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汇编
2012年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优秀作文
忧与爱(68分)
前段时间,“两会”胜利闭幕。满载人们殷望的人大代表们齐聚首都,共商国是。多数代表
慷慨陈词表达发展忧思。而竟有少数代表一团和气,只顾“举手”、“赞成”,扬言此乃爱国之举,“不给国家添麻烦”。
这番奇谈怪论实在笑掉人大牙。忧,因爱而生。因为爱,我们才忧心忡忡。倘使“举手爱国论”成立,每年两会大可不必开了。全票通过,一致同意……没有一点儿忧虑,平顺进行。这样的举动,敢称“爱”国?
畏惧风险不敢畅谈忧虑,不足以称爱。忧与爱共生,无忧何爱?古时候以经纶济世为己任的强项式文人,不惜“死谏”使帝王回心转意。他们是真正地爱这大好河山,才能看见潜藏在河山之中的隐忧。害怕这忧祸发作,他们必须说出来。而今我们步入民主社会,“讲真话”、“说忧思”早已不须冒杀头之险。直言不讳的代表理应得到掌声。他们才是对这个国家心存热爱的人。他们有气魄,有理想, 才敢于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控诉无能之辈,针砭时弊。他们是英雄。
美国总统杰斐逊有言:看一个国家是否进步,只须看这国家的人敢不敢说真话。很欣慰地,我听到我们进步的铿锵脚步声。如今早已不是那个“官青天”的时代。身边有什么黑心厂家,贪官污吏,嘿,我们一个“微博”就让他们在阳光下无所遁形。我们深爱着这面五星红旗。我们也有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敢说了!前不久那官商勾结的“毒胶囊”事件的曝光,一举捣毁了七千万粒有毒胶囊;有了微博这个有力武器,我们指间一动就能揪出最精明的“硕鼠”。我们心怀忧与爱,以铁肩担社会之道义,我以我笔书忧思。“中华号”巨轮,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乐当舵手,以爱抒忧,为它实时纠偏驳正的情况下,才能劈波斩浪、日行八万里。而倘若如“举手爱国论”所言,一味高唱赞歌,高唱“我爱你中国” 却无实际行动,那我们这艘巨轮可就危险了!
没有忧患意识,社会没有进步;没有“忧”,“爱”便无从谈起。虽无须杞人忧天般不可终日,但保持一颗忧患之心,很有必要。
我坚信,下次“两会”召开,每一枚赞成票,都是沉甸甸的。
忧与爱(60分)
若说忧是冬日里阳光无法顾及的阴暗角落,那么爱便是夏日中烈日下难得的一处阴凉;若说忧是唐古拉山脉上终年不化,冰寒彻骨的积雪,那么爱便是长江中奔流不息,哺育万物的江水。
其实忧与爱本就是一体的。若无心中深沉的爱,又怎会为之担忧?若不是心中有无限的担忧,又怎会有爱如喷泉一般涌出?
还记得那位勇敢的打工母亲,那位几天几夜不眠不休,骑着摩托车,行程六千多公里,只因梦中孩子满头的鲜血而奋力赶回家乡的母亲,对孩子的担忧成为了她前行的动力。也是这担忧,激发了她心中无限的母爱,让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当她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找到了自己正在上学的孩子,抱住他号啕大哭时,周围的人禁不住为她这深沉的爱而呜咽。
她的忧即她的爱,她的爱亦她的忧。“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这忧之中, 恐怕蕴含着难以数清的密密匝匝的爱吧!
心怀忧与爱的,岂会只有母亲?在外的游子心中,所含的忧与爱又怎会比母亲心中的少?
当才华横溢的肖邦被迫离开自己心爱的祖国母亲之时,心中的忧愁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领会的。但他将这忧注入了自己的音乐之中,创作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歌曲。以这忧为谱,以那爱为调,将自己与祖国母亲永远地连在了一起。这样的忧,这样的爱,交织在一起,谱出了感人至深的游子之歌!
还有那17岁便去往新加坡做生意,成功之后仍不忘祖国,创办了厦门大学的华侨,因他深知“多一所学校,便少一所监狱”。怀着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他出资办学,将他对祖国母亲深挚的爱融进了厦门大学的空气之中!他的忧彰显了他的爱,他的爱促成了他的忧!他热烈的爱,他深沉的忧,归根到底,其实都是那一颗跳动的心中流动的爱国之血!
也许忧会给你压力,但请一定耐心,向那青草更青处漫溯,你会发现,那在水底招摇的其实是无限的挚爱,让那爱成为你的动力,让那忧化作你的羽翼,助你翱翔蓝天,搏击风雨!
