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论坛's Archiver

admin 发表于 2009-9-24 15:31

课堂提问的“质量”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考问是语文教学日益科学化、精细化的现实课题,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指责“少慢差费”,究其根本,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提问。



有效性的指向是什么?或者说衡量有效无效的尺度是什么?个人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层面的意义,从大的方面说,课堂提问应该与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有关,即引导学生精神的成长;从小的方面说,课堂提问应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阅读技能的发展、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品位的提升。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与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偏离教学目标,甚至背叛教学目标的随意生成无论多么精彩,也一定是无效的。当然,与目标一致的课堂提问也不一定有效,原因是教学目标是无效的,这里暂且不做探讨。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万能钥匙”的问题:“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找出课文里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好在哪里”;“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概述一下主要内容”……



相同的问题我们在小学课堂里能听到,也能在高中的课堂里听到;我们能在汇集全省乃至全国精英教师和学生的观摩课听到,也能在校内公开课,甚至自己的课堂里听到;我们能在小说课堂里听到,也能在诗歌课堂里听到,甚至说明文课堂里也能听到。



诸如此类现象是荒诞的,提问的有效性是经不起考问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文本解读学的理论基础上,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单元的教学重点,不同文体的解读方法,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有效地课堂提问要从理解深入文本的切入口入手,它有助于理解文本的核心或深层意义,或者说,绕开它我们就不能有效的把握文本及其重要细节所蕴含的思想感情。①例如湖北王皓老师执教的《吆喝》(2007年湖北省青年优质课一等奖)一课中,“三读课文、三赏吆喝”环节设计四个问题:



【师】现在,请大家收回浮想的思绪,进一步来品读吆喝的滋味。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哪一句吆喝,让你一听,就口水直流?



【师】可不,除了在语言上下功夫,他们还在声调上花了不少心思,文章多次提到“唱”出吆喝,他们是怎么唱的?



【师】这些声乐艺术的创造者,既不是明净雅居中舞文弄墨的专业作家,也不是璀灿灯光下引吭高歌的表演艺术家,他们是一群什么人呢?



【师】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让我们通过第六段这个特写镜头,走进吆喝人的心灵世界。②



四个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体悟文本所反映的“吆喝的声乐艺术”、“吆喝人的生存状态”、“吆喝人的人生境界”,可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除了质的要求,有效的课堂提问在量上也应有一定限度,一堂课就两三个核心问题,甚至就一个问题,努力做到少而精。不善问者如婆娘们聊家常,常常会提出一些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题,或问得不着要害;或为问而问,无需提问而提问;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却一无所获;善问者如高明的剖玉刀客,刀锋直指要害,一刀下去,精华毕现,三下两下,精美的宝玉便从包裹的层层杂质中显露出来。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会“小脸通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参考资料:



①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G].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②王皓﹒《吆喝》课堂实录﹒《人民语文》第九期[J].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网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