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论坛's Archiver

心雨 发表于 2015-5-15 10:26

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一、明确关系型作文作文题;所谓关系型作文题目,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需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题目要素间的关系;关系型题目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题目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
 
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一、明确关系型作文作文题
所谓关系型作文题目,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题目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题目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又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关系作文题,行文中作者很好地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需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并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题目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题目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题目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题目,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题目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题目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如条件、因果、主客等),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题目,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题目的诸个要素。
有些题目解读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 “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注:“我”和“地坛”是一种主客关系:所谓主客关系,是指题目中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奴客体,或想象自己如何驾奴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关系。)
而有的题目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题目,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
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 针对这个题目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题目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四、写作时必须注意事项:
1、坚持两点论
必须兼顾题目构成的各个要素,即“两点论”。有的人往往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示例:在非洲,野牛对穷追不舍的非洲豹会突然转身,与猎豹争斗,以期能战胜豹子事实上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面对野牛的争斗非洲豹也无可奈何。大自然中常有这样的现象,面对强大的天敌,有的动物跪地求饶,任凭天敌吃掉,也有的动物去勇敢地战斗,直到死去或偶然逃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请以“勇敢和妥协”为题目,写篇文章。
[审题] 审题时必须注意分析“勇敢”和“妥协”两个方面,不可只抓住其中一点。不仅要谈“面对强大的对手,只有勇敢对待,才有可能绝处逢生甚或成功”,而且要谈“妥协”行为造成的结果(失败或灭亡)。
2、坚持重点论
关系型作文题目,写作时除了要兼顾题目构成的各个要素外,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即“重点论”。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切不可各个要素泛泛而谈,平均用力,不见重点。
示例:请以“模仿与创新”为题目写篇文章。
[审题] 一般考生认为“模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往往提出的论点是“既要模仿,又要创新”,两者并重,泛泛而论。但是如果联系现实,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就可提出“要模仿,更要创新”的论点,重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立意就更具现实性,更深刻。行文时也要突出“创新”。 两大禁忌:
禁忌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既然是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题目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
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题目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题目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禁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题目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题目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五、审题举例:
1、以“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两者有一定的关系,思维方式的转变能带来快乐幸福,但不是所有的思维转变都能带来快乐幸福。
2、以“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列共存关系(有此有彼式)。“自信”有可能阻碍“信他”,而他们都是不可缺少的。
3、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明确:是是非取舍关系(扬此贬彼型),我们可以面对“遭遇挫折”但我们却不能“放大痛苦”。
4、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题目作文.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型)。有人文素养能带来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文素养”都能带来发展。我们要“人文素养”,但并不是所有的发展都寄托在“人文素养”上。
5、以“平凡与自豪”为题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列共存型(有此有彼式),平凡可能带来不自豪——自卑,但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开平凡。
6、以“关爱与幸福”为题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关爱能带来幸福,但并不是所的关爱都能带来幸福,或负担或麻烦等。
7、以“语言与沟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语言影响沟通,但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靠语言的。
8、以“自我认识和客观评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列共存关系型(有此有彼式),“自我认识”可能阻碍“客观评价”,但两者都不可或缺。
【写作范例】
作文题1、“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 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优秀作文】 走与停 ?
