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论坛's Archiver

心雨 发表于 2015-5-15 11:04

“方寸”标杆作文

“方寸”标杆作文

【试题回放】
    25.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①方寸之地可以营造锦绣,方寸光阴可以铸就永恒,方寸心田可以容纳山川……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评分标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2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46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37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5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29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缺少题目扣2分。
1号文
海城的心
    小小的海城,依山而建,临海而居。是的,你不太大,驾车至多两个小时就可以将你横穿。你的身躯,是一方小小的冬青绿。你的笑颜,是一抹淡淡的蔷薇。你的双目,是你面前小小的海的蓝。
    你宁静地守着这一片小小的天地。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小小的海城,容下拾贝壳的童真,容下听着涛声散步的傍晚。方寸之间,装满了海风裹挟来的浓重咸气。也就装得下这些么?因为你的小,我随父母离开了你。也因为你的小,小的秀丽优美,又小的可爱宁静,我年年都要归来。抛开大城市的喧嚣,丢下高中生的怨念满腹,来到海边,听一听贯穿我童年的你的心跳。
    海城的心,小到只装得下那片夏日的碧色琉璃,秋日的法桐树满街洒下的金黄,又打到容纳你每一个游子的心,容纳深海的宁静。
    走过你的街角,看到远处哥特式教堂的钟,身边石砌的矮墙,在起伏的丘陵上搭出色彩各异的小屋。撑伞的少女淡黄的裙角闪过,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从远处大喊着,以一副嚣张的样子冲下蜿蜒的小路。一抬眼,又与丛丛盛绽的月季撞个满怀。天边,又是古朴的建在海崖上的中式六角亭,被夕阳染的看不出颜色。谛听着潮音,我凝神于你的心跳。浪潮涌动间,我听见百年前祖辈面对失去你的坚决抗争,听见时间积淀下你不变的宁静,听见喝着啤酒的男子肆无忌惮的用乡音喧哗。
    你是这样小,小到只能装下满地的矢车菊,小到“有抱负”的年轻人想方设法的离开。可是,海城的心又是这样大,大到每一个离开你太久的人都被你的海音唤回,大到容下海的深邃,让人不禁流连,望向你的滟滟波光,与蚌成珠。你容下气宇轩昂的历史风尘,容下现今的宁谧悠然,任由古时水榭傍着德式洋房挺立,望着一泻翠娥的溪水涌向汪洋。
    你的双眼,方寸之间,却是锦绣壮丽。你的深情,在这方寸之地上,凝固成浓的化不开的美。海城的心,是吞吐百川的宽广。
    2号文
    美在方寸之中
    我们常说“美在精致”,又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真正宽而广的东西不一定包含多少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或许,于那点滴方寸之中,我们更能发现意蕴丰富的美。
    一个小小的汇南震泽小镇,走出了无数文人骚客,成就无数隐士的净雅之士,还带动了无数国家级别的大型企业。于是我们惊叹,小小方寸之地,真的能造就伟大的奇迹。
    相比于南方的小镇,北方以大型的皇家园林为主,因其历史上是皇帝的居住之地,其建筑大而宽敞,等级性极强,尽显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高居在上的不可侵凌之气。每一个皇宫,每一间庭院,每一处的亭台楼阁,皆晶莹剔透,精美纷杂。其室内的每一个桌子、椅子、盆栽的摆放,都有其背后精致的设计与研究。所谓“内九外四皇城根”,这一番庞大的建筑构造究竟是何人的何方法去实现的呢?