因篇幅容量有限,本图文只收录部分优秀作文,关注本平台(微信“添加朋友”搜索“一起学语文”,或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一起学语文”),回复“忧与爱”,可获得2012年高考江苏卷全部优作。
2013年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莫惊扰,让生命安宁
人们点燃蜡烛,怀着对自然、对生命的虔诚放轻脚步,唯恐惊扰蝴蝶,却实则造成对这些美丽精灵的惊吓。
殊不知,我们一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影响了生命的安宁,惊扰了生命的平静。不打扰,不涉足,让生命处于其最自然的环境,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尊重生命,莫要惊扰,万事万物都有其舒心的环境。星野道夫跋涉在自然之中,从涅瓦湖畔,到撒哈拉,到北极,他用摄像机捕捉自然最灵动的生命。他从不惊扰生命的安宁:不走近天鹅,不在麻雀窝中安装微型摄像头,永远穿着与自然颜色相调的衣服,静默地伫立、取景。他拍的相片总是那样和谐与安详。大师对自然有最深的爱,对生命有最深刻的理解,所以不惊扰,不忍心破坏那固有的安宁。
相比当下,许多野生动物园以保护动物的之名将其圈养,自然保护区的熊猫被置于游客的闪光灯下,看似是保护,其实是对这些生物的环境、安宁的破坏。
我们总怀着一颗善心,去做一些实际上破坏生命安宁的事,看似微不足道、不会有影响,有时却是对生命最深的伤害。
对自然如此,对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我想起柴静的《看见》。她去采访艾滋村的儿童,那些孩子们见到摄像头都躲得远远的,见到城里人总是流露出惊恐的神情。正如柴静所说:“闪光灯伤害了他们,我们的怜悯伤害了他们。”是的,这些生命需要的是让他们舒适的环境,是安稳的生存,是我们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可以关爱,却不要涉足;给他们安宁,给他们内心的静与理解,这才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尊重。
莫惊扰,让生命安宁。
林清玄说:“我一直以为当时最缺的,一为从容,二为有情。”
对待生命,我们要从容,不惊扰,不惊吓。对待生命,我们要理解,要有情。真正有了爱,才会懂得尊重生命,让生命安宁。
下一次去山洞,莫点蜡烛吧,让生命得以安宁。
万物自在,和谐相依。
莫惊扰生命,让其安宁、恬静。
放下纱幔
不是所有的美丽都爱慕世人的青眼。有的美丽杜绝尘世,纱幔覆面。对待这种美丽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纱幔,不要惊扰他们。
古书中提及的田野山村,风景秀丽,绿水环绕。有的村落乐意与外人接触,自我发展,最终成为集市都邑。有的却对外人的欣赏抱着无所谓,甚至躲避的态度,如同材料中的蝴蝶躲避蜡烛,桃花源躲避武陵渔人的二次造访。可见,不是所有的美丽都爱慕世人的青眼。
我非桃源中人,但桃源中人的心境却可想见一二。桃园之美不仅在其风光美,还在其宁静生活之美、善良人性之美。远离了外界的乱世纷争、苛捐杂税,桃源人平静安然地度过了数百年。外界初见桃园,或许会抱着欣赏珍惜的态度,然而谁能保证外界带入的光明希望的火种,不会再宁静安谧的土地上燃起贪婪、战争的野火呢?欲望伴随着对美丽的窥视而来,没有谁能控制。哪里有欲望,哪里就会有攫取和破坏,历史上血淋淋的教训,我们领受得不少了。
退一步说,即使外界对绝尘之美的干扰没有我们预料的那么大,美丽本身就真的那么在乎世人的欣赏?卡夫卡的文学成就举世公认,他生前却不为人知。不是才韪凉于世,而是他根本没有借文名显赫的欲望。在死前他还曾嘱托遗产执行人焚毁其书稿,其态度可见一斑。故而,我们为自己四处找寻美丽所编造的借口——所谓“美丽等待我们发现”,并不总能成立。
谁说千里马需要伯乐?《马说》不过是韩愈为求统治者关注人才的一家之言而已。真正的千里马不愿伏于槽枥间,也不见得就愿意供人驱使、日行千里。为千里马考虑,最好的方法是放归自然。野马来自山间,饮风餐露,本来就不该受束缚。人为的驯化,从马的角度考虑,是对原始自然的奔放美的束缚、惊扰。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们四处开发旅游胜地,造成土地荒漠化、河流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所谓赏人间胜景,不过是对自然的窃取。自然风景如若同蝴蝶一般有灵,应当也会躲到世界深处去吧。
绝尘之美不应受惊扰。若无意间见其美貌,明智者应放下纱幔,让这份美丽安然静处。
因篇幅容量有限,本图文只收录部分优秀作文,关注本平台(微信“添加朋友”搜索“一起学语文”,或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一起学语文”),回复“蝴蝶”,可获得2013年高考江苏卷全部优作。
2014年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优秀作文
狂童之狂也且
《诗经》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她隔着湍急的河流,对着心爱的男子大喊:“你若喜欢我,我便摄衣渡河来找你;你若不喜欢我,我便另寻他人,向我提亲的人排了满大街哩!”文末发出“狂童之狂也且”的感慨。
好一个将青春挥洒到极致,用专属青春的奔放,洒脱地去爱、去恨的女子!
