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你和我”导写与佳作
命题作文“你和我”导写与佳作【文题回放】
请以“你和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导写指津】
一、审题
1、审题目。本次作文为导引式命题作文。从题目来看,命题采用两个词语,中间用“和”等连接,这两个词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属于关系型命题作文。“你和我”这种关系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互为因果的关系、互为条件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等。
所以,首先确定主旨时不能偏指一方。有不少考生只写“你”,不写“我”。有的则相反,只写“我”,不写“你”,显然都不符合命题的要求。
其次不能孤立地理解两个概念。有些考生虽然也说到了两个概念,但没有阐述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这样文章的观点就不明确,更不用说其他了。
2、审导语。导语是给考生提供思维方向的。如“与自己有某种关系的人、事、物、景”,其中“自己”就是“我”,“人、事、物、景”都可以说是“你”。四个“无论”告诉我们,与“我”联系的“你”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有时我看你时很近,你看我时却很远”,则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3、审虚实。“你和我”可以说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因为是人称代词,所以可以写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你”和“我”的故事,论实实在在的“你”和“我”的理,“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但从导引语看,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拟人手法虚写。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祖国、历史、书籍,也可以是理想、信念、追求等,非常发散。“你”也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如李白、杜甫。“你”也可以是某个文学形象。由虚处着墨,写我怎样了解某位历史名人,怎样了解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怎样了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怎样了解历史。也可以写我怎样与“诚信”联手,或与“青春”邂逅等等。
看下面所选几个考生文章的开头,就可知道他们的审题是准确且不落俗套的。
1、我是一棵小草,你是我肥沃的土地;我是一条游鱼,你是我浩瀚的海洋;我是一只
飞鸟,你是我翱翔的天空。你是我的天,你是我的地,你是我的生命之源——自然!
2、也许你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我,当你在潇湘馆内叹息的时候,当你在大观园里葬花的时候,我正通过时间的窗口,在品读着你,并喜欢着你——林黛玉。
3、传承了五千多年,积聚了历史的厚重,你深沉地走来,像是一棵种子深沉地埋藏于我的心底,我永远刻着你的烙印,你深厚的底蕴,无数的辉煌,融进了我的血液,你——中华文化,滋养了我的生命。
4、你和我只隔着那湾浅浅的海峡,却跨不过几代人的恩恩怨怨;你和我只分离了百年时光,却形成了不可逾越的文化鸿沟。你和我,台湾和大陆,中华民族的血肉深情是永远隔不断的。
二、构思。
1、中心论点:你和我,一定要相互扶持,相互关照。
分论点:①人与人之间,你和我的扶持关照铸就人际和谐。②民族与民族之间,你和我
