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论坛's Archiver

心雨 发表于 2015-5-15 09:57

2014届泉州市质检优秀作文

2014届泉州市质检优秀作文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一种鸥鸟,常数万只聚在一起飞行,而它们飞行的步调惊人地一致,好像有一个总指挥在指挥着它们。其实,每只鸥鸟是通过观察身边七只鸥鸟行动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以便与身边七只鸥鸟的飞行保持一致。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4届泉州市质检优秀作文
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沧桑感袭人一身,个体在群体中寻找一种归属感。
个体被丢到一个群体中,该何去何从?鸥鸟步调惊人的一致,每只鸥鸟以调整自己融入群体。我们不禁思考,合群之事似乎拥有强大的力量使我们自愿归属。
在魏德圣影片《赛德克巴莱》中,那些原住民为抵抗外来人群的统治,用野蛮的骄傲进行一场注定会失败的战争。我们看到的是集体以强大的人格力量注释的历史,心中难免产生震撼力和共鸣。
合群之事,以一种精神上的归属,让我们为此奋斗。用极度吻合的一致性书写人性的诗篇。
可为什么现实人群中,每个人提着无处安放的自我在游荡?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一战中,被迫于底层士兵相处。他一开始是不合群的,却由恨转为理解。他称其周围的人是狭隘的,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沾沾自喜。维特根斯坦理解他们,但并不等同于接受他们。
或许,个性在群体中显得微小个体可以厌倦群体,但必须理解群体。
我们一股脑儿地寻找归属,却没想到群体有时也是盲目的。
如今,我们步入了媒体文化的“群鸥时代”。每个人随便扎个堆就开始杠上,缺乏理性和辨别力。结果,我们还在“激动”之时,灌汤包就瞎了我们一身——新浪微博上的点击率蹭蹭地上千万。我们帮助实现了灌汤包的人生理想,却把自己推入舆论的风头浪尖。
或许,在“群鸥时代”,我们更多地要做淡定的一小撮,而不是狂热的大多数。
换句话说,学会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
著名学者德沃金曾提出“人类尊严二原则”,其一是“内在潜能原则”,每个人都有强大的潜能,拥有独立的人格。其二是“社会责任原则”,用自己的判断力去创造和履行属于自己的责任。
我们则更应该理性地对待每场喧嚣,在合群之中做出独立之事。
以独立之志,做属于社会的合群之事!

集小同,促大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如中国人常说的“圈子”,交友圈,事业圈,娱乐圈。而社会,则是由许多圈子构成,环环相扣,不可分离。任何一环的断裂,都会牵动整个社会,因此,要建一个和谐的大同社会,每一环都至关重要。
八只鸥鸟的小圈子,上万只鸥鸟的大群体,便是小同与大同的关系,任何小同的溃败,都是对整体的打击。因此,我们要从身边的小圈的和谐做起,方可构大同社会。
费孝通曾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阐述的是不同文化之美的融合,其实换个角度想,也即是个个小集体融合所成的大美。但小集体又该如何创造出自己的美与和谐呢?首先,应从身边的事物着手。因为身边的事物是影响人的品性至关重要的因素,古时孟母三迁,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和谐的环境可造就品性良好的人。
然而反观当下,世人一味追求优良环境而忽略创造优良环境的现象让人担忧。鸥鸟学习身边七只的飞行方向,其自身也被别人学习着,小同圈子的构建,每个个体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集小同”是指汇集各个小圈子的和谐美,而如今,却演变成“挤小同”,好像挤进小同圈子,品性道德便无中生有而来了。好比现如今“中国游客”现象,钱包鼓了,见识别地文化的本钱有了,妄想提升道德式地接触小同,而不反省自身,便纯粹只是“挤小同”。
我们所说的大同,其间包含的小同,不应仅停留在学习,观赏,而应去创造。每个人都有责任,毕竟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也享有社会给我们的一切。
不过对于小同社会的创造,我们应懂得把握尺度,平等和谐的关系才是应有的。若是越过了正常的距离,则容易产生假公济私的现象,就像费孝通所言“中国熟人社会”一样,虽人情味浓,但契约精神不够,不易构建小同。反之,若是距离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容易使人产生失落感,失去安全感,也不利于构建小同。小同的构建应是把握合理的尺度。
鸥鸟集体的有序,其实便是由小同构建而来。人类社会也应如此,当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小同圈子中,“集体无意识”地构建小同,那么大同社会还会远吗?