如此女子,必坚信青春不朽。用年轻人的狂妄、潇洒去践行人生的人,即使到了头童齿豁之日,内心深处必定还珍藏着一段明丽而永不朽蚀的青春。
可现实似乎并不如此。明明是“日出之光”、“日中之阳”,却感叹着青春不再,用理性而僵硬的公式,计算着青春逝去的那一天,嘲笑着坚信青春不朽之人的天真无知。这样的人,色未衰而心已老。以老成持重的视角看待本该绚烂多彩的青春,以至于暮气与戾气过早地染指他们的生命。上世纪的伦敦,曾流行刚毕业的医科大学生蓄起络腮胡、戴上金丝镜的“时尚”,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老到医术。然而,与之俱来的是腐败、贿赂之芽的潜滋暗长。
草让青春仆从于暮气。以“青春不朽”的观点看待生命,并不是虚妄地渴求永葆童颜,生命不逝;而是让一颗激越洒脱的,甚至“狂傲”的心永远跳跃。“不朽”与“逝去”其实并不矛盾,外在、表像、肉体可以逝去,内在、精神、灵魂却可以不朽。正如金岳霖先生在独居生活中与孩子们一起斗鸡,正如《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疯疯癫癫顽劣不堪却同时豁达善良。
英谚中的一句“年老而勿衰”。年老之人尚不能衰颓,更何况青年们?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是潮流的扬帆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那么,少年青春则国青春!若是人人都保持一颗“狂”心,则人人都是少年,时代便朝气蓬勃,生意盎然。
朋友,无论你的年龄,绽放青春之花吧!愿“狂童”之心,去热烈地拥抱太阳!
一事能狂便青春
诗人纪德在《先知的花园》中说:“时光易逝,唯有你的青春之心不会老。”
的确,“老去”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正如王国维先生那句“一事能狂便青春”,物质会腐朽,但保持一份青春心气,执著、积极,纵然我们白发苍颜,心却不会颓然老去。青春便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万古不废。
6月13日即将近来八十华诞的戴尅戎老先生,便是极好的典范。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骨科专家,高龄的他仍活跃在科研、医疗第一线。青春之心是他不竭的动力。他说:“我喜欢一切从头开始,像一个青年人一样地去工作。”正因如此,他才能像青年人一样,始终保持对新科技的高度热情,并将它们运用到医学领域,不断发明出类似于“形状记忆加压骑缝钉”的“魔术般的金属制品”。
戴尅戎先生喜欢这样一句话:“公爵是因为偶然的出身才成为公爵,而贝多芬是靠自己成为贝多芬的。”我要说,是青春心气使戴尅戎成为了那个老当益壮、青春不朽的戴尅戎。
青春心气,是青春不朽的催化剂;是对生和死,青年和老年,人生和宇宙的富有审美情怀的考量。古往今来,历史化作尘埃,但总有一些人的青春心气,如炳烛之明,不朽地燃烧着。
我们不会忘记,诗人拜伦怀着少年心气、青春之心,完成了诗人到革命战士的角色转换。我们不会忘记,当伤痕累累的海明威从战场上退下来,以一种怎样的执著勇敢、热情求索,开辟了一条艰辛卓绝的写作道路。海明威有言:“那时的巴黎对我,是一个流动的圣节。”是啊,一个始终怀有青春心气的人,他的每一步都将不朽,都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当《黄金时代》里那一群理想青年:鲁迅、萧红、丁玲怀着狂热用他们的文字呼告历史的来人;当史铁生带着青春的质朴在轮椅上放声歌唱,新时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失落于生命之将老,而不积极地面对生活?
清华大学有一句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作为初出茅庐的我们,更应当胸怀青春心气,去营造健康的新世纪!
一事能狂便青春,虽向死而生,但青春不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