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论坛's Archiver

心雨 发表于 2015-5-15 09:36

2014年4月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语文作文

2014年4月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语文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后它仍旧精力旺盛,田埂、牧场、田野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求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王光强点评:
       这段材料选自《爱默森文选》,原文是用莠草来表达梭罗对本土的热爱。经过命题者的摘选后,内容与原文就有所不同了,成为物品材料作文题目,审题也就大不相同了。
       材料中所包含的两部分内容,前部分描述莠草在春天夏天不断被农人锄,还到处旺盛生长着的现象;后部分是不同的人对莠草的不同命名(评价)。
       审题时应把握材料中所包含的两部分内容,可以从莠草的生长现象来立意,也可以从人们对莠草的不同的名字(评价)来立意。
       从莠草的生长现象来立意,不管遭受多少挫折,都有顽强的生命力;
    从莠草有不同的名字(卑贱和雅致)来立意,因人的不同喜好产生不同的评价,其实就“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义所在了。

【立意分析】

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一、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二、多角度原则。很多材料包含多重含义,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比如,横向立意、反向立意、延伸立意、类比立意。三、明限制原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四、倾向性原则。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审准题意,是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一段材料的主旨有时在文字上会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比如,该材料中的“到处都有”、“卑贱”、“雅致”及“有人”(“也有人”)等。它因“到处都有” “恶莠乱苗”而“卑贱”,又因顽强、生命力旺盛而“雅致”;这些属性“有人”厌恶、“也有人”欣赏。

据此,可以多元解读。比如:

从莠草的角度思考:

①岂因损毁而放弃茁壮;

②找准自己的位置;

③卑微,也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渺小者的光辉;

④能冲破难关,克服困难的人,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⑤做主宰自己的王者/做生命强者;

⑥逆境、坚强/意志坚韧,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⑦美丽的生命,源于一份对生活的热爱;

⑧不放弃自己的生存权;

……

从人们的态度思考:

①换个角度看世界;

②横看成林侧成峰;

③敬重生命、敬畏自然;

④任何生命都是有尊严的;

……

命题者用心良苦,审题立意上就可区分高下,既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写,又能让有思想的学生脱颖而出。审题立意方面,从莠草的角度看,考生可赞扬莠草“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坚韧不屈、顽强不息的精神”,也可写“要不顾及世人的褒贬,坚信自我的价值”;从他人评价的角度看,可立意为“事物的价值因评价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也可立意为“要发现个性的价值”;从材料整体看,可阐述“卑贱与雅致”“实用与审美”的辩证关系。
 对这个作文题,考生可以从认识论、该如何看待客观世界的角度写,比如:名与实的关系;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认识也会有所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看法等等。还可以从价值观的角度写,比如:生命作为客观存在的客体,都是有价值的,不管别人把“莠草”叫做什么,它都有旺盛的生命力,由此延伸到人,不论如何众说纷纭,都可以坚持做自己。
  作文可以联系的文化点很多,孟子、庄子都有关于“名与实”的论述,如《逍遥游》中就提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去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顾城的诗歌;前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冯骥才的一句话。两者都隐含了某种立意倾向。相比之下,今年的省质检作文材料是纯客观的,没有立意提示,因而开放度也更高。考生在审题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只要能自圆其说,论述到位,能论证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从整张语文试卷看,亮点在于区分度较高。在诗歌阅读题、文本阅读题中,最后一个小题都有难度,对考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比如,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问到“作为科普文章,本文具有什么样的认识意义”。题干的这一表达,不少考生会觉得比较陌生。因此,建议在今后复习中对题干的表述要有更多涉猎。

