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古代年龄的代称、典故及来源

(一)古代年龄的代称(1)
浏览古代的诗词文赋时,都经常会遇到年龄的代称,现将较为常见的介绍如下。
襁褓之年:幼年,襁褓,背负幼儿的布条和小被。
百晬bǎi zuì:小儿诞生满百日举行的贺宴。
周晬:一岁。小儿周岁时举行的宴会。小孩出生后满一周岁称为“晬”
抓周:旧俗于小孩满周岁时,长辈将书本、算盘、笔墨等各种物品摆在孩子面前,让他随意抓取,由此来推测他未来的动向。亦称为“试周”“试晬”“试儿”。
嫛婗yī ní :婴儿,幼小时。
黄口:本意是雏 chú鸟的嘴;指代婴儿。一说:十岁以下。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一至三岁的孩童(一说:二至三岁)。需人提携、怀抱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另说:指国小或幼稚园的学童。
总丱zǒng guàn:指童年。古时儿童束发为两角。
冲龄:幼年。多指天子而言
小年:幼年
童年:幼年时期
龆龀tiáo chèn:1.垂髫换齿之时。指童年。齠,通“ 髫 ”。(2).借指孩童。
儿童换牙的年龄,指幼年,童年=龆年,髫龄,髫年。
龆年稚齿:孩童时期。
始龀之年:年幼的人。七,八岁。龀,自乳齿脱换为成人的牙齿。说文解字:“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称龆年或髫年。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觿年xī nián:语本《诗•卫风•芄兰wánlán》:“芄兰之支,童子佩觿。”后因以“觿年”为童年。觿,用兽骨制成的锥子,可解开绳结,亦可作为佩饰。
黄童:孩童。因幼童毛发未黑,故称为“黄童”。
白叟黄童:指老老少少。白叟,老人。黄童,小孩。
垂髻(jì)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垂发:比喻儿童或童年=垂髫。
垂髫:七,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童子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垂发,总发。
总角:比喻童年旧时未成年男女,编扎头发,形如两角,称为“总角”。故用以指未成年的男女。七八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就傅(fù)之年:意指八岁或十岁。
旬年:意指十岁。对人的寿命而言,每十年叫一旬。而“年”是年纪之意,故“旬年”意指十岁。
幼学:满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年代曰幼,学”
束发:束,捆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及笄:笄,簪(zān)子,插住挽起的头发之用。《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意为女子长成十五岁时,应结发用笄插之,故旧时称女子十五岁为“及笄”。又《礼记•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所以又以“及笄”谓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
弱冠:《礼记•曲礼》:“二十曰弱,冠”。弱,年少。是说古代时,男子到了二十岁要行冠礼了。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二十岁)时加冠的礼节,仪式隆重,须选定吉日,邀请宾客,故以“弱冠”指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
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是说男子到了三十岁该成家立业了,因称男子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意思是说,遇事能明辨是非而不为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这里的“命”指天命,天能致命于人,决定人类命运。《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为人到五十岁方才懂得了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之年”作为五十岁的代词。也称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花甲之年:古代用干支法纪年,天干地支的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干支的配合,其变有六十,从甲子起到癸亥至,一周为六十变,又名六十甲子,由此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也称平头、花甲子。
耳顺之年:也是指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意为耳闻其言,能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之年”作六十岁的代称。
古稀之年:七十岁的代称,源出唐朝大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之年:《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又“耋,老也,八十曰耋。”,泛指八九十岁的老年人。耋:过了六十岁。后人把两字连用,泛指年寿高。
期颐之年:《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郑玄注:“颐,养也。”是说人生以百年为期,百岁者饮食、起居、动作无所不待于养,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古稀之年”,“耄耋之年”,“期颐之年”,也都可以前两个字代称相应的年岁,如“年已而立”,“已过花甲”。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通称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廿岁通称。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也称“碧玉年华”
桃李年华:廿岁女子
花信年华:廿四岁女子
待字之年:待嫁女子
标梅之年:出嫁女子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
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杖朝:八十岁之年
鲐(tái)背:九十岁之年。
白首:通称老年人,又称皓首;
黄发:通称长寿老人;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中寿:七十为中寿;
上寿:九十为上寿。
壮室之年:三十岁
春秋鼎盛:四十岁
强仕(shì)之年:四十岁→礼记:四十曰及,而仕
杖家之年:五十岁→礼记:五十杖于家
艾服之年:五十岁→礼记:五十曰艾,服官政
大衍之年:五十岁→易:大衍之数为五十
艾老之年:五十岁
半百之年:五十岁
耆(qí )年:六十岁
平头甲子:六十岁
杖乡之年:六,十岁→周制允许六,十岁以上老人撑着拐杖在“乡中”行走
从心之年:七十岁
杖国之年:七十岁→周制允许七十岁以上老人撑着拐杖在“国都”内行走
致事之年:七十岁
悬车之年:七十岁:汉代薛广德因年老辞官还乡,皇帝赐他安车驷马至家乡沛郡,太守至郡界迎接,一郡以为荣耀,他将赐予的安车悬挂起来传给子孙后代,作为纪念
刻鸠(jiū)进杖:七十或八十岁
喜寿:七十七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
杖朝之年:八十岁→周制允许八十岁以上老人撑着拐杖入朝
八十八岁米寿:→米字看似八十八
齯(ní)齿:九十岁
黄发:九十岁
冻梨:九十岁
白寿:九十九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
茶寿:一百零八岁,茶字上面为廿,下面八十八,二者相加所得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上寿指九十岁以上;
中寿指八十岁以上;
下寿指七十岁以上(也有指六,十岁以上)
※三十岁以后的年龄代称,主要是形容男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