莫让个性泯灭与群体中
安·兰德曾言:“道德应建立在个体理性的基础上,而不应建立于宗教、情感、社会、国家以及任何形式的集体中。”
诚然,隐身于群体中,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刻意地区契合群体会让自己的旅程更加省力些,但通过他人的行动随时调整自己人生的走向,却有消磨个性丧失独立精神的危险。
毕竟,通过模仿他人的行动轨迹塑造自我前行的方向,就必不可少地要打磨自己个性的棱角,让自己成为一个合群的“鹅卵石”,或许这在一些人眼中是所谓的成熟,但真正的成熟时昂山素季所言的“真正的改变是通过理解、宽容、同情的内在变化”。
成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里树立起的独立意识丰碑,对待是非善恶有自我的价值判断。而不是唯唯诺诺,随波逐流。
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群体处在作恶的状态时,它必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个体个性的泯灭。
正如电影《浪潮》所揭示的,当一个群体文化不允许特立独行的人存在时,它就已经处于病态之中,此时群体的每一个动作都被视为理所当然,人人行动一致乃至社会上的道德、规则可以肆意践踏,因为他们是个群体,不论是荣誉还是罪责都会被均摊。毕竟罪恶并不是自己一人造成的。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当一个人讲自己完全置身于群体之中而脱离自己的轨道时,生命的尊严感,生命的个性也就近乎土崩瓦解。
或许有人说,既然如此,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放弃群体不就万事大吉了?
我们宣扬个性的张扬,倡导独立精神核心意义并不是要脱离群体,相反地,我们应该融入集体。但是,此谓的融入并非无主见无尊严地完全投入,我们应保持自己的个性,在群体行动有所偏差或群体意识扭曲之际,我们应能够跳脱群体的囚笼,站在高处,以一颗独立的力魂审视它、指明它并纠正它,沉默的遵从或许不是什么恶德,却绝不是什么美德。
马克思说:“人事一切关系的总和。”而兰德却说:“人不过是将一切关系的总和揉成一团纸,并把它丢入垃圾桶的骄傲而已。”
拒绝让个性泯灭于集体,理应成为每个人内心长鸣的警钟。


要保持步调一致
鸥鸟常数万只一起飞行,是因为它们能保持步调一致,同起同落。孔子的治学之道也是秉着“忠恕”这一原则,贯穿始终。但是,保持步调一致一定好吗?这个问题不可轻易就下定论,需探讨一番才行。
诚然,保持步调一致,能使人们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协调工作,使工作完成得顺利并且较完美。例如,军人执行任务,表演者战士的动作。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见,保持步调一致往往是好的。
但是,不难发现,有时保持步调一致,非但没有取得好的结果,反而得到了坏的结果。例如,中国为与苏联保持步调一致,而学习他们的人民公社化,结构反而让人民饱受饥荒。为什么保持步调一致,却得到了恶果呢?那是因为,那时我国没有在“求同”的基础上,保留自己“异”的方面,一味生搬硬套,不顾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可见,保持步调一致,还需求同存异,才能得到好结果。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某些特点,在学习他人的方法时,应结合自身的这些特点,把方法稍加调整,使其更适合自身,才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周总理在万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让会议得以有序进行。就当时而言,各国的国情差异较大,保持步调完全一致是行不通的,“求同存异”不能不说是一个良策!保持大方向步调一致,允许小方面的差异,不也是我们为人处事,与朋友交往时,需要的吗?可见,保持步调一致,还需基于求同存异的思想上,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那么,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保持步调一致,就一定能得到好的结果吗?我看并非如此。当下,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各国都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并也有根据自身不同有所调整,但为什么环境仍无法得到根本改善呢?这是因为事物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我们的坚持,让它以量变的过程到达质变的过程。
因此,要保持步调一致,还需基于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并加以坚持执行。现如今,乌克兰的局势动荡,埃及的战士以及发生在云南昆明的暴力恐怖事件等,都让我们为坚持世界和平之一致步调的进行,有所质疑。但是,我相信坚持和平不会有错,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保持步调一致,为我们人类的和平发展而努力。
总而言之,若要保持步调一致,就要有求同存异作为基础,坚持不懈地努力去执行。保持步调一致能让我们得到好结果,为我们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勿在群体的牢笼里自甘被缚
质疑声都匍匐在大众认为的普遍真理下,风情各异的特色建筑被整齐划一的冰冷水泥墙取代,“异端”们苟活在暗无天日的社会底层。这和谐的大同盛世景象令人咋舌,仔细一看,群体文化的牢笼隐隐浮现。
诚然,群体带给我们安全感。掷出窗外网的创始人也说:“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但是,这样的行进若是踽踽而行,我们又为什么不挣脱镣铐,恣意奔跑?