人生又像是一场马拉松赛跑,需要中途补充能量,才能够跑到终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之后,感到自己的知识跟不上发展,于是又要去进修,这种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停顿,但是这种停顿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而做的短暂歇息,是为了今后发展得更快而做的短暂停留。
回顾历史,战国时期的游说家苏秦,第一次游说没有成功,他的嫂子见他没有出息,整天刁难他,但是苏秦知道自己的观点不能打动国王,一定是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于是他忍受哥嫂的刁难,开始“头悬梁,锥刺骨”,后来终于成功游说秦王,成为战国时期伟大的策划家。苏秦在家的隐忍学习,正是人生路上的暂时停顿,这停顿,就好比花儿含苞待放,这停顿,就好比蓄积力量的马儿吃草,这停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做的短暂歇息。这停顿,正是为了今后的向前迈进而做的短暂休息。?像这样在人生路上行走中善于停顿的人,何止苏秦一个呢?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兴复大汉天下,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屈辱在曹操的兵营中种菜,他的短暂停留就是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是因为他保存实力,才有后来的东山再起。这种停顿是智者的选择。?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不平的荆棘,要想继续行走,就要拔掉荆棘,要拔掉荆棘就有可能停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停顿就是调整,停顿就是为了后面走得更好;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路上的停顿就是为了走得好,走;作文题2、有人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写作指导]:本题立意可以是:一、现实生活中,激;写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一、没有扣住“竞争;【优秀作文】竞争的步伐;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对在大学里关系很铁的“哥们;我们无须关注那两人究竟能否言归于好,我们所看到的;确实,随着现代社会“竞争”

12
 
走得更好。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都遇上过人生的荆棘:屈原、司马迁、嵇康、阮籍、李白等文豪都曾经在人生的路上停歇过,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停顿,是因为小人的加害,国君的昏庸,他们的停顿,是为了自己和他人走得更好,但是他们的歇息、他们的停顿,是为了实现更加远大的理想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路上的停顿就是为了走得好,走得远,走得更加冠冕堂皇!? [名师点评]: 文章开头连用两个比喻,将人生比作“旅游”“马拉松赛跑”,指出“需要停息片刻,才能更好地前进”“需要中途补充能量,才能够跑到终点”,巧妙扣题,再联系现时 文中事例丰富,有很强的说服力,苏秦、刘备、屈原、司马迁、嵇康、阮籍、李白,一个个历史文化名人,正反对比,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丰厚,而且详略得当,观点明确,立意高远。
作文题2、有人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加快,竞争将更趋激烈,每个人的精神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化、冷漠,人们将会有更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叹。也有人认为,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更需要自我调剂,更需要温情与关爱,因而将更注重亲情、友情,努力去构筑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竞争与人情究竟有没有关系呢?激烈的竞争真的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和关爱吗?请就“竞争与人情”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本题立意可以是:一、现实生活中,激烈的竞争确实淡化了人情——这一现象令人担忧。二、竞争,并不排斥人情。三、身处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理应更加注重亲情、友情,理应构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园”。写作思路参考:一、如果准备摆开架势以理服人,那就条分缕析,旁征博引,借助逻辑力量使读者折服。可以在文中具体分析“竞争与人情”应当共存的理由。二、如果准备迂回渗透、寓理于事,那就要寻找象征借代或编述故事,以迷人的文学磁力晓喻读者。比如虚构一篇小小说,描写某君为赢得竞争而不择手段、不讲人情,结果反而害了自己,以此揭露世态,针砭时弊。三、还可以构思一篇辩论稿,比如通过正方一位辩手的陈词,阐明自己的见解。
写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一、没有扣住“竞争与人情”的关系加以诠释,而是片面地谈竞争,或者片面地说人情。二、对话题关键词的理解有偏差,比如把拥挤着上公交车、同学间的争论与探讨等都说成是一种竞争。三、东拉西扯,拼凑成文,比如大谈特谈动物之间的竞争如何残酷;或者写面对竞争与人情,有人认为竞争重要,也有人选择人情,而我觉得既要参与竞争也要讲人情??于是造成笔墨分散,观点也不够明确。
【优秀作文】 竞 争 的 步 伐
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对在大学里关系很铁的“哥们儿”,在进入同一家公司就职后,其中一个人却经常在上司面前毁谤自己的朋友,导致对方因不堪忍受而辞职。从此两人形同陌路,再无往来。也许故事至此便可终了,但数年之后,那位已经是别人上司的“损友”,却通过午夜的电波,将积压数年的歉意与悔恨全部释放,并真诚地希望昔日的同窗能够原谅他,给他一次化敌为友的机会。
我们无须关注那两人究竟能否言归于好,我们所看到的,应该是那被“竞争”冲昏的头脑和为此而付出的失去挚友的代价。
确实,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这个词语高频率地出现,许多双曾经真诚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被荒芜成沙漠。竞争,这个本该是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车轮,却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正是因为这一道道人们自筑的藩篱,将无数渴望真诚与关爱的灵魂,囚禁在了一个个荒凉的孤岛,也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慨。于是,不少人个个犹如刺猬,或如乌龟,随时准备竖起刺去扎所谓的“对手”,或是随时准备将头缩入壳中以保卫自己。竞争,其实本没有错;只是人们一时糊涂,作茧自缚,却将罪过全归咎于无辜的“竞争”。
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注定他们不会被虚无的争名夺利蒙蔽得太久。当孤寂空虚的心灵被囚禁过久,那圣赫勒拿岛的海浪必将卷走沉重的藩篱。也许清醒者一开始便看穿了“竞争”的本质,但许多人却总是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意识到:他们给竞争下的定义是多么荒诞不经,幼稚可笑!于是,人性中所有的美好都开始苏醒,将人们的眼睛擦得雪亮: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实力与人格,仿佛是竞争的左脚和右脚,任何一只停滞不前——哪怕是节奏稍慢,都只能使自己在滚滚巨浪的冲击中原地兜圈。竞争呼唤才华横溢,竞争更呼唤着诚信与关爱。当所有的竞争者都将实力与人格的步调统一起来的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实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压力,它
还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
让我们都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双脚吧,看看你是否有实力,又充满爱心。当你的步伐协调一致的时候——只有这时,你迈下去的步子才会更为有力!