    正是那鲜为人知的“样式雷”烫样。
    “样式雷”是明清两代负责皇城建筑的家族,几百年来,他们一直研究建筑构造,如今的故宫、颐和园皆有这个家族的痕迹。而最关键的还在于这蕴含着高湛技艺的烫样。烫样是“样式雷”家族为向皇帝介绍将要修筑的皇宫的一个立体的仿真的模型。其体积和大小至少比真实的皇宫缩小了近一千倍。这方寸大小般的烫样,可非模型这么简单。喷漆,镀金,颜色之搭配,样样俱全。小小的烫样之中,既有龙椅摆放之位,还有“光明正大”之匾额的挂放之处。红绿相间的喷漆,错落有序的条纹,金光闪闪的镀金琉璃瓦,无不尽显皇宫的尊贵与大气之感。在方寸之间,我们看到了技艺之美,艺术之美。能够使如今的新北京人看到明清一代古建筑的庄严与瑰丽,感受到历史文化之气息的,正式这小如方寸的烫样。而如今,由于清末的局势动荡和清王朝的没落,小小的烫样野早已没落,无处可寻。方寸之美,美到极致,却终归湮灭。
    然而,能够在方寸之间铸造奇迹的是“样式雷”家族。这方寸之间融入的美不仅只限于他们精湛的技艺,从烫样之中,我看到了人性之美。一个家族虽小,却祖祖辈辈专心的致力于古建筑的研究,中间虽经历列强侵入的一波三折,却仍然完整的,不泄露地保存着烫样的技艺和秘诀。在他们的精湛技艺背后,在这方寸大小的烫样背后,凝聚的确是一个家族的耐心,对技艺的要求之完美,和始终不渝的忠诚之心。他们是方寸之地间伟大的匠人。
    在这个小小的家族背后,我更是看到了于方寸之间所绽放的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中国文化之美,最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性之美。因此我说,美,在方寸之间。
    3号文
    方寸之中,别有洞天
    “方寸”看似一个很小的概念,然而仔细想想,它似乎能包罗万物。所谓宏达,都是微渺的汇聚;所谓永恒,都是刹那的凝结。“方寸”也似“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一个深奥却在人人心中都有的概念,方寸之中,别有洞天。
    方寸之心,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山川都包容在我心。
    王阳明先生曾言:“汝初见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然而你若将它包容在心中,便“此花颜色一时明亮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世间万物也如此。你若有一颗博大之心,方寸之心也可包容万象。像蔺相如避让廉颇将军。不是他胆怯,是他有宽广的胸怀,为家国大业,忍让包容一切。实际上,厚德自可包容万象。林则徐曾自题联一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代销烟功臣却因他人谗言与君主的无能远远流放,走在荒荒无人路,越过漫漫祁连山,他若没有一颗博大之心想必会无数次洒泪,然而他以方寸之心洞穿万象,坚强隐忍。五柳先生以方寸之心,洞察了世事红尘,《五柳先生传》中言“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在“环堵萧然”的陋室中,他读书饮酒以自适,不再为富贵名利所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谓看淡红尘,便拥有“闲庭信步,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云卷云舒”的心境。
    方寸光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瞬间凝结成永恒。
    瞬间与永恒,都是一寸一寸的光寸光阴铸就的。李冰父子于都江堰治水,也许修建分水鱼嘴只是短至几十年,长至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它却造福万世,成为永恒。至今“二王庙”仍在,李冰跰手跰足,躬身亲行的形象还在人们心中。易水边的壮士荆轲,只留下一个白色的背影,但后人永远记住了他“士为知己者死”的壮举,“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鲁迅弃医从文是为医国人心,《呐喊》《彷徨》二书不知唤醒了多少沉睡中的人,终于,人们在沉默中爆发。他离世后,连美国记者斯诺也哀悼“中国何人领呐喊?”瞬间,是方寸光阴,干将莫邪双双跳入火坑以身铸剑,是昭君一别大汉走向大漠回头哀怨的一望,永恒,是干将莫邪剑宝光永照那个过去的沧桑年代,还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后世对昭君永远的怀念。
