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一)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1)上片一、二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答:                                                            
(2)从下片看,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寂寥”之感?请概括说明。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首联寄遇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                                                              
(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 淲
满城风雨近重阳①,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1)“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                                                              
(2)细读全诗,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②,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本词为作者谪居黔州(今四川彭水)时所作。②两谢: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
(1)词的开头两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                                                            
(2)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答: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①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①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婉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
答:                                                              
(2)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述梦
陆 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②死堪羞。
注①褠(ɡōu):直袖单衣。②床箦(zé):床席。
(1)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急”“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                                                            
(2)请具体说明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回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这首诗中哪两个情境形象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征?
答:                                                              
(2)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
答: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病军人
卢 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潢旧卒
张 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
答:                                                              
(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①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②。
注①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②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诗肠鼓吹,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1)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
答:                                                              
(2)“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                                                              
答案
1.(1)①花木繁盛,花香阵阵,景色秾丽美好。②渲染洛阳满城春色,反衬深沉的离愁别绪。
(2)①旅途春光无限,愁思也无边无际;②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驿舍偏僻寂静;③抒情主人公夜不成眠,望月思人,备感“寂寥”。
2.(1)借代。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
(2)颔联写生机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尘世生活情景。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明丽的自然美景。
3.(1)①生活的艰辛,②命途的不顺,③生命的衰老。
(2)①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②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4.(1)一是妙合眼前之景,交代登山时的情境,并点明题意;二是点出登山时间,重阳在即;三是情随景生,引发情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由身世飘零的悲凉,年华已逝的叹惜,理想抱负的执著,到壮志未酬的感慨,宿命相怜的嗟伤。
5.(1)写阴雨连绵及居屋“似乘船”,表明贬谪之地环境的恶劣;结构上先抑后扬,与后面写乐情形成反衬。
(2)开头两句,抒发了作者在恶劣环境中的苦闷之情;“及至”一句,抒发了适逢佳节天晴的欣喜之情;“莫笑”“君看”,抒发了虽年高而不服老的自得之情;“追两谢”“拍古人肩”,抒发了虽身经忧患却心胸开朗的豪迈之情。
6.(1)张诗动静结合,施诗细节描写。
(2)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7.(1)“急”既写出了边塞大雪纷飞的情景,也点明了烽火连传的危急战事;“开”则有云开日出之意,写出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愿望。
(2)并非要追求功名,而是耻于平庸老死家中;表达了作者希望上战场收复失地的拳拳报国之心,以及无法实现的悲哀,对朝廷不思收复失地的埋怨。
8.(1)看黄菊,听玄蝉。
(2)比喻。以马、雕自比,具体形象,表现出作者渴望驰骋疆场、搏击长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9.(1)同:都是返乡士兵。异:一病一老,一在途中一已归乡。
(2)对病军人的同情。
(3)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
10.(1)通篇围绕“闲”展开,临水的数间茅屋是闲,垂杨下轻衫短帽的形象是闲,黄鹂三两声中醒来晚的午醉生活是闲。通过居住环境、服饰、日常生活等方面描写了词人的闲居生活。
(2)设问。作用:①表现作者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含蓄深沉地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②照应开头的“闲”字,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二)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
答:                                                                        

(2)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 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一江明月碧琉璃”描绘了一幅水月交映的阔远意境,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天地,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词是怎样写景抒情的?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说明。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注】,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  观潮:观看钱塘江的怒潮。每年阴历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的潮水奔腾汹涌,极为壮观。
(1)上片使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弄潮儿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这首诗运用了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
答: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请简要分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答:                                                                        


(2)“雪净胡天牧马还”渲染了什么样的边地氛围?
答:                                                                        

(3)在表达思乡情怀上,两首诗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 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
答:                                                                        


(2)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
答:                                                                        


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机女叹
[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
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月夜闻纺织声
[清]陈文述
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
多少吴姬厌罗縠,绿窗一样夜眠迟。
(1)请概括这两首诗蕴含的相同情感,并简要分析叶茵的《机女叹》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织女生活的。
答:                                                                        


(2)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门怨(其二)
李 白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秋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1)简要分析“长愁”二字在本诗前两句中具体如何体现。
答:                                                                        


(2)古人评此诗“独照”二字“无理而妙”,试作具体说明。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①
韦庄②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金陵: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②韦庄:唐代末年诗人。
(1)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一用颠倒之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简要赏析这一联。
答:                                                                        


(2)本首诗和《琵琶行》第二段一样,都以写“江月”作结,分别分析其作用。
答:                                                                        


答案
1.(1)①战乱连年,山河破碎;②亲人离散,生死未卜;③老友分别,难以重逢。
(2)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了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
2.(1)江面月色由夜阑风静而来,明澈如镜,清辉万里,温婉静谧,令人豁然开朗。它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天地,想象词人以此来象征陈述古为人高洁耿介,象征他们友情的冰清玉洁,象征他们前程的光明,等等,言有尽而意无穷。
(2)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词人把景物的情思交织起来写,有层次地表现出感情的波澜。
3.(1)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万面鼓声中”将江潮之声比作鼓声;“来疑沧海尽成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或:运用了侧面描写的艺术手法,“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两句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塘江边争睹潮涌的盛况,侧面衬托了钱塘江江潮的壮观。)
(2)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的弄潮儿形象。钱塘江的江潮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表现出其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
4.(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凉。
(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
5.(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沙似雪”“月如霜”;按照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的顺序描写景物;融情于景,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2)苍凉而和平宁谧。
(3)虚实结合。李诗由“芦管”想到征人“尽望乡”,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思乡之情;高诗是由满含思乡情感的“梅花”曲,联想到乐曲落满关山,以此表现出思乡之情。(或答“以动写静”“视听结合”“借景抒情”亦可)
6.(1)特点:视听结合,第一句写视觉,第二句写听觉(或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对比);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景的特点:清静。
(2)示例一:末句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无影无踪,以动衬静,写出了热闹归于平静,最终恬淡清明的意境。
示例二: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或清朗,如梦似幻),以动衬静,表现了恬淡清明的意境。
7.(1)①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之气(或对富人富贵骄人的不满);表达了对织女深深的同情(或表达织女哀叹自己辛苦劳作的辛酸和无奈之情)。②“织”(或劳作情景)和“售”。织女机声不停,通宵劳作,费尽辛苦,才织得纱绢;织女们将精心制作的织物送到大户人家去出售,结果换来的却是富人的不屑与嫌弃。
(2)①对比。②前两句将茅檐舍下纺织女的辛苦疲倦、体力不支,与锦绣屋阁中富家女的娇憨悠闲作对比,后二句将“厌罗縠”的“吴姬”和贫寒的“织女”进行对比,同是不眠,人生却迥然不同。突出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与同情。
8.(1)虽然春天年年来临,但宫女却不知人间还有春天,眼前总是满目秋意,见其“愁长”;四面黄金涂壁,华贵至极,但在主人公看来,总被留尘污满,那么华贵只能让“我”更添悲愁。
(2)月本无情,清辉遍洒,但在宫女眼中一到寂寂长门,便成独照,可见明月是有意相苦,此说显得“无理”,但于此不难看出宫女愁怨之深:月亮到此都成“独照”,那么人之孤独不言自明,不言怨而怨自知,可见用语之妙。
9.(1)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像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
(2)白诗: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乐声令人沉醉的效果。
韦诗:写出环境由喧闹转入寂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