[名师点评]:文章在切题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突出的优点,具体表现为:一、说理有深度。作者对什么是真正的竞争、“竞争”与“人情”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认识(如“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竞争更呼唤着诚信与关爱”),既针对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如“竞争??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又就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如“我们会惊喜地发现,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压力,它还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能有这样一番精当的阐发,是作者思想比较成熟的表现。二、表达有文采。文章词语丰富,修辞精彩,不少语句(如“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这个词语高频率地出现,许多双曾经真诚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被荒芜成沙漠”)意蕴丰富,体现出高人一等的驾驭语言的功底。
【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优势并不能使我们成功,反而会使我们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以“优势与成败”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化难为简,循格求变──关系型话题作文
四式破解
关系型话题是考试作文的常用题型,由于和单话题作文有异,学生对这类作文颇感棘手,不少学生看了市售资料特别是范文后,每每会产生一种“不看还明白,越看越糊涂”的感觉。众多流行资料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具体操作或语焉不详,流于空泛,或烦琐哲学,望而生畏,或讲解和范文两张皮。经不断的教学思考和实践,笔者将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流程简整合为“四式”。
第一式:细审关系下判断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一大难点在于话题所列对象本是松散的,如“执著与变通”“出人意料与意料之中”等,将如此松散的对象同时入文,行文非散即杂,故写作者必须进行适当“转化”,有必要把松散的二者捏合成一个整体。“捏合”是关系型话题作文这座大厦的墙基,不经过这一环,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整合二者的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是:下判断,即对所列对象全面、辩证地审视,选中某一角度以简明的语言概括其内在关系。
下判断并非是一件难事,只要打开思维,选准角度,量力而行,判断可以在谈笑间下就。选准角度是下判断的要害,下判断常用的思维角度(切入口)如下:
1、支配型:如情感左右认知 目光决定位置
2、转化型:如短暂可以铸就永恒
3、对立型:如是与非不可调和
4、统一型:如经典与时尚可共赢
5、优劣型:如防患未然胜于亡羊补牢
6、目的型:如缩小是为了更好的放大
需要指出的是:判断如何下、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局,在关系考量、文字表述等方面应通盘考虑。在表达上应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1、表达简练、概括、晓畅,字数控制在十五字以内
2、判断明确、态度明朗,忌拖泥带水,模棱两可
3、表述合理,经得起推敲,忌剑走偏锋,说过头话
4、便于论证,忌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式:开宗明义亮观点
应试作文作为一种特定背景下的作文形式,忌讳用“聊天式”“漫谈式”的行文方式展开,如泛泛而论,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或“千呼万唤不出来”。
作文兵法: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三段之内,必亮观点。
即在文章的开篇部分,就要以简练的语言、醒目的方式亮出观点,排出底牌,不必藏藏掖掖,闪烁其词。
为什么要“三段之内,必亮观点”呢?