原子化的个体中透出不安全性,于是我们寻找到群体文化的庇护。观之左右,察之细谨,我们模仿着他人的步调,亦步亦趋,不管前路是否正确,总之跟着大家走准没错。“中国式过马路”不正是如此吗?凑够一撮人,便有了安全感。
这样的蒙昧之举无疑是对体制化壁垒的拥趸(当为:盲目拥护),易产生佣人社会。不甘于孤独地自鸣,于是寻找群体的共振,奏出了嘲哳之声也不是我一个个体的错,因为责任早已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
如此一看,群体真是个绝佳避风港。纵使它是个牢笼,也挡不住人们急欲跳入的心情。我们在群体教条下打磨自己的棱角,努力将自己匡正得与他人一致,沆瀣一气也罢,同心协力也好,总之我们成了和谐化的人,融入了社会。
但是,淹没人潮中的你可也有不甘?难道我们的创生只是为了在时代的洪流中再添一滴可有可无的雨滴?爬出体制化的深井,走到更广阔的蓝天下,再仔细地看看世界吧?
人之不同,在于个性。对自我个性的否定也意味着对自身存在维度的不信任。这怯懦势必要囚禁灵魂。柏杨言:“一个人的不幸在于个性,一个时代的不幸在于缺失个性。”个性的缺位又怎能推动时代机器的运作?我们不可安心挤入群体的酱缸,如蛆一般熙熙攘攘。何妨拿出个性的利剑,策马于时代的原野。
蒋勋有言:“生命孤独地出走,却整个地粉碎于八股教条的群体文化之下。”群体的牢笼催生不了先锋。纵使亿万人都彳亍于庸碌之道,我也要打破群体的逼仄,冷眼一瞥,踏上自己的征途,是的,我不甘被缚。
个体合作是群体前进的助推器
蒋勋有言,生命孤独地出走,却整个粉碎在时代肌瘤的暗潮之下。诚然当今时代是要求和鼓励特立独行的,然而离了群的鸥鸟难以飞越汪洋,失去群体根基的个体力量薄弱。
有学者言:“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分散力量堆积成群体力量,从而能达到更远的目标。但是对于群体力量的发挥,个体的配合必不可少。
倘若没有个体的合作,如何能达到整体和谐,如何能挥发出群体的力量?
个体的合作绝不是教人沦为群体文化的牺牲品,被同化乃至失去个人信仰,而在于拥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以个人的努力推动整体发展。
然而现实却是,有人在群体之中滥竽充数,成为害群之马,社会主流价值是倡导互助友爱的,然而有人却以群体为借口,以为责任分化如一石如水,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到达自己时已是风平浪静。于是有倒地老人无人扶,对不文明行为默然忽视。
个体对责任担当的忽视是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苟延残喘的病灶。如若没有所有人的步调一致,何以达到井然有序的社会状态?
诚然,社会是需要领跑者的,但若是人人皆为指挥,只会呈现人人争强好胜、浮躁而充满戾气的社会。合作是需要暂时退居人后,以调整个体来推动整体发展的,以免陷入如“蛆一般熙熙攘攘停滞不前”的矛盾状态。
冯友兰有言:“一种健全的大国风范,不靠暴跳如雷,而靠个体争气。”若无细水涓涓,何来飞瀑万丈;若无细沙碎石,何来万仞秀峰?
