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写作激趣四法
摘 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局限在“写”与“评”两方面,造成学生写作兴趣不高,他们甚至把作文当作一件苦差事。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要提高写作效率,就必须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黯然无色的作文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关键词:观察 模仿 表现 兴趣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疼的莫过于作文教学,每当作文时,学生总是愁眉苦脸,没有激情,以致作文被他们戏称为头痛课。教师精心指导,也难见有好的收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部分学生写作功底差,连简单的语句都写不通顺;其次,阅读面窄,生活观察不够,难以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第三,平常难以动笔,自然到写作时,就显得困难重重。
二是我们教师方面的原因。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命题时不是范围太大,就是偏窄,使得学生往往无从下笔;还有在批改作文时,总是用千篇一律的话语,不是“主题不明确,语句不通顺”,就是“叙事不具体,没有真情实感”,评语没有新意,没有切中有害,鼓励性的话语一篇从头到尾,找不出几句,这样怎么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呢?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为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向上的动力,就会追求,就会探索,直至成功。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欲望(包括写作欲望),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要提高写作效率,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其中,力求写出好文章来。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不投身到生活中去,写出来的文章难免空洞无物。既然写作要反映生活,那就需要语文教师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正确地观察和认识生活,在观察中积累生活的经验。应该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背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的真挚情感得以畅快淋漓地表达。基于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就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让学生走进大社会、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激情,引导他们正确地观察和认识生活,去发现美,采集美,并有意识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就是生活的积累。学生对生活体验多了,提起笔来,就洋洋洒洒,兴味极浓。可见,把写作训练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要鼓励学生模仿佳作
为什么一到写作时,有的学生总感到没内容可写,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肚里无墨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模仿,但模仿不是抄袭,就象写字要临摹一样,自己写总是难以写好的。老舍先生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 这是成名作家的经验之谈,我们也不妨让学生多模仿别人的佳作,尤其对写作水平欠佳的学生,更有实用性。当然,模仿的角度要灵活多样,可以引导学生从篇章结构入手,也可从首尾呼应入手,也可从选材、语言锻造方面加以引导。教读了《我的“长生果”》一文,我出了一道〈〈读书真好〉〉的文章,要求学生模仿所学课文中的时间顺序进行构思,经过点拨、启发之后,学生倒认为作文并不是难下笔,而一旦学会模仿,尝到甜头之后,他们又觉得作文是那么有意思。由此看来,教会学生模仿,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条途径。
三、要教会学生化难为易
在写作指导中,教师结合作文题目说一些趣味性、知识性的笑话、故事,也是激发学生“乐写”的手段之一。作为语文老师,如何让作文指导得富有成效,这对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议论文这一种文体的写法,初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比记叙文难写,没内容可写。我们语文老师可不妨在学生动笔之前,做些引导,寓教于乐。上一年,我布置了《知识有用吗》这一作文题,先以读中学时听大人讲的一则笑话入手。 从前,有这样一个孩子,他给自己的父亲写信,因字识得不多,凡信中遇到写不来的字均用圆圈代替。他写到:“尊敬的老0(爸)【注:括号里的字即圆圈所要代表的字】,听说你生0(病),千万要好好养0(病),不要下0(地),我回来了会去看你的0(病)。”过了几天,信捎到了,由于父亲是个文盲,就叫邻居的一个半文盲的孩子读信(此人爱吃蛋),他将那信读成:“尊敬的老蛋,听说你生蛋,千万要好好养蛋,不要下蛋,我回来了会去看你的蛋。” 那位父亲听了,当场气晕了。听到这里,学生笑得前俯后仰,我就乘机提出这则笑话的用意是告诉我们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他们能从知识重要性方面去提炼观点,而且入题很快,感觉写起来不难。类似这样的点拨、引导,对启发学生的兴趣有良好的作用。
四、要给予学生表现机会
在写作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情感,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可供选择:
(一)给予口头表扬。每位学生都喜欢听表扬的话,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写作评讲课的时间,以欣赏鼓励的眼光来对待他们,当众表扬,让他们学会欣赏自已。这就是说,我们老师必须善于发现习作中的亮点,无论是选材,还是结构;无论是立意,还是表达;哪怕只有一个句子,甚至只是一个词用得恰到好处,我们教师都应当尽可能给予美言几句,要让学生明白有付出,就会有成功的时候。
(二)开辟作文专栏。可充分利用后黑板或教室四周墙壁开设“作文园地”、“片段欣赏”等专栏。通常每四周更换一次内容,主要是将批改中发现的佳作、精彩片段张贴在专栏内,供全班学生鉴赏与批评。此举做法相当可行,也很有成效,对于习作者来说,自己的佳作被用以展示,自然有一种成就感,这样,能促进他们写出更多的文章来。
(三)举办征文竞赛。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征文比赛,也可是现场作文大赛。比赛前,教师应作适当的指导,从中评选出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若干名,评出名次。一、二、三等奖的稿件给予张贴在“作文园地”专栏里,写作有进步的后进生更要给予肯定。这样适时的鼓励,有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编撰作文专集。每次作文,可选出5—6篇写得有价值的稿件,发给他们统一的作文纸,要求这些学生再工整地抄写一遍。一学期下来可收集50—60篇。教师把这些稿件依先后顺序装订成本,配上封面,编上目录,标明作者,把它当成作文书发给学生传阅。此种办法可谓一举多得。一得,学生所写的文章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成功经验,包括精彩的片断,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句,很容易让其他同学接受。二得,对那些榜上无名的学生更是一副激发写作欲望的良药。因为这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他们也想试一试,或许也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三得,对于发表者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奖赏,自己的作品被同学拿去传阅,他们自然会涌动一种自豪感,从而产生写作的愉悦心情。
(五)鼓励积极投稿。做为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发表,当然,发表文章并非易事,但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因为这一点,就不想推荐自己弟子的作品。要知道,在学生的心目中,作品能够被报刊录用,该是多么欣喜的事。话再说过来,即使不被发表,却能促进他们去努力,去争取。上学期,我就从班级习作中选出了三篇作文,让学生自己邮寄到省、市有影响的刊物,虽然还未发表,但不少学生知情后,都投去羡慕的眼光。如果一些佳作能够榜上有名,那对全班同学将是最好的鼓舞。
总之,培养写作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只要语文教师能积极地引导,在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就一定能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就一定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效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