的扶持关照铸就民族之魂。③国与国之间,你和我的扶持关照带来和平与发展。
2、中心论点:你和我要合作共赢。
分论点:①你和我合作共赢需要共同的目标。②你和我合作共赢需要优势的互补。③你和我合作共赢需要相互的宽容。
3、①理解,是发展你和我友情的桥梁。
②合作,是发展你和我友情的舞台。
③信念,是发展你和我友情的钥匙。
【佳作展示】
你和我
酒入愁肠,三分酿成了月光;七分啸成了剑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直至今日,我仍认为余光中的这三句诗是对你最大的赞颂。回溯千年,你仿佛又站在我面前,秋风飒飒,拔剑而舞,长歌独立,少不了的,自然是那壶酒。
记不起,几岁开始读你的诗,太熟悉了,反而更加疏远。李白,字太白。稍显懵懂的我总是觉得名字很奇怪,怎么会有人名字里有两个“白”呢?难道他生下来就是白吗?直到长大后才模模糊糊了解到含意,这不是白,是一种姿态,一种只有你才有的站立姿态。
小时候,读得最喜欢的是那首颇具童趣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挂在青云端。”多么可爱啊,因为你的名声太大,甚至可以让我忘记你也有过的童年,那时候的我,在不经意间看到这首诗,简直是乐坏了。原来大名鼎鼎的“诗仙”也曾有过不识月亮的经历啊。大概是由于这一点,喜欢你又比别人多那么一些,你不是一颗遥远的星辰,而是最美好的温暖。
慢慢地,我和我看到的你一同长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的这句一语道破你成年后的处境。也曾因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而兴奋;也曾因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激动;更因“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而振奋。可当心潮平复之后,一种油然而生的疼痛逐渐占据心房。“学而优则仕”你不心想为国家效力,得到的不是皇帝对你才干的赏识,而是做弄臣的待遇,被赶出京城,你对仕途绝望,开始游历山河。“李白斗酒诗百篇”更让人千古传诵,失意、落寞的你将它们深深隐藏,只是不害怕,在梦中醒来之后,看到落寞,却不知为何吗?深深的束缚将我捆绑,只是还没等我出现,你早已远逝,而我,也只能望着一卷卷诗作,追觅你的余音。
在唐代诗坛中,或许有太多太多的传奇,但却只有一个人,可以称之为“白”。你以一种姿态,屹立千年,为所有人仰望。但在我的心中,也有一个“白”,是让我最最心疼的那个。
你和我
累了吗?深呼吸一下,放上手中的活,休息一下吧。在茫茫人海之中,能见到你,也算有缘。你也许是父亲,好久没和你谈心了,每天忙里忙外,吃了饭便跑出门外,说为了这个家,我多想和你好好聊聊。
你也许是老师,每天给我们上课,却不见你说任何一句鼓励我的话,我知道我成绩的确不怎么好,可你也不应该不管我啊。小时候,老师您在我心中是多么神圣,但现在这人间便有了神与人的距离。
你也许是我的同学,每天进进出出,擦身而过,眼角却只看到你熬夜后的黑眼圈,为分数而忙碌的你,能否放下手中的笔,和我好好畅谈一下苦衷和愿望,来一次亲切的拥抱。可是,你深沉的眸子中,却只有卷子和答案。
走在大街上,你低着头不知去往何处。五百年的擦身而过,才换来今生的一次回眸。请你抬起头,看我一眼吧。
我的世界少了你,像一座冰窖一样,只有寒气与单调,一个人,好冷,好暗。
在这座城里住了好些年了,才发现,这里并不是他们所说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怀着心事,不愿吐露,或是早已被尘封。
山外山,涟漪如河川,楼外楼,酌酒梦红楼,浮泊溪流,桨依水连波,独断寒桥雪,孤灯照人眠。雕花暖,明月垂树间,举杯对月空独饮,叹曰:故人知何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寂寞的心境,他的心里早只有一潭死水,结了冰的死水。他多么希望听见有人能回应他的呼唤。
一声问候,一个祝福,一个关爱的眼神,便能溶化你我之间的心结,为什么没有人去做?