对自身能力的过分夸大或过分卑微都会陷入评判极端化的境地。都不利于个体加入,更重要的是融入群体的行动之中。
当今社会之和谐更多依靠道德链条,然其功效因人而异。敏锐眼力的缺失及制度性死角令群体出现不义之风与公信危机的黑洞。而此时,制度的锁扣必不可少。
鸥鸟尚且懂得调整自己以适应万鸟齐飞的队伍,作为人也应懂得合作,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理性地与他人保持一致
蒙田曾言:“人生像是一支协奏曲,由不同的因素组成,由不同的音调组成——悦耳的嘈杂的、尖锐的平实的、有序的凌乱的。”诚哉斯言,大千世界,“差异成为幸福之源”。只是,差异背后的和谐乃真正可贵之处。
有如鸥鸟,它们根据观察身边的七只鸥鸟行动的变化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不焦躁、不喧哗。于是这数万只鸥鸟的飞行队伍俨然一匹严谨肃穆的军队“划”过天际,(令人)叹为观止。面对一个大整体,需要个人的大局意识,若是像那“各飞各处去”,只怕最后鸟类甚至人类都将面临生存威胁。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狱中受尽折磨,他非但没有记恨于狱警,反而在总统就职典礼上邀请他们前来参加。“如果我只是将仇恨和埋怨放于内心,那么我将仍在狱中,”曼德拉说,“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不能把个人得失作为行为举止的出发点。”正是曼德拉能够自觉站在大局角度,为全黑人、全南非争权谋利,而获得世界的爱戴和景仰。
当然,树立整体意识、大局观念能够为全体谋福利。但有些人以国家、组织为名,号称“天下之福星”来夺得个人利益的行为实为可恶。曾经为多少迷失茫然的人们送上心灵鸡汤的于丹近年来争议不断,缘于其如今心灵鸡汤“只加汤不加料”的商业化行为。这样的人还有很多,难道我们真的只需要顺从大流,“人云亦云”吗?
不尽然。朱光潜有言:“正路不一定就是平平直直的路,同样有崎岖险阻,有时要绕一个弯,甚至误入歧途。”可见,我们必不能为眼前的假象所迷惑。鸥鸟仍是有根有据地做出自己的判断,才获得不断的前进。
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言:“只是迎风飞行来改变自己行为的人是糟糕的、卑鄙的、低劣的人。”前苏联领导人勃罗留夫斯基对此的相关评论是:批判,正式知识分子生命的面相。
因此,在纷乱的社会迷雾中,不能一味地人云亦云。只有正确的、理性的行为才值得我们去遵从。
反观当下,“中国式过马路”被讽刺为只要凑够一群人就可不需要红绿灯了。这种“随大流”的行为不但不能安全保障行人穿过马路,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民族、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了中国在世界中的形象。
而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更应该理性地做出自己的判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能以大局为业固然可贵,能够在理性基础上来批判现象诚然是祖国进步的基石,才能真正建成和谐社会。
别在前进中落单(开头的界定)
人,同群聚的鸥鸟一般,也是构成集体社会的一个组成单位。在集体拥簇下,个体会产生安全感与前进动力,在社会大潮中共同向前。此集体力量,并非产生于盲从时的互相推挤,更不是无序领导下的盲目乱窜所致,而应是团结共同进步的粘合剂、追求正确方向的一致化推动力。

做一只合格的鸥鸟
惠安荷山中学  高三(3)班  陈云玲   56分
席慕容曾言:每一条路都有它不得不跋涉的理由:每一件事都有它不得不做的理由。每一只鸥鸟都做同一件事使得他们的队伍总是那样整齐。
我们要做一只合格的鸥鸟,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不连累集体,为集体造福。
假设,欧群里有一只鸥鸟没有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以便于身边七只鸥鸟保持一致,那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会看到七只整齐的鸥鸟和一只飞奔离群的鸥鸟。再假设,八只鸥鸟都不遵守那“无声的指挥”结果,我们会看到满天乱喳叫的鸥鸟,再也没有艺术美的存在。到时,惊弓之鸟何止一只呢?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独臂军官,因功绩显赫而到一山区作指挥。但每次部队集合时,他总是最后一个到达的人。看着同志们同情的目光,他十分难受。于是,他开始反复练习包装包裹,每次都练得鲜血淋漓,但他不放弃,最后他成为部队里做的最快的人,再也不拖后腿,部队因此在每次作战时都快了很多。
部队里的每个人包括独臂军官在内的人都做好了自己的事情使得部队得到利益。他们每一个都是一只合格的鸥鸟,他们不连累集体,也为集体造福。
法国诗人里尔本说:灵魂是身体的庙宇,失去了灵魂,雨水就会滴在身上。
