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论坛's Archiver

心雨 发表于 2015-5-15 09:15

命题作文“读我”导写与佳作

命题作文“读我”导写与佳作

【文题回放】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以“读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导写指津】

本作文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人与人生”,但在范围上作了限制,锁定在“人与自我”的层面。题目“读我”是个动宾短语,“读”的内涵可理解为“品读”、“审视”“扪心自问”等意思;“我”字限定了写作对象,写作中,可写真实的自我,可写他人的自我,也可写事物的自我,但必须是第一人称,如果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写真实的自我应该是最切题的。

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忽视审题,偏题严重。

在审题方面存在三种错误:(1)把“品读自我”理解成“我读他人”;(2)把“品读自我”理解成“他人读我”;(3)无视文题结构,忽视文题中的“读”字,把“读我”写成“我”,通篇仅是记帐式的回忆。

二、立意肤浅,缺乏内涵。

“读我”即审视自我,认识自我,通过扪心自问,发现自身的某种个性特质,这种特质可以是行为层面的,可以是思想层面的,可以是心理层面的,比如信心足、毅力强、有孝心、有正义感等优点,又如天赋不足、心胸狭隘等缺点。但很多同学在文中大喊“读我”,却只是空喊“读我”,就是读不出具体内容来,这种现象在议论文中尤甚。

另外,即便有内涵,也是人人都读得出来的东西,不新,不深,不能给人以启发,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相当一部分同学甚至直接写提示语中的“渺小”、“重要”。

三、混淆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立论的依据,而命题作文的提示语仅起到引出题目、为考生打开写作思路、并含蓄地表露命题意图的作用。材料作文写作须紧扣材料,命题作文写作则不必死扣提示语。对于命题作文中的提示语,优秀的考生应该既要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又要不受其限制,争取有所突破。但在阅卷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考生演绎着两种极端:一种是抛开提示语不顾,只当没有,我行我素;另一种是“紧扣”提示语,不舍不弃,甚至有的学生不假思索,“信手拈来”,直接抄录“我是一粒尘埃”和“世界为我而造”两句话来行文。悲!

四、为文不得法,假、大、空充斥试卷。

议论类文章中存在如下问题:(1)没有观点或观点不明;(2)由头与观点不吻合;(3)观点别扭或观点与“读我”无关;(4)分论点之间在意义上包含或交叉;(5)分论点空而不当,如“读我需要智慧”、“读我需要耐心”、“读我需要勇气”等等;(6)论据陈旧,“死人居多”,缺乏时代感、鲜活感,且很多论据根本不能证明观点;(7)堆砌论据,缺少分析,更谈不上透彻;(8)论证没有层次感,层进式太少。

记叙类文章中存在如下问题:(1)故事体现不出“读我”的内涵;(2)材料编造痕迹明显;(3)选不准切入角度,做不到以小见大;(4)受“提示语”中“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一句的影响,在文章中大记流水帐,从小学写到初中,从初中写到高中,就是写高中,也恨不得分高一、高二、高三写;(5)不会点题,导致很多文章给人的感觉是藕断丝连,抑或“藕断丝断”。

【延伸训练】

【文题回放】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与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导写指津】

这是江苏省2012年高三百校联考一模的作文题目。“做自己”,这是一个理想化且带有一些诗意的题目,它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一些警醒,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反感。命题者试图引导学生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年代里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要坚守真我,保持住自己的个性。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活中的我们也都是独一无二的,长相、性格、心理等也都是人人不同的,我们要“做自己”。“做自己”当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随心所欲,拒他人于千里之外,和社会格格不入,而是在稠人广众之中,追求属于“自我”的目标,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

题目的提示语来自玛利亚·史利弗《做自己》一书的“编辑导语”,它很能引发学生的一些感想。我们自出生以来,别人施加到我们身上的的希望、要求乃至条条框框已太多太多,生活中我们早已学会了看别人眼色行事,我们受名人、明星的影响也太多太重,成名成星的思想日甚一日。而放眼社会,八面玲珑,见风使舵,在追名逐利中丧失自己的人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我们很多人都过得不“自己”不幸福,面对这种境况,我们该何去何从,《做自己》一书的“寄语”告诉我们:“希望你们始终牢记,要相信自己的心灵,聆听自己的声音,并且勇于发现——你要成为怎样的你。”

人是最自由的,人又是最不自由的。生活在尘世之中,就必然受到一些外在条件、规章制度的限制约束,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不尽合理但又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客观存在,这时候,一味地抱怨批判是于事无补的,因为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做绝对自由绝对自我的“自己”是不可能的,要认清此点,不要让自己的作文变成一个指责老师、家长,痛斥官员、社会的“发泄场”。

在文体上,可以写议论文,写如何做自己,做一个怎样的自己,对“做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体会等,但忌泛泛而谈,要有明晰的思路,要有思维的层次。如一个同学的论点就是“做自己,说的倒是容易,做起来,何其之难!”然后就举了生活中自己的事例来证明,虽很生动形象,但文章显得比较单薄。而另一个同学开头也写“做自己,难啊!”,用陈光标、李白、嵇康的事例简要证明,接着又深入一个层次,说:“……可是,历史的精彩片段往往是由那些做自己——坚守自我发扬个性的人演绎的。”虽说这只是小小的一“转”,但文章内容拓宽不少,读者也能获得一些启迪和激励。善思考者善作文,在议论文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只是注意文章要扣题,事件要简单。