是啊,我想知道,你与我,到底有多远。
后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或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泰戈尔
你和我
朋友,你和我,生活于同一个世界里,这是你的缘分,我的福气。
但愿你是闪闪发光的启明星,能照亮我的前程;但愿我是熠熠生辉的星辰,能陪伴你的生活,这是你我的平等。
但愿你是钢轨的枕木,能让我人生的列车畅通无阻;但愿我是大厦的基石,能让你高高耸立,这是你我的互助。
但愿你是知识的峥嵘,能让我吮吸到人类文明的营养;但愿我是生命的摇篮,能让你安心地快乐成长,这是你我的互惠。
但愿你是友谊的倾慕者,能让我深知人世间纯情的可爱;但愿我是真情的追随者,能让你了解世上的真诚,这是你我的奉献。
但愿你是我的朋友,而不是我的化身;但愿我是你的同伴,而不是你的偶像。
你和我,可以肩并肩,携手行进在两条平衡线上,但愿不互相撞在狭路上;你和我可以互相追逐,彼此竞争,但愿不吞没,诋毁对方;你和我可以友好、互爱,但愿不成为附庸,彼此占有。
因为生活已带给你我共同的真谛,人与人应该是星与星的关系,彼此照耀,而不互相倾轧。
【写后反思】
1、不按要求,随意改变题目。如:①把《你和我》改变为《我和你》,这是粗枝大叶造成的。②写成《成功需要你和我》《你和我,一家人》《永远的你我》《你是我的追求》《同舟共济——你和我》之类,错把自己想确定的写作中心作为了题目。③随便拟一个题目,把命题作文变为了话题作文。如《在一起,就是力量》《梦想,牵引着我们》《这个世界的爱》,这是典型的不符合命题要求,不管文章如何,一律在30分以下记分。
2、打哑谜,始终没有写出“你”是什么(人、事、景、物)。
3、内容空洞无物,既无举例,又无引用,空对空,人云亦云的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看来索然寡味。
4、写你不写我,写我不写你,偏离题意。例如某文的开头:“当春雨如丝滋润大地时,你是否意识到,只有众多的雨丝一齐落下,才能滋润大地。当高山上那一颗颗(棵)青松,一簇簇灌木把大山染绿,在你欣赏之时,是否意识到只有众多的树木一齐生长在大山上时,才会显得如此苍翠。当你和你的伙伴跳皮筋时,你是否意识到有你有我时,才能搭起这根皮筋,才能玩得如此欢快。只有你与我的合作,才让我们创造出了美丽的结果。”
且不说本段文字意思是多么晦涩,思想是多么幼稚化(跳皮筋,玩),前两句那里是“你和我”呢?小作者把“我”束之高阁,盛气凌云地对待“你”,教训“你”。显然与题意不符。
5、把“你和我”作为一个整体词语来写,而不是写它们的关系。如提纲:①“你和我”是一面旗帜,预示着胜利在前方飘扬。②“你和我”是一座灯塔,指引了前进的方向。③“你和我”是一柄钢枪,射出了永世不朽的活力。且不说比喻如何别扭,把“你和我”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语,就明显地没有审准确题目。按理来说,如果写“你(指某某人等)是一面旗帜,我就是什么什么才合理。因为这才在阐述二者的关系。
6、思路不清,拼凑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既看不出什么角度,也看不出什么联系。例如某文论点是:你和我只有友好相处,才能长久而又和谐地生存和生活。三个分论点分别是:⑴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和我才能取长补短,一起奋进;⑵在学习阶段的我们,更应该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自己水平提高;⑶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你和我才能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且不说三个分论点根本就没有论证中心论点,更不是谈“你”和“我”的关系,而是谈人与人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⑴⑵两个分论点实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列并列分论点应该或者从是什么角度并列分论点,或者从为什么角度并列分论点,或者从怎么样的角度并列分论点。还可以从诸如作用、意义、影响、危害、时间、空间等等方面来考虑。
7、不知过度照应,衔接非常不自然。例如某文的开头:
“生活就像一条河,我在这端,你在那头。惟有你我共同架桥,才能把的距离拉近。也许我们很近,却依然无法感受彼此跳动的心;也许我们很远,却能时刻关注对方的生活。”
接着,文章写了三部分。分论点依次是:
①联结你我需要用爱去交流。②联结你我需要用心去倾听。③联结你我需要用情去关爱。
这本来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可是因为在第一段结束后缺少必要的过度,使第一个分论点的出现不太自然。如果在第一段后这样写:“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有架起心灵的桥,你我虽很近,心却很远;因为架起了心灵的桥,你我虽然很远,心却很近。这桥就是连接你我的纽带。”衔接就会要好一些。
8、严重小儿科、低智化。记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幼时伙伴。叙事是幼儿园、读小学初中,捉鱼捕鸟,生日小礼物。抒情是缠绵悱恻,有假意而无真情。读遍本次作文,更难以看到几篇言志之作。
【延伸训练】
请以“这其中应该有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且文体特征明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