但我们每前进一步……”  
“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不停的胜利鼓声!”我脱口而出,一边击着鼓。  
“喔,这,这,”将军嗫嚅地说,“是的,确实是这样。”说完,他朝自己的帐篷走去。我独自一人留了下来。但是,孤独更增强了我作为一名鼓手的自我牺牲精神和责任感。“将军,你走了。”我心想,“但是你知道,你忠诚的鼓手还在警戒着。你的额上已经出现了一道道犁沟似的皱纹,你还在全神贯注地考虑战略部署。你和我,我们两人将一起迎接曙光。我将以你和我个人的名义,用鼓声宣告它的来临。”这种对将军的爱戴之情,这种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充溢了我的心灵,我竭尽全力把鼓点敲得更急,更响。②夜已深沉,我用青春的全部热情,怀着一个伟大的理想,献身于我的光荣劳动,只是在鼓锤击鼓间歇的时刻,我才听见从将军的防水帆布帐篷里传来的弹簧垫的哧溜声。有人仿佛在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后来,在将近午夜的时候,在帐篷前面,隐约出现了一个白色身影,这就是身穿睡衣的将军。他的声音有点嘶哑。  
“所以,您是说,这个……您的鼓还要继续击下去,是吗?”他说。在这夜静更深的时候,他还到我这儿来,真是使我感动,他真正是战士的慈父啊!  
“是的,将军!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要击鼓,我的天职和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要求我这样做,我保证战鼓长鸣!”  
将军咬了咬牙。我以为,这是因为他感到冷的缘故。后来,他瓮声瓮气地说:“好,很好。”说完就走了。  
很快,我就被捕了。执行这项命令的巡逻队一声不吭地包围了我,从我的脖子上摘去了战鼓,从我精疲力竭,冰冷的手中夺走了鼓槌。谷地里一片寂静。他们之中有一个人告诉我,逮捕我是执行将军的命令,罪名是暴露目标,暴露目标!  
此刻,天色已开始发亮。迎接黎明的只是一阵阵响亮的鼾声,当我们走过将军的帐篷时,我清楚地听见了这鼾声。
(选文有删改)
11.小说开篇对鼓的描写作用是什么?(3分)
                                                                                
12.小说结尾说“迎接黎明的只是一阵阵响亮的鼾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13.文中的两处画线句极富内涵,请作简要分析。(4分)
                                                                                
14.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鼓手的遭遇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也。父偘,周大将军。荣性刚严,有武艺,仕周为内侍上士。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高祖受禅,进位大将军,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从河间王弘击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青州总管。荣在州,选绝有力者为伍伯①,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奸盗屏迹,境内肃然。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上甚善之。后因入朝觐,特加劳勉。荣以母老,请每岁入朝,上许之。及辞,上赐宴于内殿,诏王公作诗以饯之。
伐陈之役,以为行军总管,率水军自东莱傍海,入太湖,取吴郡。既破丹阳,吴人共立萧瓛为主,阻兵于晋陵,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将军。突厥寇边,以为行军总管,屯幽州。母忧去职。明年,起为幽州总管。荣性严酷,有威容,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范阳卢氏,代为著姓,荣皆署为吏卒以屈辱之。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棰,命取之,辄以试人。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荣曰:“无过尚尔,况有过邪!”榜棰如旧。
荣每巡省管内,闻官人及百姓妻女有美色,辄舍其室而淫之。贪暴放纵日甚。是时元弘嗣被除为幽州长史,惧为荣所辱,固辞。上知之,敕荣曰:“弘嗣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荣忿曰:“竖子何敢弄我!”于是遣弘嗣监纳仓粟,得一糠一秕,辄罚之。每笞虽不满十,然一日之中,或至三数。如是历年,怨隙日构,荣遂收付狱,禁绝其粮。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咽之。其妻诣阙称冤,上遣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奏荣虐毒非虚,又贼秽狼籍,遂征还京师,赐死。先是,荣家寝室无故有蛆数斛,从地坟出。未几,荣死于蛆出之处。   
(《隋书•卷七十四  列传三十九 酷吏传》)
注①:伍伯,一种为官吏出行开道护卫的力役,文中指掌刑衙役。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道次见丛荆     次:驻扎      
B. 突厥寇边       寇:侵犯
C. 流血盈前       盈:充满      
D. 怨隙日构       构:形成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                   B. 堪为笞棰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谁为大王为此计
C. 阻兵于晋陵                           D. 上甚善之
   徘徊于斗牛之间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燕荣性格刚严,武艺高强,为官以严厉著称,管辖地区盗贼绝迹,百姓相安无事,隋文帝对其颇为赏识,还特地加以慰劳勉励。
B. 某次燕荣鞭打一人,那人辩解说自己没有犯罪,于是燕荣答应他如果他下次再犯错,就宽恕他不施以惩罚,后来他再次犯错,虽然别人替他求情,但那人仍然遭到鞭打。
C. 后来燕荣每次巡视幽州境内,听说官吏百姓的妻子、女儿有长得美丽的,就住在那家把这些女子奸污,贪酷暴虐放纵任意,一天比一天厉害。最终因他的暴虐凶残、贪赃污秽而被隋文帝赐死。
D. 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时,害怕被燕荣所侮辱,所以坚决推辞。隋文帝下诏书想要庇护元弘嗣,却反倒招致燕荣的刁难、毒打和关押。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将军。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 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3分)
                                                                              
⑵ 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赠 少 年
                   【唐】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淮阴市,暗用“淮阴市井笑韩信”的典故。
21.“月照高楼”与 “月上柳梢”、“晓风残月”中的“月”分别有什么意味?(3分)
                                                                                 
22.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不遇”和“侠气高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5分)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3. 请用一句话简述“礼”与“仁”的关系。(2分)
                                                                                      

《论语》中“礼”字共出现七十四次,但不见孔子对礼下过任何较有概括性的定义,那是因为孔子知道时代不同了,礼也是要有“损益”的,而不是僵硬不变的。我们今天学习《论语》,同样需要具备“损益”观。比如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现在已经基本摒弃了,这就是“损”。但他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仍然适用于当今社会,而且值得大力倡导。
24. 上面这段文字的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⑴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⑵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⑶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⑷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⑸众里寻他千百度,                ,                。(辛弃疾《青玉案》)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我家乡深山的阴处有一种植物,叫“山海棠”。即便生在僻处,无人观赏,可它依旧是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了枝叶,开出鲜艳欲滴的花朵。我很是不解,曾对祖父说:“它真是不懂人间世故,既然开在深山无人识,便大可以养养精神、偷偷懒,没必要下多余的工夫。”祖父瞪了我一眼,说:“你究竟是太年轻,看重功名,内心浮躁,不知人间真相。在山海棠那里,它只按自己的心性而活,生为花朵,就要往好里开,至于能不能被人看见、被人夸奖,它从来都不会去想。可是,一旦有人走到它跟前,它的俊相就会烫了这人的眼睛,让人从心底里生出敬意。”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段文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