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中的概念隐喻和部分名字的隐喻
隐喻是一种普通的语言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动中的日常概念系统中,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我们赖以进行的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的。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本研究旨在将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围城》的隐喻分析中。本文将对《围城》中的部分名字中的隐喻进行分析。在分析语言层面上的隐喻之后,进一步探讨存在于这些隐喻后的深层次的概念隐喻。与此同时,应用隐喻的经验主义观点对所分析的隐喻稍加以阐释。从认知这一新的角度对作品中隐喻的解读,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围城》这部作品中的隐喻。
一、概念隐喻理论
(一)概念隐喻的分类
Lakoff&Johnson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空间隐喻,(spatial metaphors),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3].
1.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一个空间方位。空间概念是人们较早产生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在认知和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最初用于空间关系的词语后来被用来喻指时间、状态、过程、关系等抽象概念,形成了用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
2.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帮助我们将抽象的事件、活动、情感等视为有形的实体和物质。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可提供物质基础,由此而派生出另一类隐喻———实体隐喻。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
3、结构隐喻
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都可以进一步拓展为内容更丰富的结构隐喻,所谓结构隐喻就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例如,THE MIND IS AN ENTITY这一实体隐喻只是将MIND这一概念实体化,除此之外并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概念,但当我们把这二实体隐喻拓展为结构隐喻THE MIND IS A MACHINE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My mind just isn\\\\\\\\\\\\\\\'t operating.(我的大脑现在转不起来。)
I\\\\\\\\\\\\\\\'m a little rusty today.(我今天有点生锈了。)
We\\\\\\\\\\\\\\\'re still trying to grind out the solution to this equation.(我们仍在设法琢磨出这个方程的解。)
由于该结构隐喻中用做始源域的概念MACHINE有清晰的结构和界定,通过隐喻投射这些都被移植到了目标域之上,于是作为目标域的MIND也获得了清晰的结构和界定 ,我们可以认为MIND像MACHINE一样也有工作,休息的状态,有不同的效率,有能量的来源等。
(二)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经验主义
隐喻不仅仅是作为语言修辞的手段,更是人类思维的主要方式,它是人们用自己的经验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4】。概念隐喻论是基于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主义的语言观,即认为没有哪种概念能绝对客观地存在于人脑中,任何概念都是基于个人经验基础之上的。该经验可能直接来自我们的身体,也可能来自认知主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这一经验基础也反映在语言表达中,人们常常借助具体概念理解或表达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英语中人们往往借助方位概念“上”、“下”分别表示“愉快”和“悲伤”,“有意识”和“无意识”。在《围城》中,钱钟书自己的个人经验我们是不容忽视的。
二、《围城》中隐喻的认知研究
从结构上讲,隐喻就是跨域映现,人们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一个概念领域。也就是说人们对隐喻的理解是通过原始域中的某些特征向目标域的映射来实现的。在两个域中,源域和目标域是不对等的。根据具体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说,我们理解抽象的时间通过我们能看得到的金钱来理解。文章的这个部分试图去阐释《围城》中的隐喻通过分析部分书中名字中的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书中的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在下面的文章中将着重阐释。
(一)《围城》中名字中的隐喻
1. 小说的名字
“围城”小说的名字围城有三方面的隐喻。第一,围城能使人想到婚姻,结婚后,面对的是锅碗瓢盆,对生活的枯燥定会产生厌烦,定会想要冲出这个婚姻的围城。第二,围城还指书中整个病态的社会,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从国外回来,怀揣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完美的爱情和婚姻,然而,他却发现事与愿违,处处碰壁,他陷入这样一个社会的围城当中。第三,围城还可以指整个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就是人们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可是当梦想实现之后,又感觉到迷茫。
因此,围城的隐喻意思分别有:婚姻、整个病态社会、人的一生。
2. 人物的名字
“方鸿渐”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主人公,钱钟书先生给他的主人公起名方鸿渐,方指方方正正,就像书名围城一样。鸿渐来源于易经中的“鸿渐于干,…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阿,…”这个名字给我们的寓意就是无论方鸿渐怎么努力,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注定他就是一名失败者。
因此,从他的名字中也隐喻了他的命运。
“唐晓芙”是书中女性角色中的一个完美形象,当然也是许多现实生活中男人心目里的白雪公主的化身。唐晓芙的取名上极富意义:唐与“塘”同音,指池塘。晓表示早晨,芙显而易见就是荷花了。当我们读到她的名字,眼前瞬间就会展现出一副画,清晨池塘里开着亭亭玉立的荷花。从名字上就能使读者想像出唐晓芙的形象,因此作者对唐的外貌描写就极尽良言:“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因此,我们从唐晓芙的名字中也能看出所蕴含的寓意就是她那几乎完美的性格。
3. 大学的名字
“三闾大学”三闾是地名。三闾大学的命名耐人寻味,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也称三闾,历来是文人节操的榜样。然而三闾大学的一帮文人却互相倾轧。方鸿渐希望的三闾大学全不是自己所想象的。在这所战时新建的大学,全无学习学术的氛围,也毫无同仇敌忾的气氛,有的只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一片的乌烟瘴气。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这里运用了讽刺的手法。也就是说,三闾大学这个名字所蕴含的隐喻意思就是当时这所学校的恶劣环境。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学校这个小小的文化圈里,深深得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三闾大学是时代的缩影,映射了时代的特点.