    方寸之中,别有洞天,一句宋词小令中曾吟:“领取而今现在”,方寸是短暂的现在,是任何细小却能凝聚成博大而永恒的所在,珍惜方寸,领会方寸的意义,“大音息声,大象无形”,方寸似无形,却别有洞天。“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方寸之心可以宽纳世间万物,所以我们应该看淡外物,超然而包容,宽容。方寸可以变永恒,“行云流水只瞬间,青史蜗喘却千年”,所以,我们应珍惜光阴,努力修身齐家。
    方寸之中,别有洞天。
    4号文
    方寸之地,长出无尽精彩
    我们追求更多的时间,我们追求更大的容身之所,我们躲避狭小、阴凉的地方,以为这样,就可以迸发更多的精彩。
    然而,在我看来,长出无尽精彩的地方,恰恰是不起眼的方寸之地。
    方寸之地,可能是讲台。南开大学的教授叶嘉莹先生如今已八旬高龄,却依旧坚持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并且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她热爱诗词,重视诗词,她用尽毕生精力研究诗词,获得了一种特别的吟诵方法并无私地传递给她的学生们。
    她拒绝学校对她的照顾,拒绝坐在轮椅上讲课,她坚持每周都要见自己的学生,她在讲台这样的方寸之地上,努力培养人才,讲授诗歌,让精彩尽情生长。
    方寸之地,可能是监狱。著名的黑人领袖,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经历了二十七年牢狱生活,如此长时间被禁锢,在狭小的房间中,与外界世界隔绝,足以使一个人意志消沉,颓废下去,然而,曼德拉不仅没有放弃,并且在监牢中完成伦敦大学学位,练习演讲,为的是有朝一日出狱后可以继续为打破种族歧视而奋斗。
    监狱对于平庸之辈无疑是灾难,是重创,然而监狱对于有才之辈,则是一个历练,是铸就精彩和辉煌的地方。曼德拉在监狱中并没有自甘堕落,而是在方寸之地上不断磨练自己让精彩绽放。
    方寸之地虽然可能局限我们活动的范围,但同时对每个人也是一种磨练,叶先生在方寸之地上授以知识,曼德拉在方寸之地上不断突破自我,他们让那样渺小不起眼的地方精彩缤纷。
    较大的空间固然比方寸之地舒服得多,但方寸之地可以打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一边反省,一边进步,一边坚持,相信方寸之地上,定能长出无限精彩。
    5号文
    鲁迅先生
    方寸之地可以营造锦绣,方寸光阴可以铸就永恒,方寸心田可以容纳百川,方寸之躯可以创造出什么?
    父母病逝,母亲不通时事,年轻的鲁迅先生在日本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中国留学生。但是鲁迅先生看到了中国的形势状况,看到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侮辱,更看到了中国留学生的唾面自干,七尺男儿心中涌出了莫大的悲伤、愤怒。这种强大的力量使他坚定、决绝地放弃学医,拿起笔杆,为中国人的精神复兴而奋斗。面对中国破败的颓势,面对改变偌大中国精神面貌这一宏大的难于登天的目标,他依旧去了,那么果敢决断。
    鲁迅先生年纪轻,且当时人微言轻,并非什么大人物,但是他的魄力冲天,豪气干云。
    回到祖国,怀着民族大义与满腔热情,他投身国人的精神改造,却像石子扔进了大海,难以掀起什么波澜。鲁迅先生毕竟是血肉之躯,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面对长久的无功而返,想到他和同行人的痛苦源于一群并不痛苦的人,他们的成功或许只是多几个人一起痛苦罢了。鲁迅先生迟疑了,但是当友人再次邀请他写《呐喊》出山时,他依旧接受了,没有多余的思想斗争,或许无果他还是想为之出一份力。为什么?因为这样的中国必定走向覆灭,没有民族精神的中国只是面积广大的殖民地罢了。鲁迅先生纵然质疑自己,纵然痛苦挣扎,纵然希望渺茫,但他有自己的民族大义的担当,他不能眼睁睁看着中国人成了奴隶,成了精神上放弃民族大义的奴隶。
    鲁迅先生只是那么一个和你我一样都需靠吃粮食生存的人,但他的关怀送给全中国,他为中国之忧而忧,他所怀的是民族大义。
    最终,他成功了。陆陆续续写了许多文章,期间因躲避特务改过几次笔名,但他确实成功了。当然,并非中国焕然一新,但看到《新青年》,看到鲁迅先生写的文章一代中国人陆陆续续清醒,陆陆续续为祖国战斗。因为这些文章,中国有了新的活力。
    鲁迅先生以一人之力,唤醒了中国的一代人,力量是何其大。他不仅影响了他那一代年青人,也影响了后来的每一代,我们,及未来的青年们。
    他以七尺之躯,改变了中国,创造了奇迹。
    当以鲁迅先生为导师,心怀梦想,心系民族,坚韧不拔,奋斗终生!
