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论坛's Archiver

心雨 发表于 2015-5-15 09:15

话题作文“人生大境界”导写与佳作

话题作文“人生大境界”导写与佳作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语言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爱人以德,是一种感化;爱人以血肉,是一种生命,这血肉就是德的载体。如果一个人生前的灵与肉,在死后犹能惠及他人,那他就实现了双倍的生命价值。泰戈尔说:要使生如春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一个平常人生能劳作,死能奉献,生前死后都有益于社会和他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是进入了灿烂和静美的人生大境界。

请就“人生大境界”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文章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导写指津】

1、“境界”一词比较抽象,如要出彩,先需将其具象化。如何具象化?1、化大为小,毕竟“境界”可以有各种“境界”,比如为人之“境界”,管理之“境界”,文化之“境界”等,而下文,先把“境界”一词化做“心境”(心灵的境界),在中心词前后加上修饰词,就是化大为小的一种方式。2、运用比喻法,比喻可以引进新的事物,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2、文题中“境界”是中心词,但前面还有修饰词“大”与“人生”,这是审题时必须关注,下笔时必须突出的。

【佳作展示】

天 涯 心 境   

陈亚洲

寒山寺的钟声流进枫桥边的泊舟,唐朝诗人张继正在为科举落第而愁眠,对着月落乌啼的寂寥,看着江枫渔火的温暖,他渐渐忘却了寒彻心扉的悲凉,与舟人欢饮夜语,与江潮共沉共浮。于他而言,何必执著于仕途,无非是“春潮带雨晚来急”的空欢喜,清楚了,明白了,但“野渡无人舟却自横”,释然后,官场少了一个过客,诗史多了一首鸿篇——《枫桥夜泊》。此时的张继化悲为喜,此乃心境第一层。

“无尽奇珍供世眠,一轮圆月耀天心”,有过芳草古道的华丽,有过参军举枪的热血,有过裸体模特的争议,有过游历恒河的眼界,最后他终落发为僧,也许只有“天心月圆”才是他的向往,也许只有“悲欣交集”才是他的人生,弘一法师的世界是悲喜交响的,此乃心境第二层。

他的诗没有《春江花月夜》那般华丽,却有古筝鸣翠的意蕴;他的词没有柳絮飞花的缠绵,却有黄花枯桐的沧桑。“大江东去”只是他在愤怒时的咆哮,“杨花点点”才是他孤独时的哀叹,没有“对酒当歌,横槊赋诗”的际遇,却有“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的才情。贬到黄州,泛舟赤壁,不经意间,与古人共乐,东坡雪亭上的孤鸿,在“鸿飞那复计东西”的旷达中,达到了“天地同喜”的境界,此乃心境第三层。

张继化悲为喜,叔同悲欣交集,东坡天地同喜,循环着上升,是无数的历史寂寞铸就了强悍的历史传承,诗词是他们的语言,人生就是他们的宣纸,悲喜是他的颓笔,血泪是他们的文墨,在历史黄页中的他们同样铭刻在天地最深的记忆中,因为他们对生与死这一亘古的主题做了完美的阐释——生且不知喜与悲,死复何求悲与喜。他们选择一种姿态——忘却生死,释然悲喜。他们达到了一种境界——无我。

天涯过客的悲剧感与崇高感让他们完成了心灵的进化,因为唯为天涯过客的大悲喜后,才有诗词中那空阔的大安静。他们没有绝对出世的勇气,没有静修佛道的运气,只因他们只是无情天涯的有情客人而已。走过天涯三心境,登顶人生大境界——忘却生死,释然悲喜,天涯过客而已。

【名师点评】

这样的文章,没有心的修养,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高雅的情趣,是写不出来的,所以境界文就是心灵文,就是人格文,就是心灵的泉水。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