【佳作展示】

做自己

高三(1)班    王哲文

卸下堆笑的面具,拖着疲惫的身躯,她背着书包回到家,莫名的空虚、失落。

尤思响,十六岁女中学生,成绩平平,样貌中等,除了较好的人缘,其他地方都毫不起眼。然而,这两天,她竟听到了同学朋友背地里说她虚伪、爱装的小道消息。她不明白了,平时自己对周围同学百依百顺的,怎么这些人倒是说起自己的不是了。

尤思响的待人处世经是:尽量听从别人,避免矛盾;凡事尽量别人拿主意,省下自己费口舌。于是,明明最不爱逛街的她怕大伙排斥她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大伙去商量好的步行街度周末;明明不爱看言情片的她怕自己被孤立只好勉强自己跟着同学去电影院;明明不喜欢讨论明星八卦的她为了参与同学的课间话题,不得不多在“课下充电”……从前大家对她的印象一直是个开朗随和的小姑娘,然而最近,她们也都从每次尤思响笑脸背后的落寞神情中发现了什么。于是,更辛辣的言论类似“尤思响你怎么没思想”之类的朝她袭来,她简直快要崩溃了。

不得已,尤思响将自己的苦恼向父亲尤主建倾诉。父亲尤主建是一位有主见的大学教授,听完女儿的烦恼后,他笑了笑,说道:“这倒让我想起了当年做学问,开始我也是极力推崇孔子‘和’的思想,后来才发现这‘和’的精髓在于‘和而不同’。你们政治老师也肯定讲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亦如此,每个人的性格、风格、思维方式都不会完全一样,只有坚持做自己,这个世界才会更精彩嘛。”尤思响其实不是真的没思想,她只是过于考虑他人的感受,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别人的制约。听了父亲的一番话,她似乎有所醒悟……

现在的尤思响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她学会了拒绝同学陪同逛街的建议,她更愿意宅在家里看几本好书;她学会了独立,敢于一个人跑去电影院看她喜欢的科幻片;她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她热衷于将新鲜的体育新闻与同学分享……更加不同的是,同学们更喜欢她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独一无二的尤思响,他们欣赏她的自信、果断与真诚。

如今,面对那些同学朋友也不再让尤思响觉得身心疲惫,她也能够在这“和”的大环境中保持自己的“不同”。每天清晨,她轻松愉悦地背起书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做自己的快乐。

【名师点评】

此篇文章显然是虚构的,但作者的影子,生活的影子,都清晰可见。想来小作者在构思时是花费了一番功夫,写的有趣,读来也很有趣。事件虽说简单,但意蕴颇深。

做自己

    孙雪儿

想当年看过一组国外同性恋旅行的组图,心中很是感慨,与这样一个冷冰冰的世界作对是很艰难的吧。可是若不坚守一下心中的执念,那又是不是背叛了自己呢?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思想精神之类一概为浮云,物质才是本。于是作为这么一个渺小的人类臣服于尘俗应是难以抵抗的命运。那么多人都叫嚣过“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后则泯然众人矣,为了挣脱思想的枷锁经过那么多的火与血,该拿什么作长矛来捍卫本我?

在我看来不过是一颗平常心,一份怡然自得的闲适。

红尘之中迷人眼乱人心的说到底也不过名利二字,为这两个字,人们总是甘愿沉迷,于是也便失了内在的充实,他们纸醉金迷,纵情笙歌,也不过热闹一时,午夜梦回,清醒时分,恍惚便觉天地之间空白一片,金钱权利皆为徒然而内心原则已失,梦想已败,人世这一遭,何苦来哉?

然而我们不是稀世的天才也非神奇的疯子,眼中没有全世界的悲哀,脑中没有时空转换,做自己,就更难。可正因为这样,做回自己,也就更为必要。

世俗的禁锢看似坚不可摧,实则是你将它看重,很多目光可以选择不见,很多评价可以选择不解,这世间是非场,谁没说过谁几句闲话?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选择当自己的方向,拿别人的眼光做自己的导航,拿别人的价值观变成自己要去到达的地方?

很多时候,听不见自己真实想法。很多时候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为他人的肯定。一直在娱人,却不曾想过要悦己。

希望做回自己,不为别人一声“衣服很漂亮”的称赞而喜,也不为“这不太适合你”的评价而恼,穿在自己身上只有自己知道,并不为符合他人尺寸。

世间这个大熔炉,随时间熔炼终成一掊灰,相互混合再无从分辨。而平凡人更平凡,以致百年后再无人记得。这就是了,既不思名留汗青,那便潇洒这一世,爱做的一件不差,想吃的都且尝过,梦想与爱情不曾褪色,死后成为黄土或为青烟,谁曾遗憾!

而若生命只是一场放逐和流浪,那么去远方,不必谁陪伴;而若生命是一场无端的戏,那么做自己剧得主角也不去别人戏中跑龙套。

而生命就是生命本身,除了一个“我”,再无其他。

【名师点评】

笔随意转,层层推进,思想的火花时时闪现,笔力的雄健,思维的深入都令人惊叹,有这两点作支撑,作文将何往而不胜!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