    6号文
    方寸之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人生在世,汲汲所得,不过方寸之地。那么认清所处的方寸之地,并从中米的满足和快乐,就极为重要。
    方寸虽小,其乐无穷。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虽小,可却满含德之芳香,天地万物也就浸染得耀耀生辉,这源自刘禹锡对方寸的认识:品德最重,浮华荣耀无关痛痒。颜回居于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老杜于草庐之中,犹壮怀激烈,要大庇天下寒士,都是源于他们真正认清了方寸,超越了物质的界限,而在方寸之地寄托了广阔的精神。这方寸之地,也就容得山川湖海,庇得天下寒士,品得出无穷乐趣了。
    认清方寸,要依赖于对方寸之地的接受。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圣人处万物作焉而不辞。对方寸之地的认识,源头在于理解,而非改变。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日复一日的推着巨石上山,他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一单调的“方寸之事”,于是从中竞体会到了幸福。反观屈原,作为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满心改变。他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亦余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字字清高,壮志凌云,不与世俗同流。而容不下方寸的认,自不为方寸所容,汨罗江上,说屈原殉了楚国,倒不如说他殉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孙中山说:“劳力士的车轮浩浩荡荡。”方寸虽小,却也不那么容易改变。和光同尘,方为上策。
    而较之屈原不为方寸所容的悲情,世间林林总总的胜利和快乐,反倒显得疲软。对于方寸的认识、接纳,不应是碌碌无为,人也不能妄自菲薄,而踏入了虚无主义的泥淖。有“当代雷锋”之称的郭明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捐工捐款,日积月累之下,总量惊人。他是认清了方寸的,他的努力,迎合了方寸岗位的需要,满足了方寸心田的需要,也就在平凡的方寸中,实现了自我,找到了价值。这样的人,应为我辈楷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寸之地,也都应该在繁华的都市中冷静一下,回归、认清、理解、顺应自己心中的方寸。
    方寸之中,藏着遥远的天空。
    7号文
    微光
    在我内心的大大宇宙之中,也存在着方寸的光阴,它们闪烁着微光,从远方驶来,向远方驶去,却怎么也逃不出这浩瀚的宇宙,在这里,方寸光阴铸造了永恒的记忆。
    而这些微光,大都是我与奶奶的记忆。
    记得我第一次见奶奶是假期时被父母送去乡下玩。刚到那里的我十分新奇,毕竟大都是我没有见过的地方。奶奶就那样热情地接纳了我,每天早上,我都一脸兴奋地拉住奶奶的手一起去玉米地,奶奶下地干活的时候我便在一旁杂草丛中抓虫子,到了中午,奶奶为我戴上草帽,又拉起我的小手一起回家,边走边慈爱地说:“等回去奶奶再教你些新鲜玩意儿。”那之后的一个月里,我每天都是这样一早就和奶奶去地里干些农活,回来时头上顶着她大大的草帽,手里还拿着奶奶巧手为我编的由狗尾花做的不同形状的小玩意儿,这样的快活日子,我一直乐此不疲,现在想来,那片金黄的玉米地中又藏了多少我与她的幸福时刻呢?
    时间没有隔多久,奶奶便同爷爷搬到了城里与我们同住。奶奶在家里也一样的闲不住,时不时地抢着活就开始干。就连过年吃饺子她也主张起自己包饺子来了。不过因为父母的反对,大家还是一起包起了饺子。奶奶说她能教我手把手包饺子,我仔细观察了奶奶的手,虽布满了皱纹,但还是像当年那样的巧,一张张超级薄的面皮儿从她手中被“制造”出来,薄得都可以透光呢!我不禁感慨,奶奶娴熟的用筷子,将馅料裹进面皮儿中,两手蘸面一捏,就成了形,一个接一个,没过多久,面板上便排满了饺子,一个个就像雪地里的小兔子一般,又白又圆,大小还十分均等。奶奶只是笑笑,小声说:“这是熟能生巧!以后妞子也会像奶奶一样做得一样好呢。”这股爽朗又质朴的劲头深深触动了我,这次我才知道奶奶的优点并不局限于“手巧”而已!
