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论坛's Archiver

心雨 发表于 2015-5-15 10:23

2014届高考复习各类型作文审题

2014届高考复习各类型作文审题
2014届高考复习
——材料作文审题     立意专题辅导
一、诗歌类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星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解析: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
    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二、名言警句类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解析:本次作文属于题意型作文,审题主要集中在“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话上,既然出题者已经界定了这句话是名言,那么考生就该要在这句话的内涵上狠下功夫,仔细琢磨,用心体味。因为,有些材料,特别是寓言和名言型材料,其含义常常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出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含义,就要善于类比,巧抓“事”与“意”的相似点,深入挖掘其内涵。
“我贴在地面步行”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要沉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显得虚无缥缈,毫无依托。两个分句连在一起可以看出哲学家的观点: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拒绝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但,本文也可以反向立意,见下面部分的分析。
【构思举例】
本文从立意上看,下面四个立意值得推荐:
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            
虚无缥缈的“舞蹈”最可怕。
没有脚踏实地,何来人生成功?   
4,务“虚”注定人生一场空。

那么,本次作文能不能反向立意呢?
有学生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进行辩证思考反向求新,沿着这个思路不断追问:凭什么只能在地面上步行,而不能在云端舞蹈呢?然后得出:既要贴地而行,更要云端舞蹈等,笔者认为,这些立意比正向立意更具新意,更能彰显考生的思维品质。他们在立意时,已经跳出了材料的桎梏,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俯视材料,然后得出这种不俗的立意。

三、故事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他继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后面才知道,捡到手机的人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这则材料取材于现实生活,贴近生活实际,很多考生对此有所体验。同时,这则作文材料思想倾向鲜明,社会意义丰富,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社会现实。捡到手机的人本来要见利忘义,却因别人的爱心举动所感染,主动放弃索要2000元酬金。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复杂的,贪心与爱心并存,在爱与贪之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无论如何,爱是主流,最终爱心战胜贪心,行善者最终有好报。如果考生落笔于倡导爱,让爱遍及社会每一个角落,就能把握住作文的主旨。因此,考生可围绕义与利、真善美与假丑恶之间的关系,真诚和善良的积极意义等角度立意。 ,

2、寓言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在世,“痛苦”与“快乐”这对矛盾的情感会伴随终生。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一矛盾体,值得青年学生思考。在高考中,“关系型”话题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方式,本题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提出一个“关系型”命题是一种新尝试。
     【命题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讲了“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写作时要注意辩证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看似对立却又紧密统一,相互转化。从小的角度看,可立意为“任何时候都不要被眼前的一时的绚丽所迷惑”。
四、时政新闻类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

写作指导:俗话说,赠人玖瑰,手有余香。材料中的工人每天与门卫师傅的打招呼看来是一件极其细小的事,实质上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平等与友爱。这种习惯了的小事情,却成了这位师傅获得救命的唯一线索。生活小事件蕴含了社会大道理,值得写。
     
材料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审读材料,理解材料含义。审读材料,可以多方切入。因为材料是多义的,这就为考生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提供了方便。世界上的事情有因必有果,审读本则材料就可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工人被救,是因为那个门卫,门卫之所以会去寻找他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抓住了这个条理,该则材料的审读角度就明晰了。
1.回报的角度。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那个工人简单的问候,也许是出于习惯,但不管怎样,就是这简单的问好救了他的命。
2.习惯的角度。门卫习惯了那位工人每天的问好,而突然有一天没有了这种问候,不习惯了,就有寻找那位工人的结果。好习惯让人受益,自然,辩证地说,坏习惯也让人受伤
五、哲理片段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山,因为有了绿地而有了景色;大地,因为有了绿地而有了生机;心灵,因为有了绿地而富有充实……      
请以“留一片绿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写成诗歌。

立意指导:
     这道作文题突出体现了人文性和思想性。题目中的“绿地”应考虑到它的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绿地”本义是指自然界(大山、大地)的绿色植被,它给人以清新、自然、生机、活力等印象和启示。“绿地”的引申义、比喻义主要是指精神层次的某些品质,如甘于寂寞、宽容、信任、自强、坚守等,它们有个共同的效果,使心灵富有充实。“留一片绿地”是动宾结构的短语,“留”作为动词应该突出,它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大彻大悟后的一种反省,也可以是目睹世界众生相之后得出的一种自我紧迫感。“一片”强调了“绿地”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的量。        写作时应注意,不能顺着绿地就去写实实在在的绿地,而是一定要从实到虚,由真实的绿地想到人文的、精神的、心灵层面上的。要不然文章就流于平庸空泛。最佳角度可为:“给心灵松绑”“给心灵释放的绿色空间”“给心灵环保,让心灵充实”等。
六、多则材料类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键词是“慈善”,共同点是“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①慈善时尚化会是一种进步;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③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④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⑤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⑥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⑦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⑧做个慈善的人,让世界更美好;⑨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⑩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开心辞典”现场,每过一关主持人王小丫总是问选手,继续吗?如果继续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可能实现更大的梦想;一种是失败,退回到你原来的起点,已有的梦想会得而复失。一位选手很幸运,一路答对了9道题,但去掉个错误答案、打热线给朋友、求助现场观众,他都用过了,自己原定的家庭梦想都已经实现。王小丫问:“继续吗?”“不,我放弃。”他说。“真的放弃吗?不后悔?”王小丫一连问了三次。他连犹豫都没有,笑着回答:“不后悔,因为应该得到的我已经得到了。”
    材料二:有个小宝宝,伸手到一个装糖果的瓶子里,尽可能多地抓了一把糖果。当他把手收回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糖果,又不能把手退出来,急得大哭。爷爷劝他说:“宝宝,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就很容易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如果只想获得,不懂放弃,也许失去得会更多,或者什么也得不到。请根据你对这两则文字的联想或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与类型指导]
    两则材料构成对比关系,“开心辞典”答题选手放弃最后一关答题机会的材料是正面的,因为选手能审时度势,为确保既得成果而避开风险,选择放弃;小宝宝在瓶子里抓糖果的材料是反面的,因为他不知有所放弃才会有所获得的道理,结果只能是一颗糖也吃不上。两则材料都是针对同一个问题——“放弃和获得”的关系展开的,由此可以概括出材料的主旨:在特定情况下,对所追求的目标有所放弃才会有所获得,一味盲目追求,可能失去更多。围绕此主旨展开联想或表达感悟,立意可确保准确。  
    实战中,不少同学只抓住个别关键词“放弃”、“获得”,泛泛而谈,未能抓住材料主旨,结果偏离题意。例如有些同学说:“雄鹰放弃了安逸的巢穴,搏击长空,翱翔蓝天;小溪放弃了大山的环抱,畅游大江,归向大海;王顺友放弃安逸的生活,品读孤寂,感动中国……”用验证法来验证,题目中两则材料强调的都是要“以退为进”,而这些类比和例证都是“以进为进”,与材料相差很远,其症结是未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未扣住材料的主旨。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