我们体内的每一个零件每天都做着自己的事情,使我们的身子能正常运作,使我们安然,健康。集体是我们的灵魂,它承载着一切。在这里,也许我们都是大众脸,无法让外人看到我们独特的美,但外人也因我们的集体也赞美我们。但若离开这里,我们将是独孤,没有一个庙宇,一个幸福安全的港湾为我们随时随地地遮风挡雨。做一只合格的鸥鸟,这会使你收益良多。
因为希腊每一位哲人的倾心研究,才会有智者学派的光辉:因为每一个游泳运动员都有认真做事与整体保持一致,才会有游泳集体奖项落入我们的怀抱“因为《为你读诗》的每一位成员都认真学习,认真做事,认真地做一只鸥鸟,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效应伴随着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它,使它成功。
米兰-昆德拉说过,生命是一颗结满可能的树。当每个人都做好一只鸥鸟该做的事,这世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一行整齐的美。
集体的美就是你的美,那是所有共同的努力,做一只合格的鸥鸟吧,和你的伙伴保持一致,一切因你而美好。
在观察中调整自己
                                惠安荷山中学  高三(3)班 苏婉秋55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孔子对于学习的要求,同时也在于告诉我们要懂得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而调整自己以致于适应事物发展的潮流。
鸥鸟惊人的飞行步调引人大为赞叹,熟不知,因为有它们懂得观察身边的同伴行动变化并以之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才足以队伍保持一致。
古语曾说: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然而在面对这个不停变化的世界,我们不仅要借鉴历史,还要通过身边事物的发展来明确我们的前进脚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以便于世界的飞行保持一致。
当西方国家在工业文明的熏陶下,资本主义遍及全球发展的时候,古老的中国还固守封闭的小农经济以致于被外国侵略者以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国门,沦为耻笑于世的东亚病夫。
如果当时的中国学会向日本一样观察身边世界的发展变化,和日本一样通过变法来调整自己国家的发展姿态,与世界的发展潮流保持一致,那么我们泱泱大国还会受人耻辱百年之久吗?
正如圣地亚歌说过的,我们这个伟大的世界总是不停地旋转,我们要加快脚步追上它的变化规律。
在面对着变化莫测的世界,我们没有办法来去探索意外与未来究竟哪一个先到来,所以我们必须随时准备好调整自己的姿态,以便顺应发展,然而如何改变却是要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
拿破仑坚信,一场战争的胜利不可能取决于一个人,但一个人却有能力导致战争的失败。
一个队伍的团结取决于每个队员的付出,正如步调一致的鸥鸟需要每一只鸥鸟的配合。我们决不能固守成章,只坚持自己的想法而脱离队伍的发展,我们也决不能过于追求自己的个性,盲目自大,不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而随心所欲。
罗绮,这个中国内地第一摇滚女歌手在面对潮流时,成为第一个被曝光的吸毒女艺人,在远走他乡以正向发展重新回归在人们视线中,她放弃了过去的放荡不羁,跟随者正能量发展,因此赢得了众人的掌声。
我们要学会鸥鸟那样观察世物的发展,便随之变化自己的飞行姿态,才能使自己获得最终的胜利。
变化促前进
惠安荷山中学  高三(3)班  叶   涛   54分
泰戈尔说过:“生活的坟墓是墨守陈规。”不会变化的事物同样不会前进。
数以万计的鸥鸟,飞行步调却惊人的一致。是因为每只鸟都一尘不变?是因为每只鸟都在变化,数以万计鸥鸟才得以一致,才能前进。
涅基洛夫斯基说:“当一个人停下脚步,不再前进之时,他的灵魂已经死去。”安守一隅是怯懦的体现,只有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生命才是有意义的。停下脚步的人永远不会摔倒停止变化发展的人永远不会前进。
数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如果安居于树上而不下地行走;如果没有对于火的试探,安居于野果秉腹。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无数涌起的浪花都在揭示一个道理,没有变化,就没有前进。
万户的以身试险,冷眼看着那些不懂得变化的人,成为第一个探索天空的人。如果没有变化依然在跳高上奋战,那么亚洲短跑的第一人又该何时出现。
追求变化,追求发展,追求前进。
变化是普遍的,有人选择了前进,有人选择了后腿。把手伸进了金钱的陷阱里,最终逃不过一副冰冷手铐。以冷漠筑起围城,冷眼看着受伤的孩子在水泥地上哭泣,最终逃不过良心的责问。选择了使自己后退的变化,难道能逃过自己良心的责备?