    然而好景不长,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我虽与这质朴又爽朗的奶奶相处得十分融洽,然而爷爷离开人间的消息却彻底击垮了全家人,奶奶也不例外。她开始变得并不多语,身体也没有从前好了,只有那原来就十分慈祥的面容还在。之后的一年里奶奶也怀着悲痛之心随爷爷去了,无声无息地,我只记得这种感觉好似强烈的光芒逐渐消失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仅剩下那点微光,驶向远方。
    与奶奶的回忆就是那零星的微光,同时也是方寸的光阴,奶奶的离世不免让人悲伤,人虽走了,她与我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宇宙之中,同那微光一起,永远不被磨灭。
    8号文
    方寸之间见天地精华
    普天之下,大千世界,万物如夏日繁花,蓬勃发展。然而这恢弘的天地却是由无数方寸之地组成。纵观历史长河,英雄才人辈出,人类历史,如星河璀璨。然而这渊远的历史却是由无数方寸光阴组成。世界之大,历史之长,终究被方寸心田容纳。
    方寸之地可以营造锦绣,圆明园便是可以容纳世界建筑艺术之美的方寸之地。它虽占地广阔,但在全球之广下算来,也不过方寸之地,然而这方寸之地却包含世界万象。圆明园中的建筑既有中式皇家园林建筑的庄严威武,又有中式苏州水之建筑的柔情惬意。既有西式巴洛克建筑的繁复奢华,又有西式哥特建筑的孤芳自赏。于方寸之地包罗世间建筑万般精华。
    方寸光阴可以铸就永恒,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上,多少方寸光阴铸成了世界纪录,又有多少更加精悍的方寸光阴打破世界纪录。昔日飞人刘翔以12秒88铸就110米跨栏的世界记录,又被12秒87的0.01秒打破。曾经科学家所说的人体极限速度,又被博尔特一次次用闪电打破。方寸光阴可以重塑无数人体之最,方寸光阴可以铸就永恒。
    方寸心田可以容纳山川,拥有一颗海纳百川的胸怀,必定会助自己成就一番伟业,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南非总统曼德拉,忍辱负重几十年,将消除种族隔离制度作为毕生信念与目标,在寂寞的铁窗生涯里,他没有郁郁而终,他胸怀天下,情系民众,用一颗兼济天下的心迎来了信仰的光明,不屈服不放弃,最终消除了不平等制度,使南非地区和睦发展,他本人也被称作“南非国父”。正是因为那颗胸怀天下的心,他才能迎来黎明,为人类,为世界做出改变。
    方寸之地刻意营造锦绣,包罗万象景色万千;方寸光阴可以铸就永恒,促进人类发展;方寸心田可以容纳山川,改变世界,改变人类。方寸之间,便可见天地精华。
    9号文
    磨不掉的土气
    没有人不喜欢新潮,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那是青春的象征,是时代的象征,是啊,“除旧迎新”总是会带来生机,然而对于我,一样的向往新潮,却并不追求。相反,却像个守旧的老人,喜欢土气的东西,但乐在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许,这“土气”中,有着什么令人难以忘记的东西。
    当被问及喜欢什么饭馆时,有的人喜欢奢华的“金钱豹”,有的人会选择时尚的“必胜客”,可我,却又会说出来“东方饺子王”这样的普通菜馆,因为那是“家”的象征。在那里,或家人或朋友围成一桌,看着一盘盘手制的大饺子促拥在一起,仿佛看到了一家子亲戚围坐在桌前,有说有笑的场景。在老家,唯有大节大日才去的小地方,如今却成了这里抹不去的一颗金。对于一个外地的孩子,没有什么比家的感觉更亲切了。
    喜欢大房子,却更向往两屋一厨的“陋室”,享受这小区里宁静的午后,却更沉寂在中午左举喇叭,右敲铁桶,高声吆喝的收废品大叔。是啊,我喜欢的,都是贫穷的“代名词”,可是却像酒于酒鬼,明明喝多伤身,却乐在“颓然乎其间”的乐趣。高质量的生活没有厌恶的人,然而更喜欢那种充满质朴的生活环境。没有人会把利字当头,只是平淡的过着生活,不必为大房子而羡慕,不必为高档的生活环境而疲于奔命,北京的生活固然丰富,然我更向往老家的那种简单。
    没有新潮词,只有土话,土得“没有”成了“妹有”,土得只有“哈”与“啥”不分。可那又怎样呢?我们不过是毫无顾忌地交谈。纵使“东北味”早已因长年的身居在外而被纠正为“普通话”,不过我却依然以一个东北人直率的性格,毫无顾忌地表达着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都说新时代的人要学会“保护自己”,我却认为,曾经的那种直抒胸臆的土方法,才是最珍贵的。既然是朋友,是兄弟。是邻居,甚至是商谈的对象,为何不保以直接的方式交谈。而要遮遮掩掩呢?
    或许身居北京多年,许多事情早已不会按照曾经“东北人的方式”去思考,但有些东西好比钻石,他还是无法被抹去的,向往着简单的家人聚餐,向往着质朴的普通生活,向往着直率简单的说话方式,一切的一切,仿佛千年树根,深深的摘在了心底。纵使大火烧尽所有,唯有根会长存。或许会被人所嘲笑,但是我为我自己身上那磨不去的土气而骄傲,因为那是最本真的自己。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