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襟抱与学识”导写与佳作
新材料作文“襟抱与学识”导写与佳作【文题回放】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清代学者沈德潜在《诗说晬语》中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襟抱”指襟怀抱负,“学识”指学问见识。
以上文字是对诗歌的评论,其实,这则文字也可引申到为文、做人、做学问、进行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导写指津】
分析材料,材料中有一句关键的话“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这句话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强调了襟抱、学识对于真诗的重要性。可以说,襟抱、学识铸就了真诗。是前两者合二为一与真诗的关系,而没有谈及两者的关系。
材料又解释了襟抱、学识的含义。“襟抱”指襟怀抱负,“学识”指学问见识概念含义明确。材料的最后一句也不可忽视。这句话起引申过渡作用,由诗评引申到为文、做人、做学问、进行科研。
由此可以看出,本次作文审题难度并不大,实质就是谈襟抱、学识与真诗(真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清三者关系便成为写作的关键。
正确观点可以表述为:
襟抱+学识=成功
襟抱学识孕育真人(铸就真人)
学养立伟业,襟抱树真人
欲成功,襟抱学识缺一不可
说理:论述其重要性
笼统谈二者的作用:
襟抱、学识如同“人”字的的有一撇一捺,合二为一,才是顶天立地的人。
襟抱、学识如同人的左脚与右脚,如同人的左臂与右臂。
具体论述各自作用:
人生是船,那么襟抱就是方向盘,而学识就是马达。方向盘为我们把握方向,马达让我们劈波斩浪;襟抱是导航系统,学识是动力系统。
人若是只有广博的学识而无宽广襟怀、远大抱负,充其量只是一个“四脚书柜”。
远大的襟怀抱负是远处的风景,给人以动力;渊博的学识,是脚下坚实的路,把梦想与现实紧紧相连。失去襟怀,目光就变得短浅;失去学识,目标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两者并驾齐驱,才能创造辉煌。
有了远大的襟怀抱负,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在“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恶劣环境中,“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渊博的学识,是人生的一盏阿拉伯神灯,它可神奇地实现你美丽的梦想。襟抱是定力,学识是本领;襟抱让你远离诱惑,让你摆脱物欲,学识为你搭起登天的梯子,是你拥抱月亮的手臂。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正确、恰当使用三比手法(对比、排比、比喻)能够更加形象生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但是如果滥用三比,牵强附会,生拉硬扯,甚至让人感到不知所云,势必以辞害意,画蛇添足。这里试举几例,大家体会。
如果说远大的抱负是云,漂浮不定,过人的学识就是风,风吹云动,让云可以挥洒自如。抱负是树,学识是根,根深才能叶茂。(没有相似点,感情色彩不当)
襟抱是弓,学识是弦,只有二者共同努力,箭才能飞得更快,飞得更高,直冲云端。(缺乏相似点)
本文应该合二为一谈襟抱学识对于做人的重要,不宜分开论,分开论不易驾驭,效果不好。
作文应该用心、动脑,而不能胡乱拼凑,这是一个态度问题,缺乏严谨的、为自己负责的态度,作文、做人永远不会有进步。表现为原文不动抄材料,不是结合观点,加以点评,没有自己的创造与见解。例如黄伯云一例,很多同学用这个材料,只是照搬颁奖词,能够有自己的见解点评的寥寥无几。
偷换概念:修养、理想、意志不同于襟抱。
例子并非所有成功人士都符合。在有些名人身上,学识并不突出,是修养、品德让他们大放光芒。如感动中国的魏青刚、丛飞、李春燕、洪战辉、陈健、王顺友、青藏铁路的建设者,这些人学识并不精深,甚至根本谈不上学识。
典型的例子应该是学者、专家、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如国学大师陈寅恪、王国维、诸葛亮、蔺相如、顾炎武等。
页:
[1]