因此,三闾大学的命名寓意着这所大学糟糕的学术气氛和恶劣的校园围。同时更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二)《围城》中名字中的概念隐喻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名字中存在的概念隐喻。从这些隐喻中,可以知道作者运用特别的名字来表达所描写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还有所描写事物的深层意思。从以上不难看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学校恶劣的环境都是比较抽象的,而它们的各自的名字却是不同的实体。通过跨域映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命运,还有当时学校的氛围。实体隐喻可以依依这样来表示:
婚姻是一个实体。
整个病态的社会是一个实体。
人生是一个实体。
人物的命运是一个实体。
人物的性格是一个实体。
事物的状态是一个实体。
文章的这部分着重在名字的隐喻上。因此,当我们用结构隐喻进行分析时,这个实体就要用不同的名字来代替。于是,名字中的结构隐喻可以这样来表示:
婚姻像围城。
整个病态的社会像一个围城。
人的一生是围城。
人物的命运是方鸿渐。
人物的性格是唐晓芙。
事物的状态是三闾大学。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书名围城就像我们熟悉的婚姻,城外的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冲出去。同样在那个病态的社会也是这样的。人的一生也和围城有着极其的相似性。书中的人物都未能从理想的围城中冲出来,也都未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围城。方鸿渐这个名字也告诉我们他的命运与性格是怎样的。他的人生也是十之八九不如意,在围城中徘徊犹豫。而唐晓芙从书中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她的纯洁、天真、活泼,丝毫没有被外界空气污染过的迹象,她不会刻意雕琢自己,用假象来迷惑人。从她的性格可以看出她是个理想主义者,希望自己的爱情波澜壮阔,然而当她的爱情出现一些波折时便会屈服,终究没能和方鸿渐进入理想中的围城。三闾大学本应该是学术气息浓厚的地方,而钱钟书先生却用它的相反的意思来说明当时的学校的情况,揭示了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表现了作者对旧中国西式知识分子的无情嘲弄,以及对中国化了的西方文明的精心审视。
(三)经验主义在作品中的应用
《围城》里写方鸿渐本乡出名的行业是打铁、磨豆腐,名产是泥娃娃,这就是无锡。钱钟书也是无锡人,他也留过洋,也在上海住过,也在内地教过书。虽然得出方鸿渐就是钱钟书的结论有点牵强,但是这个现实的人物和书中的人物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相似性的。《围城》是写实的。在1944年,在日伪统治的上海,在钱钟书周围,存在着一种灰色人生(慵懒的文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玩世不恭、游戏爱情),就像文中所写的三闾大学的状况一样。这样的环境有助于钱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书中的隐喻运用的淋漓尽致。
三、结论
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隐喻传统地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但是隐喻却经历了从修辞到认知的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部分书中的名字作为分析的对象。在展示完各自的隐喻意思后,对它们进行深层次分析。可以看出,钱钟书的语言就是他隐喻思想的反应。进而,小说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理解。钱的生活经历对于他的写作素材和写作风格来说起着至关的作用。作品中新奇,寓意深刻的名字能够更加深化小说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也更加突出,并且大大吸引了读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