[优秀习作]
愿做一莠草

歌德曾言:“官职和头衔能是一个人在世俗中免受倾轧。”而今这句话能否改为“使一个人在世俗中免受其倾轧的是他无坚不摧的毅力。”这一点在莠草身上尽显,在我看来,莠草绝非“苦艾”,而是一株“长生草”,精力旺盛,顽强不屈。
不知对于这样顽强的莠草,人们会以“猪草”“苦艾”等来命名,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句话“及时在果壳中,仍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莠草就如这话所说的,虽小,但至少在我看来,它有着崇高的品德。
季老,曾今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头学者,虽也被媒体爆料其**言行,虽也不尽完美。但我看到的季羡林却是顽强不屈的代表,十年留德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草多,虽保守文革折磨,但他仍潜心研究巴利文、梵文,翻译《罗摩衍那》,成就一段佳话,纵生活无情,但他不被外界力量所压倒,宠辱不惊,再现莠草风范。、
诚然,莠草丛生必会对庄稼生存造成危机,正如季老其过激的言论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但站在其自身的角度上,我们终会称赞其崇高的品行,那执着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将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莠草一心扑在生存上,终圆其愿,蒲松龄一心扑在文学上,终得其所求,“集腋成裘,妄读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在科考此次落第后,蒲松龄将目光转移到了志怪小说上,这一峨冠多髯的老者不被失败所压倒,依旧振奋精神致力于志怪小说,有人认为他疯了,有人认为他在做无用功,有人甚至认为他没什么才华。然而读完《聊斋志异》后,不得不感叹这是一部“鞋柜鞋要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旷世之作。
试想,如果蒲松龄在科考落第后消沉,或是在旁人的只言片语中一蹶不振,那么何来《聊斋》,何来这振奋人心的传奇?莠草不是苦艾,而是长生草,蒲松龄不是疯子而是奇才。
切格瓦拉不惧外界的打击,深入古巴丛林打游击,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他那“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终于理想”的口号仍涤荡我心;索尔仁尼琴不惧流亡生活,即使生活艰辛,他仍顽强生活,并喊出了“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还重”的心声。他们也饱受争议,他们有人喜有人恶,但我看到的是莠草般的顽强与不屈。
西谚有云“狐狸多机巧,刺猬仅一招”这句话被用在多种场合。而现在,我想说明的是莠草就如这刺猬一般,仅有一招——力求生存,我愿为一莠草,及时非议重重,也用那刺猬仅有的一招,顽强拼搏,极力求生。



生如莠草
农人经春历夏不辍耕锄,也无法刨去莠草生长的痕迹,只能任由它们绵延天边。莠草生于野地,无依无凭,正是以顽强的生命力覆田盖野。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天地不仁,万物刍狗,凭借自己的力量,方能留下成长的印记。(99)
生如莠草,傲然天地之间。(12)
自立如莠,纵然无依无傍,反而得见擎天傲骨、累世辉煌。人世之辉煌往往来源于经年的拼搏,而拼搏的源头活水正来源于铮铮的自立。若是折断自立之骨,则不免软弱可欺,最终碌碌庸庸,一事无成。唯有傲然自立,方有煌赫之功。战国乱世,天下大争,唯见秦国自立如莠,从铁血洪流之中崛起大出,纵横天下。秦人立足陇西边陲之地,犬牙戎狄之间,且战且和方得尺寸之地。然而天子遇之如夷狄,诸侯目之如虎狼。无依无靠之中,秦人自力更生,变法图强,最终一跃而为天下主宰。自立如莠,便是秦国以铁血六百年所证明的铮铮正道。(240)
自立如莠,更需坚韧如莠。自立能够开启走向成功的正道。然而一旦踏上大道,便难免饱受耕锄之苦,唯有坚韧如莠,方能在命运无情的耕锄之下,屡败屡战,不弃不离。三百年学术,唯陈先生一人而已。中古史大家陈寅恪先生正是如此。先生有公子之公子,教授之教授的美誉,却一生为命运所扰。战乱之中,颠沛流离,书籍散佚,目力见损。先生所受困扰不可谓不大,先生所遭耕锄不可谓不深。然而先生心怀如莠之坚韧,依靠记忆笔耕不辍。平生顿挫,兴亡落地,均化作锦绣文章。若无先生坚韧如斯,史学研究不知又需几多弯路。(237)
生如莠草,傲然自立,坚韧不屈。然而草木无灵,不可预知自己生长之处,也无法得知自己的自立坚韧是否有益。毁誉参半,便是咎由自取。人为万物灵长,便需选择与人有益之处,生如莠草,绽放清香。特斯拉为天下人之利,在爱迪生的打压中创造了交流电帝国;伍连德为天下人之利,在列强的怀疑中控制了东北鼠疫大爆发;卢作孚为天下人之利,在长江的炮火中实现了宜昌大撤退。他们生如天地之莠草,自立坚韧;他们生谋天下之公利,流芳百世。(201)
回到身边,生如莠草之理,早已见诸大小报端。马航失事牵动万方,二十一颗卫星,十三艘舰艇,每日八小时的搜寻。如莠自立,如莠坚韧,生而谋国人之公利。东方醒狮,正如莠草一般,傲然自立。(88)
生如莠草,啸傲天地之间。(12)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