春花秋月,变化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必须发现生活中的变化子绝四:毋意,毋心,毋固,毋我。发现自己的变化,促进自身的前进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离不开这种追求变化前进的人,鲁迅 、……正是这些不安于现状追求变化发展的人,才撑起了国家的一片天。车子只有在行驶过程中才能分得出好坏。停止变化的名族,国家就像是从菜心腐坏的白菜,没有变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好比静止的、生锈的机器一般。
龙应台说过:“生活,就像是一颗追着你的子弹,当你停下来时,你的生活也就结束了。”我们就如同没有双脚的小鸟,只有不断的飞行不断的变化,不断的进步。我们才不会成为历史长河中永远不变的淤泥。
古往今来,时光荏苒,一切的繁华终将被时光掩埋,唯有变化前进的呐喊盘旋在历史上空。旧的城墙上总会建立新的城邦,变化一刻都不会停止,前进也将成为永恒。
开始变化,使自己才成为流淌着的历史长流中的一朵晶莹的浪花。
协调与提升
惠安荷山中学  高三(3)班  陈桢桢    54分
上观苍穹,群鸟协调步调,相辅相成,得以凌空万里而翱翔;下视黄土,巢蚁均衡步伐相行相伴,方可掘土千尺而安居。
事物发展的实质是前进和上升。而每一事物的发展必然包含内因、外因双重因素。内因为自身,自身通过不断调整来提升;外因为环境,通过提升自身来与环境相协调,才能得到事物的双向发展。
鸥鸟群聚而行,步调一致不失稳重,这实际上是用过每只鸥鸟对身边其他鸥鸟的观察,来调整自我飞行状态,从而垂首青云。世界上每一事物的发展就如着鸥鸟的飞行哲学,通过对环境观察来提升自身,从而实现自身与整体的双重价值。世界上发展着的每一事物都有其发展依据。就如远古时期的人类,通过对气候。生态的观察来保护自我达到“寒以蔽衣,饥以猎食”的发展境界,才有当今世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观察周遭事物,协调自我与身边事物的步伐,方可促进自我与世界的发展。2013年耨北额经济学奖给法马、汉森与罗勃特三人戴上了桂冠。三人获此殊荣,是在三人提出两种对立观点,从而解决同一经济难题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通过自身水平与方向的调整,达到共同解决难题的目的。并通过来实现难题的攻破,推动世界经济学的发展。这不仅是获得最高荣誉的荣耀,更是世界又一发展里程的光荣。
当今世界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人们对发展的追求不应当只拘泥于个人,更应当为追求发展上升的世界协调步伐,通过自身与世界的协调取得共同发展。当下火热话题层出不穷,就最突出的来说,当属宇宙探索与全球环境问题。实际上两者是相互联系着的。人类要发展,必然会付诸行动与代价,从而实现飞跃。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与日剧增。同时环境污染也随之剧增。人们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同时也应当审视自我,观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只有当人与自然协调好步伐时,才能真正的飞跃。
发展,只注重成果必然不可取。人们正是因为在发展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调节自我,与身边环境保持协调,才得以实现价值。群鸟飞行,通过观察鸟群来提升自我高度,最终才能以个人发展带动群体高飞。而群体的高飞又不断提升个人价值,从而实现双向发展。
协调环境,提升自我,方可得到鲲鹏之境界,从而达到垂首青云,凌空苍穹的更高境界。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