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知识
成语之最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大的嘴——气吞山河
最大的步——一步登天
最贵的字——一字千金
最尖的针——无孔不入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大的容量——包罗万象
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最怪的动物——虎头蛇尾
最厉害的贼——偷梁换柱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
最短暂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宽广的胸怀——虚怀若谷
最赚钱的生意——一本万利
“工夫”和“功夫”的区别
“工夫”一指占用的时间或空闲的时间。例如,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二是指时候。例如,我当闺女那工夫,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功夫”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武术。例如,要想学好中国功夫,就必须要吃苦。二是指本领、技艺或学问。例如,他经过三年的潜心练习,终于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一般来说,在表达时间这一意思的情况下,“工夫”和“功夫”可以通用。
“像”与“象”的区别
象有三个意思:一是指一种哺乳动物,也就是电视、公园中常见的大象;二是表示形状、样子,例如,景象、形象、万象更新等;三是仿效、模拟的意思,不能单独用,例如,象声词、象形等。
像有四种意思:一是相似、好像的意思,例如,共产党像太阳。“好像”常做动词,是比喻的标志之一;二是指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例如,画像、塑像、像章等;三是比如、比方的意思,表示举例,例如,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最后,像还可以表示揣测、估计的意思,例如,他东张西望,像是在找人。
汉语新词语及解释
白奴:并非是“白种人之奴隶”的意思,而是“作为白领的奴隶”、“白领工奴”之意。虽然身份上、名义上是白领,但经济生活却苦不堪言。
半糖夫妻:源于S.H.E.的歌曲《半糖主义》。半糖夫妻是指经济独立、定期不定期分居生活的夫妻。
抱抱团:抱抱团源于国外之free hugs(免费拥抱、自由拥抱)。“抱抱团”活动,崇尚与陌生人自由拥抱。这个活动最早是由美国人贾森·亨特发起的。
草根网民:身份普通、平凡的网民。
大肚子经济:《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指出,在2005~2020年期间,中国将形成一个生育高峰,人口增长数量将保持在每年1300万~1500万的水平。换句话说,每年中国的孕妇和产妇至少有2800万~3000万之多,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且稳定的“新妈妈市场”,即“大肚子经济”。
丁宠家庭:源于丁克家庭。丁宠家庭是指那些不生养孩子但把宠物当孩子养的家庭。
废统:即台湾岛上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的运作,终止适用“国家统一纲领”。
国际高考移民:为参加国内高考而临时申办取得国外、地区护照的人。
感恩红包:学生送给教师的礼金,其中有自愿的,也有被迫的。
美丽垃圾:过多的产品包装而形成的垃圾。
汉语中的年龄代称及由来
豆蔻年华——十三岁左右的少女。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13至20岁。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15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龄,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弱冠——二十岁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为20岁,须行冠礼,表示已成年,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20岁的女子则称为“桃李年华”。
而立——三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三十而立’。”能够独当一面,坚守自己的志向。
不惑——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古代壮年也称为“强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命——五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指明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生命本身。五十岁也可称为“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耳顺——六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六十岁以上已可称“耆年”。
古稀——七十岁。出自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百岁以上。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因此,今天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容易写错的成语
和蔼可亲 (霭)
唉声叹气 (哀)
按兵不动 (安)
黯然失色 (暗)
慷慨激昂 (扬)
飞扬跋扈 (拔)
纵横捭阖 (稗)
略见一斑 (班)
有口皆碑 (牌)
并行不悖 (背)
白璧微瑕 (壁)
刚愎自用 (俾)
鞭长莫及 (边)
明辨是非 (辩)
按部就班 (步)
别出心裁 (栽)
层出不穷 (曾)
为虎作伥 (帐)
得不偿失 (尝)
瞠目结舌 (瞋)
纵横驰骋 (聘)
相形见绌 (拙)
川流不息 (穿)
沽名钓誉 (估)
容易读错的姓名
应读 错读
犴(姓)àn Gān
卬(姓)áng Yìn
浇(名)ào Jiāo
贲(姓)Bēn Pēn
伻(姓)Bēng Píng
辟(姓)Bì Pì
秘(姓)Bì Mì
卞(姓)Biàn Kǎ
邠(姓)Bīn Fēn
亳(姓)Bó Háo
卜(姓)Bǔ Bo
岑(姓)Cén Jīn
晁(姓)Cháo Zhào
种(姓)Chóng Zhòng
应读 错读
禇(姓)Chǔ Zhǔ
笪(姓)Dá Dàn
妲己(姓) Dá Dān
傣(姓)Dǎi Tài
聃(姓)Dān Rǎn
亶(姓)Dǎn Dàn
啖(姓)Dàn Yán
隥(姓)Dèng Dēng
绖(姓)Dié Zhì
芾(姓)Fèi Shì
不(姓)Fōu Bù
鄜(姓)Fū Lù
涪(姓)Fú Péi
噶(姓)Gá Gě
容易读错的字
暴殄天物:“殄”读tiǎn(舔),灭绝。
贲临:“贲”在这里读bì(必),不读贲bēn(奔)临。
裨益:“裨”在这里读bì(必),不读裨pí(皮)益。
瞠目结舌:“瞠”读chēng(撑),不读táng(堂)。
关卡:“卡”在这里读qiǎ(恰,上声),不读卡车的kǎ。
鞑靼:dá dá(达达),不读dá dàn(达旦)。
发扬踔厉:“踔”读chuō(戳),不读zhuō(桌)。
愤懑:“懑”读mèn(闷),不读mǎn(满)。
干涸:“涸”读hé(河),不读gù (固)。
为虎作伥:“伥”读chāng(昌),不读cháng(长)。
赤壁鏖兵:“鏖”读áo(嗷),不读lù(鹿)。
瞠乎其后:“瞠”读chēng(撑),不读táng(堂)。
咄咄怪事:“咄咄”读duō duō(多多),不读chū chū(出出)。
言简意赅:“赅”读gāi(该),不读kè(刻)或hé(核)。
容易混淆的成语
1. 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 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5.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6. 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用来形容人。
7.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8. 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9. 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0. 一发而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最容易写错的字
1. “果腹”容易错写成“裹腹”。“果腹”是书面语,意为吃饱肚子。说“裹腹”,就要贻笑大方了,那不是把腹部缠起来吗?是饿的吗?
2. “一摊血”不是“一滩血”,这“摊”是个量词,表示摊开的糊状物。别以为血是液体,“摊”就用三点水儿。
3. “不能自已”可不是“不能自己”,你写错了吗?“不能自已”的意思是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个“已”要看清楚哦!
4. “震撼”是说震动;摇撼。比方说:震撼人心、震撼大地等。可不要误会成“震憾”。
5. 这个“床笫”一般人错成了“床第”。这个“笫”指的是竹篾编的席子。理解了原义,你就不会错了。
6. “再接再厉”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这个“历”不要写成了“鼓励”的“励”。
7. “蛛丝马迹”可不是蜘蛛和蚂蚁的痕迹啊,这里要用“马”,而不是“蚂”。蛛丝马迹比喻查究事情根源的不很明显的线索。
8. “坐镇”容易错写成“坐阵”,很多人以为它的意思是“坐在阵地上(指挥)”,其实“坐镇”是指(官长)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比如,老总亲临现场坐镇。
9. “宣泄”的“宣”字,你是不是错写成了“渲”字了。
10. “黄粱美梦”里的“粱”,可不要写成“梁上君子”的“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