对自己而言,及早亮出观点,便于廓清行文思路,统筹安排,写“心中有数”之文;对阅卷者而言,尽早看到作者观点,有利于把握文章走向,方便“快捷把脉”。一言以蔽之,首亮底牌利己利人。
试看话题“学习别人与打造自己”之开篇:
当苍鹰自由展翅于天地之间时,地上的人类仰望苍穹立下宏愿:有一天人也要上天。于是地上之人探索鹰飞之理,学习鹰飞之技,终于人类也能和鹰一样一飞冲天。当鱼翔浅底之时,人类以鱼为师,造出堪与游鱼相媲美的潜艇。由此不难看出:学习他人有益于打造自己。
首段即简约亮出观点,何等简捷明快!
第三式:紧扣论点摆事理
在完成前两式之后,关系型话题作文实际上已转变为常态作文,文章随即也进入攻坚阶段,这一阶段关系到文章是否可以立起来,厚起来,美起来。
作文兵法:不弃不离,围而克之。即以论点为灵魂,摆事实,讲道理。
还是看话题“学习别人与打造自己”之论证片段:
学习他人文化有益于打造本国文化。当中华文明光耀寰宇之时,周边的民族或茹毛饮血,处于蛮荒时代,或文明初始,蹒跚学步。当唐帝国威锋所指,所向披靡时,东瀛小国日本在惊叹之余,立刻派出了“遣隋使”“遣唐使”,虚心学习,兢兢业业。借鉴唐文明的博大,结合本民族文化的禀性,日本以汉字为原型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片假名、平假名,以唐装为蓝本,创造了自己的服装──和服,以唐朝官制、礼制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体制。由此,一种崭新的文化──大和文化自立于世界。试想,假如日本固步自封,拒绝借鉴,一味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其打造本民族文化的进程无疑会放缓,其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也将大打折扣。可见,学习他人有益于打造自己。
这一段落,围绕“学习他人文化有益于打造本国文化”这一分论点援引事例,精到分析,不蔓不枝。整个文段有理有据,有放有收,结尾挽结,以呼应总论点,层次显豁。
第四式:回头一笑百媚生
尽管经过整合,松散的二者已经合二为一,但由于惯性、定势的影响,不少行文者还是容易中途易辙,或攻其一点,或偏离本题,所以有必要对行文进行规范和督促。这就要用到“回头”。
作文兵法:为人常思回头,为文常思照应。
回头照应利人利己:一是规避离题,避免“失控”,以回头约束、提醒行文;二是便于显示思维走向,既有利于自己理清行文思路,同时也有利于阅卷者整体感知文章。
以200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话题“位置与价值”的满分作文为例说明。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自己的光彩。(开篇亮观点)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需要认清自我,审视自我,用一颗平静的心吟听自我价值的呼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一回头)
如果我是山,就站成一种尊严,让山花灿烂山风拂面,让每一处角落都渗透梦的语言,让我的价值在太阳底下展现;如果我是水,就流成一种磅礴,让小船远航鱼儿欢畅,让每一股细流都一往无前让我的价值,迎风吟唱。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需要肯定自我,相信自我,用一颗不屈的心擎起理想千斤。也许我们“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也许我们“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也许我们“仰天大笑出门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中有几多豪迈与洒脱。真正的英雄是自我肯定自我相信中升起的伤痕累累的星。(二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是张骞“凿空”的驼铃阵阵,是苏武牧羊的忠洁刚烈,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拔剑戟地,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郑和下西洋的浪花飞舞,雄心勃勃。(三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不能让迷雾遮住双眼,不能任狂风吹散信念。即使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们依然固执的擦亮双眼,寻找生命的契机,等待机遇的光临。 (四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勇敢迎接生命的挑战,让生命像宝剑铿铿锵锵闪着寒光,让生命像寒梅的一缕暗香。居庙堂之高而心系苍生,处江湖之远而乐观放达。(五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即使我只是一只小小苍蝇,也要努力飞翔,努力张开翅膀去拥抱自己的梦想。(六回头)
没有人因为平凡而注定平庸,平凡的“雷锋”那是和谐社会的“螺丝钉”,平凡的“焦裕禄”是两袖清风的丰碑,你和我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平凡的岗位一样会有生命的亮色,平凡的付出一样可以汇聚成江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找准位置你会像蛟龙掠过浅滩小河到浩瀚海洋上击水三千,你会像大鹏飞越平地低空在苍茫天宇中扶摇直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找准位置,绽放光彩。(七回头,收束全文)
结语:文章有法,文无定法。相时而动,择善而从。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